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囤積奇貨
字數:5394 加入書籤
杜玉清想了想,還是去了祖父的上房,不料祖父外出了。祖母說:他去找一幫老兄弟幫忙照應一下楊應寧,順便打聽有什麽新消息,他是晌午去的,應該很快就會回來了。杜玉清心裏湧上一陣溫暖,祖父這幾年越發低調了,如今為了兒孫有出息他也是積極出擊了。
祖母聽杜玉清說要幹的事不禁嚇了一跳,她皺著眉問:“杏,這樣的事情朝廷不管嗎?會不會被抓啊?”她曆來可是守規矩的人。她也為此驕傲。
杜玉清笑了笑,安慰祖母道:“朝廷幹嘛要管?我們不偷不搶的,誰敢抓我們?”
祖母還是覺得不可靠,“我聽說以前有地方鬧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了,有些商人卻囤積奇貨,官家就會讓那些商人把糧食都交出來,不交就要殺頭的。”
那都是些沒有背景的糧商才會由此下場。杜玉清心裏說。真正的大糧商,朝廷甚至是皇帝根本不會或者不敢動他們,因為那實際就是他們自己的生意。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句話是否行之有效,要看它運用的時機和環境。但這些話她不會對祖母說的,杜玉清於是笑著對祖母說:“不會啦,京城乃國都,怎麽會到斷糧的地步?隻是糧價會往上漲一漲就是了。如果真的要斷糧了我們也可以開倉賑濟,到時候我陪著祖母去施粥。”糧價上漲未必在於供應緊缺,很多時候是有的人借機哄抬物價,謀求暴利。
“你這樣說我就放心了!”杜老夫人笑嗬嗬地拍著孫女的手開心地說。
這時候杜淩回來了,他滿麵紅光精神振奮,顯然聽到了什麽好消息。果然,他對杜玉清說:今天朝會上談到平叛安化王的事情,李賓之等人舉薦了楊應寧出任討伐元帥。皇帝已經吩咐召見楊應寧,如無意外,楊應寧出任討伐元帥的事情就定下來了。詔令很快就會頒布。
他聽杜玉清說,杜文斌已經留在了楊府,幫楊應寧先跑跑腿,十分高興,說:“很好。做什麽事首先要緊的是態度而不是能力,能力可以慢慢體現,態度必須友好鮮明,尤其是長官麵前。”杜玉清深以為然。
這時候祖母著急了,他們祖孫怎麽會聊這麽多廢話,多耽誤時間啊,阿杏不是說:時機時機,時間就是機會嘛。於是趕緊插話,把杜玉清要做糧食投機生意的事情告訴了老伴,問他能不能做。
杜淩一聽嚇了一跳,這個孫女真是有一處是一出,這麽膽大妄為的事情都敢做啊。不過,她做的事情一般都經過深思熟慮,沒有做出什麽不靠譜的事情,起碼目前為止都是這樣:扮成男子護送父親進京,買鋪子,做買賣,和楊應寧等人的結交,一樁樁一件件都出人意料,但又做得十分穩妥,結果良好。就拿昨天她的建議來說,他後來想了很久,覺得這確實振興家族的良好契機。心裏也激動得被振奮起精神來,今天早上醒來,他覺得自己像年輕時一樣渾身是勁。生命有了新的寄托而重新煥發出活力。
《孫子兵法》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這確實是個機會,不妨一試。杜淩沉吟了一下,說:“我們就投五千兩吧,你手上有可以用的人嗎?”
杜玉清說:“有,我們先前已經買了一批糧食,打通了相應的渠道。您給的幾個人剛好也可以幫上忙。”杜玉清知道祖父手上肯定不止這麽多銀子,但他性格謹慎慣了,她也不想多勸。
杜淩沒想到她早已在著手做這件事,那時安化王的事情還遠遠沒有暴露出來,必然是其它事情觸動了她的心機來做這件事,罷了罷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他也不想再多問了。就囑咐杜玉清要謹慎行事。杜玉清恭敬地答應了。
祖母可不願善罷甘休,她笑嗬嗬地說:“我手上還有三千兩,這是我貼己的錢,我也給你吧。”她覺得老伴都同意了,這件事應該八九不離十,她老家人想萬一真的京城斷糧了,她也可以做好事施粥呢。
杜玉清笑著說:“祖母您放心,保證不會讓您虧錢的。”
祖母不在意地說:“我相信你,不過,凡是都有意外,我們自家人沒有關係,虧了也不要緊,和別人做事就不能把話說死了。不然人家會記得你的話,回頭找你算賬。”
“知道了。”杜玉清抱著祖母往她身上蹭,她太感動了,這就是真正的親人,隻有他們會永遠站在你的角度替你著想。
杜淩有些吃味地看著這對摟摟抱抱的祖孫倆,既眼紅孫女對老妻的親昵,又無奈老妻的大膽冒險,他們夫妻倆和別人不同,老伴反而往往是那個豪氣幹雲的,他則是那個謹慎冷靜的。
晚上耿家輝向杜玉清匯報說,杜玉清給他的所有銀子,包括前麵餘下的兩千,和今天給的一萬三千兩,總共一萬五千兩他都已經換成了糧食。他心有餘悸地說:上午按老價格買了兩萬多石,到下午的時候,糧商仿佛也聽到了什麽風聲,麵粉的價格一下漲到了一石三百三十文,他一下又買一萬石,見稻米的價格沒有漲,就把其餘的錢全都買了稻米。
耿家輝擦了擦汗,想起下午緊張的氣氛他現在心裏還怦怦直跳,懊惱的是沒有早聽杜玉清的吩咐,前麵就把糧食都買下來,害得後麵的一萬石麵粉要多花小姐一成的銀子,慶幸的是杜玉清給他的四個人非常能幹,剛勁利落毫不含糊。
交付銀子後馬上幫忙雇人裝車、壓運到貨場,現在全部的糧食都已安全入庫。
杜玉清很高興他們能如此高效地完成任務,不禁口頭上表揚了幾句,還給他們每個人都獎勵了銀子。當然得到最多的是耿家輝。耿家輝能知錯就改,而且當機立斷快速行動讓她十分欣慰。
第二天安化王朱寘鐇謀反,朝廷下詔令平叛的消息一下傳開來。市麵上的糧價立刻漲了五成,聽到這個消息,耿家輝頓時冷汗漣漣,拍著胸脯連聲歎道:還好,還好昨天的行動夠快,不然到今天真是要追悔莫及了。他決定以後小姐要他做什麽,他一定即刻就去辦,絕不錯失良機。經過這一事,他從裏到外徹底把杜玉清尊為自己的主人了,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隨便,他下決心要像常勝追隨杜淵之一樣,一直追隨著杜玉清,並且成為她的左膀右臂。
杜玉清和祖父杜淩對朝廷的詔令自然關心得更細致,詔令上說:這次平叛安化王朱寘鐇,由楊應寧為平亂大元帥,負責總製軍務,任命中官太監張永為監軍,任命延安都指揮使神英為總兵官。不日就要開拔前去甘肅。
過了兩天,一個讓年輕的武官們振奮的消息傳來,也許是受這次叛亂的事情刺激,皇上決定重啟中斷了幾十年的武舉考試,考慮到外地軍官路上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武舉的時間定在科舉考試的三個月後,參加人員由各地衛所推薦,在京城進行最後的考試。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消息讓軍隊的人都熱血沸騰起來,奔走相告,身手不凡的人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誰不想有機會出人頭地啊,連杜家晨煉時小子們都充滿了幹勁。
今天是一月一次的比試時間,抽簽的結果是杜文錦對杜玉清。兄弟們圍攏上來。連阿誌都興奮地擠到台子前麵。今天杜玉清要和杜文錦持兵器對戰,這是難得的機會。平時的時候,杜玉清帶他們大多還是練拳,像這樣公開兵刃對決,對他們來說還是第一次。男人天生對尖銳鋒利的武器感興趣,他們不知杜玉清持著兵器打鬥的水平如何。
自家人比試自然不會用真刀真槍。杜玉清持的是一柄木劍。杜文錦平時常用的兵器是一柄錚亮厚重的大刀,此時他拿的是一柄沉甸甸的木刀。
一開始,杜文錦並沒有一下就衝上來,而是小心地踱步,觀察著杜玉清的動作,最後自覺找到對方的空子後方才上前。
杜文錦一上來,就大力地劈砍,勇猛迅疾。杜玉清則不慌不忙,左撩右刺,輕靈瀟灑。雙方都充分發揮出各自兵器的特點和優點。
杜文錦力大,把木刀耍得乎乎作響。杜玉清步伐輕盈,身體微動,卻屢屢讓杜文錦的刀落空。杜文錦不甘心,前後左右尋找機會,最後不由自主地圍著杜玉清轉動,大家這才發現,杜玉清從頭到尾都站在原地,根本沒有離開那個位置,所動的不過是左右腳的輪換。
杜文錦最後猛然朝前一劈,杜玉清左腳不動,身體整整旋轉了一圈,然後右手斜刺,劍指杜文錦肋下,如果是真劍,杜文錦就會立刻斃命。杜文錦慌忙回防,身體卻因為太大力而失去平衡險些摔倒。大家不約而同都笑了起來,連幾位長輩也笑了,這功夫已經是高下立現。
杜文錦不好意思地說:“我一著急還是不由自主地想使勁用力,忘記了整體和均勻放鬆。”
杜玉清說:“這很正常,我們已經習慣了後天的用力。出手時就不由自主想把手臂抬高,覺得這樣才更有威力。實際上這超出了你的控製範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比如剛才你的手肘抬到這裏,我輕輕一劃你就會受傷。”杜玉清演示比劃了一下,眾人經過她這示範才發現自己也有這個問題。杜玉清繼續說:“凡事要在自己控製範圍之內。所有的出力應該都出自於腰,而不是手臂。”大家恍然明白她動作一直幅度不大的原因。最後杜玉清環顧大家說,“實際上大家現在都進步很大,出手後就發現自己動作做得到位不到位,以後還要保持這種覺知勤加訓練,練到最後根本不用想,全憑身體的直覺反應,每個動作都是恰到好處,這武功就成了。“
“是!”眾人興奮地應諾道。經過杜玉清這幾個月的指導,他們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敏感細膩了。這不僅體現在武打上,平時和人相處,做事也是如此。正如杜玉清所說:道之形萬變,始於根本,一通而百通。一旦獲得領悟,沉浸其中,似有無限奧妙。
吃過早飯,兄弟們約杜玉清去城郊的大武場練習騎馬射箭。杜玉清爽快地答應了。出門的時候,杜玉清看見前麵路邊有個熟悉的身影正在和兩個姑娘說著話。那兩位姑娘是主仆二人,小姐相貌秀麗,正對著範斯遠含情脈脈遞給他一個籃子。
範斯遠這段時間經常住在杜府和先生相伴,他說自自己家裏太吵了,杜府比較安靜,有疑問就可以馬上向先生討教。杜玉清也沒有想太多。離科考的日子愈來愈近了,是需要安靜的環境。範斯遠現在基本上都在讀書做文章,累得時候會出門和孩子們玩一會,放風箏、打陀螺……玩各種遊戲。和孩子們在一起時他儼然是個孩子王。聽阿誌他們說,範先生現在正在教他們做簡單的燈籠,範先生還說以後會教他們做孔明燈,它能在黑夜裏飛得老高老高,一直飛到天上變成了星星。對孩子的想象力杜玉清忍俊不禁了,看樣子孩子們對範斯遠充滿了崇拜。杜玉清很欣慰,範斯遠現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貴攸公子,而是能俯身平等地體會著孩子們心靈的好先生。這段時間她和範斯遠也相處得非常放鬆愉快,她有時忍不住想,就是他吧,和他成親也許是不錯的歸宿。
不過,今天是怎麽回事?那個小姐遞給範斯遠的籃子,一看就是準備科考的籃子,科考要進行三天,這樣的籃子用來裝文房四寶還有三天的幹糧的。這樣東西一般都是家裏給準備的,什麽時候範斯遠身邊有這樣親近的姑娘了?想到這裏的,杜玉清心裏一痛。好像自己的東西被別人覬覦了,心裏充滿了失落感。
她心裏苦笑道:果然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世界上沒有什麽理所當然的事情。(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