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青山幹柴再燃日
字數:9147 加入書籤
大黃來了!
悄無聲息地跟了上來,直到出了東京數十裏,已經不方便將它送回去,老夥計才發出吠叫。
天寒地凍,路旁還有積雪尚未融化,大黃跑在外麵,想必很冷。
楊浩立即將老夥計抱上馬車,撫摸狗頭,不知該說什麽好!
為了怕親友擔心,他拒絕讓人相送,哪曾想大黃不僅來送,而且要與自己相伴西行。
也好!
雖說強行將它送回東京也並非不能,但楊浩想了想,還是不要辜負大黃狗的一片忠心誠意。
一路西行,有狗相伴。
就如同當初從渭河裏爬上來,一起麵對這個陌生世界,一路東向潼關一樣。
一人一狗,再度相伴遠行。
雖說已算是初春時節,但春寒料峭,尤其是一路往西北方向,本就是苦寒之地。
旅途艱苦是必然的,不過好在有馬車可行,車廂裏鋪著氈毯,穿上皮毛衣物之後,倒也舒適。
氈毯上鋪設有小幾,上麵備有幹果蜜餞,筆墨紙硯,方便一切需求。
如果換作女子乘車,據說還可以配備火爐,甚至是恭桶,吃喝拉撒一應可以在車上解決。
如果不是車輪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顛簸,一路倒也舒坦。
從東京一路向西,楊浩算是真切體會到什麽叫作——車馬勞頓。
過了洛陽,抵達陝州,昔日這裏大量安置災民的棚戶都已經不見。
至於災民,大都被納入廂軍,成為一群沒有多少戰力,隻求全家一口飯的累贅群體。
有造反的流民,沒有造反的士兵,這是大宋一貫的態度。
以募兵抵消流民之害倒也並非不可行,但前提是災禍少一些,但大宋……
過潼關,入關中。
渭河兩岸的村長正在恢複生氣,去歲的豐收終於讓前年水災,流離失所的百姓重新站穩腳跟,得以有喘息之機。
尤其是華陰縣,做的蠻不錯。
趁著冬春農閑之時,各處都在修路修渠,為春耕做準備。
足可見如今的華陰縣令是個有遠見,勤政愛民的好官。
也是,尹洙可是當過一路經略判官的要員,入朝為六部九卿擔任要職都沒問題,更別提治理一縣之地了。
楊浩沒有去拜見尹洙,也沒有看看自己在華陰的百戶食邑,但在渭河邊停留下來。
此番出京,一個理由便是祭祖,好歹也做做樣子了。
不管怎麽說,自己與大黃狗是從渭河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到底不同。
另外也是受嬸娘楊田氏之托,在此處祭奠兩位素未謀麵的“兄長”。
大黃狗在河邊不斷來回跑動,不斷搖著尾巴,時不時盯著奔流的河水狂吠。
看來聰明的大黃也知道從這裏而來,興許還在想著從這裏再回去。
“大黃,回不去了。”
楊浩摸摸狗頭,時空旅行從來都是單向的,沒有回程票。
既來之,則安之。
已經一年多,楊浩早就想明白這個道理了。
也從一個冷眼旁觀的看客,變成一個要做點什麽的參與者。
哪怕並非崇高地為了民族,為了天下黎民,隻是為了“旅途”能有一段好時光,大宋好時光。
……
尹洙來了,意料之中,卻也出乎意料。
好歹是舊相識,途徑貴地,見個麵相互寒暄一下是應該的。
楊浩沒想到的是,尹洙竟是與自己道別的。
尹師魯病了!
不過數月時間,整個人顯得格外憔悴,佝僂著身體,哪怕身上裹著厚厚的皮毛衣物,依舊瑟瑟發抖。
看這架勢,病的不輕。
“師魯先生,你還好吧?”
“暫時應該不會一命嗚呼。”
尹洙笑了笑,看起來倒是相當豁達,心態良好。
“先生病體,該早日延醫問藥,安心休養才是。不若暫且上疏官家,辭了華陰縣的官職。”
“已經辭了。”
尹洙苦笑道:“希尹兄來了信函,邀我前去鄧州休養。”
“原來如此!”
楊浩恍然,看樣子範仲淹對同僚還是相當照顧的。
“鄧州地處中原,氣候更溫暖舒適一些,有利於您安養。”
尹洙微笑道:“希文也是這麽說了,而且老朋友相見,把酒言歡,心情也會舒暢不少。”
這倒確實。
慶曆新政的失敗對這些老臣們的打擊不小,心情抑鬱在所難免。
範仲淹之所以早早病故,除了不斷調任遷居折騰之外,與心情恐大有關係。
“範公,他…還好嗎?”
“信中所言,一切安好。”
“那就好!”
“我都聽希文說了,你…去送過他?”
“是!”楊浩沒有否認,大方承認了自己的傾向與態度。
“我就知道了。”
尹洙好似想明白了一件事,哈哈笑道:“郎君逾牆走,滿東京都在說你氣走了範希文、韓稚圭,卻甚少有人懂你的良苦用心。”
“總算諸位沒誤會,否則小子……”
楊浩訕訕一笑:“當時那般情況,唯有出京,暫避鋒芒,以求自保。老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青山倒是在,可是…可有機會點火燒柴嗎?”尹洙歎息一聲,似乎對前途一片失望。
興許這也代表了大部分革新臣子的心態,改革這種事,失敗了便再難有機會。
沒有因此獲罪入獄,甚至身首異處,還真的謝謝大宋曆代厚待文官的傳統,以及楊浩等人的及時的提醒。
“青山既在,熱血猶存,怎會沒有機會?”
“真的嗎?”尹洙眉目一動,經不住有些激動。
“當然!”
楊浩信誓旦旦道:“師魯先生安心,此去鄧州也千萬叮囑範公,好好保重身體,大宋……還需要你們。”
尹洙心頭一震,如果這話是從旁人口中說出來,他隻會當作是安慰言辭。
但楊浩說來,但憑直覺,尹洙便有種莫名的信任與期待。
“三郎,當初你是不是早就察覺,新政會是如此結果?”遲疑了半天,尹洙還是問出了這個困擾他許久的問題。
雖然有些冒昧,但他還是想要問問,否則…也許再就沒有機會,他不想臨死之時仍舊心存疑慮,留下遺憾。
“這個…”
楊浩略微沉吟,低聲道:“其實諸公改革弊政之決心,態度,甚至某些措施都沒錯,但是……”
聽到轉折詞,尹洙立即提高注意力,靜靜細聽。
“但諸位有些操之過急,而且做法過於激烈……”
楊浩道:“變法改革,當無所畏懼,從中從快,這是古來教訓,倒也沒錯。但並非一成不變,也要根據情況,區別對待。
而今並非秦孝公時,天下紛爭,你死我亡之際,大宋也算是朗朗盛世,但骨子裏卻脆弱的厲害。
正因如此,不可急切,不可下猛藥,當徐徐圖之。”
尹洙默默點點頭,悠悠道:“也許吧,可…哪一項都是不可少的,否則何談革新?”
“但操之過急,且諸奪條目侵害權貴、士大夫利益,打擊麵太寬,反對的聲音自然一浪高過一浪。”
楊浩道:“興許有人會說,官家為何不堅持一下,為何要聽那些謠言?”
“官家也有難處。”尹洙歎了口氣,默然無語。
“是啊,很多人都忘了一件事,官家與百官是一體的,太祖朝開始,皇家便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楊浩道:“操之過急,侵害到一些人的利益,而他們的利益與官家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尹洙何嚐不知道,尤其是楊浩細說之後,越發清晰。
“所以,必須溫和行事,徐徐圖之,否則所謂革新弊政,到最後就會成為動搖社稷……官家豈會支持?”
“可是…無論是雷霆手段,還是徐徐圖之,該反對的還是會反對,有何區別?”尹洙有些疑惑,更覺前景黯然。
這個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是空話,無論如何,革新似乎都會失敗。
難道注定失敗?錯了嗎?
胸懷抱負的革新老臣哪裏肯服氣?
“有……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楊浩道出那句曾說給趙禎的話,悠悠道:“具體說來話長,不妨請先生拭目以待。”
“好!”
尹洙默默琢磨著楊浩那兩句話的意思,雖然好奇,但沒有再問下去。
“請先生務必保重身體,範公亦如是。”
楊浩道:“身在地方,如無必要,還請諸公莫要多言朝中事。”
“嗯?”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進亦憂,退亦憂……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三郎也知道此文了?”
“知道!”
楊浩道:“滕子京重修嶽陽樓,範公撰寫的這篇文章早東京已經流傳開了,有不少人心中不安啊!
自然也就有不少人緊盯著諸位,安全起見……”
“明白了。”
尹洙長歎一聲,沒有在說什麽,隻是重重點頭。
看來朝中某些人的品性,以及做事風格,尹師魯心知肚明。
“三郎小小年紀,難得看的如此清楚,老夫代希文謝過,也拭目以待,青山幹柴再燃之日。”
楊浩鄭重道:“盡量不讓先生多等。”
“咳咳!”
尹洙咳嗽幾聲,旋即笑道:“老夫會盡量保全殘軀,等待那一天。”
“嗯!”
“對了,我看三郎你沿河祭奠,可有打算尋訪故裏村落?”
尹洙道:“前年的洪水之後,雖有不少村落被毀,但如今有不少重見天日,也有流民返回故裏。
沒準也有三郎親族,若是想要尋訪,老夫尚未離任,倒是可以幫忙。”
“啊…不必了,小子是親眼見到家人喪生洪流,家園被毀的。傷心之地,小子不想回去了……”
楊浩佯作黯然傷感,連忙拒絕了尹洙的一片好意。
這世上根本就沒有故裏,若是因此泄露了根底,那可就不好了。
尹洙笑了笑,也不知是察覺了什麽,還是善解人意,隻是笑了笑:“也好…聽聞三郎是要西去?”
楊浩恍然,龐籍似乎也是傾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慶曆新政的大臣。
隻是他運氣比較好,一直在西北,並未在朝中中樞,故而並未受到風波的直接影響。
加之在西北抵禦西夏,和談有功,從而回朝擔任樞密副使,是為數不多逆流而上,逆勢上揚的革新老臣。
想來他們平日有書信來往,尹洙直接或間接從龐籍口中得到自己的行蹤,去向,甚至是部分目的都不奇怪。
“沒錯,去鎮戎軍擔任榷場使。”
楊浩很爽快地承認了,時至此刻,已經沒有必要隱瞞,何況是對尹洙這樣的人。
“也好,那是你的提議,你又是經營商貿的好手,親自前去打理也是一件好事。”
尹洙笑道:“不過要提醒你的是,西北局勢複雜,且臨近西夏蠻荒之地,與東京無法相比,一切當需小心行事。”
“多謝先生提醒,小子明白。”
楊浩歎了口氣,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每個人都這麽說,少不得讓人越發有些緊張了。
“興許你除了榷場貿易還有旁的事情,就得更加小心了。不過你是聰慧伶俐之人,想來都遊刃有餘。”
到底是老臣,目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來楊浩身負使命,可能另有差事。
唉!
一想到此事,想起正旦那日在皇宮之中,趙禎單獨宣召之時的那番話,楊浩就有些頭大了。
雖然已經立誌,有心幫大宋做些事情,甚至改變這個時代,成就一段大宋好時光。
可是……
一上手就來這等棘手之事,壓力當真有點大,趙官家與龐相公對自己還真是另眼相看,信心滿滿。
尹洙續道:“鎮戎軍距離慶州不遠,萬一有什麽緊急之事,可以向慶州求援,韓稚圭在那裏。
好歹有舊日交情,你也算有恩於他,他不會坐視不理的。”
“好歹!”
楊浩點點頭,心裏卻是另一番想法,但願不麻煩韓琦。
一旦真的勞動韓知州,想必肯定是棘手的麻煩事,楊浩由衷希望,那一天不要到來,不要出現那般糟糕的局麵。
“好了,一切小心,一路順風。”
尹洙笑了笑:“老夫也該啟程前去鄧州了,希望來日還有機會再見。”
“一定有。”
楊浩抱拳拱手道:“先生一路平安,千萬保重,等著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