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這事還得你去
字數:2977 加入書籤
丁謂和丁明啟父子下了決心要置包拯於死地,覺得遠征土蕃是一條送死之路,二人策劃著怎麽將這個作死的活交給包拯來幹。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丁謂既然下決心對付包拯,以他的身份地位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這天丁謂派人買了一個十分精美的玻璃花瓶,花瓶到手丁謂沒有做片刻的停留帶著花瓶就進了宮,他對內侍說要將這花瓶獻給皇後。
以當朝副宰相的身份給皇後送禮十分罕見。皇後招丁謂進宮一方麵是要表示感謝,同時也要問清楚這丁宰相有什麽目的。
丁謂進宮之後對皇後好一通奉承之後才講到花瓶的事。
“我大宋朝真是出了能人啊,禦史包拯不但官當的好,而且心思奇巧,他竟然學會了製作玻璃器物,做出來的東西比大食運來的還好,現在開封城內有許多包家的店鋪正在賣包拯作坊生產出來的玻璃器物,一個個製作精美價格不菲。包拯這下子可賺了不少錢啊。我特意買了一件送給皇後鑒賞一下,讓皇後看一下包拯的本事,這樣的人才可不能埋沒了。”丁謂一副為國薦才的神情。
“包家的店鋪在賣玻璃器物?”皇後聽了丁謂的話很不高興,她知道包拯和皇帝合夥賣玻璃器物的事。而且當初的約定是包拯將生產出來的玻璃器物賣給皇帝,皇帝再派人高價賣出。現在難道是包拯嫌賺的少自己親自賣東西了嗎?
“是的,那包家店鋪的夥計說了,隻有包家店鋪的玻璃器物才是最好的,開封城中好的玻璃器物都是包家生產的。隻有從他們那裏買才最便宜。”丁謂的話進一步證實了皇後的想法。
“包拯還挺能幹的,不但能做官還能自己做生意。”皇後很是不悅的說道。
“包拯確實能幹,他一個農村來的書生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開封城又是買房、又是置地的,在開封城內還開了數家買賣。如今的包拯可富裕的很。光這賣玻璃器物一項獲得的收益就夠其他人拚幾輩子的。”丁謂繼續誇獎著包拯。
“丁宰相來這裏就是為了誇包拯的嗎?”皇後麵有不悅的說。
“知道包拯能夠製造玻璃器物後我有一個想法。現在玻璃器物很是珍貴,應當讓包拯的技術為我大宋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陛下能夠派宮中的能工巧匠到包拯的作坊中幫助生產,並派內侍監督,我相信作坊中能製作出更精美的器物來。一方麵可以供皇宮之用,另外還可以通過販賣增加皇宮的收入。皇後總管著皇宮內院,這事隻能由您決定,所以我才來同皇後商量。”丁謂一心為皇宮著想的樣子。
“這樣將包拯的作坊生產出來的東西收入皇宮,包拯可能會不願意吧。”皇後雖然生氣包拯私自販賣生產出來的玻璃器物,可還沒有無恥到想要將包拯的作坊搶過來的地步。
“皇後派宮中的人去管作坊其實也是為包拯好。包拯馬上就要有重要的事情去做,將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精力管理作坊,如果作坊中製作玻璃的方法外泄將會給我大宋造成很大的損失。”丁謂還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
“包拯要去幹什麽事情?”皇後也是奇怪,包拯也算五品官員他要去幹什麽,皇後這天天幫著皇帝處理政務竟然不知道。
“前些日子包拯為皇帝陛下上了一篇《平戎策》的策論,並且還要求皇帝批準由他親自帶兵出征。為此皇帝還專門找了我和王宰相討論此事,當時我們兩個都反對輕易對土蕃用兵。不過事後想來包拯的方案還有很大的機會成功,對改變我大宋兩麵受敵的背動局麵很有好處。包拯私下多次表示帶兵出征的想法沒有改變,他一個文官也渴望在戰場上為國建功立業。我等老臣當初否定了包拯的提案,如今想要同意卻不好意思對陛下直說,還請皇後有機會對陛下提起包拯的策論,請陛下批準包拯帶兵出征,這樣既實現了包拯也的願望,也改變了大宋的戰略態勢。成就了包拯一心為國之心。”丁謂自己想辦的事卻不直接說出來。
“關於包拯的奏折我也曾看過,包拯的想法確實不錯,隻是派兵出去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皇後也十分關心錢的問題。
“現在土蕃人已被曹瑋將軍打怕了,我大宋用不了多少兵力就能使土蕃人臣服,並且為了體現數量不用派精銳前往,隻要派出廂軍就行了。廂軍的數量眾多,而且所需要的報酬很少。這些人到那裏做做樣子,肯定能嚇唬住沒有見過世麵的土蕃人。”丁謂考慮的倒還周全。
“聽你這麽一說這作坊還真有收回來的必要,玻璃作為稀缺產品如果通過榷場賣給契丹人,所獲得的銀錢可以做為送給契丹人歲幣的,這樣朝廷的負擔會減輕不少。”皇後將這事上升到了為國家的層麵,讓人沒辦法反駁。
“包拯如果聽到皇後的話一定會很高興的,他的意願得以實現,而且還沒了後顧之憂。”丁謂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看樣子似乎是在為包拯能夠一展抱負感到欣慰。
“我會讓陛下盡快采納包拯的建議的,不過還請丁宰相向眾臣解釋一下,讓大家理解皇家的難處,不要反對皇家做生意。”先前皇帝賣點兒東西都是在暗中進行的,皇後借此機會將事情講明,有丁謂支持其他人自然不敢反對了。
“皇後放心我會同大臣們打好招呼的。”丁謂現在隻想把包拯在作死的路上再送一程,反正這個錢丁謂也掙不到,他才懶得管皇家該不該幹這事。
皇後對皇帝的影響力非同一般,況且皇帝還傾向於同意包拯的戰略。所以皇後在皇帝耳邊一吹風,皇帝又想起了包拯所提的《平戎策》,又聽說丁謂已轉而支持包拯的想法皇帝龍顏大悅,把宰相王欽若叫來商量,王欽若轉向倒快,看到皇帝一而再的商討此事,自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見風使舵順從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做通了兩位宰相的工作,實現這一戰略構想的難處就剩下包拯還願意不願意去。
包拯站到了皇帝麵前,皇帝十分鄭重的對包拯說道:“遠征土蕃意義深遠,這事還得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