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兵部案餘孽?

字數:4819   加入書籤

A+A-


    李灝沒法再狡辯,他顫顫巍巍說道:“陛下恕罪,這……這……”
    不等李灝說什麽,崇禎大手一揮:“都抓起來。”
    李灝、胡勇、王三、李誌文等人,全部被拿下。
    這個案子絕不是個案,也不是小案子。
    淮安是天下糧稅匯聚地之一,東南地理位置極其特殊,河流眾多。
    兩個小時後,曹化淳回來了。
    他向崇禎匯報了帶人去船廠查的情況。
    一共有40處造船廠都有隱蔽的糧倉,每一個都有多建4個糧倉。
    而此時,錦衣衛對李浩和胡勇做了單獨的審問。
    他們的供詞也出來了。
    並且根據這兩個人的口供,錦衣衛搜查了戶部的相關文檔,與曹化淳所去找到的是吻合的。
    為什麽之前不在眾目睽睽之下審問?
    這事後麵必然有牽扯,捉拿後,密審是為了向外界封鎖或者延遲消息。
    看完李浩的口供,崇禎突然之間就不淡定了。
    他沒想到,這事居然還牽扯到了前任宣府總督沈棨。
    這事為什麽就牽扯到沈總督了呢?
    從李灝這些人手裏買糧食的是江南的一個財主,叫屠堯。
    屠堯是沈棨的女婿。
    江南屠氏,明末有名的富商家族!
    屠氏在浙江,浙江離淮安還是有一點距離的。
    但別忘了,東南這一帶為什麽商業會如此發達。
    就是因為河流眾多,在古代沒有高速公路和火車的時候,河流就是經濟的大動脈。
    浙江的商人,想要把生意做到淮安,所需要增加的成本並不多,完全是可以的。
    再加上有沈棨這個宣府總督在朝中做背書,官方的人跟他們肯定十分配合。
    不知為何,崇禎突然意識過來了,不不不,遠遠不止!
    遠遠不止沈棨!
    六月份宣府大整頓的時候,從宣府運到大同,消失的那批糧食,是賣到了漠南蒙古的,名單上第一個就是沈棨。
    而宣府和大同在之前,則都是前兵部侍郎魏中雲在管。
    賣糧食這種事,並不是這兩年特有的。
    如果真的是屠氏,又牽扯到邊疆大吏,糧食肯定還能賣出更高的價格來。
    這裏麵必然還有兵部偷糧案的餘孽!
    沒錯了,李灝從五年前開始接觸操辦這事,五年前是崇禎元年,那時候魏中雲剛上台,是被朱由檢請回來的。
    明末的邊軍一直缺糧,可是明末的糧食總量其實並不少。
    明朝的肥料、工具、農業生態,都比唐宋要發達。
    別說什麽小冰河時期,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裏是記載了明末的量產的,北方每畝都能產3石(360斤)每年。
    按照大明朝8億畝的體量,全國老百姓都夠吃。
    收稅收上來,稅糧卻越收越少,邊軍吃的也越來越少。
    糧食特麽的到底都去哪裏了?
    難道還在中間消失了?
    這就清楚了!
    崇禎盯著這份供書出神,李灝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內幕,他不過是淮安這裏,偷偷收集稅糧的一個節點。
    稅糧偷偷運出來,交給屠氏之後,屠氏具體賣給了誰?
    中間如何操作的?
    其實也沒有充分的證據就能證明屠氏在操作這些糧食的時候,與兵部餘孽有關。
    那些都還隻是崇禎的猜想。
    還有一種可能,屠氏就單純的賣到北京。
    賣到北京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南直隸的糧價是0.6兩一石,而北京已經到1兩每石了。
    每石多賺0.4兩,100萬石,就多賺40萬兩!
    40萬兩是什麽概念?
    北京城飯點的一個服務員一天的俸祿是20文,40萬兩是4億文,這個服務員要連續工作2000萬天,5.5萬年。
    隔著這麽大的差價,作為商人,當然願意把糧食賣過去。
    這一天,崇禎待在總督衙門裏,哪裏也沒有去。
    王敬文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他隻是被安排到一個房間裏休息。
    等到晚上的時候,還在淮安府南邊和叛軍對峙的楊一鵬接到了清江縣傳來的緊急消息:皇帝聖駕親臨清江,此時此刻就在總督衙門。
    這個消息可著實把楊一鵬嚇了一大跳。
    皇帝怎麽一聲招呼都不打,就跑來了?
    您這樣,這誰受得了啊!
    領導下來視察,好歹提前通知一下,咱也都好準備準備,專業演員也都各就各位才行啊!
    一想到皇帝這一路到淮安府,看到的都是淮安府的“生圖”,沒加任何濾鏡的,楊總督總感覺脖子後麵涼涼的。
    他跟總兵曹誌斌說了一聲,又跟新軍的師帥陸承武打了個招呼,轉身帶著人就屁顛屁顛往清河縣趕。
    到晚上九點的時候,楊一鵬趕到了總督府衙門。
    他本來不想去打擾皇帝,畢竟已經晚了,等明日一大早在去陛見聖顏。
    但他剛回來,就接到了皇帝的傳召。
    並且漕儲參政張培原將白天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給了楊一鵬。
    聽完之後,楊總督嚇得兩腿開始打哆嗦。
    楊一鵬:陛下,要是臣說臣對這件事完全不知情,您信嗎?
    楊一鵬當然啥都不知道,他是今年年初,才到任淮安漕運總督一職的。
    他屬於新政派扔過來的一個重要角色,過來主要是為了平衡南北糧食調度問題。
    應天府案後,南直隸各州府的行政體係或多或少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本來漕運就很混亂,去年的稅糧賬目更是一坨狗屎。
    因為這事,戶部尚書畢自嚴已經多次在廷議上耍潑了。
    南方的稅糧,他就收不上來!
    淮安那邊的賬目是一團亂麻!
    在這種環境下,新政派的那幾個大佬,才聯合舉薦了楊一鵬過來。
    事情就是這麽個事情。
    倒黴的楊一鵬哪裏能想到,自己在任後,最高領導第一次視察自己的工作區,就發生了如此嚴重的貪汙案!
    楊一鵬小心翼翼走到皇帝臨時辦公的屋子前:“臣楊一鵬,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不多時,曹化淳出來了:“楊大人,快進去吧。”
    他給楊一鵬使了個“問題不大”的眼神,楊一鵬看懂了,立刻投過去一個感激的目光。
    然後楊一鵬走了進去。
    “陛下聖安。”
    崇禎放下手裏的文檔,那是淮安府去年和今年,所有的稅糧文檔。
    “你回來了。”
    “臣迎接聖駕來遲,死罪!”
    “無妨,朕也沒有事先通知你,朕本來是來淮安來視察造船一事的。”崇禎拿起李灝的招供書,遞給楊一鵬,“看看這個。”
    楊一鵬接過來,看完之後,假裝很震驚,連忙跪下:“陛下,這……臣死罪,臣來淮安已有半年,竟然沒有察覺!”
    “你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