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背負的重任
字數:3544 加入書籤
他嬴政乃是天生的帝王,年幼便為質趙國,到如今已是這天下間最強大國家的君王了,一路走來,其早已積累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底蘊,正如那潛龍在淵,隻待風雲卷起,威壓眾生。
其多年前便開始謀劃著一切,就算沒有白澤幫助,其也會在歲月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盡情書寫自己的輝煌人生,如今有了白澤的鼎力相助倒使得他能夠更加放開手腳,且不少事情的進展都快了許多。
嬴政的身份注定他背負著一個國家的未來,王是一個代表著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力,財富的詞語。它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
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會帶領一個國家蒸蒸日上,反之,一個君王若是碌碌無為,則國家必將衰敗,而眼前的嬴政能稱為千古一帝可非浪得虛名。
身在帝王家,也注定了他的性格秉性,他生性多疑,充滿的矛盾性,那普通人享有的親情於他而言好似虛夢一般。
而能令他信任的人可謂屈指可數,文信侯呂不韋、太後趙姬,一人為秦立下不世之功,甚至封為文信侯,更是被其稱為仲父;而另一人更是在趙國是他唯一依靠的親生母親的人,然這兩人如今也走上了嬴政的對立麵。
自此信任對他也變成了奢侈,但也正是如此經曆鑄就了嬴政的帝王秉性,自磨難中鑄就己身。繼而浴火重生,成就那令為之世人仰望歎服的傲世帝王。
後院中,倒是頗為冷清,兩人依舊言語著。
此刻,嬴政盯著眼前年齡比他還小幾歲的白澤,卻是有些平靜道:“你每次遇事都是那麽平靜,顯得一切了然與胸一般,真不知姑父、姑母是如何教導你的?”
聞言,白澤卻是頗為錯愕,隨即卻是笑道:“你身在那個位置,自是無法體會,你肩上扛著的是整個秦國,甚至是整個天下,你自是不可能像我這般。至於我,或許是天資聰穎又有上天眷顧吧!”
“上天眷顧!”嬴政眼眸一凝,但也未說什麽,隻是深深看了一眼白澤。
上天眷顧,這看似是敷衍之語,但在嬴政眼中卻並不是這樣,他冥冥之中好似知道些什麽,卻又好像又不知道似的。
“澤弟,你究竟如何看這文信侯所行律法?而今秦國上將軍與軍中下一代執旗人皆是反對此事,我也是猶豫不決。”嬴政眼神慎重,顯得是有些舉棋不定。
“作為秦軍將領,我也得為我麾下的將士考慮。此事持續下去固然利於蓄養六國人口,但卻是犧牲秦軍將士之利益。”白澤歎了一聲,他也是有些焦頭爛額,此事其中利弊兩人皆是明白,但其所起的連鎖反應究竟如何兩人都不敢保證。
如今虎賁軍之人全部都有爵位,或低或高,最低者也是上造,最高者便是他的公大夫爵位,雖不高,但也是眾人在血與火中拚出來的,然行義兵之法,則麾下之人爵位難得寸進。
如此一來,秦國近百年來積累起的底蘊雖不至於毀於一旦,但卻必然遭受損失,嬴政得把握其中得失。
一時間,兩人無言,此刻倆人皆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著此事的利弊、取舍;嬴政作為秦王思考著其對於秦國的全局影響,白澤作為秦軍中層將領思考著其對於麾下將領及其餘士卒的影響。
偶爾微風拂過,還帶著些熱浪,如今的新鄭確實是有些燥熱,令人頗為煩躁。
“我支持行義兵之法,此與於六國一統大有裨益。”白澤語氣堅決。
“可行。”同時也響起嬴政簡潔有力的話語。
沉默了許久的兩人終於是給出了結果。
雙方聞言更是相視一笑,兩人結果一致,倒是未有分歧。
若按如今秦軍斬首記功規矩行事,屆時一統六國阻力恐怕如那山嶽一般,大屠殺加劇了六國對秦國的恐懼,六國與攻伐,每次皆是死傷慘重,如今秦國被其餘六國視為惡鬼一般,若真到了統一之戰恐怕六國會拚命抵抗。
文信侯提出此舉恐怕也是為秦國掃滅六國減少些阻力,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虎狼秦軍化為仁義之師必然有利於減小大一統的巨大阻力。
仁義二字看似寥寥數筆,但其卻不亞於百萬雄師,有時候筆鋒之利遠甚與兵鋒之利。
正所謂,人言可謂,語言並不殺人,但卻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門武器,趙國毛遂,秦國上卿姚賈等人縱橫七國便是憑的是一張利口,這等人甚至能夠主導一場小規模戰爭,可見語言的力量。
若秦軍行仁義之舉,或許可借天下人的悠悠眾口改觀秦人麵貌。
“呂氏春秋曾有言,‘克其國,不及其民’、‘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嬴政言語中也是有些佩服之意,隻是呂不韋擋了他的路。
“呂不韋於秦有大功,可惜”白澤言語間有些可惜,也有些英雄惜英雄之感,呂不韋功大於過這是毋庸置疑的,隻是其犯了一些臣子絕不該犯的錯誤。
不得不說,呂氏春秋中不少學說指明了秦國接下來的道路,或許,以其治國倒不失為一件幸事。
若秦軍不亂殺人、不擾民使得天下人不懼秦人統治,或許有一天真能成那萬世之基業。
“澤弟,既然決定推行其律法,又要削弱文信侯勢力,那其中必是需要諸多謀劃,那我倆得好好議一議了。”
“朝中那些將軍能夠橫掃天下,但是論政治手段,他們恐怕不是文信侯的對手,所以政哥,你暗中還得支援那些將軍,特別是王翦將軍,既然選定其成為下一代秦軍執旗之人,你盡量向其傾斜,而蒙家如今正好有一人駐紮於邊關武遂。”
“蒙家第三代?”嬴政也是有些疑惑,那蒙家他也頗為注意,但其如今還未掌權,對將領調動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而今,蒙家自齊國入秦已有三代,且都是國之棟梁,上將軍蒙驁自是不必多說,二代蒙武在軍中也是一員虎將在軍中早已威名赫赫,如今第三代也是有人投身軍伍。
“不錯,其在軍中已是千夫長,其可並未憑借太多家中資源,可謂軍中新星,雖比不過王家王賁,但想必多年後想必不會與蒙驁將軍差多少。”
“澤弟所言可是那蒙恬,蒙家第三代唯有其在軍中頗具威名,但卻不曾想到其居然在邊關武遂。”嬴政臉色已是一凝,在秦軍之中能令白澤如此讚賞的將領都不多,特別是青年將領中,能被白澤讚揚更是屈指可數。
如今平陽重甲軍不知為何駐紮於邊關武遂,秦軍調度多掌握在文信侯手中,他雖知曉,但其中究竟為何他也並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