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瑞靄華堂
字數:5684 加入書籤
杜玉清和明茂官兩人商量了一下,調一個杭州“雲裳”的掌櫃王貴過來這裏擔任大掌櫃,杜玉清原來的丫鬟采蘭擔任二掌櫃,采蘭雖然沒有做過生意,但她待人接物非常周到,也見過大場麵,非常適合接待女賓,至於認識什麽麵料,什麽產地這些技能性的知識到時候讓王貴多教教她就行了。技能可以從學習和實踐中獲得,擅長和人打交道卻多是天性,氣度見識更是沒有三五年耳濡目染的熏陶是練不出來的。
還有就是負責監督的人,杭州有夏錦,京城杜玉清準備讓耿家輝去做,對此,明茂官已經能夠不動聲色了。杜玉清這個人習慣把話說在明麵上,她當初就坦白和明茂說,她不管鋪麵和工坊的具體事務但會經常派人去抽查監督,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問題,而是不要給人犯錯的機會。她說:“孟子說:‘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鈞,穀祿不平。’我們既然在經商就要明明白白告訴下邊的人我們的規矩是什麽,我們的經界在哪裏,我們還有人在監督,逾越了經界和規矩就會受到處罰。”
當初明茂官聽了杜玉清這話,冷汗直冒。心說:怎麽杜玉清這麽愣啊,朝廷有規矩,有監察院,有禦史,那是朝廷。商家會設立規矩,東家也會暗地派人監督,但從來沒有人會把它擺在明麵上說出來,這樣做豈不是傷人顏麵?哪怕皇帝對大臣再猜忌,背地裏說不定連他晚上吃了什麽,和什麽人說過話,甚至進了哪個小妾的房都調查的一清二楚,朝堂上還不是哈哈哈地一口一個“愛卿,你辦事我放心”,在表演君臣一心嘛。
“我想現在把事情說清楚,就是不要讓大家把時間花在互相猜忌上,更不要給人有僥幸和鑽口子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警告他們,‘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就是我們陷害了別人。”
後來證明杜玉清是對的,剛開始有工坊的采買貪汙幾兩銀子被狠狠地處罰和警告後,後麵的貪墨就少了。夏錦他們甚至連他後來的丈母娘,當時的魏掌櫃提供給店裏的布料比市價高都查得一清二楚,婉娘不好意思了,自己取消了自家的供貨資格。魏掌櫃起先不以為然,沒多久就後悔不迭了,她眼看著“鳳羽”的工坊用料越來越大,自己卻沒有占到半點便宜,最後實在坐不住了,親自到杜玉清麵前道了歉,表示不論市價多少,她都願意比市價低幾文錢來供貨。就是這樣杜玉清也沒客氣,還給她提出了一個條件,別人是一個月一結,“華服綢緞莊”要兩個月一結,什麽時候她覺得放心了,才能和別人的付款條件一樣。這樣魏掌櫃才重新獲得供貨商資格。
杜玉清這個人夠狠,又能放下臉來,她對自己人都是這樣嚴苛,其他人知道了,更不敢輕易地違規了。以後“鳳羽”不論內部的管理,還是外部的和人的合作都沒有什麽大紕漏。所以,對於在京城設立監督處的事情,明茂官再沒有二話。
明茂官在京城沒有待幾天就要回去了,和他一起走的還有常勝,他要和明茂官趕緊回去籌措第一批給雜貨行和“雲裳”的貨物。明茂官離開京城時是心滿意足的,行李也是大包小包的,裏麵除了明茂官給家人買的禮物,還有很多是杜玉清給準備的許多土特產,除了給新出生外甥的東西,也沒有忘記給婉娘的禮物,那是一套外藩式樣的珊瑚赤銀頭麵,還有一雙靴筒上刺繡著漂亮花紋的靴子,不僅色彩豔麗,還帶著鮮明的異域風格。正適合婉娘那喜歡新奇和鮮豔色彩的人。
下馬當的人注意到,橋頭的兩家店好像又換東家了,這次他們是被同一個東家給買了,聽說還是一個有什麽大官家的背景的東家。原來出入其間的粗衣短褐的髒漢子變成了一群幹淨整潔的大姑娘和小媳婦,她們成天在兩家店裏洗啊擦啊的,恨不能把整個房屋都剝層皮似的,後來又是一夥木匠和油漆匠,在他們的勞作之後兩座煥然一新金碧輝煌的屋子就出現在世人麵前。
同時來的還有一群利落小夥子,他們在鼻子上捂著塊帕子,開始清理橋下斜坡上的垃圾和雜草。把整個地方刨得露出了黃色的土壤,然後他們挑土施肥,在岸邊砌起一道路牙子,在斜坡上一排排挖槽埋土種下了從低到高的各種植物。街坊們有的認得,比如路牙子邊上一排的桃樹,有的就不認得了。據懂得花草的行家說:這東家種的花木可有講究了,雖然品種各異,求的卻是全年都能草木旺盛,四季花開。僅僅觀賞花的就有高一點的芍藥和薔薇;矮一些的繡線菊和金露梅;還有貼著地麵長的堇菜和金蓮花等。靠著商鋪的地方還挖出了一個個大坑移來了八棵成年的樹,每個商鋪旁邊種下了兩棵梅樹和兩棵杏樹,梅樹上還開著花呢。聽說他們在院子裏也種下了桂樹和不少其它的花草,街坊們議論紛紛,都不理解這東家到底要做什麽營生,要這麽煞費苦心做下了許多的安排。
街坊們有時習慣性地又往橋下倒垃圾,被這些小夥子們看見了,他們也不說什麽難聽的話,仍是麵帶笑容地當著對方的麵把垃圾給清理了,一來二去,街坊們也就不好意思再圖方便往那裏倒垃圾了。而且,到了第一次春風拂過,坡地上接連有鮮花盛開,整個坡地變得生機盎然的煞是好看,任誰也不舍得往哪裏扔垃圾了。
到了三月,路過的行人發現這裏儼然已經是一個草木扶疏,花團錦繡的花園了。粉紅的桃花,粉白的杏花,葳蕤的芍藥,還有滿地匍匐的紫花地丁,更兼那一點點翠綠的嫩葉兒,一叢叢青綠、油綠、鮮綠的新葉兒,完全是一個活潑潑的生動美麗的地界兒了。
隻是兩邊的店鋪還是大門緊鎖,新漆過的油亮的門板子,雕梁畫棟的牌坊,潔白的粉牆,嶄新的琉璃瓦在花紅柳綠叢中顯得格外雍容華貴,仿佛漠視著人們好奇的探索。
三月三上巳節,出來河邊春遊賞花的少年少女們發現,太陽升起的時候,下馬當橋頭聚集一群衣飾高雅的官家公子和小姐們,他們用清澈的水洗濯手足,在花叢中吟詩相互唱和,不由得興奮地奔了過來,於是人群越聚越多。
巳時,北麵的店鋪裏開了一扇窄門,從裏麵出來兩隊人,看著服裝仿佛是出自哪個高門大戶的裏的仆從,一隊是六位姑娘,外邊統一罩著在陽光下會閃閃發亮的金色暗花紋緞子比甲,裏麵是各色淺粉的大袖衫,端的是鶯鶯燕燕姹紫嫣紅;另一隊也是六位,卻是個個精神抖擻麻溜溜一般高的小夥子,他們統一穿著幹淨的青布長衫,裏麵露出了裏雪白的衣襟。姑娘們人手一束嫩綠的蘭草,沾著小夥子們水桶裏的清水,揚手潑向空中、潑向人群,然後開始唱道: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小夥子們唱和道: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姑娘們又唱道: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小夥子們又唱和道: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這十二位青年男女臉上洋溢著希望和喜悅的笑容,一邊歌唱一邊舞蹈,用蘭草的芬芳,用清水的潔淨為自己、為人們祈禱祓除災禍疾病,洗濯身心,用青春的明朗和歡快唱和著千年的詩意與愛情。他們的人兒青春靚麗,歌聲清新悠揚,人們情不自禁被他們的歌聲帶到了一種美好的感情中,這感情不僅有人們對大自然從嚴寒冰封蘇醒後的輕鬆暢快,還有人們對新的一年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於是不由自主地紛紛一起唱和起來,有年長者熱淚盈眶,喃喃自語說道:這是古風啊,這是古風啊。
所以最後的一句幾乎是全體的一起了: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歌聲回環往複,一詠三歎,逐漸拉長,最後漸漸低落到無聲。
人們沉浸其中欲罷不能,政治這時叮鈴鈴一陣聲響。一個上衣穿著廣袖仙褐法衣的老道,邁著優雅的方步從人群後麵走了過來。他後麵一步一趨跟著兩名俊秀童子,一個捧著拂塵,一個捧著如意,再後麵跟著四名壯漢抬著一塊蒙著紅布的石碑。
隻見他們來到了下馬當路口,那仙風道骨的老道士停下腳步,從懷中拿出一個羅盤,前後左右各走了七步,最後指著丁字路口原來石敢當外側位置,說:“就是這裏了。”指揮著四個壯漢把石碑立在了那裏。然後開始搖著銅鈴,率領兩位小童依北鬥七星排列的位置行步轉折,踏著禹步,獲北鬥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步罡踏鬥!他們一邊走一邊唱誦有聲,隨著他的唱誦,後麵的兩位小童,四位壯漢還有剛才六位小夥子們發出了嗨呀嗨呀整齊的應和聲,渲染得整個氣氛神秘而熱烈。
隨著道士叮叮當當地搖鈴作法,路口人越聚越多,裏三層外三層的,大家都好奇這些道士在做什麽。最後隻聽倉啷啷一聲響,老道一跺腳,一聲大喝,揭起石碑上的紅布。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塊驅妖邪保平安的泰山石敢當。碑額上刻著淺浮雕獅首圖案,碑的下半部清晰地銘刻著“石敢當”三個字。人群中議論紛紛,一位老街坊上來問道:“原來已經有了石敢當了,為什麽又立。”
老道顯然胸有成竹,和顏悅色地說:“這石敢當原來立的位置是不錯,但時間長了街巷道路發生了變化,原來的路衝凶位的位置也發生了改變,它的驅邪禳解的作用自然就小了。況且風吹日曬加上人不敬心不誠的,這塊老石敢當就散失了功力。所以這裏兩邊的商鋪生意就不好了,蒼蠅老鼠也肆虐猖狂起來。”
噢,原來這樣。大家齊齊點頭,老道士接著說:“這裏的風水不錯,隻是運用不當了。立石將軍是為了鎮百鬼,壓災殃,這石將軍位置不對,功力自然散失,到現在連外衣沒有了,淫邪就更壓不住了。”大家哄笑。
老道掃視了一下大家,說:“幸得這新東家懂得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已經在這裏已經布置了藏風。“他指了指河邊的花草樹木,”然後還心誠地請我來做法,我剛才已經在吉位為他念經請神,再加上有石將軍的守護,以後這裏就會諸事順遂,生意興隆,百毒不侵了。”
老街坊猶不放心地問道:“就這麽簡單嗎?是否還要做法什麽的?如何有需要,我們街坊也願意籌點錢請道長給多做些法。”老道輕輕一笑,說道:“當然不會這麽簡單,今天隻是第一天,為了鞏固財運後麵還要做法兩天。如果你們其他人有需要我也可以幫大家看看,爭取大家都能諸事順意,買賣紅火。”說罷,老道抬頭看了看日頭,笑著說:“吉時已到。不能多說了。”然後又念了一番咒語,神情莊重認真讓眾人十分敬畏。
這時一位腰係紅綢,相貌堂堂的中年人出列揚聲叫道:“吉時已到。鴻猷丕展,瑞靄華堂,德門仁第,弘基永固喔!”
突然又是一陣緊鑼密鼓,從橋北來了兩隊人來,他們手裏拿著各種鳴器:鑼、鈸和鼓,咚咚鏘咚咚鏘地朝人們走來,後麵還跟著一群看熱鬧的姑娘和小子們,鑼鼓隊到了店前分列兩排,咚咚咚鏘鏘鏘使勁地敲起來。那鼓聲震天,仿佛一下下都敲在人們的心上,讓觀眾們的情緒也變得熱血澎湃了。這時,四個小夥子抬出一塊蒙著紅綢的匾額,在人們的驚呼中他們輕巧地疊起了羅漢,把匾額掛到了店門的正上方。
隨著一陣劈裏啪啦的鞭炮響,一個身穿大紅綢衣裳的垂髫童子從店裏麵跑了出來,隻見他靈活地攀上人牆輕輕掀開了紅綢,人們看到上麵素底金漆刻著“衣錦坊”三個大字,細心的人看到兩個大字“衣錦”後麵還跟著兩個小字,還沒有來得及看清楚。後麵又是一陣緊鑼密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