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意想不到的旨意
字數:5365 加入書籤
群臣到達奉天殿之前沒多久,弘治皇帝帶著朱厚照便到了。
弘治皇帝落座,群臣見禮。
見禮之後,弘治皇帝抬手朝蕭敬是示意道“先宣旨吧。”
蕭敬應了一聲,隨即便展開受傷明黃色的卷軸,道“雲中伯,接旨吧?”
謝至聽到雲中伯著實有些詫異,瞬間,在他的腦海之中過了無數種有關於這道旨意的內容。
當著這麽多朝臣的麵,弘治皇帝若是當麵否決了他的事情。
他也不能就這麽堂而皇之的抗旨啊!
這麽多人看著呢,即便是為了臉麵,對他這個抗旨的人,弘治皇帝都得有些表現才是。
在謝至愣神的功夫,蕭敬又呼道“雲中伯,接旨啊!”
這個時候,與他一心的也就隻有朱厚照那廝了。
謝至遠遠的瞧了朱厚照一眼,卻是見朱厚照也是一臉發懵。
這廝真是靠不住,這麽大的事情,他就不能提前打聽一下嗎?
謝至躊躇一下,最終還是走上前。
不接旨與抗旨也沒什麽區別,既然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還不如直接痛快點呢。
謝至走上前,道“臣接旨。”
蕭敬這才開始了誦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雲中伯謝至勇武有能,平叛寧王朱宸濠乃有大功,今朕賜婚謝至與朱慧,望其能百年好合,永結同心。”
這樣的賜婚著實也是有些馬虎了。
謝至詫異,群臣也是一臉發懵。
這女方朱慧是誰,好歹說明一下吧?
這麽就賜婚了?
謝至瞅了一眼謝遷還算淡定。
這麽說來,這個事情還是他老爹促成的。
就知曉,他老爹是那種嘴硬心軟之人!
就在謝至愣神的功夫,蕭敬再次催促道“雲中伯接旨啊!”
謝至這下終於反應過來了,這個旨意是得快些接的,這要在群臣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生了效力才行。
更得是保證弘治皇帝不會反悔才行。
謝至急急忙忙的脫口,道“臣謝至領旨謝恩。”
一個藩王女子的閨名自不是那般輕易被人所熟知的,朝臣們隻是猜想這個朱慧乃是皇家女子。
謝至這是結了皇親。
至於這朱慧到底是哪家女子,還真就猜不到。
既然猜不到便有人開始問道“不知這個朱慧是?”
此人或許隻是為了吃一口瓜而已,謝至卻是還無隱藏脫口而出,道“陛下既已賜婚,雖為過門那便也是我謝至的妻子了,某的妻子也沒什麽不能見人的,既然各位想知曉,某不妨告訴你,某妻乃是寧王朱宸濠八妹。”
謝遷和弘治皇帝滿頭黑線。
弘治皇帝這麽隱晦的下這道旨意,其目的就是想等到這個事情生母煮成熟飯。
等到這個時候,即便朝臣反對,已是無多大阻力了。
哪成想,謝至竟當著朝臣的麵直接承認了下來。
謝至開口之後,朝臣頓時嘩然。
現如今對寧王極其家眷還未有處置結果呢,便下旨賜婚,這究竟是何意?
頃刻之間有言官開口了,道“陛下,寧王謀反此乃株連九族之大罪,還未定罪,就先行赦免其親屬,實為不妥吧?”
現在在奉天殿的都察院禦史也不是隻有一人。
此人出口之後,另一人便緊接著又開口了,這人謝至還算認識的。
這不就是都察院左都禦史顧樸嗎?
當初,遼東守軍為冒功與朵顏三衛交惡之時,就是顧樸出去調查清楚的此事。
謝至與之雖沒有過多交流,卻還是知曉,顧樸倒也算是少有的正直之人了。
“陛下,此事臣也覺著著實不甚妥當,謝家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現在這個賜婚表明的是陛下的態度,如此賜婚著實不太合適。”
顧樸此言一出,一眾朝臣紛紛附和,道“臣等附議!”
現在這個時候麵對了這些質疑,往後腦袋便清淨了。
謝至隨即笑嘻嘻的道“各位大人所言都極為有理,某可辭官。”
謝至一經說出此言,朝臣們的質疑聲音更大了。
這個官哪是那麽容易就能夠辭的。
弘治皇帝臉上有些不快,麵對嘰嘰喳喳的群臣,慍怒道“朕的旨意已下,難道爾等還要逼著朕食言不可,好了,此事也就如此吧,接下來便商討一下對寧王極其黨羽的處理。”
朱宸濠黨羽除卻謝至從南昌押解回來的僚屬極其家眷之外,在朝中還收買了不少朝臣。
這些朝臣之中地位最高的便是慶雲侯周壽。
圈子網之中,不僅有朱宸濠收買,還有依附於周壽的。
反正以寧王和周壽為原點,大小不論,緝捕的至少也有二百餘人了。
此事算作是弘治朝最大,興致最惡劣的一個的案件了。
這段時間弘治皇帝的態度也越發的強硬了,對那些朝臣也不再一味的妥退讓。
怎麽說來,弘治皇帝都是皇帝,他的態度強硬了,即便是言官也不再堅持了。
朝臣安靜下來後,弘治皇帝出口問道“謝至,此事是你一手所辦,你說此事該如何處置?”
弘治皇帝既然問及了意見,謝至也就出口回答了,道“臣以為罪魁禍首當誅,以儆效尤,依附於寧王之人,已造成實質性危害之人也當誅,至於其他從罪之人,也便網開一麵罷了。”
無論對別人的處置如何謝至管不著,至少得把朱拱條保下來的。
謝至言說了這個意見後,緊接著便略微艱難拜下,道“陛下,臣請陛下能放寧王之子朱拱條性命,臣在押其回京途中,所見其天真爛漫,全程並不清楚,被押送回京等待他的又是何種結果,臣一想到,如此一個孩童,被押赴刑場處決,臣心中便隱隱作痛。”
其實,從謝至內心出發,他是很不讚成這種連坐的。
誰家說是遇到一個不肖子,那九族都得跟著遭殃。
對那些人是何其無辜。
當年,朱棣進京誅殺了方孝孺十族。
到後世當中,世人都知方孝孺寧願被誅十族,都不像亂臣賊子妥協乃是大義。
可誰能叫出,那被牽連的十族中人每一個人的名字。
那十族之人這樣默默無聞的犧牲,連一個名字都不配傳於後世,又是何等無辜。
緊接著,謝至又道“臣請陛下能不僅赦免此案還未入學的孩童,往後涉案的孩童也能夠一並赦免,臣以為,人性本善,還未入學,便一切還有教化好的可能,立法的目的不是要殺多少人,而是要看教化出多少人,天下臣民若皆能以律法,以道德約束自己,這豈不是意見幸甚至哉的大好事?”
謝至此言是有道理。
但看起來再有道理的一個事,卻也依舊是會有人反駁的。
就像這個事情,謝至的話音才落,便有人出言道“此言恐不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若赦免孩童,誰能保證這孩童將來不行前輩之所事?這是再給朝廷找麻煩?就拿此事來說,寧王子將來若是再興兵,有了先前的教訓,積累了經驗,誰又能保證這次的平叛還能再順利?”
這樣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謝至扯起一道笑容,回道“此言是不無道理,難道因這個可能,便連個孩童都要斬殺,朝廷是沒這個底氣?還是沒這個信心?”
謝至一番回答之後,另一人出言又道“正是因株連之罪才使得一些心純僥幸之人擔心血脈斷絕不敢冒險,若是知能留下血脈,豈不是要做鋌而走險之路?”
這個說法更是有幾分道理。
這個株連的初心,便是要以絕戶而迫使一些人不敢鋌而走險。
對這個反對意見,頓了一下,謝至才道“是,此言是有理,株連的初衷或許也是如此,但也不盡然吧?唯有正妻子才是正統血脈,誰能保證就能剛好留下一個年齡相仿的血脈,即便有血脈在世,誰又能保證這個血脈在朝廷的教化之下,徹底與其家族脫離?”
連回了兩人之後,終於沒人說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