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合縱連橫

字數:4050   加入書籤

A+A-




    董卓對派出的使者非常謹慎,就怕使者與高順有勾結,經過與李儒的多次溝通,才選定太常馬日磾。

    高順等人對馬日磾非常客氣,舉辦了隆重的招待宴會。

    不急於談正事,馬日磾提出四處走走看看,高順欣然應允,從他的衛隊中調了一屯高級騎兵做護衛,並傳令,可在冀州任何地方隨便參觀,任何人不得阻止。

    從馬日磾進入河內郡,看到的情況便與河南有很大的差距,百姓安居樂業,農田裏是綠油油的莊稼,村口路邊不時看到嬉戲玩耍的孩童。

    各縣城皆非常繁華,人們生活平穩、安逸、富足。

    鄴城內更是人流如織,商隊如潮。

    一路走過,景色相似,令馬日磾心中大動,冠軍侯對地方管理的太好了,簡直是盛世再現。

    他希望多走一些地方,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地方皆是如此。

    與馬日磾一起來的還有王允的長子王蓋。

    在京城的時候,他已背熟了王允的信,此時,在高順的書房,又默寫出來。

    王允希望交好高順,以為外援,共同對付董卓,高順看過信件,當麵把信件銷毀掉了。

    高順可不希望為他人做嫁衣,而且,現在還不是除去董卓的時候,這不符合他的利益,便回複王蓋,外臣無權幹涉朝內事務。

    若是除去董卓,現在他該成為被諸侯打擊的對象了,高順還希望董卓繼續在前邊頂幾年,為他爭取發展時間。

    且高順當初希望交好王允,隻不過王允沒有重視他,還糊弄了他一次,此後,高順便不再刻意交好王家了。

    王蓋非常失望。

    高順先谘詢他家裏是不是有一位叫貂蟬的侍女,王蓋否認了;高順不死心,又谘詢有沒有一位姓任的侍女,王蓋還是否認;高順很失望;王蓋很納悶,不知道高順為何有此一問。

    一月後,馬日磾返回鄴城,對冀州的富庶非常震驚,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在臨行的前日,在送別宴會上,馬日磾才裝模作樣的質問了高順幾句,為什麽要駐兵東郡,為什麽要增加兗州的駐兵等問題。

    高順一一做了辯解。

    馬日磾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認可了高順的解釋,隻要不是高順想大兵南下,他便好回去交差。

    中原亂局,不僅讓董卓重視,其他諸侯也全力以赴,都想方設法增強自身實力,以求自保。

    最先達成結盟意向的是徐州和荊州。

    徐州和荊州相對獨立,相對富庶,相對安穩,陶謙和劉表兩人基本完成了對本州的控製,現在他們隻求自保。

    由於徐州和荊州皆與揚州的袁術有矛盾,而他們兩家又離的遠,沒有利益糾紛,便最先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袁術。

    並希望將袁術驅逐出江北,兩家各占揚州江北的一個郡;兩家對富庶的淮河流域都非常眼熱,且袁術是以武力占領的,名不正,言不順,並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而劉表和陶謙皆接到朝廷進攻袁術的聖旨,他們進攻袁術就有理有據了。

    劉表命令江夏太守黃祖進攻廬江郡,陶謙命令徐盛率領劉備擊退孫堅的部隊,並進攻九江郡。

    劉表在樊城駐守重兵,預防董卓的軍隊突然南下;陶謙有青州駐守魯國,公孫瓚駐守沛縣,安全無憂;他們兩人隻需穩定轄區便可。

    現在最難的是豫州的袁紹等人,騎兵都不超過六千,根本不是呂布和涼州騎兵的對手,隻能居城而守,城外任由他們劫掠。

    他們雖然聯合起來一致對外,可他們之間也是相互提防。

    若是不引進外部力量,根本無力堅持太久,畢竟董卓是靠朝廷之力來對付豫州的三位軍閥。

    他們派出人員聯係陶謙和劉表,希望他們加入反董聯盟,不過,陶謙和劉表為了自身安全,暫時都沒有接受邀請。

    讓豫州眾人非常失望。

    袁紹又厚著臉皮聯絡揚州的袁術,希望他派兵北上,即便不直接參加對董卓的戰爭,也可保護盟軍的後路不被董卓所趁。

    袁術一直對袁紹有意見,豈會救援?他現在占據一州之地,實力比袁紹強大很多,更看不起袁紹,恨不得借助董卓之手除去袁紹,他好獨占袁家的資源;且他現在受到劉表和陶謙的兩麵夾擊,日子並不好過,根本無力北上。

    最後,袁紹等人又派遣人去青州,希望得到青州的幫助,房良不敢作主,便把使者打發到冀州去了。

    對於袁紹等人的使者,高順依然是熱情招待。

    高順還是以不幹涉中原事務為由拒絕了。

    此舉令使者很失望。

    不過高順對貿易卻非常熱情,盟軍需要的任何物資,皆可從冀州購買;對於交易地點,可選擇在魯國交易,然後借道徐州返回豫州。

    使者得到高順的承諾,非常滿意,立即從蒼亭渡口返回。

    現在豫州需求最大的物資是戰馬、武器裝備和糧食;與冀州的貿易,對袁紹等人來說是及時雨。

    袁紹得到兗州、豫州甚至是徐州和揚州士族的支持,不全金錢,缺的是大宗的物資。

    特別是戰馬,現在幽州、並州、涼州和三輔地區皆在高順的控製之下,戰馬皆無法進入中原,他們有錢都買不到戰馬,現在中原所有軍閥的戰馬,損失了也沒法補充。

    對於賣出戰馬,戲誌才等人皆強烈反對,不過高順卻不在意,因為他賣出的大部分是下等馬,隻有少部分是中等戰馬,且價格高昂,比做其它貿易的利潤還大。

    高順認為,用這些戰馬組建的騎兵,連初級騎兵都不如,如何會成為他統一中原的阻力呢?

    曹操、袁紹等人各采購五千匹戰馬,希望組建強大的騎兵,與董卓抗衡。

    交易進行的非常順利,雙方皆大歡喜。

    見此情況,陶謙和袁術皆派出使者,聯絡高順,也希望從冀州交易到足夠數量的戰馬,高順來者不懼,一一滿足他們的要求,隻要有金錢便可。

    特別是袁術,由於轄區與青州不接觸,為了安全,把交易地點選擇在南方,高順直接把價格翻了一番,袁術的使者還是忍痛接受。

    中原地區,此前非常富足,人口眾多,兵員充足,雙方打的是持久戰,且有了劉岱的先例,各諸侯都會拿出全部家當進行抵抗,戰爭打的非常慘烈,卻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

    馬日磾返回京城,向董卓和李儒做了匯報,高順沒有南下之意,隻是為了保障商路的安全。

    董卓放心了,可以與中原諸侯放手一搏了。

    李儒卻不希望立即進攻,中原地區的這種對峙局麵對他們非常有利,若是戰勝或者戰敗,他們都會失去利用價值,對峙是最好的選擇,可為他爭取到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