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試炮
字數:6328 加入書籤
張鼐道“可不是嗎!為了把它架設到炮台上,我們一百多炮兵,忙活了一個上午才做到。”
田見秀微微搖頭,“太重了,行軍打仗很難攜帶。”
範青微微點頭,讚道“田將軍說的對。”
紅衣大炮最大的缺點就是太沉重,運送不便,用來攻城、守城,威力無窮,可要用來野戰,那就太累贅了。這邊炮台還沒架好,那邊敵人已經衝上來好幾次了。不過,範青重視此炮,不是用來野戰,他計劃製造二三十門,將來架設到京師城牆上,哼!東虜滿清,讓你們嚐嚐這巨炮的威力。
這時,一名騎士回來報告,說標靶已經設置完了,是在五裏遠的一個山坡上。眾將一起向他指的方向眺望,隻見在極遠處的山坡上插著幾麵旗幟,因為太遠了,旗幟看起來隻是幾個小點,而做成土堆的標靶則完全看不清。
“能打那麽遠?”眾將心中都有點難以置信。
試驗新炮之前有一個簡單的祭祀儀式,李岩布置了一張香案,寫了一篇祭祀炮神的祭文,然後由李岩誦讀祭文,傅宗龍上香,範青帶領眾將在祭台前拜了三拜。
然後眾將一起退到幾十米外的一麵矮牆後麵觀看,炮台周圍隻留下張鼐和幾名炮兵。隻見這幾名炮兵有條不紊的開始準備發射炮彈,有調整炮口高度方向的,有看準星照門的,還有檢查炮膛是否清潔的和準備裝填火藥炮彈的。
很快準備工作完畢,炮彈也裝填完畢,張鼐親自拿著一支火把點燃了炮尾處的火藥撚子,隻見藥撚開始燃燒,雖然是白日,也能清楚的看著火花閃爍跳躍。隻見藥撚快速縮短,在隻有一寸長短的時候,張鼐手一揮兒,他和眾炮兵同時後撤。但他們沒有撤到安全的矮牆後麵,而是隻撤到十幾米遠的地方,微微蹲伏,目不轉睛的看著燃燒的藥撚。這距離就很危險了,這麽巨大的火炮,一旦炸膛,威力將極為驚人,這短短的十幾米根本避不開濺射的火炮碎片。
矮牆後麵的範青和眾將也一起屏住呼吸,一動不動的盯著藥撚。這一刻炮台附近十分安靜,隻能聽到遠處隱約的號角聲,那是另一座校場正在訓練的步兵和騎兵。
終於藥撚燃燒到了盡頭,沒入了手指粗細的一個黑色小洞中。在這之後的幾秒鍾,大炮沒有任何反應,眾人心中都有些緊張和期待。張鼐目不轉睛的看著大炮,心中有瞬間的疑慮,大炮失靈了?試驗失敗了?會不會辜負了順王和眾將的期待?
不過,這念頭轉瞬而過,隻在幾秒鍾之後,大炮發出一聲沉悶的轟鳴,這種火藥的爆炸聲音眾人從沒在別的火炮發射中聽過,特別沉悶,仿佛來自深深的地下,給人的感覺像地震,或者火山爆發的前兆。不過隨著沉悶的爆炸聲,火藥轉化成能量,發出轟然巨響,大炮猛地向地下一坐,地麵也隨之震顫跳動,百餘米外範青和眾將的坐下戰馬,因為被這聲巨響驚動,而焦躁的一起嘶鳴起來。
在轟然巨響的同時,從炮口射出長達一尺多的火焰,好像從一隻會噴火的惡龍口中噴射的烈焰,一顆比鉛球還大的實心鐵球,在火藥爆破的威力下,猛然射向天空,在空中發出尖銳的嘯叫聲。
範青在第一次聽到大炮悶響的時候,就知道這尊紅衣大炮試射成功了。紅衣大炮與這時代別的鐵炮最大不同就是密閉性好,火藥爆炸時,能量不會散失,這樣炮彈才能及遠。而炮壁製造的如此厚重,也是為了能承受住火藥爆炸時的巨大威力。別的大炮發不出這樣的悶響,正是由於密閉性不好的緣故。
這顆實心炮彈被彈射到極高的空中,然後成拋物線落下,由於事先計算好了拋物線的軌跡,所以炮彈準確無誤的落到了五裏外的標靶處。隻聽五裏外又是一聲大響,但距離太遠,聲音不是很刺耳。眾人一起向標靶的方向眺望,隻見山坡的位置,升起一股煙塵,標靶和旗幟全都不見了。標靶處升起的煙塵都超過附近的樹尖,直向空中飛去,好像一個白色的柱狀體。
眾人都心中驚駭,這大炮的威力怎麽這樣驚人!張鼐興奮不已,和炮兵們一起跑到大炮旁邊歡呼起來“成功了!”
範青在矮牆後麵微微點頭,這件大殺器終於製造出來了,以後隻有此物才可以對抗滿清,實際上,滿清此時也已經有了製造紅衣大炮的能力。可以說,將來有一天,和滿清的對戰,就是雙方紅衣大炮的對戰。
這時,遠處查看標靶的騎兵飛奔回來,遠遠的大叫“擊中標靶啦!”
張鼐高興的來到範青身邊,單膝跪下道“恭喜順王,試炮非常成功。”
範青伸手虛扶,笑道“紅衣大炮能製造出來,試射成功,多虧你和湯先生的努力了!”
湯若望聽懂了範青的話,也學著漢人的樣子做揖,用生硬的語氣道“順王在上,不用客氣。”
這語氣把眾將都逗的一起笑起來。
紅娘子興奮的道“這樣的大炮咱們造它幾十門,以後攻打京師,四麵架上,一起發炮,嚇也把崇禎狗皇帝嚇死了!”
白旺笑道“過幾天,咱們去潼關對戰孫傳庭,不如就把這大炮拉過去,指定能給他個驚喜。”
範青笑著搖頭,“殺雞焉用牛刀,對戰孫傳庭隻用普通火炮就足夠了。紅衣大炮威力雖然大,但搬運困難,不適合野戰的。”
白旺有些失望,嘀咕道“原來是個笨家夥,搬運不方便,戰場上就用處不大啊!”
範青笑道“凡物都有優缺點,咱們要了解它的優勢和劣勢,以便能揚長避短,用它的長處,而避開它的短處。紅衣大炮以後有它大發神威的地方,張鼐!”
張鼐連忙上前拱手應了。
“這大炮必須盡量製造,爭取在一年之內製造出來三十門,任務艱巨,你能不能完成?”範青問道。
張鼐拱手齊額道“紅衣大炮的製造工藝已經完全掌握,所需材料技術都已經明白。隻要銀錢充足,屬下一定能完成任務。”
範青笑著點頭“這個任務很重要,咱們大順國就算勒緊褲腰帶,砸鍋賣鐵,也不能缺了這份銀錢。”
白旺在後邊小聲嘀咕,“這可不是小錢,好幾百萬銀子呐!隻造三十門,野戰還用不上。”
範青皺眉道“白旺,你嘀咕什麽!要不要派你去造炮,就不用跟我去潼關了。”
白旺連忙擺手道“屬下自言自語,胡說八道,大將軍別往心裏去,還是帶我去潼關吧!”眾將一聽,又都笑了。
提起潼關,話題又轉到孫傳庭身上。劉體純負責情報,說孫傳庭正在向潼關集結軍隊,似乎有出關作戰的意圖。
劉芳亮冷笑道“找死,不自量力。”此時眾將普遍認為,孫傳庭率領的陝西官軍訓練、士氣不足,不是大順軍的對手。
範青道“咱們回大帳中好好商議一番。”
於是,範青帶領眾將回到中軍大帳當中,劉體純先詳細介紹了孫傳庭的情況,孫傳庭總督陝西兵馬,但陝西連年饑荒,瘟疫橫行,缺兵少餉,士氣低落,而崇禎不能給他一點餉銀不說,反而一再催戰。孫傳庭明知這樣的軍隊不行,他不能違反聖旨,也隻能硬著頭皮向潼關集結軍隊,但是否出潼關主動進攻,他還在猶豫中。
此時,有兩名偏將丁國寶和楊鐵柱率領五千兵馬駐紮在潼關附近的靈寶,這些消息都是他們刺探出來的。
範青點頭道“進軍陝西是咱們下一步的計劃,本來打算要到明年春天再行動。可孫傳庭主動挑釁,咱們就提前收複陝西。”
眾將好多都是陝西人,一提起攻打陝西都十分興奮。張鼐笑道“要攻打陝西了麽!終於可以回家鄉看看了!”
李雙喜用肩膀撞了他一下,笑道“手舞足蹈的,打算衣錦還鄉麽!看把你高興的。”
田見秀則笑道“咱們一年打兩次大仗,年初擊敗左良玉,年末擊敗孫傳庭,這崇禎損兵折將,隻怕要哭暈在龍庭上了!”
範青笑道“雖然是一場必勝之戰,但咱們也不要疏忽,有什麽方略,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這是範青的習慣,在打仗之前,不論戰爭規模大小,都要與眾將反複商議,把各種情況都考慮到,以做到萬無一失。
劉芳亮道“咱們把大軍開到潼關,向孫傳庭挑戰,他若敢出關,咱們就給他迎頭痛擊。他若不敢,咱們就把大炮調來,轟他個昏天黑地。就如攻克開封、襄陽一般,一個小小的潼關城有什麽了不起。”
自從闖營的大炮越來越多,越來越強之後,眾將的信心也急劇增長。如果放在崇禎十一年之前,潼關城這種險要的關隘,幾乎是不可能強攻下來的。
李岩拱手道“雖然是必勝之戰,但也有難易之分。”
範青點頭道“請軍師詳細解說。”
李岩道“潼關自古以來就是進入陝西的要害之地,有‘三秦鎮鑰’,‘四鎮咽喉’之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強攻是下策。屬下以為咱們越強,越要示敵以弱,最好能把孫傳庭誘出潼關,聚而殲之,即可輕易收複陝西。”
範青道“說的好,軍師同我的想法一樣。但怎樣誘出孫傳庭,你有何主意?”
李岩道“屬下也正在想,暫時還無良策。”
範青又看向眾將,眾將紛紛議論,有的說,把靈寶的順軍撤走,引孫傳庭追擊。有的說去潼關城下挑戰,激怒孫傳庭。
範青微笑搖頭,孫傳庭是老將,戰爭經驗豐富,這樣簡單的計策,他是不會上當的。
議論片刻,範青見眾將沒什麽好主意,便道“咱們最好能把孫傳庭誘出潼關,但若是不能也做好強攻的打算。出兵日期定在十天之後,過完重陽節。這次出兵的將領……”
範青點了陳永福和劉芳亮,還有幾位偏將的名字,因為上次進軍湖廣,田見秀和紅娘子比較辛苦,所以讓他們留在開封休整,也防備官軍從東麵進攻。
範青讓眾將回去準備,大帳中隻剩下李岩和傅宗龍。傅宗龍拱手道“臣有關於李自成的事情要向順王稟報。”
見範青微微點頭,傅宗龍道“有兩件事,一件是李自成前日去監牢中探望袁宗第,袁宗第說了許多不敬順王的話,李自成雖然沒有附和,但與之唏噓流涕。第二是李自成回到宮中與夫人大吵,揚言要搬出王宮去住,言語中對順王不太尊敬。”
範青點了一下頭,他還有別的消息渠道,這些事情他其實已經知道了。
傅宗龍道“順王,屬下覺得李自成並沒有轉變心態,甘心讓出權力,所以才會對順王陛下有諸多不滿情緒。軍中許多將領都是他的舊部、義子,讓他到處與人見麵終究不大穩妥。”
“你的意思是……”
“最好還是將他禁足在宮中,現在大戰在即,更不能讓他隨便與人見麵,以免擾亂軍心。”
李岩拱手道“順王陛下,臣以為,正因為現在大戰在即,更不能禁錮李自成。一旦如此,容易造成軍中諸將不滿,離心離德,那才會擾亂軍心。所以大戰之前,更應該對李自成寬容。”
範青想了想道“大學士說的都是小事,不能因為幾件小事就禁錮他,還是聽軍師的吧!”
李岩又道“大將軍,剛才夫人派人請求,說宋獻策和牛金星二人想探望李自成,請順王允許。”
傅宗龍連忙起身道“順王陛下,臣以為不可,宋獻策和牛金星一個是江湖騙子,巧舌如簧,一個是卑鄙小人,詭計多端,李自成本來心中對順王就有諸多不滿,再經二人蠱惑,隻怕後果不可預料啊!”
範青手指在椅子扶手上輕輕點動,片刻才冷笑道“讓他們見麵,我倒要看看會有什麽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