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叩闕下
字數:4110 加入書籤
同樣的場景,還發生在禮部、吏部、戶部、刑部、兵部、都察院、大理寺、國子監等衙門。
同樣,在這些衙門,高起潛一口茶水沒喝,一塊點心沒吃,一兩銀子也沒收。
拿著缺勤的人員名單,高起潛便馬不停蹄的回到了乾清宮。
“嗯,禮部缺勤的官員最多,竟然有十幾名,看來翰林院還是太閑了。”
“咦,國子監缺勤也不少,看來這些教書的,無論古今,秉性還一直沒變啊,學堂果然是比較激進的。”
“都察院也有一些,噴子嘛,可以理解。”
“其他的衙門倒是不多,果然有事幹的人,就沒空瞎琢磨其他。”
哈哈,工部最少,真是無論古今,工科男都不喜歡參與政治啊。”
朱由檢嘴裏說著一些高起潛聽不懂的名詞,不時的還哈哈大笑。
“收銀子了嗎?”
朱由檢笑罷,臉色一變。
“回皇爺,奴婢哪敢。”
高起潛趕緊伏地跪拜。
“嗯,不錯,高伴伴,你記住,我們做監察工作的,如果收監察對象的銀子,那還監察個屁啊,那朕直接就把東廠解散了事,還省銀子。”
高起潛聞言一愣:‘哎,這皇爺果然不按常理出牌,凡事都愛考慮個什麽效益最大化,無論是衙門還是官員,如果給皇爺帶不來效益,立馬就會被撤,這皇爺上輩子莫不是做賬房的吧。’
高起潛腹誹了一下,忙將頭垂得更低了。
要是朱由檢能聽到高起潛的腹誹,肯定會笑噴了,自己前世雖然不是賬房,但是審計其實跟賬房也差不許多。
“高伴伴,差事辦的不錯,賞五十兩銀子,參與此次行動的其他人員每人亦賞銀五兩。”
高起潛聞言,心中大喜,趕緊磕頭謝恩。
這銀子可比薛鳳翔給的那些拿著舒服。
“回去告訴手下的人,差事辦好了有賞,若是貪汙了、腐化了、敢欺瞞朕了,那東廠在朕這裏就沒用了。”
“沒用的東西,朕是不會留的,回去好好想想,東廠以後是想做一錘子的買賣,還是想細水長流,給弟兄們都有個養家的活計,不好好當差,那大家一起下崗好了。”
高起潛連忙應是,隨後便退了出去。
今天,高起潛又學會了下崗、噴子、工科男等詞,回去以後趕緊寫在小本本上,生怕哪天忘記了,跟不上皇爺的想法,那可就遭了。
高起潛不想做沒用的人,沒用的人皇爺會讓他下崗,對,下崗,就是下崗。
高起潛生怕忘了,趕緊又默念了一遍。
打發走了高起潛,朱由檢召來四位內閣大學士,然後把名單給了他們。
四人傳著看了一遍,臉色立時煞白,匆匆對視一眼,全都跪在了地上。
“陛下開恩,其等皆是受人蠱惑,一時糊塗,才跑來叩闕,寒窗十年不易,陛下仁慈,念其初犯,請網開一麵,給其以改過自新的機會。”
黃立極叩首拜道。
“陛下息怒,臣等這就出去將這些愚蠢之輩拎回衙門,定當好好教訓一番,改日再向陛下來謝恩。”
李國普說完,就向其他三人使眼色,然後準備趁朱由檢下旨嚴辦前,將這些人攆走。
四人不待朱由檢答話,便準備起身就去皇極門前救人。
麵對四人瞬間營造出來的千鈞一發的緊張氣氛,朱由檢感到有些懵逼。
但隨後朱由檢便明白了,在明朝,叩闕是極其嚴重的政治事件,參與叩闕之人,輕則罷官,重則喪命,難怪內閣會如此緊張。
“諸位愛卿且慢!”
四位閣老此時正要跨出門檻,聞言心中一沉,但卻隻能又退了回來。
然後惴惴不安的立在殿中,等待承受天子之怒。
“內閣聽旨!”
四人聞言,心中咯噔一聲,便趕緊跪了下去。
‘唉,該來的還是來了,這少年天子雖然仁慈,但是叩闕這種冒犯天威的舉動,沒有那個帝王能忍受。’
見四人一臉嚴肅,如喪考妣的神態,朱由檢強忍著笑,接著念道:
“今天下官吏萬千,不事生產,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既受天恩,當忠君之事,既受民脂,當勤政愛民,今六部九卿計四十三人,於上衙之時,不知去向,既領民俸,但未進臣責。”
“朕聞之汗顏,如若姑息,深感愧對黎民,今對此四十三人罰俸半月,罰俸所得,盡充京城養濟院。”
“為示懲戒,以儆效尤,今將此四十三人名單予以公布,張於京城各處,並明發邸報,傳曉天下。”
“望大明黎民,盡百姓監察之責,如再有此懶政怠政之行為,可密告各地東輯事廠。”
“欽此。”
朱由檢說完,四位內閣輔臣皆鬆了一口氣,但同時又感到哪裏有些不妥。
但想到朱由檢隻是罰俸半月,並沒有罷官降職等處罰,四位閣臣也不敢再做爭辯,免得朱由檢改了主意。
“陛下仁慈!臣等領旨謝恩!”
四位閣老忙領旨謝恩,然後跟著王承恩去司禮監擬旨去了。
待領了聖旨出了乾清門,四位閣老終於察覺哪裏不對來了。
“百姓監察之責,沒聽說過啊?百姓愚笨,如何盡責,不知陛下提此是為何意?”
施鳳來有些不安。
“羽王兄學富五車,怎麽連這也不記得了呢,太祖高皇帝《大誥》中‘民拿害民官吏’一條記載:”
“十二布政使司及府、州、縣,朕常禁止官吏擾民、害民,如遇貪官汙吏戕害百姓者,許民間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壯拿赴京來,沿途有司衙門應給予方便,不得阻攔。”
其他三人聞言,顧不上黃立極的揶揄,立時臉色大變。
《大誥》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編寫的一本主要針對官吏的律法,上麵詳細記載了各種典型案例,以及諸如淩遲、誅族、剝皮實草、挑筋、去膝等嚴酷的刑罰。
《大誥》充分體現了朱元璋視官吏如敵寇、亂世用重典的思想。
如此嚴刑峻法自然受到了官吏們的一致抵製,太祖、成祖之後,經仁宣兩朝便廢止了。
雖然廢止了,但其影響深遠,有明之二百餘年,官吏聞《大誥》如談虎之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