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張獻忠的疑慮
字數:5720 加入書籤
不過,張獻忠的好心情並沒持續多久,幾天之後,他就接到範青大軍進入湖廣,攻破襄陽的消息。這消息讓他大吃一驚,他的西營也曾攻破過襄陽,不過是用裏應外合,突然襲擊的法子。而範青卻是靠著大炮和部隊強攻襄陽,這難度可大多了。襄陽城的堅固,張獻忠是非常了解的,所以才讓他大吃一驚,闖營的戰鬥力已經變得這麽強了麽!
隨後,範青開始在襄陽附近設官理民,管理百姓,地盤一再擴大,最後西麵幾乎和張獻忠的房縣連在一起了,這讓張獻忠心中疑慮,倍感壓力。闖營如果再發展下去,還有他張獻忠的立足之地麽?
這一日,徐以顯親自對張獻忠勸諫,指出現在強敵環伺,兢兢業業的打江山,且不知能否成功,怎能在身邊阿諛奉承當中沉迷,不能自拔,應該學習唐太宗“從諫如流”,杜絕諂媚。
張獻忠正在為闖營的逼迫而煩惱,對這些身邊的文士隻會拍馬屁,卻想不出一個對付範青的好主意,而心懷不滿。這時聽到軍師的勸諫,立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道“嗨,你說得對,老子好險給他們這群王八蛋的米湯灌糊塗啦!老徐,你放心,老子找個題目好好整整他們。”
當日晚飯之後,張獻忠同老營中的一群文武隨便聊天。談到最近攻克房縣、穀城。有人說,不是官軍不堪一擊,而是大帥麾下將勇兵強,故能所向無敵;還有人說,單是大帥的名字也足夠使官軍破膽。
張獻忠心中冷笑,“龜兒子,王八蛋,看咱老子喜歡吃這碗菜,連著端上來了。”他用一隻手玩弄著略帶黃色的大胡子,把雙眼眯縫起來,留下一道縫兒,從一隻小眼角瞄著那些爭著說恭維話的人們,微微笑著,一聲不做。等大家說了一大堆奉承話之後,他慢慢的睜開一隻眼睛,說
“打勝仗,不光是戰士拚命,也靠神助。不得神助,縱然咱們的將士有天大的本領也不行。”
一個人趕快說“對,對。大帥說的極是。大帥起義,應天順人,自然打仗的時候得到神助。倘非神助,也不能如此輕易的攻克房縣、穀城。”
另一個人趕忙接道“靖難之役,永樂皇帝親率大軍南征,每到戰爭激烈時,常常見一位天神披發仗劍,立在空中助戰。那劍尖指向哪裏,哪裏的敵軍就紛紛潰退。事成之後,想著這位在空中披發仗劍的必定是玄武神,故不惜錢糧,征民夫十萬,大修武當山,報答神佑。”
張獻忠問“我也聽過永樂皇帝大修武當山是因為玄武神幫助他打敗了建文帝,我看這話不過是巴結奉承他的人生編出來的。即便果然有神立在空中助戰,怎麽就知道是玄武真君?不會是別的神麽?”
“大帥問的有道理。永樂當時受封燕王,起兵北方,必是北方之神在天上助戰。夫玄武者,北方之星宿也,主武事,故知披發仗劍的神一定是玄武。”
張獻忠覺得這解釋還說得過去,又問,“我最近連打勝仗,你們說說應該酬謝哪位神靈?”
眾文士議論紛紛,提出了不同意見。有的說張獻忠起兵北方,也必是得玄武真君護佑。有人說玉皇大帝姓張,必是得玉皇相佑。張獻忠自己則是十分崇拜關羽的,想了想,搖頭說
“我看,咱們唱台戲酬謝關聖帝君吧,他是山西人,我是陝西人,陝西、山西本是一家,咱們打勝仗豈能沒有他冥冥相助?玉皇自然也看顧咱們,不過他老人家管天管地,公事一定很忙,像攻克房縣、穀城這類的小戰事,他老人家未必知道。這近處就有一座關帝廟,先給關帝唱台戲,等日後打了大勝仗,再給玉皇唱戲。”
眾人紛紛附和,都說張獻忠“上膺天命”,本是玉皇護佑,但玉皇事情忙,差關帝時時隨軍相助,極合情理。還有人提議,給關帝爺唱戲的時候,最好替張飛也寫個牌位放在關公神像前麵,他和張獻忠同姓,說不定也會冥冥相助。獻忠聽眾人胡亂奉承,心中又想生氣又想笑,故意說
“中啊!就加個張三爺的牌位吧!他姓張,老子也姓張,要不是他死了一千多年,咱老子也要找他聯宗哩。你們各位看,戲台子搭在什麽地方好?”
幾個聲音同時說“自然是搭在廟門前最好。”
張獻忠搖頭,說“不行,廟門前場子太小,咱的將士多,看戲不方便,我看這廟後的地方倒是很大,不如把戲台子搭在廟後。”
片刻沉默之後,開始有一個人說好,跟著又有第二個人讚同,又跟著差不多的人都說這是個好主意,使將士們看戲方便。還有人稱讚說,像這樣的新鮮主意非大帥想不出來,也非大帥不敢想。
正說的熱鬧,忽然張獻忠把胡子一甩,眼睛一瞪,桌子一拍,大聲罵道“你們全是混賬王八蛋,家裏開著高帽店,動不動就拿高帽子給老子戴,不怕虧本?老子說東,你們不說西。老子說黑的是白的,你們也跟著說黑的是白的。自古至今,哪有酬神唱戲把戲台子搭在神屁股後麵的?老子故意這麽說,你們就對我來個老母豬吃黍子——順杆子上來了。照這樣下去,咱們這支人馬非砸鍋不可,還打個屁天下!從今以後,誰再給老子灌米湯,光給老子戴高帽子,老子可決不答應!”
看見左右幾個喜歡阿諛奉承的人,有的臉紅,有的害怕,有的低下頭,不敢和張獻忠對視。張獻忠心裏覺得痛快,但又不願意使他們過於難堪,突然哈哈大笑,把尷尬的局麵衝淡,他又道
“本帥一貫不喜歡戴高帽子,巴不得你們各位多進逆耳忠言,不要光說好聽的,咱們既然要齊心打江山,我就應該做到從諫如流,你們就應該做到知無不言,這樣咱們才能把事情辦好,對吧?”
大家唯唯稱是,每個人都感覺張獻忠對待部下平易近人,胸懷坦率,於是大家臉上重新掛上輕鬆的笑容。一名叫跟隨張獻忠時間較長的清客恭敬的笑道
“自古創業之主,能夠像大帥這般禮賢下士,推誠待人的並不罕見,罕見的是能夠像大帥這樣喜歡逆耳忠言,不喜歡聽奉承的話。如此確實古今少有!我們今後一定要竭忠盡慮,看見大帥有一時間想不到的地方隨時進言,輔佐大帥早定天下,功邁漢祖、唐宗。”
張獻忠捋著大胡子,微微點頭。雖然他立刻意識到,這清客的話裏也有阿諛成分,但他聽著舒服,所以不再罵人,他站起來,在徐以顯肩上一拍,道“老徐,跟我出去走走,有事商量。”
這幾年來,徐以顯追隨張獻忠,無論順境逆境,勝利還是失敗,無論多麽危險的境地都不離張獻忠左右,深得張獻忠信任。徐以顯也把自己當成張良、陳平一流的人物,對張獻忠盡心竭慮的輔佐,希望張獻忠能奪得大明朝的天下,他成為開國功臣。抱著這樣的念頭,他對張獻忠的詢問,向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獻忠帶著他一直走到關帝廟前搭戲台子的地方,拉著他在草地上坐下,屏退左右,小聲問道
“老徐,範青攻克襄陽城之後,不斷擴張,已經把鋪麵擺到咱家櫃台前麵了。這是不想讓咱們好好的開張做生意了,想要把咱們的買賣擠黃了,然後一口吞掉。老夥計,你有什麽好主意?”
徐以顯拱手道“大帥,這件事我已經思之熟矣!一句話,走為上策。”
張獻忠歎道“除了逃走,難道沒有別的辦法,就不能狠下心腸和他們大幹一場?”
徐以顯搖頭道“大帥,千萬不可有這樣的念頭。範青經營的闖營,無論武力還是實力都遠遠超過咱們。範青這人確實是個人才,精明強幹,很有遠見。闖營在他的領導下,蒸蒸日上,兵強馬壯,戰鬥力極強,而且他攻克開封後,一改以前李自成流動作戰的習慣,建立以開封為根基的地盤,現在經營的很好,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遠遠超過咱們。”
徐以顯說到這裏歎了口氣道“其實何止咱們,他擊敗左良玉之後,現在天下還有誰是他的對手。我估計隻須一兩年內,他和朱家王朝就要決戰了。”
張獻忠不服氣的摸摸胡子道“老徐,你是長別家士氣,滅自己威風了。範青雖然厲害,也沒到無敵天下的地步吧!如果他真有你說的這麽厲害,咱們還玩個屁啊!幹脆直接投降他,都做他的開國將領算了。”
“不然!”徐以顯認真的搖頭道“如果投降範青,我和大帥麾下將領都可以投降,投降以後也許會受到重用,飛黃騰達,但大帥不可以。”
“為什麽?”
“大帥不知道赤壁之戰前,魯肅勸孫權那段話麽!”
張獻忠哈哈一笑,“三國的書我是沒讀過,不過戲文是看了不少的,我知道孫權是個梟雄,魯肅是個老實人,不過他是怎麽勸諫孫權的呢?”
徐以顯道“當時,曹操進軍江東,江東諸將都害怕曹操勢大,有投降的意思。張昭是老臣,卻對孫權說‘曹軍是虎狼之師,人多勢眾,挾天子以令天下,有政治上的優勢,又新得劉表水軍,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所以投降是上策。’孫權心中猶豫,他上廁所的時候,魯肅也跟了出去。孫權問他‘卿欲何言?’魯肅回答說‘剛才看了眾人的意思都是在貽誤將軍啊!不值得與他們共商大事。我現在可以投降,您卻不能投降。因為我若投降,曹操必會把我交給鄉裏父老評議,由他們品評我的才能、學識和家世,也許會在他手下撈個官當當。那時候,我坐著牛車,帶著幾名屬下,往來於天下士大夫之間,按步升官,也許能當上州郡大員。可是,將軍您若是投降曹操,將要到哪裏去安身呢?”
張獻忠聽完,摸著自己的黃胡子,自言自語的點頭道“你說的對,我若投降,範青不得一天像防賊似的防我,早晚一杯毒藥結果了我性命,他才能放心。哼!再說我張獻忠一代豪傑,他娘的,怎麽甘心屈居到一個乳臭未幹的孩兒手下,看人家臉色行事,我老張死也不願意,對,你說的對,咱們決不能投降,說什麽也要幹出一番名堂來!”
徐以顯連連拱手道“隻要大帥用心,將來必有成勢的一天。範青雖然現在厲害,鋒芒畢露,所向無敵,但他也未必沒有隱憂。”
“嗯,說來聽聽!”張獻忠一下子來了興趣。
徐以顯笑道“範青雖強,但他終歸是一個大將軍,不是闖營真正的主宰,大帥您別忘了,闖營中誰是闖王?真正的闖王李自成可是沉睡在床上呢,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突然醒來,這時一山不容二虎,闖營的未來是什麽樣子,還未可知。”
張獻忠點點頭道“可李自成這一覺都睡了快兩年了,也沒醒來,說不定永遠不會醒來。”
徐以顯點頭道“也有這個可能,不過即便沒有內憂,範青也未必能順利奪取天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左良玉雖然大敗,但他在湖廣根基深厚,也未必沒有翻盤的一天。與他遭遇類似,大明朝雖然四處起火,不過畢竟還沒倒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朱家還有很大的勢力,朱由檢即便守不住北方,也可以逃到江南,守住半壁河山,就如南宋之初始。而且北方還有女真人虎視眈眈,他們能連年打敗明朝的遼東邊軍,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所以說現在範青已經穩穩的得到天下,還是為時過早。”
徐以顯緩了口氣道“所以請大帥不要隻看一時,誤以為範青破了襄陽之後,就天下無敵,必然成功了。其實不然,秦亡之後,項羽分為諸侯,淩駕群雄,叱吒風雲,天下諸侯王莫敢不惟項羽馬首是瞻。劉邦偏處漢中,終滅項羽。王莽篡漢,赤眉、銅馬共奉更始帝,入據長安,儼然已有天下,終被光武剪除。故先得勢者未必成功,徒為後來真命天子清道耳。範青目前得勢,也不過是河南一隅之地,還比不上項羽、更始帝,所以,有何懼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