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憤怒和冷靜

字數:190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一樣的風 !

    (一)

    毛澤東主席以代表中共中央書記處的名義,向共產國際發出了電報稱:新四軍上萬人按照蔣介石的命令由長江以南地區向北轉移,卻受到蔣部署的7萬軍隊的圍攻,雙方已血戰八個晝夜。

    不僅如此,蔣介石還在西北地區集結了30萬軍隊,包圍並嚴密封鎖陝甘寧邊區,同時集中了20多個師對我在江蘇、山東、安徽、湖北四省的遊擊根據地展開了大規模進攻。他們還準備在全國範圍內對共產黨人搞大規模的逮捕和屠殺,其反革命氣焰極為囂張。因此,我們不能不準備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堅決反擊蔣介石的這種進攻。

    此時的中國共產黨,雖然不像長征前那樣教條地聽命於共產國際,但此時顯然要爭取更多、更大的國際社會的理解、支持。

    毛澤東主席這時的反攻主張,很大程度上還是出於一種激憤的情緒。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掌舵人,其對形勢估計之嚴重,以致於不得不未雨綢繆地要求莫斯科批準其全麵反攻計劃。他不會像項英一樣,在轉移之前還做二個多小時的動員報告,而對於轉移艱險路途上的實際困難,甚至是劫難想得太少。

    卻這並不能表明毛澤東主席和中共已經掌握了蔣介石國民黨準備全麵破裂國共關係的可靠證據。因為事情很清楚,他雖然再三強調“準備對付最嚴重的事變”,然而蔣介石和國民黨全麵破裂兩黨關係,對八路軍、新四軍和陝甘寧邊區展開大舉進攻的情況畢竟還未發生。因此,用他的話來說,這時問題的關鍵還在於:葉、項被俘,皖南新四軍全軍覆沒,蔣介石簡直是無法無天!我黨如何辦?總不能聽之任之,忍下這口氣。

    (二)

    在這一點上,周恩來副主席和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此時顯然比毛澤東主席更冷靜一些。15日當天,劉少奇致電毛澤東主席等延安中共領導稱:現葉、項已被俘,皖南新四軍已全部殲滅。中央決定在政治上、軍事上準備作全麵的大反攻,這裏的同誌於義憤之餘,亦有立即大舉反攻之主張,然根據各方麵情況,平心靜氣一想,我們卻有下列意見,望中央細心考慮:一、全國局麵,國民黨未投降,仍繼續抗戰,對共黨仍不敢分裂,且怕影響對蘇聯的關係,在皖南消滅我軍,蔣亦曾下令製止,即證明蔣介石也生怕亂子鬧大。在此時,我黨亦不宜借皖南事件與國民黨分裂。何應欽下令隻說嚴防我軍報複,未說即此在全國乘機進攻我軍。二、目前華中我占領地區很大,兵力不夠,仍不能鞏固。皖東北敵偽匪猖獗,已全部成遊擊區,原來鞏固地區均已喪失,淮海區亦不能支持,鹽阜區土匪亦蜂起,黃橋已被敵占,海安亦有被敵占領可能。我們部隊尚須休整補充。故以華中來看,能在半年、一年之內不發生大的戰鬥,肅清土匪,鞏固現有地區,對我為有利。

    據此,劉少奇所代表的中原局領導們的意見以及他自己的意見是:在全國主要的實行政治上全麵大反攻,但在軍事上除個別地區外,以暫時不實行反攻為妥”。因為一、目前能在軍事上向國民黨實行反攻者,大概有下列幾著:1、打韓德勤、沈鴻烈。2、華中主力集中,經雪楓地區過新黃河出擊。3、陝北部隊向西蘭大道出擊。4、華北部隊向河南或向綏遠出擊。5、全國各地黨部實行武裝起義。除此以外就隻有個別小軍事反攻之可能了。二、上述各著,均無勝利把握,亦無大利可圖,且係進攻性質,對人民、對部隊、對統戰朋友均無充分理由。在目前向國民黨實行這種反攻和破裂,不獨將引起中間分子的非議,即自己部隊亦難長期在精神上維係不發生動搖,如果再遇挫折,則對我更有極大不利,那時,反共高潮更難壓製,國民黨更可借此向我大舉進攻,故實行全麵軍事反攻,對我不利,且有極大危險。

    而在政治上反攻則較易行。如向國民黨抗議並發宣言,提出釋放葉挺、項英及所有被俘人員及全國所有被捕黨員,不得殺害一人,賠償所有損失及撫恤死傷,槍決上官雲相等肇事凶手等要求。且宣布在皖南事件未徹底解決前,華中我軍決不再考慮北移之命令,國民黨再向我華中進攻,即認為正式與我黨破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