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公孫瓚來投

字數:4033   加入書籤

A+A-




    高順命審配南下,為陳王劉寵和陳國相駱俊舉辦理喪葬之事,並把他們的事跡飛馬上報朝廷。

    朝廷派出使者,並賜下諡號。

    陳國相駱俊的諡號為康,安樂撫民曰康,這是一個非常崇高的諡號,是對其一生為民的肯定,是家族莫大的榮幸。

    陳王劉寵的諡號為湣,在國遭憂曰湣,在國逢骨曰湣,這是一個非常偏下的諡號,也是朝廷表明對其違背祖製,擅自養兵,割據一方的不滿,也是劉協表達對其妄想再立朝廷的不滿。

    陳湣王劉寵連同家人皆已遭難,無後,國除,改為陳郡;太守由原長吏許靖擔任,便於安撫百姓,迅速穩定陳國混亂局勢,撫平戰爭帶來的傷害,恢複生產。

    陳國相駱俊的家人被接到青州安置;為表彰其為國為民的功績,高順特別指定,獎賞三千畝莊園一座,在其子駱統名下。

    至於袁紹之死,眾人隻是震驚,卻無人對其惋惜,畢竟敢於參與到諸侯爭霸的遊戲中,便要有兵敗身亡的覺悟,高順沒有滅其滿門,已是手下留情;更重要的是,他擅殺韓馥一家,令人心寒,因為這已不是第一例了。

    這不僅讓外人不滿,就是逢紀和辛評為了避嫌,也主動拉開了與袁譚、袁熙等人的關係,他們對袁家非常失望,不明白袁紹殺韓馥一家的意圖。

    此刻,豫州還剩下曹操和公孫瓚勢力,而曹操早已投靠高順,隻是還沒有公開。

    公孫瓚現在非常為難,他的地盤已完全被高順勢力所包圍,北邊是兗州,南部是豫州,東部是徐州,還有青州做預備,不說這麽多州了,他連一個州都對付不了。

    打又打不過,逃又無處可去,他該如何應對呢?難道要步袁紹後塵?

    高順對於袁紹的後人的安排,公孫瓚很難接受,袁譚、袁熙和高幹等僅被任命為軍司馬,若是投降後高順如此安排他,他還不如辭官回歸故裏的好。

    高順對公孫度父子的安排,讓公孫瓚極為羨慕,一位太守,一位中郎將,若不是公孫康的失誤,高順應對其更加看重。

    看來,投降高順不是不能享受榮華富貴,隻是受人節製的感覺讓他很不舒服。

    在猶豫不決的情況下,他召集公孫越等人協商。

    公孫越非常憔悴,聲言,老是擔心兗州兵和豫州兵將其包圍而夜不能眠,希望盡快結束這種日子,否則不如歸家。

    公孫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公孫越等人認為其勇武有餘,而謀略不足,不適合玩爭霸天下的遊戲,做一將軍足矣,否則,劉岱、袁紹和韓馥等人便是前車之鑒。

    眾人認為,主動投靠比戰敗再投降,享受的待遇差距太大了,比如公孫度一家和陶謙一家,獲得的待遇讓人羨慕,特別是陶謙一家,富貴幾代是沒有問題的,這比霸占著徐州強多了。

    像劉繇家族、劉璋家族和劉表家族,以及袁紹一脈,高順僅僅是接納了他們,提供必要的庇護,卻無任何善待措施,對比陶謙一族,差距太大了。

    以地盤換取家族的繁榮和後輩的遠大前途,非常劃算。

    公孫瓚認同他們的定論,隻是上次在徐州為陶謙送葬的時候,高順對其不冷不熱的態度,讓他拿不定主意,於是,他決定先派人去冀州,試探一下高順對他的態度,若是合適,他便投降高順又如何?

    從弟公孫範主動請纓,公孫瓚允之。

    對公孫範的到來,戲誌才、賈詡等人心知肚明,高順出麵隆重設宴招待一番,剩下的事情便由戲誌才與其商談,最後由高順拍板決定。

    戲誌才非常大方,許諾他兩個太守的文職之位或者兩個中郎將級別的武將之位。

    公孫越選擇了兩個中郎將之位,沒有提額外要求,令戲誌才很高興,沒想到這麽順利便談妥了,便另送了一別部司馬和兩軍司馬之位,方便他們安置手下或者家人;公孫瓚軍事起家,部隊武官眾多,所以偏向武職。

    剩餘之人擇優量才錄用。

    公孫範對如此安排非常滿意。

    戲誌才問道:“不知你們是希望在豫州任職呢還是回遼東任職呢?”

    這對公孫範來說已是小問題,在哪裏為官都一樣,若是引得戲誌才或者高順不滿意,那就不好了,且他們對沛國和梁國的國王和百姓的態度一般,也不希望在當地繼續任職,於是說道:“任憑君侯調遣。”他感覺這樣回答的話,高順勢力定不會繼續讓他們留在豫州當地。

    戲誌才對這個回答還算滿意。

    高順得戲誌才的匯報也很高興,隻是幾個位置就能換的公孫瓚勢力的投靠,且這樣的話,便豫州穩定了,所有的地盤能連成一片,能節省大量的駐軍,實在完美。

    高順沉思一陣,決定讓公孫瓚為中郎將,前往益州,歸趙雲管轄;公孫越為中郎將,前往雍州駐紮;公孫範為別部司馬,回平州駐紮;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為軍司馬,去徐州,在許林手下接受鍛煉。

    前世,公孫瓚是趙雲的主公,今世,趙雲成為公孫瓚的上級,高順對此感覺特別有趣。

    公孫越對這個安排非常滿意,他雖然隻是別部司馬,不過回家鄉任職可比在外任職要舒服很多,算是有得有失。

    於是他立即返回沛國向公孫瓚匯報。

    戲誌才和郭嘉對這個結果也很滿意,基本達成他們逐鹿中原的目標,且他們對高順更加佩服,沒費多少力氣,整個北方基本全是高順的地盤了,隻需再過兩年時間,接收洛陽,大事可定;更重要的是,高順如此和平解決,減少了戰端,免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至於逃跑到南方的董卓,眾人都不擔心,首先那裏人口太少,很難發展起來,說白了,戰爭打的就是錢糧和人口潛力,這些條件江南地區都不具備;其次,高順已在那裏為他設好了口袋了,隻需他乖乖的鑽進去便可,到時候高順一聲令下,江東的秦關和益州的趙雲,加上江北的魯肅,便可讓董卓毫無招架之力。

    公孫範返回沛國,向公孫瓚和公孫越詳細匯報了談判過程和最終結果,令眾人非常滿意。

    公孫瓚對自身職位很滿意,益州初定,僅僅掌控了北部幾郡,此後戰爭少不了,他定不會缺乏戰功。

    對兩位弟弟的安排也不錯,不管是雍州還是平州,都有立功的機會,隻要立功,那怕不提升官職,也會有大量的獎賞。

    而且他兒子公孫續的位置也不錯,許林武藝高強,是徐州牧,且是高順的親家,關係無比密切,有了這層關係,他們公孫家算是在高順家族立足腳了。

    公孫瓚非常興奮,他們家成為大漢屈指可數的武將之家了,這可比主脈公孫度一家還要強,他目標不高,能高過公孫度一家就令其心情暢快。

    對於沛國和梁國的交接,由房良負責,不需高順操心。

    消息傳開,比袁紹自殺還令人震驚,特別是董卓情緒低落,不斷的罵人,他占領點地盤這麽吃力,幾年時間了還沒占領荊州,而高順占領地盤為何這麽輕鬆?

    曹操暗自慶幸,提前投靠高順,占得先機,為家族謀取了一個好的未來。

    比較鬱悶的是陳宮,他對未來非常迷茫,他自嘲英雄無用武之地,北方大定,他將泯滅與眾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