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由南唐國主之死引發的大案
字數:3919 加入書籤
錢昱的新式皇家馬車做好了之後,他沒有著急給周娥皇、符金環、周嘉敏、符思儀他們看,而是親自去了一趟禦馬監,又挑選了幾匹毛色一模一樣的駿馬。
寶馬香車,美妻嬌兒。
錢昱現在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一點也不為過,他駕車出現在周娥皇、符金環、周嘉敏、符思儀四個人麵前的時候,看著媳婦們驚奇的樣子心裏麵是得意洋洋。
周娥皇、符金環、周嘉敏、符思儀抱著孩子不肯下來了,她們異口同聲地再次提出要出城去西山遊玩。
錢昱也想試一試這輛剛剛做好的新式皇家馬車怎麽樣,就立刻同意了大家的意見。
一路上,這輛新式皇家馬車真的可以說是在招搖過市,引來了幽州城無數人的駐足觀看和嘖嘖讚歎。
西山的風景確實是要比皇宮裏麵好的多,這是因為錢昱自從進入幽州城皇宮以後,就沒有花費大量的錢財進行修建。
看著周娥皇、符金環、周嘉敏、符思儀開心不已的樣子,錢昱此時此刻方才覺得自己這些年陪伴她們玩耍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
眼看著就到了吃中午飯的時間,錢昱肚子了開始咕嚕咕嚕地亂叫,他正準備招呼媳婦們回家吃飯的時候,看見呂蒙正滿頭大汗急匆匆地走了過來。
呂蒙正由於在汴梁城外麵的賑災中認真負責,受到了呂端的大力稱讚,後來錢昱就把他調入了幽州城任刑部侍郎。
錢昱接過呂蒙正遞過來的奏章,看了一遍之後就放在了一邊。
“南唐國主李璟去世,按照禮製安葬就可以了,你為什麽又要上這一份奏章呢?再說這件事應該是禮部的事情,與你們刑部有什麽關係呢?”
錢昱對呂蒙正非常賞識,所以在說話的時候就隨便了一些。
“南唐國主去世這件事,有人覺得其中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他就到刑部來告狀來了。”
呂蒙正說出原因的時候,錢昱不由得愣了一下,隨口就問了一句。
“是什麽人到刑部來告狀來了?”
“南唐國主的舊臣韓熙載。”
呂蒙正直言不諱地把這個人的名字說出來了。
“啊!韓熙載,是他!他怎麽會覺得背後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你們認識嗎?”
錢昱的話呂蒙正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一時間就不言語了。
錢昱看見呂蒙正不說話,正要準備再次催促他的時候,就發現呂蒙正一臉的猶豫不決偷偷地看了看周娥皇、周嘉敏。
錢昱的心裏麵一瞬間似乎有些明白了,周家原來居住在江都府,那裏曾經是南唐的東都,周宗也曾經是南唐的老臣。
韓熙載之所以敢為他曾經的舊主喊冤,估計應該是走了周家的這個後門。
周娥皇、周嘉敏現在不僅是錢昱的枕邊人,周家對錢昱來說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皇親國戚,那是他穿越以來的安身立命的地方。
大運河裏救回了錢昱之後,周娥皇後來更是女扮男裝跟隨錢昱私奔會秀洲,這份情誼也成為了周家如今顯赫的真正原因。
錢昱沒有怪呂蒙正,也沒有怪周家與南唐故人來往,他告訴呂蒙正下午去書房裏等自己。
周娥皇、周嘉敏看見呂蒙正走了之後,發現錢昱沒有一點點不不高興的樣子,心裏麵就悄悄地鬆了一口氣。
這件事情他們姐妹兩個人是知道的,當初韓熙載通過周家的關係找到周娥皇、周嘉敏時,是想讓他們在錢昱麵前為南唐國主李璟伸冤。
周娥皇知道這件事情有點不妥,自己姐妹二人現在的身份不僅僅是錢昱的媳婦,更是吳越王國實際上的一國之母。
考慮到從皇宮裏向錢昱稟報此事不合適,周娥皇就吩咐人通過周家轉告韓熙載,讓他從刑部那邊去向錢昱稟報這件事。
有了周家在中間的引見,韓熙載非常順利地就見到了呂蒙正,因此,就有了呂蒙正追到西山來的這一幕。
在回幽州城的路上,錢昱經過慎重地思考了之後,又吩咐人去通知呂蒙正下午把韓熙載一同帶過來。
錢昱對南唐的舊臣憑借著後世的記憶知道的不多,非常巧合的韓熙載就是那寥寥無幾的人中之一。
錢昱之所以能夠記住這個人還是因為一幅畫,那副畫就是南唐人物畫家顧閎中唯一傳世作品《韓熙載夜宴圖》。
顧閎中是江南人,曾任南唐畫院待詔,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態。
《韓熙載夜宴圖》繪寫的是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的一次夜宴情景。
錢昱記得在原來的曆史上,這幅畫是顧閎中奉南唐後主李煜之命,與周文矩、高太衝潛入韓熙載的府第,窺其放浪的夜生活之後僅憑目識心記所繪製而成的。
這幅畫能夠讓錢昱記憶深刻,不是畫的本身有多麽的逼真,而是錢昱對李煜、周文矩、高太衝這幾個偷窺狂十分感興趣。
當然,現在的李煜沒有成為曆史上的南唐後主,估計那副流傳後世的《韓熙載夜宴圖》也就不會再出現了。
《韓熙載夜宴圖》雖然是不會再出現了,不過,錢昱知道這個韓熙載可是與南唐國主李璟的關係非常不錯。
公元926年七月,韓熙載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吳國的都城廣陵,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當時掌握吳國實權的是徐知誥,也就是後來的南唐烈祖李昪,韓熙載想要得到重用,必須要首先得到他的賞識。
當時中原之士南遷的很多,大都得到擢用,惟獨韓熙載沒有被重用,好在他本人並不以為意,正好遊山玩水吟風弄月。
升元元年(937年),李昪完成了禪代,正式建國稱帝,才把韓熙載從外州召回南唐的都城金陵,授他秘書郎之職,掌太子東宮文翰。
李昪生活簡樸,處事謹慎,不喜張揚,而韓熙載卻恰恰相反,性格孤傲,不拘小節,自然難以獲得李昪的賞識。
韓熙載在東宮一待就是七年,長期相處使李璟對韓熙載的才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對韓熙載來說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保大元年(943年),李昪駕崩,太子李璟即位。因為韓熙載是東宮舊僚,所以李璟即位之始,就任命他為虞部員外郎、史館修撰,賜緋。
韓熙載是六品的官員,按規定不能服緋(紅)袍,所以李璟特意賜緋,這樣他就可以與五品官一樣穿緋袍了。
後來,韓熙載還被李璟提拔為權知製誥,出任此職除了表明李璟對他的信任外,同時也極大地加重了他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