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厚黑高手
字數:4876 加入書籤
麵對蕭敬的指責,謝至也未著急解釋,這個時候的蕭敬正是火氣旺盛之際,再怎麽解釋,他也不見得能夠聽進去。
謝至扯起一道笑容,笑嘻嘻的道:“蕭公公一路車馬顛簸,想必累了吧?留在衙中吃個便飯。”
蕭敬擺手,絲毫不領情,冷聲道:“不必了,陛下宣你入京,即刻啟程吧!”
對弘治皇帝宣召之事,謝至也有所準備,淡淡道:“某知道了,蕭公公吃些便飯隨後便走?”
謝至真是為蕭敬考慮的,雲中距京師的距離倒是不遠,可不做歇息往返一趟,那也得夠受的。
沒成想,蕭敬根本就不領謝至的好意,擺手道:“不必了,陛下正等著謝知縣呢。”
不歇就不歇,反正謝至他能做的已經做了,總不能強把蕭敬強製留下歇息吧?
謝至起身,衝著朱厚照道:“殿下,臣去京師了,殿下與伯安留在衙中好生看家吧。”
正說著,王守仁從門外而入,謝至率先道:“某不在衙中的這幾日,衙中之事便勞煩伯安多加費心了。”
王守仁自是能夠猜到謝至被召入京的原因,擔憂道:“要不在下與一道前去吧,此事怎麽說,在下也是有所參與的!”
王守仁也是有官職在身的,不經召見也是不能私自進京的。
謝至敢保證,王守仁若是回了京的話,弘治皇帝會更生氣的。
弘治皇帝是寬仁,但也是有度的。
謝至拒絕,王守仁也沒再多說,道:“布魯德送來的十匹良馬,在下已送至兩狼山了。”
謝至點頭,道:“除衙中之事,雲中衛先練著,尹水那裏,有何需要之處,皆滿足了他。”
安頓好之後,謝至扭頭朝蕭敬道:“蕭公公,走吧!”
蕭敬朝朱厚照拱手告別後,隨之與謝至一道離開了縣衙。
從縣衙離開,快到城門時,竟碰到了張石。
張石一見謝至便趕忙行禮,喊道:“謝知縣要出去啊?”
謝至也未下馬,坐在馬上回道:“嗯,回京師一趟,虎子入學了吧?”
提到此事,張石便滿臉的堆笑,道:“入了,入了這幾日每日回家皆要寫好幾篇大字,就是太頑劣了些,每日都被張先生打。”
張寬自己都顫顫巍巍的,抓個戒尺恐也不甚利索。
謝至微微一笑,道:“教不嚴師之惰,張老先生嚴格教學也是為師者應盡之事,剛入學,被責打也正常,張老先生這也是為了虎子好,行了,本縣走了,有事盡管來縣衙找本縣,對了,你不伺弄莊稼,進城是有何事?”
正好碰到張石了,謝至自得是好生與之寒暄一下。
這樣也能夠讓蕭敬親眼見識一下,雲中百姓是如何愛戴他的。
張石回道:“爹把腳崴了一下,小人來抓藥。”
謝至又問道:“無大礙吧?”
張石擺手,道:“小人找郎中看過了,沒多大事,歇息日子便能好。”
謝至揮手,道:“那便好,本縣走了。”
與張石分別後,謝至笑嗬嗬的道:“蕭公公久等了,他叫張石,是乃薛莊鄉民。”
謝至這個時候介紹的清楚一些,也是為了將來在與弘治皇帝匯報的時候能夠詳細一些。
蕭敬淡淡嗯了一聲,也沒多說其他的。
從縣城出來後,謝至便與蕭敬幾人一道馳騁往京師的方向趕去。
等到了京師,已是掌燈之時了。
蕭敬身上更為的疲乏,卻也沒做耽擱,直接便帶著謝至進了宮。
反正遲早都要去麵見弘治皇帝,早與晚的也都一樣。
進了宮,蕭敬領著謝至去了暖閣。
一進暖閣,便率先拱手道:“陛下,謝知縣到了。”
現在的弘治皇帝看不出來喜怒,也沒說話,隻是揮手打發走了蕭敬。
在蕭敬離開之後,麵對謝至一人,弘治皇帝依舊不發言。
等了許久,謝至隻能主動開口,喊道:“不知陛下召臣來是所謂何事?”
弘治皇帝冷著臉,問道:“你不知朕召你來所謂何事?你那折子為何要由蕭敬來傳?”
謝至自是能夠猜到弘治皇帝找他來的原因,但他是不能主動把這個原因說出來的。
弘治皇帝開口後,謝至恍然大悟,道:“原來是此事啊?臣把折子交由蕭公公呈交,是因此事比較牽扯到軍務,若非走官方路子,不能使得這折子短時間內送至陛下手中,臣便遞交大同知府了”
謝至的這番詭辯,自是不能讓弘治皇帝信服,冷聲問道:“遼東流言,可是你散布的?”
說來說去,弘治皇帝忌諱的還是這個事情。
謝至一臉的委屈,道:“這個真不是臣所為,直到朵顏衛遣使者找了臣,臣才知曉在遼東竟傳出了如此流言,那朵顏的使者帶了十匹良馬說什麽非要贈與臣,臣實在拒絕不過,隻能收了馬,不過,陛下,臣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曾答應那朵顏使者的。”
謝至這番話後,弘治皇帝臉色有了些許的鬆動,問道:“這麽說來的話,如此流言不是你所散布?”
謝至斬釘截鐵,回道:“真不是,臣上了折子,沒得到陛下旨意,怎會散布此流言,臣從朵顏使者口中聽了此事後,便著手查了,此事竟是東宮內伺劉瑾所為。”
弘治皇帝腦海過了一下有關劉瑾這個人,好像有這麽一個人的印象,問道:“劉瑾?”
謝至點頭道:“是,就是劉瑾,臣還未去結識殿下之際,殿下對劉瑾頗為依賴,臣進了東宮,與殿下情誼越發深厚,劉瑾身懷嫉妒,屢次對臣使絆子,想不到,這次竟是喪心病狂到如此田地,為報私仇竟於朝廷利益於不顧。”
弘治皇帝臉色微沉,不再提及此事,又問道:“在遼東問題之上你有何想法?說說吧!”
在這問題之上,謝至也是有過考量的,想了片刻,回道:“伯安找到的證據雖不太明顯,但已可證明,此事恐是遼東官兵為邀功,而截殺了兀良哈無辜的三百餘人”
弘治皇帝不做回答,謝至又道:“朵顏三衛積弱,但卻也是不小的力量,這些年來,與我朝較好,對韃靼也是一大製衡,一旦背離我朝,結交韃靼,便會為韃靼助了一臂之力,要不直接滅掉兀良哈,使之永遠沒有與韃靼結交對付我朝的機會,要不就得給兀良哈部族一個交代。”
謝至所言的兩種解決方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要不做朋友,要不直接消滅,絕不會給其做敵人的機會。
半晌後,弘治皇帝又問道:“你傾向於哪種解決方法?”
謝至倒是想傾向於第一種,可若是因幾個敗類的過錯,便舉全朝之力去對付幾個本不是敵人的敵人,那豈不是因小失大了?
若現在被欺負的大明百姓,即便敵人大若泰山,謝至也當毫不猶豫的來一句,幹他丫的。
頓了一下,道:“臣傾向於第二種,兀良哈與韃靼交好,為我大明多了一大勁敵,可我大明若提前滅了兀良哈,於我大明來講,恐會傷筋動骨,為那些嚴重隻有升官發財的敗類打一仗也實在不值得,最重要一點,我大明如今兵備不夠,若有太祖,太宗時的力量,幹嘛需與他有如此多的廢話,我大明愛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兀良哈他若敢於韃靼聯合,一塊都收拾了便是。”
隻有自己手中的力量強大了,解決事情的主導權才在自己手中。
英宗土木堡一戰,使得朱棣積攢下來的兵力消耗殆盡,引以為豪的京中三大營也是損失慘重,很多的勳臣貴族更是在此一役中喋血沙場。
現在大明的兵備,即便沒有開國百年必要存在的問題,也很難與朱棣時期的力量相比了。
謝至這番話之後,弘治皇帝並未再多說,直接揮手打發了他離開。
弘治皇帝既然允許他離開,謝至拱手道別後,直接退出了暖閣。
從暖閣出來後,便沿著青磚直接出宮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