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

字數:3266   加入書籤

A+A-




    李淦還是第一次聽說保險,聽劉鈺一說,這才知道已經在西洋諸國實行多年。

    按照劉鈺的說法,最好是股票交易、印花稅繳納、遼東大豆期貨交割、海運保險、海運漕米等,都在一處建築群內完成,使之作為鬆江乃至大順的金融中心街。

    由皇帝派人直接管轄,一來方便控製,二來也算是有皇帝的信譽做保證,由此可以讓更多的商人確信這是可以信賴的辦法。

    按說,這個地方最好是放在京城,或者至少京城的周邊。

    然而,大順的京城,和經濟中心是錯位的。

    大順的經濟中心是江南,京城裏的錢要麽在劉鈺父輩這些勳貴的地窖裏藏著,要麽就是在放貸吃利息中,完全比不上江南的經濟規模。

    靠著稅收、漕米,才算是穩定了京城的經濟。這種地方就不適合作為金融中心。

    皇帝肯定也是考慮過這個問題,所以試點放在了鬆江。

    鬆江既要做試點,那就不妨把這些東西都趁著這個機會搞出來。

    本來已經有了貿易公司打下的基礎,借勢而為,在這個基礎上搞出這些東西也正好可以彌補種種缺陷。

    就算江蘇的錢不夠,自然會有福建、廣東的商人跑到鬆江來投錢。

    艦船和航海術,把世界縮小了。廣東和鬆江,時間尺度上,比京城到張家口都近。

    這些都是賺錢的買賣,沒有人不會幹的,尤其是漕運改海運試行的消息一傳來,隻怕要擠個水泄不通。

    好處說了一大堆,所有可能的壞處,都敵不過兩件事。

    海軍在威海,若鬆江有亂,五日即可抵達鬆江。

    兵工廠和軍改之後的野戰部隊,都在北方。荊襄有良家子這個基本盤駐紮,隨時可以切斷江南任何的動亂。

    這兩件事,就足以抵擋認可此時可能想到的不利於統治的壞處。

    無後顧之憂,隨時可以掐死,於是李淦被劉鈺這麽一說,心裏登時瘙癢難耐。

    他深知劉鈺撈錢的本事,而且確確實實也做到的“不與民爭利”,完全就是憑空弄出來的,而不是從原本就有的大餅裏分走一塊。

    如果真按劉鈺所說,股票交易所、印花稅收取、海運保險、漕米海運運輸都,都在一個半衙門半商會的地方辦公,隻要他願意,隨時可以管住那裏。

    就像是弄個糞坑,把蒼蠅都聚在裏麵,省的到處亂飛,還不好抓。

    至於這個航海保險,略微一算,也知道是大好事。

    若是沉沒了由商人賠付,很可能會讓一家商人傾家蕩產。

    若是有保險,那麽對商人的傷害也小,關鍵是……真要出了事,這麽多股本的公司,完全拿得出足夠的資金立刻賠付,不影響漕米繼續運輸,以彌補不足。

    如果隻是存著鬆江、蘇州試行的話,這海上保險其實也就可有可無。

    但要考慮到日後可能真的全麵改漕運為海運,這無疑是一條好路子。

    將來若真的完全改海運,一年就算江南的漕米五百萬石,就算全都沉沒了,隻要海軍能保證“射程之內皆能自由貿易”,也就不過區區三四百萬兩白銀而已。

    朝廷收不上來錢,不代表民間沒有錢,隻要能把這些錢集中起來,哪怕不巧取豪奪,真要出了事,也能立刻征用……

    李淦聽劉鈺說過不少次對英國的“吹噓”,最讓他不安的吹噓就是英國歲入2100萬兩白銀。

    現在英國並沒有印度,李淦實在想不出怎麽能摟出來2100萬兩。他更難以想象即將到來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英國就募集到了5000萬英鎊的國債,相當於一億五千萬兩白銀,夠大順不吃不喝不算利息還五年的。

    而英國那邊發行國債的事,李淦也是聽劉鈺說過幾次,知道英國真要開戰,隨時都能從民間借出一大筆錢。

    現在劉鈺說到把資金聚集在鬆江,真要是缺錢了可以方便借錢這事,李淦更是心動。

    “你剛才說,若是朝廷急用錢,白銀都聚集在鬆江,那又如何才能把這銀錢借出來?若是強令商賈助捐,恐難矣。”

    “你亦知國朝開國事。當年太祖皇帝入京,權將軍拷掠京師便有錢,之前要求助捐的時候卻弄不到錢。難不成到了我朝,這人便轉了性子?”

    一般來說,朝廷還是要臉的。正常都會拿特權換銀子,比如捐錢補個監生之類,而科舉製之下的監生身份又是有特權的,其實就相當於是賣官鬻爵。

    可真要到需要不要臉的時候,科舉的這個身份就很存疑了。與政府綁定,若是政府完蛋了,那這監生還有用嗎?

    前朝覆亡的殘酷現實,足以證明很多人舍命不舍財。是以李淦想知道劉鈺說的弄錢,是怎麽個弄法?

    他倒是能隱約感覺到,大量的資金集中在鬆江府,想要借錢肯定比分散到全國各地去借錢容易。

    劉鈺道:“臣請試舉一例。”

    “若如膺懲倭國,開戰需要錢糧。陛下隻需一句話:對倭開戰後強迫倭國開國貿易,壟斷對倭貿易權便可抵押。”

    “威海的海軍艦隊到鬆江轉一圈,放上幾炮,懂行的就會明白,我軍必勝。”

    “是以假使出售五年,頃刻間便能募集出三五百萬兩。”

    “而且,不動小民,不經漂沒,沒有損耗。甚至不需要對外募集,隻需要如今對倭的貿易公司一家,就足以募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