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回歸故裏 重新開始
字數:8456 加入書籤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李淵蒞臨賢王府,苦口婆心拆姻緣,楚墨風造訪薛府,當眾羞辱薛萬徹,啟程日朝中傳來旨意,話離別心中百轉千回,抗旨意一個滾字難消心頭之恨。這才引出楚墨風闔府抵達甘州,朝廷連發十一道旨意,怎奈墨風拒不接旨,至此朝中再無賢王。
馬車緩緩地向著金光門駛去,經過昨日薛府門前一事,早有好事的百姓將此事傳了出去,而今日又看到賢王府闔府出動,似乎是要離開長安,一時間長安城各處竟然湧來無數百姓,眾人齊齊地跪在楚墨風的車隊前,不住地哀求對方不要離開。
前來負責傳旨的兩名騎兵,見此情景對視一眼,隨即調轉馬頭向著皇宮跑去,此時太極殿內正逢早朝結束,然而李世民卻沒有勒令朝臣離去,端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雙眼不住地望著太極殿的大門,似乎是在等待著什麽,殿內眾臣眼見李世民這莫名的舉動,紛紛交頭接耳討論起來,正在此時,隻聽殿外有人喊到“啟稟陛下,前去傳旨的人回來了。”
一聲呼喊猶如楊枝甘露一般驚醒了李世民,“快宣,朕要知道賢王是如何回複的。”想起昨日李淵返回皇宮之後,本以為此事憑借自己老爹的麵子能夠辦好,誰知還未等自己開口詢問,李世民先被李淵摁倒在地,接連賞了幾個大嘴巴,隨後就見李淵忿忿地說到“逆子,瞧瞧你辦的好事,終於將楚小子逼走了,這下你滿意了吧?”
捂著臉忍住疼痛,李世民一臉無辜地望著李淵說到“父皇在上,兒臣何時想要逼走墨風了?”
“事到如今你還想狡辯?朕問你,如若此刻朕讓竭羅離開你,嫁給別人,你會怎麽想?”望著李世民唯唯諾諾的表情,李淵心中怒火漸生,自己這個兒子,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操心,如若換成是楚小子,或許此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論起貢獻來說,楚小子與薛萬徹簡直就是雲泥之別,想到這李淵長歎了一口氣說到“你妹妹丹陽已經決定返回封地了,至於楚小子,如若你不能勸說其留在長安,那你就趕緊想一想日後的大戰、朝廷政策的推行、官員的清查,這些事應該由誰來做?誰又能做到最好吧?”話音一落,李淵一甩衣袖,徑直向著大安宮走去,隻留下一臉無奈的李世民坐在地上,怔怔地望著門外一言不發。
待傳旨之人進入太極殿之後,李世民匆忙起身問到“怎麽樣?賢王殿下接旨了嗎?”
其中一人對著李世民施了一禮說到“啟稟陛下,公主殿下已然接旨,此刻應該是踏上返回丹陽的路途了,至於賢王殿下,聖旨是接了,隻不過殿下就回了一個字。”
“允、成、好還是行?”聽聞楚墨風有回複,李世民以為事情還有轉機,當即焦急地詢問著。
誰知另一名騎兵突然開口說到“啟稟殿下,末將說完還請殿下不要責怪我們,畢竟我們隻是傳話的。”
“快說,快說,滿朝文武在此,朕不會責罰你們的。”眼見對方突然吊起了胃口,李世民不免有些不悅,心想這回複的一個字有這麽難說嗎?莫不是這是那小子故意讓人吊吊朕的胃口?想到這李世民滿心歡喜地望著殿下二人,等待傾聽楚墨風的回複。
“啟稟陛下,殿下在我們宣讀完聖旨之後,隻回了一個‘滾’字。”望著龍椅前一臉焦急的李世民,以及周圍望眼欲穿的眾臣,這名騎兵牙一咬心一橫,朗聲說出了楚墨風的回複,隨即二人跪伏在地上,等待迎接李世民的怒火。
話音一落,二人並沒有迎來所謂的雷霆怒火,反倒是一旁的魏征突然開口說到“啟稟陛下,此乃大不敬之罪,臣以為應該派出驍騎衛,將其擒拿並斬首示眾以儆效尤,否則人人都效仿,這朝廷哪裏還有威嚴所在?”
話音一落隻見禮部尚書李孝恭先是不屑地一笑,隨即冷嘲熱諷地說到“魏公這個提議好啊,陛下,臣也支持,不如就派魏公率驍騎衛前去,將那小子抓回來,至於其府上的家眷,一並殺了算了,隻不過屆時不知道魏公的府邸,是會被人潑金汁還是潑滾油,這個臣就不知道了。”
隨後兵部尚書李靖緩緩地走出來,對著李世民施了一禮說到“陛下,老臣以為此事不妥,賢王殿下自龍興之日起就陪著太上皇征戰沙場,想當初為了陛下,殿下可是能夠在朝堂上與太上皇大呼小叫的,所以這也顯示出殿下乃是真性情之人,老臣雖然不知道您二位之間發生了什麽,但是如若大唐無賢王,實乃是國之悲哀啊。”
隨即李靖轉過身望著魏征說到“我實在不明白,為何隻要是涉及殿下的事,你總是三番五次落井下石,莫不是你原來的主子在臨死前對你做過什麽交待?還是說這朝堂之上還有些心懷不軌之人與你勾連,妄圖破壞我大唐的安定?”
李靖的一番話說的魏征頓時一陣語塞,霎時間魏征臉色一變,心中那點小心思被李靖點了出來,一時間魏征腦中急速運轉,妄圖尋找些話語回擊,想當初李建成臨死前,的確是見過魏征一麵,望著已然兵敗的舊主,魏征有些傷感,誰知李建成卻低聲說到“不必如此,本王定然是身死的下場了,隻不過你還有別的任務要去做,安心蟄伏下來,想辦法混到李世民身邊,伺機謀取高位,然後在不著痕跡地離間他與姓楚的關係,僅此而已,別的什麽都不要做,以免惹火上身。”
念及於此,魏征輕咳一聲說到“李尚書此言差矣,下官怎麽能做出這樣的事,隻不過對陛下出言不遜實乃大罪,下官隻是說了句實話罷了。”
正在眾人爭論不休之際,隻見一名小黃門匆忙地跑到王德身邊,低聲耳語了一番,王德聞言先是一笑,而後擺了擺手示意其離去,隨即附在李世民身邊低聲說到“陛下,看來咱們那位小爺是真的動怒了,昨日他獨自前往薛府,當著眾人的麵先是揍了薛萬備,又將薛萬徹揍了,臨了還拆了人家的牌匾,您看”
望著殿內爭吵不已的眾人,李世民突然站起身大吼一聲,“都給朕住口,這裏是太極殿,不是你們府上的花園。”隨即李世民一側身對著王德說到“擬旨,傳朕旨意,賢王乃是國之棟梁,務必懇請賢王留在京城肩負重任,至於其他的事情一切都可以商量。”
待王德寫完之後,李世民取過大印一蓋,順手丟給了殿下的那兩名騎兵,“去,將聖旨交給賢王,如若有回複速速來稟。”
二人接過聖旨轉身離開了太極殿,向著金光門方向跑去。
而此時金光門前,楚墨風站在馬車上對著一眾百姓說到“諸位鄉親,眼下朝廷已無戰事,我也想好生休息休息,畢竟經曆了死而複生,很多事情看的更加透徹了,不過諸位請放心,京城的仁德醫館依舊義診,如若天下百姓有需要,我定然會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大家身邊的,所以,懇請諸位能夠讓出一條路,我在此謝過諸位了。”
眼見對方言語懇切,無奈之下眾人隻好閃身一旁,隨即馬車再度緩緩地向前駛去,馬車駛出了金光門,初升的太陽映照在車隊身上,留下了斑駁的光點,讓人不免有些目眩神迷,前來送行的百姓一路默默的跟隨著車隊,漸漸地來到了英靈殿外。
隻見車隊緩緩地停下,楚墨風翻身跳下馬車,獨自一人走進了英靈殿,望著眼前連成一片的墓碑,楚墨風依次從墓碑前走過,手指輕輕地劃過冰冷的墓碑,仿若再次拂過墓碑主人的臉頰,“兄弟們,再來看你們一次,我也要離開這裏了,從今往後清明寒食,不忘祭拜,你們的父母妻兒,我定然會依照約定多加照拂,告辭了!”話音一落,楚墨風右手攥拳橫在左胸處,對著這些墓碑行了一個特有的軍禮,隨即轉身離開了英靈殿。
堪堪走出大門,隻見遠處兩騎快馬飛馳而至,來到楚墨風麵前時突然停下,隻見其中一人對著楚墨風喊到“殿下,聖旨到,請殿下接旨。”
誰知楚墨風卻擺了擺手,翻身跳上馬車,“回去吧,告訴你們陛下,不要再派人來傳旨了,我去意已決,多說無益,告辭了。”手中馬鞭一揚,楚墨風駕駛著馬車緩緩地向前走去。
自京畿道的雍州開始,車隊經岐州、隴州、原州,由關內道的靈州向西,進入隴右道,隨即一路馬不停蹄地趕往甘州。這一路李世民接連發下九道聖旨,每一次都被楚墨風拒絕,直到車隊抵達甘州,順利進入了張掖之後,卻沒有收到朝廷的旨意。
眾人見狀不免長舒了一口氣,而此時張掖的百姓眼見楚墨風回來,紛紛湧上街頭夾道歡迎,車隊緩緩地來到了當初那座宅邸前,楚墨風驚奇的發現,似乎是旁邊的兩座宅邸也已然空無一人,四下打聽一番才知道,原本兩旁的鄰居,自甘州保衛戰之後,就舉家遷走了,見此情景楚墨風當即命人將周圍的兩座宅邸一並買下,隨即闔府眾人才堪堪安頓好。
來到自己當初的房間內,楚墨風在書桌下摸索了許久,才找到了煙雨樓的鑰匙,信步走在大街上,望著眼前熟悉有有些陌生的場景,楚墨風心中無比激動,徑直來到煙雨樓前,望著大門緊鎖的煙雨樓,楚墨風眼中又浮現出當時的情景,緩緩地將大門打開,瞬間帶起了一陣塵土飛揚。
手指輕輕地滑過桌麵,望著指尖厚厚的灰塵,楚墨風不免撇了撇嘴,隨即轉身向著宅邸走去,一進門就看見楚凝晗帶著楚玥彤等人四處瘋跑,似乎是在京城住的久了,每個人都會生出一種壓抑的感覺,突然換了一個新的環境,那種壓抑的感覺頃刻間煙消雲散。
望著府邸內的眾人,楚墨風清了清嗓子說到“霜兒、鳳兒、非煙、若蘭,明日帶著人跟我去將煙雨樓收拾一番,梓瑤帶著靈兒去醫館,婧妍你領著紫鳶明日去集市上找幾個泥瓦匠師傅,將三間宅邸打通,按照原來在長安的標準重新修葺,晚上就臨時住在煙雨樓內。”
此時五大丫鬟一臉期盼地望著楚墨風說到“老爺,那我們幾個做什麽啊?”
“去互市,準許你們采買一番,把府邸要用的東西盡量置備齊全了,另外你們五個人每人置備一副頭麵吧,算是老爺我謝謝你們這麽多年的付出了。”抬手刮了刮沐沐的鼻子,一瞬間像是有回到了當初在張掖定居的日子。
沐沐本想著躲閃,奈何身形沒有楚墨風快,終究還是沒有逃離楚墨風的魔爪,當即沐沐臉頰一紅,有些羞澀地說到“老爺,您都多大了,還刮人家鼻子。”
望著對方嬌羞的模樣,楚墨風大笑一聲轉身離開了正廳。
隨後的日子裏,整個張掖隨著楚墨風的到來,仿若煥發了新的生機,新的府邸每日都在按部就班的施工,而煥然一新的煙雨樓則是重新開張,互市裏每日都能看見五大丫鬟的身影,大批的采買讓這裏的商人明白,但凡這五個丫頭到來,定然是生意最好的一日。
雖然楚墨風揮一揮衣袖,瀟灑地離開了京城,然而此時的長安卻再度被震動,原本在長安定居的那些江湖門派世家,此刻卻像是收到了什麽指示一般,府門緊閉,其麾下鋪子盡數轉入歇業狀態;長安東城、南城,原本還在街上晃蕩的潑皮,此刻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楚墨風的離去,讓那些本就不能安分守己的皇親國戚的子嗣紛紛彈冠相慶,一時間長安再度浮現起原本消失許久的烏煙瘴氣,一日,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酒後縱馬,肆意踩傷了幾名百姓,案子告到金吾衛處卻被按下不表,得知消息的苦主們無奈之下隻得暗自垂淚,歎息賢王不在無處申冤。
誰知過了些時日,賀蘭楚石酒後再度縱馬,卻在離府邸不遠處,被人從馬上擊落,恍惚間隻看見一條破麻袋罩在了頭上,隨即賀蘭楚石兩眼一黑便失去了知覺,待被人發現時,賀蘭楚石全身被扒光吊在了一處屋簷下,身上還貼著一張字條,上書不要以為老子不在,你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小心些,老子始終在暗處盯著你們!
此消息一出,那些紈絝子弟紛紛驚詫不已,每日出門皆是惶恐不安,唯恐被人敲了悶棍,得知自己女婿的慘狀,侯君集趁著早朝時將此事上奏給李世民,未等李世民發話,隻聽門外傳來一聲呼喊“太上皇駕到,百官跪迎。”
話音一落,隻見李淵緩緩地走了進來,李世民見狀趕忙起身,隻見李淵緩緩地走到龍椅前坐下,伸手指著台階下右列首位,忿忿地對李世民說到“敢問陛下,那個位子上應該站著的人呢?”
李世民見狀心中也是一陣無奈,正欲開口辯駁,誰知李淵突然又說到“這有些人不在了,有些魑魅魍魎就開始跳出來,既然如此,傳朕旨意,罪臣李道身為皇室子弟,刻意結交朝臣意圖不軌,斬立決。有道是子不教父之過,前些日子那些出來鬧事的紈絝子弟,如若你們不好好管教,朕的大牢內還有很多空房子,涉事官員自行摘去官帽,滾回老家種地就好。”
一番話說得眾人心中一驚,紛紛想著回去先將家裏那些能鬧事的小崽子們整治一番,免得牽連自己,屆時丟官不要緊,丟了命就完了。眼見眾人沉默不語,李淵站起身指著侯君集說到“你的女婿,醉酒縱馬傷人,為何案子到了金吾衛就沒了消息?你的女婿受了委屈,你想著在皇帝麵前哭訴,那些被你女婿踩傷的百姓呢?他們的冤屈找誰哭訴?”
望著台階上義憤填膺的李淵,侯君集正待開口求饒,誰知卻聽李淵冷冷地說到“傳旨,侯君集管教不嚴,罰俸一年,另取出相應資財賠償給受傷百姓,賀蘭楚石不遵律法,令貶為庶民,此生不得錄用。”隨即李淵冷冷地望著魏征,話語中帶著別樣的味道說到“朕是退位,不是退休,你們陛下管不好的事情,朕會出麵管的,如若這是楚小子在京城,何須朕如此操心?”
冷哼一聲之後,李淵隨即拂袖而去,徒留下驚詫不已的眾人,而此時魏征早已嚇出了一身冷汗,直至散朝才算是回過神來。
回到禦書房之後,李世民左思右想,始終不明白自己老爹今日這番舉動究竟所謂何意,心情煩悶的李世民,隨即擺駕來到了坤寧宮。
走進坤寧宮就看見太子承乾此時正在坤寧宮內,似乎是正與皇後長孫竭羅正在用膳,一見李世民到來,二人紛紛起身行禮問安,望著眉頭緊蹙的李世民,長孫竭羅示意宮女將李承乾帶下去,隨即服侍李世民坐在床榻前,自己則是繞到了其身後,抬起手為對方揉捏起來。
“陛下為何事憂愁?如若不是朝廷大事,不妨說出來讓臣妾為您分擔一些?”長孫竭羅朱唇輕啟,然而心中大致能夠猜出一二,眼見李世民沒有言語,長孫竭羅也不好再問,隻能盡心盡力地為其做按摩。
享受著長孫竭羅的按摩,李世民緩緩地翻看了幾頁書,隨即將手中的書一放,歎了口氣說到“其實說不是朝廷大事吧,也算不上什麽小事,還不是讓那小子鬧的。”
“哦,陛下還是沒能勸回殿下是嗎?”聽聞李世民是被楚墨風鬧的,長孫竭羅不免來了興致,話說這二位當初可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現今竟然會生出嫌隙,想想也覺得有趣,想到這長孫竭羅輕輕地說到“陛下,咱們皇家這位小爺,您就不能用正常人的思路去看他,您說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吧,他又不專權;您說他富可敵國吧,那些組建的新軍,還不是靠著他一人撐著;您說他體恤百姓吧,可是您可曾聽說誰送禮他收下過?這樣的人能夠盡心盡力輔佐您,實在是您的榮幸,也是整個大唐江山的榮幸,試問朝廷裏還能找出幾個?”
說到這長孫竭羅歎了口氣,隨即為李世民斟了一杯茶,“臣妾知道您二人現在生出嫌隙,但是您想啊,夫妻之間還會拌嘴呢,何況是兄弟之間,有些事,您退一步,他退一步,不就過去了嘛,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不才是最重要的嘛。”
望著侃侃而談的長孫竭羅,李世民笑著說到“如若不是此番與朕對話的人是賢後你,朕還以為麵前的人是收了那小子多少賄賂呢?”
誰知長孫竭羅卻笑著說到“說實話,那小子府上的那幾個丫頭,臣妾心中看著甚是喜歡,尤其是那個叫玥彤的,乾兒也很喜歡她,試問如若讓她和乾兒促成一段姻緣,其實不是妙哉?況且他家那個小郡主夢竺,陛下您的那幾個兒子可是見了一次就念念不忘的了,您說呢?”
長孫竭羅這一番話,瞬間將李世民的心結打開了,隨即李世民點了點頭說到“成,那朕明日再發一道聖旨,召其回來。賢後不愧是朕的賢後啊,朕有你在身邊真是如有神助啊。”
一番話說的長孫竭羅也有些難為情,“陛下,臣妾隻不過是將心中所想說出來,至於決定權還是在陛下這裏的,哪裏有陛下說的這麽玄乎啊。”
一時間夫妻二人抱在一起開懷大笑起來,第二日,李世民再度下旨,命人前往張掖傳旨。
是日,張掖城內,新的楚府已然竣工,望著嶄新的府邸,眾人心中不免高興不已,與此同時,朝廷的聖旨也堪堪到達,望著前來傳旨的這兩名騎兵,此時已然是風塵仆仆疲憊不堪,見此情景,楚墨風心中也有些不忍,不待對方宣讀聖旨,徑自取來聖旨展開一看,隻見上麵赫然寫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賢王離京,國之悲哀,萬民哀求,百官慟哭,朕深感愧疚,懇請賢王秉持心念,以萬民社稷為己任,回京複職,欽此!
將手中聖旨丟還給兩名騎兵,楚墨風撇了撇嘴說到“今日在此住一宿,明日一早你們就返回京城吧,替我轉告皇帝陛下,伴君身側十二載,半數年月在沙場,論貢獻,不負君,此番去意已決絕,大唐從此無賢王。”
仔細咀嚼著楚墨風的那番話,二人知道,一句大唐從此無賢王,已然斷了所有人的念想,想到這二人也不免長歎了一口氣
俗話說江湖路上,風雨為伴,且看凝晗女俠初入江湖,再看夜叉大叔全程陪護,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