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敢於打破規則的人,才是能幹大事的人!
字數:3154 加入書籤
公孫瓚此時方才明白袁桓口中的囚籠是怎麽回事,這他娘的分明就是要將整個草原變成異族的牢籠,將其逐漸分割而滅之,即便有某些小型反抗集團,一旦被發現了,立刻會被剿滅,完全不會給你任何發展的機會。
但是公孫瓚也明白,漢人對異族是持排斥態度的,那麽異族其實對漢人而言,同樣是持反對態度的,即便是漢人博大,在內部也是存在兩種對異族處置的態度。
其一,便是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他的態度很鮮明,非我族類,齊心必異,對於異族人,咱們完全沒有必要商量什麽,就一個字:殺!
等到段熲死後,異族人開始反撲,擾亂邊疆,劫掠百姓,為非作歹,朝廷若來,其立刻便走,朝廷一走,其立刻便來,就跟你玩躲貓貓,你也拿人家沒有辦法,畢竟主場在人家手裏攥著呢。
其二,同樣是涼州三明的皇莆家,對於異族的處置方式是將其漢化,這樣的確是根除異族之禍的根本辦法,但是見效太慢,需要數代人,甚至是十餘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他能保證他自己可以辦到,但若是人沒了呢?替換上來的人完全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百年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樣的東西,實在沒辦法掌控。
但是袁桓的辦法卻是不同!
靠著囚籠政策,便是一個隻知道作戰的猛將駐守,也能將異族複叛的苗頭給嗆死在糞坑裏,它是一個執行率非常高的製度。
更重要的是,如今袁桓年輕啊,還不到二十歲,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將這製度完善下去,一旦囚籠政策形成規模,那麽草原異族之禍,必定能得到有效的遏製。
當然了,袁桓采取的辦法遠不止這些。
“囚籠政策不過立竿見影之策,要想真正長治久安,還得采取其他措施,我本人認為皇莆嵩將軍的王道之策頗合我意。”
袁桓繼續言道:“但是呢?我的辦法應該要比皇莆將軍的辦法更加適用!關於治理異族,我準備采取以夷治夷的辦法!
簡而言之,咱們通過拉攏異族中親向咱們的人,將其提拔為官員,從上到下,建立一種異族的官宦體係,除此之外,其中部分要員,要安插漢人的官員,兩者相結合。
接下來,鼓勵漢人與異族之間的買賣,其實珀圭你應該知道,為什麽異族會反叛,發生大規模劫掠百姓的事情。
不正是因為異族生活中缺少了某些必需品,而這些必需品又是從大漢幽州才能購買到的嘛?其實邊疆走私貨物的事情屢禁不止,正是因為其中存在其必然的道理。”
公孫瓚默默聽著,腦袋像是小雞啄米一樣,不停點頭。
其實以前他也考慮過這樣的事情,但從來沒有像袁桓這樣考慮的這麽深遠,甚至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剖析到其更深層次的原因。
“對!邊防走私的事件屢禁不止,即便是我,也不能完全禁止!”
公孫瓚對此表示肯定,完全沒有遮掩自己的失職。
袁桓淡然一笑,攤手道:“那咱們為何還要禁止邊防貿易呢?其實咱們隻要禁止某些貨物的貿易便是了,比如說兵器!”
說白了,禁止邊防貿易,真正要禁止的乃是兵器之類的戰略物資的交易,大漢害怕異族崛起,對其進行騷亂襲殺,這一點無可厚非。
但是,一江瀾便將邊防貿易徹底否定,這一點的確是有些太過絕對,尋常的產品類交易,其實還是有必要的!
比如說牧牛、羊羔、羊皮,以及草原上的一些奶製品,甚至於草原上的礦石咱們也是可以收購的,畢竟他們缺少煉鐵技術,而咱們需要大量的礦石原料。
於此同時,咱們可以售出一些生活類用品,比如說糧食、酒類、棉衣,甚至是絲綢、各種瓜果,完全是可以的。
公孫瓚豁然開朗,其實早想過,堵不如疏,隻是一直沒有獲得朝廷的批準,但如今袁桓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他突然有種欣慰的感覺,覺得自己找到了明主。
見公孫瓚恍悟,袁桓繼續言道:“除了貿易上的事情,文化上的東西,咱們也可以逐漸滲透,隻有讓異族人認同了咱們九州的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同化!
烏桓中的那個什麽......叫什麽蘇樸延的家夥,漢話說得便很好嘛!到時候咱們在草原城鎮中不僅要開設集貿市場,還要建立學堂,鼓勵十六歲以下的孩子學習漢話,老一點學習漢話的人,同樣可以報名參加,咱們歡迎。
當然了,隻是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咱們可以通過一定的牛羊獎勵,刺激百姓報名參加,等到考試畢業後,還可以按成績進行獎勵。”
“妙哉!妙哉!”公孫瓚大感震驚,“主公,薛將軍斬獲了五六十萬的牛羊,咱們其實隻要將其獎賞給草原百姓,必定可以順利推進普通話的普及。”
袁桓露出笑容:“正是這個道理!商貿一事,咱們要一部分官營,一部分私營,官府隻需要起到對市場的監督、調控的作用即可。”
公孫瓚深吸口氣,又緩緩吐出:“囚籠政策乃是霸道,以強硬的軍事實力為後盾,而商道、普通話等政策,乃是王道,它更細水長流,逐漸扭轉人們的觀念。”
“正是!”
袁桓沒有想到,公孫瓚竟然幫他已經總結完畢了:“霸道與王道相結合,方才能持續的推行下去,隻是不知珀圭可願與袁某人一起,替百姓謀此福祉!”
公孫瓚毫不猶豫,脫口而出:“瓚當然願意,隻是朝廷陛下那裏......”
袁桓大手一揮,完全不予理睬:“管他作甚!如果事事都要陛下首肯,那咱們還怎麽做事?記住一點,敢於打破規則的人,才是能幹大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