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得失
字數:3406 加入書籤
軍功爵製的出現極大的從非軍事訓練層麵激發了秦軍的戰鬥力,利益在前,誰都願意放手一搏。
更何況秦軍將士爵位世襲罔替,即便是他們戰死疆場,他們所拚命換來的爵位依舊會傳承下去,這也斷了士卒的後顧之憂。這便是秦國權力階層的卓越見識,甚至秦軍並無軍餉,但卻無人反對,如此之下,秦軍戰鬥力依舊遠高於山東六國。
畢竟,在秦國,打仗是為自己而戰,以戰場軍功換取將來全家的富足生活。而其餘六國士兵皆是為維護各國君王統治而做無謂的犧牲罷了。
或許,秦國的軍功爵製,是軍事史上最強大最殘酷而血腥的發明,它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士兵的內心的,它讓士兵敢於無畏的衝向敵人,摧毀敢於攔路的一切。
而斬首記功之法更是其中根本,昔日商君立斬首記功之法便是鼓勵秦人征戰,同時又以非常之手段震懾山東六國。
然經百餘年征戰的歲月,秦人早已樹立了好戰、善戰的國民性格,這已經深深烙印在秦人基因中了。
但這樣的國民性格卻也帶來了可怕的結果,如今秦軍屠戮現象過於嚴重,甚至白澤也深受此影響。
如今秦軍殺伐過重乃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一場戰爭秦軍勝利後動輒屠殺數萬俘虜,甚至在某些將領麾下屠殺平民也是常有,文信侯此舉確實是有其考慮。
至今,近千虎賁軍麾下也是殺人近萬,殺人盈野形容虎狼秦軍再合適不過。生民為之塗炭,血流成渠這等詞語放在秦軍身上絲毫不為過。
而“義兵政策”的出現必定會被全體秦軍將士所抵製,甚至會有軍隊嘩變也不無可能,這一政策涉及秦軍根本,可謂是波及秦國上下。
上至上將軍蒙驁、左庶長王齮等軍中老將,下至普通士卒皆是牽連其中,涉及百萬之眾,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風兒有些喧囂,就連頭頂的雲彩都被吹的四散而開,正如這七國局勢有好有壞,強如虎狼大秦依舊是麻煩不斷。
“澤弟,對此你有何看法?”嬴政此刻一臉肅穆,顯然也是思緒繁雜,其中利弊他也明白,但做出決定前他總想聽聽別人意見。
而一旁白澤聞言也是思緒良久才開口,道:“政哥,蒙驁將軍與王翦將軍態度如何?”
如今兩人必須注意這兩家的態度,軍中唯有蒙家與王家這樣的軍中大族才敢於展示出自身態度。
文信侯呂不韋任相邦十幾年,權傾朝野,又有羅網在其麾下做事,普通將領根本不敢正麵反對,而今唯有在軍中功高望重的世家大族有膽量站出來說話。
“此事在鹹陽之時我便察覺出些端倪,王翦將軍與蒙驁將軍也表現出抵抗的情緒,但也未必敢正麵反對。”涉及秦軍之根本,嬴政也是有些焦頭爛額。若非他為質趙國多年,以他的天姿恐怕早已將秦國經營得鐵桶一塊,哪還有如如今這君臣不一的局麵。
“澤弟,如今文信侯權勢正盛,不如借這機會削弱其勢力。”嬴政眼中也是閃過一絲厲芒,如今的文信侯令他有些難以施展手腳,如今他也正好借此削弱其權柄。
“借此挑起文信侯與軍中將領的矛盾?”
雖呂不韋權傾朝野,但在如今呂不韋此舉乃是以一己之力挑戰整個秦國,其中也是萬分凶險。
對此,白澤更是沉思良久。如今的確也借此可削弱文信侯權勢,在秦軍將領這個團體前,就算權勢滔天的呂不韋攔在身前也不過隻是蚍蜉撼樹。
“政哥,朝中那麃公能否作為說客替你暗中聚集一批將領站出來反抗文信侯。”
“可以,麃公乃是朝中老將,如今其必然對呂不韋頗為怨恨。他解甲後我拜訪過他,其十分不甘卻又無可奈何,若有我等支持應無大礙。”嬴政話語擲地有聲,令人信服。
前些時候,秦庭之中可以說是僅次於上將軍蒙驁的麃公因斬首三萬俘虜被呂不韋罷免,兵權也被收繳,可謂是為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呂不韋提出義兵後,便另立新法,意圖從律法層麵約束秦軍將領的無謂殺伐。而麃公雖立下功勞但仍然難逃秦法製裁。
此舉又正好是殺雞儆猴,以一位朝中老將做他棋子可謂是震懾了不少人。
如今搬出上將軍蒙驁,麃公、王翦等人,想必也夠呂不韋喝一壺了。
諸多秦軍將領若是一心行事,恐怕天下間還未有一股勢力能擋其片刻,縱然是眼前這注定橫推六國的秦王也不可能。
如今,“義兵政策”乃是損害所有秦軍的利益,屆時全體秦軍恐怕會擰成一股繩,天下間誰能可擋?
“政哥如今,你不如置身事外!”
“澤弟,何意?”
“政哥,不如就將此事交給文信侯。既然其提出‘義兵政策’,其必然有應對之策。你到時兩不相幫,如此一來雖然會令秦軍將領不喜,但到時候其必定將目光指向文信侯,你屆時就露出些態度支持秦軍將領便可。”
呂不韋雖以商人入仕,但其謀略卻遠非常人可比,其既然能提出這能夠動搖秦軍根基的義兵政策,想必其也有能力解決好接下來的。
雖其使得王權旁落,但其對大秦也確實是功勞,其諸多舉動皆是利於大秦,其為大秦囤積的糧草、兵器早已是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程度了。
一旁,嬴政也是沉思了許久,久久無言。過了也不知多久,嬴政抬起那堅毅的臉頰道:“澤弟,你如何看待文信侯此舉?”
聞言,白澤卻是沉聲道:“利大於弊,秦軍問題不僅僅是殺伐過重而已。政哥,其中利弊你也清楚,但這個抉擇恐怕不好做吧!”
“不錯,如今既要削弱文信侯,又要減少秦軍無謂的殺伐行徑,但其中涉及太廣。”晃了晃頭,嬴政語氣中也滿是疲憊之意。
他心累了,但言語間的謀劃卻是未有絲毫漏洞,眼前之人,不愧是將來的千古一帝,看待問題總是處於冷靜、理智。
君王得有平衡之法,不偏不倚,以冷靜、理智、多方麵的思維去看待一個問題,而嬴政對此卻早已是玩得爐火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