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龍興之地 烏煙瘴氣
字數:8407 加入書籤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前有狼後有虎,胡同捉驢兩頭堵,楚墨風誘敵深入,天策軍一舉殲敵,這才引出楚墨風趕赴並州,龍城軍再度出擊。
望著李世民堅定的神情,楚墨風也深知此番再組新軍的重要性,鑒於大唐現在的國力,如若像天策軍那樣的配置,大唐是無論如何也養不起超過三支軍隊的,盡管邊軍、守備軍以及各州府府兵的戰力還算強悍,但是比起天策和龍城還是有些差異。
念及於此楚墨風沉吟了片刻說到“陛下,臣弟有個想法不知陛下能否考慮一番?”
“此處隻有你我兄弟二人,有什麽你就說,朕先聽一聽。”李世民聞言有些詫異地望著楚墨風說到“莫不是對於組建新軍一事有什麽難言之隱?”
“臣弟思索再三,此番組建新軍,臣弟決定以一己之力供給,這樣也可以減緩我大唐的財力負擔,免得屆時有心人以此橫征暴斂。”權衡再三,楚墨風還是決定用自己的財力來將養新軍,否則一旦依靠國家財力,屆時百姓的壓力將會倍增,這會使得原本生活才有所好轉的大唐百姓,再度陷入困苦的生活中。
聽了楚墨風的話,李世民突然抬起頭愣愣地望著楚墨風,似乎是聽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後緩緩地說到“你老實告訴我,當年天策府裁撤時,天策軍共計一千四百人,你是不是始終沒有遣散?”
隻見楚墨風突然跪在地上對著李世民施了一禮說到“請陛下恕罪,臣弟有罪,當年裁撤天策府的時候,臣弟的確有私心,一千四百名天策軍盡數被臣弟送到了伊吾,畢竟這些人當年是跟隨咱們出生入死的,強行遣散唯恐傷了他們的心,而且這些人自遣散之日至今,始終在國境線附近伏擊突厥人,還請陛下念在當年的恩情,不要追究他們的責任,一切事情由臣弟一人承擔。”
原本以為李世民是要興師問罪,楚墨風已然做好了降職削權的準備,誰知李世民卻一把將他扶起,而後語重心長地說到“朕不是要責怪你,而是當初這個決定是太上皇在位的時候做的,其實那個時候朕也是不希望你遣散他們的,此番得知這些老部下依舊在前線作戰,朕甚感欣慰,此事你做的很好。”
“那新軍一事?”眼見李世民不責備,楚墨風不免長舒了一口氣,而後略帶忐忑地望著李世民。
李世民思索了片刻,隨即緩緩地說到“明日先不要離開京城,早朝時朕需要戶部奏報國庫明細,稍後你我二人商議一番再做決定。”
楚墨風聞言點了點頭,而後辭別了李世民,徑直離開了禦書房,走在長廊內,一旁的王德緊隨楚墨風身後,待走到一處四下無人的地方,王德突然低聲說到“殿下,咱大唐這幾年可是沒存下什麽錢,國庫緊,陛下的內庫也緊啊。”
聽了王德的話,楚墨風微微一笑,而後從懷中摸出一個金碗,塞到了王德的手中,“多謝王公公出言提醒,一點小玩意,是孝恭送給本王的,本王就借花獻佛孝敬公公了。”
王德見狀麵色一驚,趕忙捂著嘴低聲說到“這如何使得?咱家怎敢隨便收殿下的東西呢?”
將手中的金碗強行塞到了王德的懷中,隨後楚墨風笑著說到“公公咱們都是多年的交情了,本王很是感激當年公公仗義援手,這些小玩意兒拿來孝敬公公是應該的。”
眼見楚墨風態度強硬,王德也不好在推辭,隻好對著楚墨風施了一禮說到“那咱家就謝過殿下了。”隨後王德像是想起什麽一樣低聲說到“前些日子,潞國公曾經進宮麵見陛下,似乎是因為什麽與陛下爭執起來,後來潞國公離去之後,陛下還發了一大通火。”
楚墨風聞言點了點頭,隨即辭別了王德,離開了皇宮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一進門將韁繩交給馬夫之後,楚墨風快步來到了竇婧妍的房內,眼見楚墨風回來,竇婧妍趕忙迎上去神情激動地問到“怎麽樣?陛下是否允了?”
“陛下同意組建新軍,但是關於新軍的供給餉銀一事,陛下需要等到明日早朝結束之後才能再予以答複。”楚墨風點了點頭,徑直坐在屋內的椅子上,竇婧妍見狀趕忙給他倒了一杯水,隨即走到他身後主動開始為其按摩肩頸,見此情景楚墨風忿忿地說到“無妨,明日先將招募的告示貼出去,至於餉銀的問題暫時不要在告示內寫出來,待我與陛下商議之後再決定。”
竇婧妍聞言當即莞爾一笑,“成,那明日臣妾就帶著人去張貼告示。”楚墨風聞言思索了片刻說到“另外還得想一個名字,你的隊伍的名字,還有軍旗。”
一聽還要想這些事,竇婧妍‘啊’了一聲,而後忿忿地說到“怎麽還需要想這些啊,臣妾這腦子”說完還伸手捶了捶自己的腦袋,而後坐在椅子上,托著腮開始碎碎念。
由於府內史寒霜等人外出未歸,竇婧妍的貼身丫鬟芊芊便吩咐後廚,置備了一桌簡單的席麵,賢王夫婦二人以及丫鬟芊芊在飯廳內簡單地吃過飯之後,隨即芊芊服侍著竇婧妍返回房內,而楚墨風則是徑直回到了書房,取過一張紙提筆蘸墨寫著些什麽。
第二日楚墨風換上上朝的官服,早早地來到了太極殿內,眼見消失許久的楚墨風突然出現,一眾朝內好友紛紛上前詢問,吏部尚書高士廉見到楚墨風趕忙走上前,伸手在對方肩膀上捶了一下,而後笑嗬嗬地說到“你小子許久不來上朝了,今日前來是不是有什麽大事要奏報?”
高士廉此人也是蓚縣人,論起來與楚墨風乃是同宗,且對方比楚墨風年長許多,平素以老大哥的身份對其照拂有加,一見對方開口詢問,楚墨風當即恭敬地施了一禮說到“許國公說笑了,小子哪有什麽大事需要奏報,隻不過今日欲懇請陛下再組新軍罷了。”
聽聞楚墨風又要組建新軍,時任兵部尚書的李靖與戶部尚書戴胄迅速圍了過來,隻見李靖麵色凝重地說到“組建新軍?你可知道咱們大唐現在總共有多少兵員嗎?”
“此時還請李尚書賜教,小子的確不知,畢竟從小子手中走出的三支隊伍,總共才一萬一千四百人,其中這一千四百人已然遣散,故而小子手中隻有一萬人的編製。”望著李靖有些憤慨的表情,楚墨風有些詫異,這大唐每次出兵皆不超過十萬人,按照自己的估計,最多也就是有個三十萬左右。
誰知李靖像是背書一般緩緩地說到“我大唐麾下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號,而關內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隸諸衛。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為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下。
府置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長史、兵曹、別將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火備六馱馬。”
聽了李靖這一番背書式的回答,楚墨風在心中大致估算了一番,隨即低聲驚呼到“不是吧?這麽算下來咱們有大約六十萬的士卒了?”
隻見李世民點了點頭,而後望著楚墨風麵無表情地說到“這些還不算京城的守備和禁軍,所以你如若是再組新軍,還得知會戴尚書,看看國力是否能夠支撐。”
還未等楚墨風問話,一旁的戴胄早就開始緩緩地搖頭,而後語重心長地說到“賢王殿下,非是老臣不肯配合殿下,時值今年咱們大唐在冊統計大約有三百萬戶,約一千五百萬人,也就是說現在每五人裏就有兩人從軍,這已經是咱們的極限了,且今年全國各地皆是或多或少受災,如若再組建新軍,定然會給國庫帶來壓力的,還望殿下三思啊。”
本以為楚墨風會因為自己等人的阻攔有所不滿,誰知對方卻是微微一笑說到“這個問題你們稍後向陛下奏報,隻要讓陛下知道咱們國庫吃緊不足以組建新軍就好,其餘的事情本王來處理。”
聽了楚墨風的話,戴胄瞬間明白了楚墨風的意思,當即老淚縱橫地對著其施了一禮說到“老臣明白殿下的意思了,隻是這樣一來又要讓殿下您破費了。”
而身為兵部尚書的李靖則是笑靨如花地對著楚墨風拱了拱手,“難得賢王殿下又要破費了,本官定當說動陛下的。”
楚墨風見狀對著李靖露出一副算你狠的表情,正待開口譏諷幾句,卻聽到前方傳來王德的聲音,“陛下駕到,百官跪迎。”
隨即就看見李世民身著明黃龍袍走上來,麵色凝重地坐在龍椅上,而後輕咳一聲緩緩地說到“前些日子賢王蒞臨娘子關,卻在關外與突厥人遭遇,索性咱們的賢王殿下驍勇善戰,一舉殲滅了來犯之敵,但是”說到這李世民的語氣突然加重,而後冷冷地望著殿內眾人說到“此事需要引起爾等重視,盡管咱們大唐與突厥人訂立了盟約,但是諸位深知突厥人始終是狼子野心,此次事件就能看出,對方依舊是想伺機侵占我中原領土。王德,替朕擬旨。”
一旁的王德聞言應了一聲,而後就見李世民站起身朗聲說到“鑒於此番突厥南侵,責令晉州以北各州府,迅速清查境內可疑人員,一經查出非我中原百姓,一律遣散回原地,如遇抵抗就地擊殺,令娘子關守軍此番退敵有功,朕甚感欣慰,全體守軍加發三月餉銀,娘子關守將楊琳,官升一級,另賞賜玉如意一對以示鼓勵。擢兵部速將一應賞賜撥付不得有誤。”
殿內的李靖聞言趕忙閃身出來對著李世民施了一禮說到“臣定當不負陛下所托。”
李世民見狀擺了擺手,而後對楚墨風使了個眼色,後者見狀當即閃身出來高聲說到“啟稟陛下,臣弟有事上奏。”
“不知賢王有何事上奏,但說無妨。”眼見楚墨風閃身出來,李世民心中不免腹誹到,你小子下次就不會早一點先站出來,免得朕給你使眼色再被別人發現,屆時又該說咱們君臣二人沆瀣一氣了。
隻見楚墨風笑著說到“陛下,臣弟懇請再組新軍,用於日後與突厥大戰。”
“嗯?再組新軍?”縱然二人昨日早已商議一番,今日在朝堂上李世民依舊還要佯裝不知情,“你可知組建一支新軍需要多少錢糧?你可知咱們大唐現在的兵力、國力皆是如何?”
楚墨風點了點頭,而後繼續說到“陛下提及的這些,臣弟方才聽兵部李尚書和戶部戴尚書講過了,臣弟的想法是,既然咱們大唐此番財力吃緊,臣弟願意承擔新軍的一應開銷。”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眾人皆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而李世民沒想到楚墨風會在此時將這句話說出來,當即麵色有些不善地問到“賢王殿下似乎是很有錢的,不知賢王殿下準備投入多少?又準備招募多少人呢?”
“兩千主力加一千常備,總計三千人。”隻見楚墨風信誓旦旦地說到“臣弟也算過了,此番臣弟先行投入五萬貫,後期再循序漸進地補充,而且臣弟此番隻招募女兵,相對來說女兵的食量要比男兵少一些,所以臣弟還是負擔的起的。”
原本以為楚墨風準備招募至少萬人,誰知才區區三千人,眾人見狀當即身形一泄,而後就見兵部尚書李靖走出來對著李世民說到“啟稟陛下,如若隻是招募三千人,臣鬥膽提議不妨就讓賢王殿下去做,畢竟當年的天策軍也是賢王殿下的手筆啊。”
李靖話音一落,那些與楚墨風交好的紛紛出言附和,而戶部尚書戴胄則是麵色一苦,閃身出來對著李世民說到“啟稟陛下,老臣以為賢王殿下這個提議實乃善舉,而今咱們大唐處在休養生息之中,實在不宜再因為新軍招募而增加百姓負擔了,故而老臣也鬥膽懇請陛下讓賢王殿下放手去做。”
此刻李世民才明白楚墨風為何要以一己之力去供給新軍,為的不是控製住新軍,而是能夠讓百姓多一些喘息的時間,想到這李世民當即麵色一暖,而後像是想到了什麽一樣,笑著說到“既然諸位臣工都讚同你的提議,那麽朕準備給你一個小小的考驗,如若你完成了,朕定當準了你之所請,否則此事就此揭過無需再提。”
楚墨風聞言對著李世民恭敬地施了一禮說到“請陛下示下。”而心中早已開始咒罵起來,李老二你大爺的,事先咱們可沒有說過什麽考驗,你這臨場變卦還真是讓人猝不及防啊,如若你給我什麽很難的考驗,那我就偷偷地去組建,免得麻煩。
隻聽李世民緩緩地說到“朕曾聽聞,伊吾一帶始終有一支民間隊伍,持續對外作戰,朕對此深感欣慰,賢王此番需要將其招入朝廷,朕想好了,如若這群人戰鬥力可以與當年的天策軍媲美,那麽朕就將天策軍的名號賞賜給他們,盡管天策府已然裁撤了,但是天策軍這個名號可是在突厥人中間聲名大噪,此事就看你賢王殿下如何操辦了。”
一番話說的在場眾人雲裏霧裏的,而楚墨風卻深知李世民的意思,當即對著李世民喊到“臣謹遵陛下旨意,定然不負陛下所托。”
隨後在王德的‘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的呼喊聲中,今日的早朝匆忙結束了,而後楚墨風徑直來到了禦書房,隻見李世民站在禦書房的書案前,手持毛筆正在揮毫潑墨,楚墨風見狀也不再言語,隻是靜靜在一旁束手而立,待李世民龍飛鳳舞一番之後,抬起頭對著楚墨風說到“新軍的名字朕替你想好了,就叫做巾幗,古語有雲,巾幗不讓須眉,但願你這支隊伍能夠訓練成一支奇兵。”
接過李世民遞來的手書,楚墨風趕忙謝恩,而後笑著說到“陛下今日在朝堂的意思是準備起複天策軍是嗎?”
“嗯,此事其實朕早已思索了許久,隻不過朕始終不確定他們是否還願意為大唐效力?”李世民點了點頭,想起當初被逼無奈責令楚墨風遣散一眾天策軍,心中也是隱隱作痛。
望著李世民有些躊躇的表情,楚墨風當即抄起李世民的手書,轉身離開了禦書房,快要走到門口的時候,楚墨風突然轉身笑著說到“陛下無需擔心,如若他們心中有怨恨,這麽些年也不會始終在北地抵禦外敵了。”說完徑直離開了禦書房。
回到府邸之後發現竇婧妍還沒有來,楚墨風仔細一問才知道,對方一大早就帶著小丫鬟芊芊上街去張貼招募告示了,聽了這個消息楚墨風不免會心一笑,心想這個丫頭還真是著急,這邊都還沒有商議出結果,她就敢去張貼告示,也不怕被兵部的人看見把她抓起來,不過轉念一想,這京城中似乎敢抓她的人也不多,不看在自己的麵子上,也得看在竇家的麵子,想到這楚墨風趕忙走進自己的書房內,信手撕下一張字條,隨即寫了些什麽,而後來到後院取了一隻信鴿,塞好字條向上一拋。
隻見信鴿在天空調整好方向之後,向著伊吾方向急速飛去,隨後楚墨風回到書房內,躺在床榻之上,閉上雙眼開始籌劃下一步的行動。
過了許久竇婧妍帶著芊芊返回到了府邸,得知楚墨風早已回府,竇婧妍趕忙跑到書房,一推門發現楚墨風正在休息,當即悄悄地退了出來,誰知自己還未離開書房,卻被睡夢中的楚墨風喝止“別走了,新軍的事情陛下準了,另外陛下賜名巾幗,明日你可尋一處地段作為招募點,另外我會告知孝恭等人幫忙在別的州府進行招募,此番陛下準了三千人的數,但是我需要你招募到五千人,屆時我會將人分批帶到娘子關一帶進行訓練。”
竇婧妍聞言點了點頭,而後笑著說到“既然如此明日起本小姐要好生做事了,否則這五千人去哪裏才能找到?”
楚墨風見狀點了點頭,而後輕聲說到“明日我準備啟程奔赴隰州,我走後你除了征兵之外,盡量待在府裏,估計過不了多久我就會回來了。”
聽聞楚墨風又要走,竇婧妍不免鼻子一酸,當即一副淚眼婆娑的模樣,是夜夫婦二人好生探討了一番人倫大道,而後帶著滿身的疲憊和滿足感沉沉地睡去。
第二日卯初時分,楚墨風悄悄地起身,準備妥當之後策馬離開了長安,向著隰州方向駛去。鑒於此番是自己孤身上路,楚墨風當即一路奔襲,於五日後抵達了隰州。
才走進隰州治所隰城縣大門,楚墨風就看見一眾龍城軍盡數在城門口等候,見此情景楚墨風趕忙策馬而上,“為何不在城內等?莫不是出了什麽事情?”
為首一人將一張字條遞給了楚墨風,接過字條大致瀏覽一番之後,楚墨風心中暗道一聲不好,當即調轉馬頭對著眾人說到“全體龍城軍跟隨本帥,火速前往並州,沿途不得掉隊,出發。”
一聲令下一眾人緊隨楚墨風身後,向著北城門方向駛去。
原來就在楚墨風遊曆的這些日子,並州城內來了一個擅長相術的人,此人據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手相術本事十分了得,然而並州乃是當年大唐的龍興之地,對於並州的大小事情,朝廷一向頗為重視,就在此人到來之後,接連給不少官員看過麵相,其批下的斷論大多靈驗成真,一時間並州城內趨之若鶩,唯恐其利用此事愚弄煽動百姓,並州遊子站得知消息之後,本想將消息上報長安,卻被告知賢王殿下此番在隰州,當即將消息告知了隰州遊子站,而隰州遊子站則是將消息送到了龍城軍手中。
楚墨風平生比較抵觸麵相和丹藥,為了避免此事被李世民得知,而使其迷上所謂的長生不老,楚墨風當即決定前往並州會一會此人
有道是周易八卦神秘莫測,且看楚墨風並州城內見高人,再看袁天罡推演之下參不透,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