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壓力
字數:3100 加入書籤
不久後,京城裏,皇帝看著幾分很特殊的禮單,笑意滿滿。
新送來的玻璃,安裝在暖閣內,透過的光亮讓皇帝看書的時候更加的舒適。
兩千片玻璃,宮廷裏留了一千塊,剩下的要作為賞賜賞給大臣們。
進獻了玻璃的劉鈺現在正在京營中巡查,皇帝讓劉鈺去京營巡視一圈操練的情況,看看軍改的成果。
今天也差不多巡查完了,正好今天禁宮中的玻璃也要全都安裝完畢了。
這不是個太大的工程,相對於禁宮中似乎數不盡的房間而言,一千片玻璃實在是杯水車薪。
玻璃剛送來的時候,李淦還認為劉鈺這樣會助長奢靡之風。但當看到玻璃的價格之後,又覺得有些過於便宜了,作為賞賜給大臣,實在是有些抹不開。
這玻璃作坊中,有皇帝的股份。劉鈺用技術入的股,其中一部分作為貢品獻給了皇帝,最俗的東西恰恰是皇帝最喜歡的。
有錢的感覺,就是爽。
剛剛拿到了蒙古那邊壟斷商會的分紅,這邊劉鈺又送來了今年預支的分紅,大筆一揮,給駐守西域的兩千士兵一人發了一頂皮帽子,走的是內帑。
當皇帝的也喜歡錢,尤其是當天子,這國庫和內帑還是要分清楚的。有錢,做起事來就爽快,以往肯定是舍不得給西域駐守的兩千士兵發一頂皮帽子的,萬把兩銀子,肯定肉疼。
可今年蒙古那邊的分紅有二十多萬兩,劉鈺這邊預支的分紅不再投入海軍,也有十幾萬兩,還有一大堆可以作為銀子使用的股票票據,皇帝出手也大方起來。
不過,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在給劉鈺禮單的批複上,還是“指責”了一下劉鈺,送錢這種阿堵物,實在有辱斯文,叫他多讀書。
這是明麵上的文章,私下裏的話當然要私下裏說。
玻璃窗透進來的陽光,比之陰鬱的窗紙要舒服。
一些地方是要用玻璃的,可禁宮作為全天下最多的地方,有些地方還是不能用。
但能見光的地方,肯定要比窗紙強。
服侍的太監見皇帝心情不錯,這時候自然要誇獎幾句劉鈺。
“陛下,鷹娑伯送來的這些玻璃,可真是自己燒出來的?之前也有傳教士想著要在官窯裏嚐試燒玻璃,可燒出來的都不怎麽好。鷹娑伯送來的,極是透光,大為不同。”
禁宮中之前當然是有玻璃的,皇帝也不是沒想過燒玻璃,傳教士為了得寵以讓皇帝這個“迷失的羔羊”歸於正途,也曾建議嚐試燒製玻璃。
然而,燒出來的效果很差。
李淦看了看暖閣的玻璃窗,太監們擦的極為幹淨,沒有一丁點的汙泥。
劉鈺送來的一套玻璃燈具和配套的鯨油,讓禁宮的夜晚也明亮華貴了許多。
正是心情好的時候,太監也懂曲線討好的姿勢,李淦便道:“當日金水橋問對的時候,劉鈺便說,術業有專攻。這些傳教士,或可算曆法,但是一些本事,還是差得遠。若非劉鈺點透刺刀的妙用,新陣法的妙處,隻怕他們進貢的燧發槍還要束之高閣。”
“傳教士的本事,朕看也就聊聊。朕有守常,何須用心思不明的傳教士?”
說到開心處,李淦心情大好。
之前禁教猶豫不決,就是被傳教士的“本事”誘住了。
無論是曆法還是數學,這些挑選出來延續利瑪竇留下的走上層路線的傳教士,是真的算有本事的。一場曆法較量,把大順這邊的天文學打的顏麵全無。
為此禁教的時候,很有點投鼠忌器的意思。
然而經過劉鈺這麽一搞,李淦發現傳教士完全成了負麵的存在。
當初恐嚇俄國使團,出的題目,便是傳教士也根本不懂。
而且斷了傳教士,打開了和俄國、法國的外交途徑,走正常的交流,不需要傳教士這個別有用心的二道販子,效率倍增。
如今轟轟烈烈的禁教,在江南激發了不少風波,可是很快就被鎮壓了下去。
大量堅持教徒不準祭祖、大順教徒必須遵從教皇諭令的傳教士都被趕到了澳門,福建的一次天主教徒聖戰也被肅清。
即便這樣,法國這個天主教國家,還是伸來了橄欖枝,並麽有傳教士所恐嚇的那般:若是禁教,則歐洲各國都會斷絕交流。
太監察言觀色,趕忙道:“陛下慧眼識珠,發現了鷹娑伯的才華,知人善用。書中言: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若非陛下聖明,鷹娑伯縱有才能,也是明珠蒙塵,無可施展。”
“哈哈哈哈……”這馬屁拍的有些俗,並無太多花樣,遠不如劉鈺在東北、在西北那般拍出的新意。
但是那種馬屁的前奏太久,當皇帝的也需要時不時的小馬屁來調劑,此時忍不住開懷大笑,心道這話倒是不錯,若朕是那種昏庸之輩,你劉守常便是再有本事,也無用武之地。
就像是這一次法國使團要來一事,朝中又是吵翻了天。
平等外交的代價,是巨大的。
相當於大順在西方麵前,放棄了天朝的體麵,放棄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自我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