163 離島

字數:457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大明小郎君 !

    好不容易爭取到的秋祭,最後一刻竟然丟了,對裕王府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挫折,而對景王府來說,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勝利。

    雖說最後不能取而代之,這對付出大量代價的景王來說有點遺憾,但這也是一場重要的勝利。

    把裕王拉下秋祭的舞台、展示自己的力量,又測試了皇上的底線,可以說一舉三得,嘉靖宣布更換秋祭主持人選,裕王因流言被拋棄,成國公朱希忠替上。

    當晚,楊雙智就在京郊豪華的宅園內舉行了一場慶功宴。

    為了謹慎起見,參與應功的,都是景王府的人,那些拉攏的大臣,一個也沒參加。

    這個時候得低調。

    “楊先生”一個名為陳明的屬下討好地說:“這次大獲全勝,王爺肯定很高興,先生勞苦功高,到時王爺肯定重重有賞,到時還請先生替小的在王爺麵前美言幾句。”

    楊雙智皺著眉頭說:“大獲全勝說不上,我們花費了這麽多的人力物力,沒能把王爺推上秋祭主持人的位置,隻能算是打個平手。”

    “這不是楊先生的錯,誰也沒想到,一向∵,不聞不問的裕王,竟然也會向江浙的富商借力,要是沒有那筆財力的投入,我們早就把勝利握在手中了。”

    說話的是叫鍾秋平,是景王府的一個幕僚,景王派他來協助楊雙智,充當楊雙智的副手。

    陳明有些不忿地說:“這個徐階,真是一個老狐狸,表麵不動聲色,暗裏給裕王牽針引線,要不是,裕王哪能這麽短時間籌到那麽大的一筆錢銀。”

    “這話不能這樣說”楊雙智擺擺手說:“裕王的身份擺在那裏。徐階曾擔任裕王的講師,不可能袖手旁觀,他沒有直接出手幹預,對我們已經是一個好消息。”

    鍾秋平有些猶豫地說:“楊先生,那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現在皇上的底線和目的很明顯,那就是讓王爺和裕王分個高低。看看哪個更為出色,隻要不過份就行,如果猜得不錯,這麽重要的事徐階沒有直接出手,應是受到皇上的敲打。”

    頓了一下,楊雙智高興地說:“看得出,皇上心裏還是有景王的,要不然也不會放著太子不立,也不會放任我們在京城搞小動作。隻是朝中頑固不化的大臣不少,一時不好表現出來,隻要我們多加把勁,向所有人證明,景王才是大明的賢君的最佳人選,那就功德完滿,到時,在場的都是功臣。都有從龍之功,他日景王繼承大統。在場的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也可以福蔭子孫後代。”

    一番話說完,在場的人呼吸都變得沉重起來。

    景王出身比裕王好,平日得到的賞賜也比裕王豐厚,分封多年還能留在京城。這些都與嘉靖對他的寵愛息息相關,要不是當日親裕王的大臣用計,皇上還舍不得送景王出京呢。

    陳明舔了舔嘴唇說:“站在這裏的,都是願為王爺赴湯蹈火,楊先生。你說我們該怎麽辦吧?”

    “是啊,楊先生,我們現在應怎麽做?”

    “楊先生,你隻管吩咐就是,小的全聽先生吩咐。”

    在場的人紛紛主動請纓,“秋祭”這一次較量,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

    楊雙智眼冒寒光道:“裕王我們不能動,但是那些資助裕王的富商我們可以動,無論如何,把他們逼得知難而退,有權沒錢,看他有多大能耐。”

    這年頭,錢不能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

    “楊先生高見。”

    “沒錯,那些富商以為有徐階撐腰就有持無恐,得給他們一個教訓。”

    一眾人紛紛叫囂著要這些富商付出代價。

    .......

    秋祭之爭過後,京城並沒有獲得風雨後的寧靜,相反,在嘉靖的默許下,裕王和景王的爭嫡大戲越演越烈,拉攏大臣、相互攻擊、抵毀,打擊對方陳營的支持者 ,搜集各種不利的證據。

    原來平靜的京城,一下子就陷入了多事之秋。

    可惜,這一切,對一個司經局的九品校書來說,還是顯得太遙遠。

    虞進還是上不了台麵的小角色,皇子之間的爭嫡,就是司經局崔洗馬也靠不上邊,那是徐階、高拱、盧森這一類人物的政治遊戲。

    朱希忠並沒有什麽表示,虞進也樂得甩手不管,一有空就往京郊走,視察工地,培訓人員等,最近又買了一批不錯的奴隸,又是統籌又是培訓,忙得團團轉。

    一門子心思都放在加工坊上。

    裕王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對象,但是現在跳出去,估計也不受人家重用,還不如先苦修內功,提高自己的地位再說,虞進有信心,隻要這個加工坊一建起,自己就能給裕王一個巨大的驚喜。

    古代的名人賢士,大多是有名氣才去投靠東家,這樣容易受到重用,像三顧茅廬才出山的諸葛亮,一出山就穩坐軍師的寶座。

    有了泰升商行預付的五萬兩白銀,虞進的腰杆也挺了起來,在高工錢的激勵下,那些工匠一個個都甩開膀子幹,以至工程的進度很快,終於趕在十月前完工。

    這個就京郊外、渾河旁的無名小島,買下後虞進起名為離島,整個小島分為二個區域,分別是生活區和生產區,而生產區又細分三個部分,分別是原料部、半成品部和成品部。

    不同的工種,虞進給他們配上不同的工衣,每一個區域都有守衛把守,不能任意走動,而成品部又獨立於所有的部門之外,裏麵全是虞進派去的朝鮮奴,這是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為了保密起見。

    除了虞進,任何人都不能跟他們接觸。

    離島上戒備森嚴,而島內和島外也隔絕聯係,虞進下了死命令,島上的人不許離島,而島外的人也不許登島,兩者的聯係是用船,用長長的鐵鏈係著兩頭,用鐵鏈拉著前進。

    在湖邊,虞進讓人設立了很多哨崗,嚴禁有人出入,違者直接格殺勿論,隔絕離島和外麵的聯係。

    裏麵的反正都是奴隸,給他們好吃好喝,至於自由,那就不好意思。

    為了安全起見,朱希忠還把錦衣衛一個用於練新兵的訓練場移了幾十裏,設在離島的附近,又給離島的守衛配了響箭。

    一有情況,得到授令的錦衣衛會在最快速度在最短時間內馳援。

    事實上,因為有錦衣衛的訓練場在附近,離島的一帶差不多成了禁區,誰也不會閑著無事去惹這些囂張得無邊的天子親軍。

    有裕王和朱希忠的配合,無論是人手還是材料,一切都非常順利。

    都說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事實上做出一麵鏡子,也就是幾道工序的事,虞進買奴時,也偏重挑那些工匠。

    事實上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虞進原以來要一個月來培訓和磨合,沒想到隻是半個月,這些工匠就做得很好,在某些方麵甚至比虞進還要好。

    在離島雖說沒有自由,但虞進做了一個完善的積分獎罰製度,隻要好好幹活,就能獲得相應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換各種吃的、穿的、用的,隻要積分足夠,兌換一個女的做媳婦也行,當然,前提是不能離開小島。

    甚至用積分兌換成銀兩,給外麵的親人送去改善生活。

    總之,虞進把他們工作熱情調得高高,以至一個個賣命似的給虞進幹活。

    “嗬嗬,不容易啊,終於走上正軌了。”虞進站在湖邊,看著離島那根長長煙囪不斷向外冒煙,再聽那架大水車在水流的衝下咯吱咯吱地轉動時,突然心生感概地說。

    這一刻,秋日明媚,天也藍,水也清,清風徐來,波光粼粼,再配上那架詩意十足的大水車,眼前的這一幕,美如畫。

    嗯,就是那根煙囪也是蠻順眼的。(未完待續。。)

    ps:  前麵寫了一章,不太滿意,重新寫的,又晚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