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杜府赴約

字數:3704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上門拜訪範府的禮部侍郎張夫人帶來的是位小個子女孩,豆豆似的圓圓的眼睛,圓圓的臉蛋,母女倆明明是特意為了相親而來,卻刻意地在範斯遠去給祖母問安的路上裝作偶遇,張小姐瞪大眼睛看著一個俊逸的身影飄然而至,並含笑地看了他一眼,才恍然羞澀地低下頭了,後來範斯遠就隻能看見對方一雙通紅的耳朵。

    範斯遠在母親的介紹下落落大方地向張夫人問安,然後向張小姐行禮,顯示出讀書君子彬彬有禮的斯文風度,張夫人越看越歡喜,她沒有想到京中素有才名的範小公子竟然是這樣一副俊美姿容,不由得眉開眼笑和範母一路說笑,回到廳堂就想和範老夫人定下這婚事。

    “你們可是見過寶兒啦?”範老夫人疑惑地問。

    “見過了,見過了!當真是一表人才,貴府真是書香府邸讓人敬佩,範大人自不用,那品行朝廷上下都是佩服的,範小公子也是文采俱佳風度翩翩,真是家風優異,回去我就和我家老爺好好說道說道。”張夫人笑得合不攏嘴,簡直不知誇對方怎麽會好了。

    糟糕!範老夫人驚慌地看了範母一眼,她剛才在屋裏左等右等根本沒有見著寶兒的人影,看樣子他對張小姐十分不滿意,連帶著對祖母也生氣了,照麵都不打就偷偷溜走了。我的寶兒誒!

    此時的範斯遠已經快馬加鞭趕到了杜府,見到了在門口迎接的杜文智和杜文勝兩兄弟。杜文錦身體修長,眼睛清亮,看上去就是個機靈的聰明人;杜文勝相比之下更斯文秀氣,兄弟二人和範斯遠寒暄之後就把他請進門,帶到祖父的房間。

    一路走來,範斯遠算是見識到了杜府的深遠了,這院落比他拜訪過的大多朝廷一品大員的府邸都要大得多,更不用說比杜淵之在杭州府那個三進的小宅子了。灰瓦白牆,整個氣氛安靜而樸素。裏麵的樹木粗壯、枝葉茂盛,起碼都是幾十上百年的樹林,在京城這寸土寸金的地方彰顯著世家背後厚重的積澱和實力。

    啊,阿杏原來就是在這樣具有深厚底蘊的院子裏長大的。人習慣了隻敬衣裳不敬人。在杭州,通常的人看到她那樣樸素的打扮都以為她不過是個平常官宦人家的姑娘,誰能想到在她端莊謙和的背後竟然是有著這樣深厚的背景呢。想起那些在他麵前故作羞澀,卻又無時無刻把自家門第或自身才氣掛在嘴邊,彰顯優越感的小姐們,阿杏那發自內心的謙虛和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修行品格是多麽的難能可貴啊。

    這一刻,範斯遠走在杜家空曠的庭院中,呼吸著杜玉清曾經呼吸過的空氣,覺得自己不可遏製地愛上了阿杏,再也無法自拔。

    杜安彥是位相貌溫和的老頭,乍看之下不像是位堂堂從一品的朝廷大員,而是一位飽讀詩書的老儒,範斯遠在他身上看到了杜淵之,甚至是杜玉清的影子。但門口兩位高大的侍衛卻又有著攝人的氣勢,隱約透露出這位老爺子在溫和笑容的背後還有一種威嚴的力量,那是一種隨時能讓人血濺三尺的強悍能力。

    杜老爺子問了一些杭州府的情況,風土人情以及官場人事,範斯遠一一恭敬地據實回答,官場情況有的是他從其他官宦子弟那裏聽來的,有的是他聽姚先生和杜淵之討論局勢時分析而來的,杜老爺子默不作聲地聽著,不時地點點頭,鼓勵他繼續說下去。範斯遠說著說著脊梁開始發冷冒汗,很多東西他發現有漏洞了、前後出現矛盾了。才意識到原來他也是書生意氣,很多消息都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過濾便脫口而出,人雲亦雲了。

    杜老爺子倒是誇獎了他幾句,還客氣地留他在府裏吃飯,讓杜文智兩兄弟好好招待他,還說歡迎他以後常來做客。

    “怎麽啦?”出了房間,範斯遠發現杜文智兄弟二人一直用敬佩甚至崇拜的眼神打量著他。

    “範公子,沒想到你不僅學問好,還對官場政治有這麽多的了解和真知灼見,真是佩服佩服!”

    “是啊,和你相比我們好像是不同層級的兩代,我們從來不敢在祖父麵前這樣說話。”

    “慚愧,這些都是從先生和令叔那裏聽來的,都不是我的東西。大家都是兄弟,別總是‘範公子,範公子’地稱呼,就叫我的字嘉善吧。”範斯遠謙虛道,他考慮著回去後應該和先生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和學習一些政治文化才行。

    “原來你已經有字啦。嘉善,出自‘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真是好字。”一般男子是在二十成人禮後才給自己起個字,範斯遠現在這麽年輕就有了字,說明他才能濟濟,長輩給予了很高的期許,所以取字予以鼓勵。

    “是先生取得,就是批評我心胸不夠寬廣,希望我以後能有容人之量。”範斯遠滿不在乎地說。

    兄弟倆麵麵相覷,這位範公子倒是不忌諱,在他們才剛見麵認識的第一次就自爆缺點,真是君子坦蕩蕩,令人佩服。

    他們兄弟二人今年都考過了秀才,杜府上下都很高興,這次範斯遠來拜訪,祖父特地交代由他們來接待,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結交更多有學問的讀書人。但在交談之下,他們才發現範斯遠這個盛名在外的少年才俊果然功底深厚知識淵博,是他們難以望其項背的。

    於是兄弟倆虛心求教,範斯遠也正想和他們打好關係,自然謙和耐心,午膳雖然沒有酒的助興,但雙方相談甚歡,其樂融融了。

    杜文智趁著熱絡就提出如何讀好書的問題,範斯遠嗬嗬壞笑,問道:“杜二哥是想問如何讀好書,還是如何能夠科舉及第?”

    杜家兄弟二人一下呆住了,他們從來沒有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也沒有聽過有人敢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於是小心翼翼地問道:“讀好書如何?想科舉及第又如何?”

    範斯遠嘿嘿一笑說:“從小我們就被大人們教育說讀書要誌在聖賢,非圖科第,說是這樣說,但古往今來有幾人做到的?大部分人讀書還不都是為了能夠科第做官,求得一個更好的生活?”杜文智想了想自己,點了點頭。

    “讀書做學問求知、求道,這是個寬廣無際的世界,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這頭是浩如煙海的書籍,那頭是要應對的層層考試,先賢說要知天理,滅人欲。家裏又希望你能出人頭地光庭耀祖。如何能二者得兼?就像我小時候立誌要當萬世流芳的賢臣,又想充分享受生活,不想像很多忠臣一樣過著緊巴巴的苦日子,這裏麵好像充滿了矛盾。有沒有一條遊刃有餘的方法,讓我魚和熊掌兼得?”

    二人聽得心裏砰砰直跳,嗔目結舌。杜文智趕緊又給範斯遠原來已經滿滿的茶杯再斟倒了一點,表示自己的敬意。範斯遠也不客氣,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我小時候貪玩,父親為了讓我好好讀書,許諾了我很多好處,到我十二歲中了秀才,父親說如果我能在十六歲中舉,以後我的生活就由我自己做主。那時我就想起莊子的這句話,我這個人玩心重,世界上這麽大,有趣的事情這麽多,如何能夠又讓父母滿意我也開心,舒坦地過一生呢?於是左思右想給我想到了一個法子。平時就讀我喜歡的書,然後快到考試把那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再找了幾十篇這十年來的中考文章,研究它們的立意、構造、布局、觀點,自己模擬做個幾遍,請了幾位知名的老儒給評點一下,一個是為了修正改進,一個就是為自己建立人脈和名聲。然後再想法把主考大人的文章給找出來,研究他的興趣特點,針對性地再寫個幾篇,再請先生給看看,批評改進,最後的結果你們都知道了,你看,考試這不難吧?”

    杜文智、杜文勝聽得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範斯遠的話實在太大膽,太現實,完全顛覆了他們從前所受的教育理念和對讀書求學的認知,他們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