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安化驚變
字數:5239 加入書籤
杜玉清對李賓之笑道:“黃山穀雲:‘莫嫌文吏不使武,要使飽霜秋兔毫。’筆墨紙硯皆為器物,再名貴也是為人所用,況且今天能被大人所用是它之幸也,正所謂寶馬配英雄,才不埋沒了它千古名硯的名聲。”
李賓之大笑,誇讚道:“好一個‘莫嫌文吏不使武,要使飽霜秋兔毫。’好,今天就借你之言,我要好好感受一下這綠如藍,潤如玉名硯的不同。”說罷飽蘸筆墨凝神靜氣略一思索便寫下:“淘沙邂逅得黃金,莫便沙中著意尋。指月向人人不會,清霄印在碧潭心。”
眾人讚道:“好詩!好字!西涯公今天興致高,應該多寫幾首詩,也創造出一個千古名貼的佳作來。”
在讚譽聲中李賓之擱下筆來,眯縫著眼睛把自己剛寫好的詩從頭到尾掃了一遍,笑意怡然,顯然也是非常滿意。他謙遜地說道:“我也感覺寫得十分順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這洮硯不愧是難得的好硯,不僅發墨快,發出的墨汁還潤澤細膩,寫起來十分爽滑舒服。你們也來試一試吧。”大家聽他這麽一說都手癢起來,讀書人嘛,精美的文房不僅是他們手寫的工具,還是他們把玩欣賞的文玩,偶然尋覓到心頭好,那什麽事情都可能會做的出來的。
曆史上就有一個名貴硯台的佳話。蘇軾晚年從海南回到大陸後,米芾去看他,兩位老友交流甚歡,米芾向蘇軾求題跋,蘇軾向米芾借去他珍愛的紫金硯。不久蘇軾大病,知道自己將要離開人世,囑咐其子要將米芾的紫金硯一起陪葬。此事被米芾知道後,急忙去追討回來,還憤憤不平寫下了一篇《紫金研貼》來諷刺蘇軾,曰:“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意思是說:這傳世之物的聖潔之物,怎麽能和人的遺體一起埋沒呢?
如今這方硯台不知流落在何處,這張《紫金研貼》卻流傳下來,成為皇家收藏的百世名帖,它記錄著兩位非凡文人愛硯成癡的可愛趣事,也記錄著蘇軾永遠抹不去的“汙點“。(《紫金研貼》長29厘米,橫40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多囉嗦一句,許多人以此來詆毀蘇軾,我想中間也許是其子的誤會,也許是米芾的誇張說法,未必是他本人的意思,或者未必是實情,畢竟相比較蘇軾,米芾本人做事更不靠譜些,但他有“證據”留下來,蘇軾就隻能背著這前年“汙名”了。)
於是眾人興致勃勃地都題了一首詩,無不嘖嘖稱奇,連連讚賞。
李賓之見杜玉清在一旁淡笑不語,神態輕鬆,不卑不亢,頗有些意外,遂起了考較之意,指了指她說:“你也來題一首吧。”
杜玉清沒有推脫,朝李賓之欠身道:“那晚輩就獻醜了。”說罷從筆架上拿了一杆筆,一揮而就寫下一首詩來:“風塵點汙青春麵,自汲寒泉洗醉紅。徑欲題詩嫌浪許,杜郎覓句有新功。”字跡端莊清麗,布局疏密有致,在轉承啟合之處多用圓筆,在顏體端正剛健之外多了一種圓潤之美。
“好!”李賓之不由地擊掌叫好。想不到這年輕人小小年紀,不僅字寫的好,學問也好。他剛才寫的是黃山穀詩,他就用黃山穀的詩來應答,尤其是最後一句“杜郎覓句有新功”,既符合他本人姓“杜”的身份,又借此含蓄地表達他作為晚輩對幾位師長的尊敬和向學之意。不僅心思巧妙,而且飽讀詩書,連黃山穀這麽偏遠的一首詩也能爛熟於心。“好,真是好!”這讓李賓之不由地起了愛才之心,親切地問起他的功課來。聽說他因為身體不好至今還隻是白身,不由觸動心思噓唏感歎起來。
在座官員誰不知道他的軟肋?立刻通過誇獎杜玉清轉移到誇講起李貞伯來,安慰他說:李貞伯那麽聰穎又那麽有才學,將來必定是大器晚成。還說:鯤鵬展翅即為千裏,他且等好消息吧。李賓之聽後笑逐顏開,也不謙虛了,笑嗬嗬地也誇獎起兒子來,說:犬子的才學見識的確過人,如今已經超過他了,將來的成就必定能不下於唐人。愛子之情溢於言表。大家表麵上紛紛附和,但暗地裏都交換了會心的眼神,顯然對他的大言不慚很不以為然,甚至是很不屑。
可憐的父親!杜玉清也歎道,她見過李貞伯,也讀過他的作品,在她看來,李貞伯雖然有天分,但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他在學問上沒有下過苦功夫,自身又非常驕傲和清高,他的才學和心性必定比不上其父。但他顯然不這麽認為,對他寄予厚望的父親顯然也不這麽認為。所以說,醫者不自醫,渡人難渡己。再明智的人遇到自己問題也難免被感情遮蔽了眼睛,從而喪失客觀清醒的認識。
晚宴結束時,郭誠宇親自把眾人送下樓去,不僅給每位官員附送了珍貴的家鄉特產,還給每人送了一盞雅致的圓角紅燈籠,燈籠下垂著的紅色如意穗結,白色的光從細致的紅色紗麵中透出,可以清晰地看出上麵寫的“燕然居”三個字。郭誠宇遞給官員的隨從時還逗趣地笑著說:“在下為各位大人開燈。”眾人都很捧場地大笑起來,誇他詼諧沒有架子。原來在習俗中每年正月私塾開學時,講究的家長都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征學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稱為“開燈”。郭誠宇以此寓意各位官員前途光明,官運亨通。
返身回到樓上,郭誠宇腳步輕快,得意洋洋,今天的宴請顯然達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大家都是心滿意足的樣子。把這些人中上層的文官搞定,江淮籍文官的關係基本就打通了,今後就不愁他們不會來捧場。
上了樓來,他見杜玉清正站在門邊一丈開外的地方,神情呆滯,好像在愣愣地出神,郭誠宇心裏一時五味雜陳。剛才整個宴席的氣氛和諧,其樂融融,離不開杜玉清所起的作用。
琴棋書畫是文人交流的媒介,更是通達朝廷重臣的身份帖子,他郭誠宇可以和這些官員稱兄道弟,卻走不到這些人的心裏去,而這卻是杜玉清的擅長。剛才看杜玉清和李賓之、楊應寧等人交流時的駕輕就熟,他心裏忍不住有些酸溜溜的,他有身份有地位,他可以和他們談錢談女人,但就是沒法和他們深入地談詩詞書畫,談曆史,談文化。他也感受到,在這些精通經史子集的讀書人看來,他就是個粗人,俗人,他們麵對他時常常會露出溫和憐憫的微笑,不動聲色地表現出自己文化的優越感。
好在杜玉清沒有給他這種感覺,杜玉清還是他的合作夥伴,他們相得益彰,這讓他很高興。郭誠宇於是大方地說:“你看那洮硯應該作價多少,告訴我一個數,算是‘燕然居’送的吧。到時我讓賬房把錢給你。”
“什麽作價多少?”杜玉清一時沒有回過神來,她還沉浸在剛才聽到的李賓之和楊應寧交談的內容中,那消息太震撼,對郭誠宇的話沒有反應過來。
“你不是要把那洮硯送給李賓之嗎?”郭誠宇小聲說,他剛才看李賓之對那硯台簡直是愛不釋手,感歎杜玉清這禮物算是送到了李賓之的心坎上了。
“你說的是這個嗎?”杜玉清從口袋中掏出一個沉甸甸的木匣,這是一個樸素無華的紫檀木匣,經常的摩挲使得它麵上已經有層透明薄膜般的包漿,黑亮潤澤,厚重大氣。“為什麽要送,我沒打算要送啊。”
郭誠宇不明其意了,“你不送幹嘛要拿出來?”逗弄而不給,這不是引人遐想,讓人心癢癢的,徒增煩惱嘛。
杜玉清嘿嘿一笑,“我就是拿出來顯擺一下,讓他們心饞而不得,”這方老坑洮硯是父親心愛之物,她可不敢拿來借花獻佛,即使是首輔李賓之。她拿出來顯擺純屬就是來抬高自己身份的。她也不怕李賓之討要,他那樣的人自視清高,不會做出讓人為難的的事情。太殷勤了,反而會引起他的警覺。
“壞,你太壞了。”郭誠宇叫道,他誤解了杜玉清的做法,以為杜玉清是要等李賓之出口討要時借機提出條件,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這時門開了,就見李賓之對楊應寧說:“你心裏有數就好,皇上一旦準了,很快就要開始準備了。”楊應寧點頭答應了。郭誠宇一驚,朝廷莫非發生了什麽大事?什麽皇上準了,就要開始準備了。是要打仗了嗎?是內亂,還是外地入侵?不論什麽這可都是賺大錢的機會。他心裏抓耳撓腮的急得不的了,巴不得趕緊知道他們談的是什麽事。他很想開口詢問,但他知道這是禁忌,即使問了,李賓之也不會告訴他。他把目光轉向杜玉清,她剛才在門口不知有沒有聽到什麽隻言片語?但見杜玉清神態安詳,麵容平靜,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李賓之看見一直在門口侍立的杜玉清,更是喜歡了,笑著說:“有時間到我家來吧,你和貞伯可以好好親近親近,你們應該能談的來。”
“是,能有機會向李兄請教,是晚輩的榮幸。”杜玉清可不敢說他們已經認識了。
”好,那就這樣了。”李賓之難掩疲憊之態,朝幾個人揮了揮手,坐上轎子便走了。
送走了李賓之,又送走了楊應寧,杜玉清回到家中即刻去見祖父,有的機會稍縱即逝,她必須抓緊時間。
祖父穿著常服正在書房裏看書,聽侍衛稟報說杜玉清要見他,就知道她一定有什麽要事。不然不會這麽晚了還來打擾他。
看著進門的杜玉清,杜淩差點都沒有認出來。她身上穿著男裝,臉上不知塗了什麽東西,麵容黧黑,但杜淩畢竟是經過風浪的人,臉上並沒有沒有露出驚異之色,就這樣平靜看著她。但杜玉清的第一句話還是把杜淩給驚呆了,“祖父,您知道安化王造反的事情嗎?”
杜淩一下站了起來,脫口而出道:“你是怎麽知道的?”
杜玉清意識到祖父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了。盡管劉瑾等人一直封鎖著安化王造反的消息,但祖父這樣級別的官員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於是把今天李賓之和楊應寧的談話簡單敘說了一遍。她當時雖然避嫌沒有靠近門口,但耳力敏銳的她還是把他們的談話聽了七七八八。杜玉清最後說:“我想李賓之今天借著聚會的名義和楊應寧見麵,就是為了推薦楊應寧出任討伐大元帥。”
原來是這樣,杜淩點點頭,他也是今天才知道的消息。安化王朱寘鐇,封地在甘肅安化,他本來就有逆謀之心,這次是利用劉瑾專橫跋扈引起天下的不滿情緒,發布了一篇討伐檄文起兵造反。在討伐檄文中,他曆數劉瑾的種種罪行,宣稱要為朝廷清君側,清除太監劉瑾。獲得了許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目前得到的消息是他已經集結了一支軍隊,並聯絡寧夏都指揮周昂等一批軍官發動了叛亂,殺了寧夏總兵薑漢、鎮守太監李增,還有巡撫安惟學、少卿周東及一批執掌兵權的將領,占領了寧夏、甘肅大批的城鎮,所到之處釋放獄囚,焚燒宮府,搶劫庫藏,大肆勒索慶府諸王,弄得人心惶惶。因為事變起因的矛頭對準的是大太監劉瑾,劉瑾害怕了,便極力地隱瞞和掩蓋著,連皇帝都沒敢說,如今是實在壓製不住了才暴露了出來。
杜玉清明白了,雖然劉瑾一直壓製消息,但李賓之其實早有對策了,要不就不會一早派人送信給義父,催促他盡快進京。杜玉清問:“祖父,您有沒有考慮過讓大伯利用這次機會外放?”
(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