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立儲君 馬踏晉陽
字數:9106 加入書籤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太子承乾謀反逼宮,君臣二人聯手對敵。瞬息之間高下立判。這才引出心存惻隱李世民不忍賜死李承乾,飛鴿傳書楚墨風再赴晉陽龍興處。
就在李世民和楚墨風在太極殿內麵對李承乾以及一眾東宮衛士之時,由漢王李元昌、駙馬杜荷、東宮千牛賀蘭楚石、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以及洋州刺史趙節分別率領著侯君集這些年暗自招募的死士,自朱雀門開始分別向著皇城幾處重點位置進攻,望著拚死抵擋的皇城禁軍,漢王李元昌手持一柄長劍不由地啐了一口,“媽的都給本王賣命些,待太子殿下解決了太極殿裏那兩隻老狗,爾等都是從龍功臣皆有封賞。”
李元昌的一番話,猶如一劑強心針注入眾人體內,霎時間身旁那些原本有些畏縮的死士,竟然舉著兵刃悍不畏死地衝了上去。
適逢今日,晉王李治帶著幾個隨從進宮悼念文德皇後,本想著趁早朝結束前悼念完畢,隨即進宮向李世民請安,誰知才悼念結束,就聽聞皇宮外傳來一陣陣喊殺聲,見狀李治當即向著後宮方向跑去,一路飛馳至薰風殿外,李治也記不清這裏是哪位妃子的住所,心急如焚地上前敲門,時不時地還四處觀望一番,過了半晌薰風殿的大門被緩緩開啟,一名雙十年華的女子身著一襲鵝黃色宮裝慵懶地望著門外的李治,“喲,這不是晉王殿下嗎?您今日怎麽有空閑來此?宮中有規定未經傳召皇子不得私入後宮禁地,還望晉王殿下速速離去,不要給你我惹事才好。”
仔細辨認了一番眼前的女子,李治這才想起此人正是父皇於貞觀十一年征召入宮,被封為才人的武曌,曆經六年的皇宮生涯,武曌的身形似乎是因為皇宮金貴物品的滋養,愈發豐腴起來,加之已故的文德皇後當年震懾後宮有方,故而後宮內並未發生過什麽宮鬥現象,活得滋潤吃穿不愁,這讓武曌欣喜不已,唯獨就是李世民在此過夜的次數屈指可數,這讓日漸成長的武曌心中空虛不已,此時突然看見了晉王李治,年方十五的李治劍眉星目,身材挺拔,長相俊朗且儀表堂堂,似乎是繼承了李世民和長孫竭羅的所有優點,李治一出生就備受李淵喜愛。
望著麵前散發著一股儒雅氣息的李治,武曌一瞬間想起了埋藏在心中的那個身影,然而迫於後宮規矩森嚴,武曌隻得抬手將門關閉,誰知就在此時隻聽李治低聲說到:“懇請容許小王在此躲避片刻,皇宮外方才傳來一陣喊殺聲,且小王的隨從為了掩護小王盡數前去迎敵了,似乎是今日皇城內發生了什麽天大的事情。”
聽到這句話,武曌屏住呼吸側耳傾聽了一番,果不其然似有喊殺聲傳來,雖然微弱但是也證明李治所言不假,略微思索了片刻,武曌一把將李治拽進了薰風殿內,而後吩咐身旁的宮女將殿門關閉。
望著驚魂未定的李治,武曌趕忙吩咐宮女端來糕點香茗,接連灌了幾杯茶水之後,李治這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方才小王驚慌失措,有失禮儀,還望才人不要責怪才是。”
武曌聞言莞爾一笑,隨後緩緩地說到:“禮儀不禮儀的暫且不提了,隻不過金王殿下是否知曉今日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不知,小王今日是進宮悼念母後的,聽到有喊殺聲就慌忙逃到了這裏。”緩緩地搖了搖頭,李治望著武曌輕聲說到:“宮裏皆稱才人機智過人,小王想請才人分析一番,也好能夠想出應對之策。”
聽到這番話,武曌緩緩地坐在一旁,蹙著眉思索著,若是有外敵入侵,那長安城應該會率先被攻破,隻不過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且不說現在長安城各城門早就被打造的如同鐵壁一般,單憑這幾年他配合陛下四處征戰,邊境一帶也不會有外敵入侵一說了;但是如若不是外敵入侵,那就隻能是有人謀反了。
回想起當年武士彠曾經在一次醉酒之後,趁著四下無人對自己提起了長安頭號秘辛‘玄武門之變’,依稀記得武士彠挺直了身子大手一揮,心有餘悸地說到:“想當年,為父依稀記得,那玄武門外屍橫遍地,鮮紅的血水粘滯在地上,過後宮裏的侍從們擦拭了好久才除去,當時咱們陛下與賢王二人,手持兵刃衝殺在前,麵對隱太子和齊王的府兵死戰不退,最終成就了今日的局麵,過後陛下刻意打壓太上皇的舊人,其實為父也知道,這不能怪陛下和賢王,誰讓當年魏征、裴寂和侯君集三人暗中站在了隱太子身邊,隻不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咱們那位賢王殿下可是個人精,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如若說日後再有能夠起兵謀反的,那隻有咱們這位賢王殿下了,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咱們這位殿下,可是與陛下穿一條褲子的人”
想到這武曌正待說出自己的猜測,話到嘴邊卻有戛然而止,楚墨風謀反,這種推論完全不成立的,縱觀此人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就算是整個大唐的人都反了,這家夥也不會反的,而且還會竭盡全力迅速鎮壓叛亂,但是如若不是此人,朝中誰又會有如此大的膽量和實力呢?
回想起此前聽宮裏的侍女提及,陛下這段時間對太子不喜,朝中也頻頻傳出陛下要改立儲君一事,或許對了,應該就是當今太子李承乾了,身後有這位賢王的支持,其麾下六萬修羅鐵騎無人能擋,是了,定然是李承乾和他一起,想到這武曌不禁有些豔羨,如若這六萬修羅鐵騎能夠為我所驅使,那豈不是隻不過武曌也知道,想得到高額的回報,是需要有等價甚至是高價的付出才行的,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周身,武曌不免邪魅地一笑。
念及於此,武曌有些忐忑地說到:“晉王殿下,如若沒有猜錯,今日應該是你大哥李承乾謀反了,隻不過此事是否有賢王殿下參與,就不得而知了。”
誰知李治聽了武曌的話,卻是搖了搖頭說到:“才人說是太子謀反,小王還是相信的,我那大哥似乎早就迫不及待地想登上皇位了,至於您說賢王叔參與,估計您是猜錯了,且不說賢王叔麾下六萬騎盡數開赴北境,單單是其麾下的不良人此刻也盡數趕往了晉陽,賢王叔當年四支主力盡數慘死,而今身邊隻有這兩條臂膀,現在臂膀盡數不在,您覺得他能反嗎?”
如若此時楚墨風在場,聽了李治這一通分析,定然會讚許地拍拍對方的腦袋,而後語重心長地說:小子,你這話說的固然不錯,但是誰告訴你,你賢王叔隻有兩條臂膀了,不知道你賢王叔號稱千手觀音嗎?若不是一步步布置好,你以為你老子還能安心地坐在那個皇位之上嗎?
正在二人猜測之際,隻聽薰風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武才人,咱家是陛下身邊的王德,太子謀反,陛下命咱家帶禁軍守衛後宮,咱家奉賢王殿下的命令前來保護您,還望您將大門關好,無論外麵發生什麽情況,請不要開門。”
聽到門外王德的聲音,李治這才一臉得意地望著武曌,“你看,小王說的不錯吧,賢王叔是不會反的。”
此時武曌臉上的表情卻是十分複雜,有感動也有糾結,沒曾想如此危機時刻,他竟然還是先想到自己,糾結的是這些話卻被李治聽見了,如若日後此子在陛下麵前提及,唯恐會因為自己讓陛下與他之間生出嫌隙,想到這一時間武曌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薰風殿外,王德直起了躬了多年的身子,手持一柄拂塵冷冷地望著台階下麵的數十名死士,自己身後大約還有三十名禁軍,其餘人盡數在抵擋敵人入侵,隻見王德冷哼一聲,手中拂塵挽了個花,指著下麵的死士說到:“賢王殿下命令,盡數殺了一個不留。” 話音一落三十名禁軍手持橫刀衝了上去,而王德則是陰惻惻地笑了笑,腳下一蹬一個箭步躍下台階,手中拂塵肆意一甩,瞬間將一名死士的脖頸纏住,隻見王德使勁往後一抽,對方當即捂著脖頸倒在地上,眾人齊齊望去,那名死士的脖頸處一道道整齊排列的傷口,此刻正不停地冒著血,轉頭望向王德手中的拂塵,眾人這才發現,平素縮在陛下身後的這名王公公,手中的拂塵竟然是一柄精鐵打造的,見此情景眾人當即獰笑著向著那些死士衝了過去。
與此同時,長安城朱雀門外的大道上,一陣滾滾的煙塵由遠至近襲來,為首二人一人持弓一人持槍,身後則是無邊無際的鐵騎,一麵大旗自馬隊中豎起,上麵一個碩大的‘昭’字格外醒目,有見識的人如若見到這麵大旗,定然能夠猜出,這支隊伍正是當年平陽昭公主李秀寧麾下的娘子關守軍,沒曾想原本應該在娘子關鎮守的隊伍,竟然會出現在長安城內。
大軍絲毫未做停滯地衝過了朱雀門,沿著主街向著玄武門方向殺去,聽聞身後傳來陣陣地馬蹄聲,負責在玄武門處居中調度的洋州刺史趙節有些詫異地轉過身,待看清了身後騎兵打出的旗號,心中頓時驚恐萬分,不由地向著太極殿方向退去,還未走幾步隻聽空氣中傳來‘咻’的一聲,趙節隻覺得自己的右腿傳來一股鑽心的疼痛,低頭一看這才發現,一支箭矢顫巍巍地插在自己的臏骨處,吃痛不已的趙節當即倒在地上哀嚎起來。
眼見一擊即中,馬背上的竇婧妍手中霸王弓向前一指,冷冷地說到:“全軍前進,配合禁軍剿滅叛軍,賢王有令,除主犯外盡數格殺一個不留。”
身後這些娘子關守軍,除了是當年竇婧妍和楊琳的舊部之外,很多人承蒙趙信等人傾囊相授,以至於這些人不自覺地將自己劃歸到賢王麾下,此前聽聞楚墨風要秘密調遣兵馬進京,為了這件事眾人險些爭吵起來,人人都想為楚墨風出一份力,最後還是楚墨風親自手書一封才平息了爭吵。
太極殿內,大唐皇帝李世民手中步槊一抖,將李承乾手中的長劍擊落,望著自己這第一個孩子,這個自己傾注了全部心血的長子,李世民不由地想起了已故的文德皇後,望著李承乾麵無表情的模樣,李世民忿忿地說到:“逆子,你如何對朕都無所謂,但是你這麽做對得起你故去的母後嗎?”
提起了文德皇後,李承乾似乎是才回過神來,跪在李世民麵前哭泣著說到:“父皇救我,兒臣知道錯了,一切都是兒臣受人慫恿,兒臣願意以死謝罪。”
見此情景李世民心中也有些不忍,無奈之下望向一旁的楚墨風,眼見李世民望過來,楚墨風冷冷地看了一眼侯君集,而後有些煩悶地說到:“媽的,老東西,你說你安安分分地活到死多好,自從武德年間就開始給我們找麻煩,這一次看來你是到頭了,流放也好賜死也罷,本王可以饒你家眷不死,但是你如若再留你在世上,豈不是太危險了。”
話音一落楚墨風對著李世民說到:“陛下,罪不及妻兒,侯君集您隨便處置,其家眷,就算了吧。”
似乎是默許了楚墨風的說法,李世民緩緩地點了點頭,此時楚墨風對著李承乾陰惻惻地一笑,“小子,當年本王是怎麽囑咐你的,好生待著勤學勤問,那些沒有用處的人和事不要去沾染,而這些年本王疏於對你管教,加之杜正倫那群豬狗又變本加厲地苛責你,而你小子有不是定力很強的人,這才導致了你今日的局麵。說實話,你一定很好奇,你與侯君集商議謀反的事情,本王和你父皇是如何得知的吧?”
話音一落楚墨風抬起手拍了三下,“讓你見一見一些人,你就知道你所謂的逼宮謀反,在本王和你父皇看來,就如同小孩子的把戲一般幼稚。”隻見伴隨著楚墨風的話語,從後殿走來兩人,為首一人正是李承乾親自招募的刺客首領紇幹承基。
見到紇幹承基之後,李承乾有些吃驚地指著對方說到:“紇幹承基,你此刻不應該是在大牢內嗎?”
隻見紇幹承基對著李承乾緩緩地施了一禮,而後直起身輕聲說到:“太子殿下,在下紇幹承基,的確是江湖人,但是在下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賢王殿下麾下暗探之一,代號‘苦無’。”
此話一出李承乾瞬間明悟,然而再看清第二個人的容貌時,給予李承乾的就不僅僅是震驚了,更多的卻是匪夷所思,畢竟如若紇幹承基是密探,李承乾還能接受,但是這第二個人無論是從家世還是容貌上,與密探卻有著天壤之別,隻見此人緩緩地走到李承乾麵前,施施然地對著李承乾施了一禮,而後輕聲說到:“臣妾見過太子殿下,誠如太子殿下所見,臣妾也是賢王麾下的暗探之一,代號‘西施’,隻不過臣妾與苦無的任務不同,當初殿下命臣妾潛伏在您身邊,為的是在您榮登大寶的過程中暗中保護您,但是後來的事情脫離了殿下的掌控範圍,故而臣妾也隻能如此了。隻不過您是臣妾的第一個男人,也是臣妾當初真正愛慕之人,故而”
說到這蘇婉兒轉身對著李世民跪下說到:“父皇在上,臣妾鬥膽請求父皇不要賜死殿下,如若非要殺一人平息父皇的怒火,臣妾願意替殿下去死,肯請父皇應允。”
眼見蘇婉兒如此舉動,李承乾一時間竟然癡了,而李世民則是麵色不悅地望著李承乾,而後看了一眼楚墨風,“你說吧,這事怎麽辦?”
吩咐殿內青璃等人將侯君集捆好,楚墨風手中雙鐧往背後一放,轉身招呼了蘇婉兒和紇幹承基一聲,三人緩緩地向著太極殿外走去,待出門之際隻聽楚墨風有些慵懶的聲音傳來,“虎毒還他娘的不食子呢,你老李要是下得去手,殺了也無所謂,但是我的人,最好別動。”
聽了楚墨風的話,李世民似乎有回到了當年與楚墨風一邊征戰一邊拌嘴的年代,望著楚墨風的背影忿忿地說到:“滾滾滾,說得好像是朕怕了你小子一樣,不殺就不殺,流配。”
伴隨著最後一名死士被王德殺死,這場曆時還不到一日的叛亂徹底結束了,隨即王德換了一身幹淨的衣服,手持那柄紫檀木的拂塵,扯著公鴨嗓子指揮著皇城內的侍從們開始清理地麵。命人將李承乾押入大牢之後,李世民似乎也有些身心疲憊,徑直向著薰風殿方向走去。
夏季,四月,乙酉日(初六),李世民下詔廢黜太子李承乾為平民,幽禁在右領軍府。得知李世民想要免除漢王李元昌的死罪,群臣執意爭辯,無奈之下便賜他在家中自盡,寬宥他的母親、妻子兒女。侯君集、李安儼、趙節、杜荷等人皆處斬。
左庶子張玄素、右庶子趙弘智、令狐德等人以不能勸諫太子,均獲罪免為平民。其餘應當連坐的,全部赦免。原本因為詹事於誌寧曾多次勸諫,李世民欲讓其單獨蒙受嘉勉,誰知楚墨風卻上書稱,太子承乾謀反罪魁禍首之一就是於誌寧,聽完楚墨風一通長篇大論之後,李世民遂下詔對於誌寧不懲不罰,至於楚墨風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拒絕了紇幹承基為川府折衝都尉的任命。
自從侯君集被收入獄中,賀蘭楚石又到宮闕前告發他謀反的事,李世民召見侯君集對他說:“朕不想讓那些刀筆吏羞辱你,所以便親自審問你。”君集起初不認罪。李世民便召見賀蘭楚石詳細陳述始末原委,又拿出與承乾來往的書信啟給他看,君集理屈詞窮,隻得服罪。
第二日李世民於早朝之上對身邊大臣說:“君集有功於大唐,乞求還他一條生路,可以嗎?”眾位大臣都認為不可。李世民也深知如若寬宥了侯君集,定然會讓楚墨風以及一眾大臣寒心,無奈之下便對君集說:“與你永別了!遂下旨將他斬首於集市上。
侯君集臨刑前,對監刑的將軍說:“君集我一時失足走到了這一步!然而當年在秦王府時即侍奉陛下,又有攻取吐穀渾、高昌二國的功績,請求保全我一個兒子以維持家族的祭祀煙火。”
按照當日楚墨風對侯君集的承諾,李世民便寬宥了他的妻子和子女,將他們遷徙到嶺南,沒收了他所有的家產。
本以為自己反咬侯君集一口,便能抽身而退的賀蘭楚石,卻在觀看完侯君集的斬刑之後,被一神秘的黑衣人刺殺於府邸門前。
自打李承乾謀反被廢,魏王李泰每日忍不住都要雀躍歡呼一番,本以為此番自己能夠借此成為儲君,誰知就在李承乾被抓當日,李泰竟然收到一封沒有署名的信箋,急匆匆地拆開一看,隻見上麵赫然寫著:承乾廢了,你小子也沒有希望,太上皇臨終口諭,如若李承乾不堪大任,遂廢之立晉王李治為儲君,另外,你以為你小子派人在義寧坊做的那事,本王忘了嗎?小心,本王時刻在盯著你。
渾身顫抖著將手中的信箋燒掉,李泰瞬間癱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唯有幽暗的燭光不停地搖曳著,映照著李泰陰晴不定的麵龐。
李承乾被廢掉太子後,李世民親禦兩儀殿,群臣都退朝,隻留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褚遂良四人,李世民有些傷感的對他們說到:“朕的三個兒子、一個弟弟,如此作為,朕的心裏實在是苦悶、百無聊賴。”言罷突然將身體向床頭撞去,長孫無忌等人爭搶上前抱住他;而後李世民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殺,褚遂良奪下刀交給晉王李治。
長孫無忌等見狀,以為李世民得了失心瘋,遂請求告知有什麽要求,李世民見狀緩緩地說到:“當日賢王宣讀了太上皇臨終口諭,按照太上皇的要求,朕想要立晉王為太子。”
聞言長孫無忌麵色一驚,而後一副了然於心的模樣說到:“我等謹奉詔令;如有異議者,我請求將其斬首。”
見狀李世民對李治說到:“你舅父許諾你為太子,你應當拜謝他。且你賢王叔也支持你,過後你定當親自到賢王府拜謝,日後朕決意由你賢王叔教授你,你此番前去順便將謝師禮也行了。”
李治聞言點了點頭,遂先拜謝長孫無忌,遂在李世民的示意下,離開了兩儀殿向著賢王府邸走去。待李治離開,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等人說到:“你們已經與朕的意見相同,但不知外朝議論如何?”
得知此事賢王也一力支持,褚遂良當即笑著說到:“晉王仁義孝敬,天下百姓屬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見文武百官試探問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負陛下罪該萬死。”
李世民聞言遂親臨太極殿,召見六品以上文武大臣,對他們說到:“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險惡,都不能立為太子。朕想要從眾位皇子中選一人為繼承人,誰可以為太子?你們須當麵明講。”
不料眾人都高聲說道:“晉王仁義孝敬,應當做太子。”李世民聽聞十分高興,這一日,李泰率領一百多騎兵到永安門,李世民敕令城門官員遣散李泰的護騎,帶李泰進入肅章門,將其幽禁在北苑。
丙戌日(初七),李世民下詔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當日李世民親臨承天門樓,大赦天下,飲宴三天。
席間李世民對身邊大臣說到:“朕如果立李泰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苦心經營而得到。自今往後,太子失德背道,而潘王企圖謀取的,兩人都要棄置不用,這一規定傳給子孫後代,永為後代效法。而且李泰為太子,則李承乾和李治均難以保全,李治為太子,則李承乾與李泰均安然無恙。”
話音一落李世民卻驚奇的發現,席間並未看見楚墨風的身影,四下尋找一番無果,李世民遂側過身對身旁隨侍的王德說到:“今日宴席沒有請賢王殿下來嗎?”
誰知王德有些委屈地說到:“啟稟陛下,老奴哪敢啊,隻不過老奴去殿下府上傳旨時,卻被大王妃告知,昨日殿下收到並州傳來的消息,今日一早便率領剩餘的不良人離開京城,似乎是奔著並州去了。”
聽王德這麽一說,李世民緩緩地點了點頭,舉起杯子站起了身
有道是碩鼠在倉顆粒無收,且看不良人晉陽查案,再看楚墨風並州遇襲,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