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貞觀二十 老驥伏櫪
字數:8106 加入書籤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李世民久攻安市城未果,大唐軍冒雪班師回長安。這才引出貞觀二十薛仁貴西征薛延陀,心懷天下楚墨風卸甲再披甲。
緩緩地拍了拍薛仁貴的肩膀,示意對方起身之後,李世民轉身向著臨時行營走去,“走吧,陪朕去看看賢王。”
薛仁貴聞言恭敬地起身,跟隨李世民向著楚墨風居住的營帳走去。營帳內,尉遲敬德、李世勣、李道宗三人與楚墨風圍桌而坐,麵前除了幾壇甘冽的美酒,竟然連一個菜肴都沒有擺放。
輕輕地為其餘三人斟滿酒杯,楚墨風輕聲說到“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一晃都已經將近三十年了,想當初跟隨太上皇自晉陽起兵,那時候總是感覺,人啊,這輩子就是在轉一個大大的圈,三十年啊,人這一輩子有多少個三十年啊?”
握著手中的酒杯,李世勣也歎了口氣,自己今年也已然五十有二,早已不複當年意氣風發的姿態了,回想起過往,李世勣也歎了口氣,“殿下這番話,讓懋公也感慨萬千啊,當年跟隨翟公在瓦崗起義,現如今當年結義的兄弟們,如今也所剩無幾了,秦叔寶走了,魏征走了,屈突通也走了,如今啊,隻剩下知節一人在長安坐鎮,哎,這一切都恍如昨日啊。”
提及秦叔寶,尉遲敬德頓時眼圈一紅,當年自己按照楚墨風的指示,找尋賢明之人投奔,沒曾想竟然投到了楚墨風的敵人劉武周門下,美良川一戰,尉遲敬德第一次遇見了秦瓊,二人以武會友惺惺相惜,直至尉遲敬德歸順大唐之後,二人也沒能在一起並肩作戰,想到這尉遲敬德隻是歎了口氣,端起麵前的酒杯一飲而盡。
席間這四人,論起來李道宗雖然算是小輩,但是當年也算是一員猛將,而今也已過了不惑之年,想當年長安城三賢王,楚墨風、李道宗、李孝恭,如今隻剩下自己與楚墨風二人,而李孝恭則是於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似乎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李道宗思索了許久,這才抬起頭對著楚墨風說到“賢王兄,此番小弟在戰場上見識了你的那位傳人了,不錯,的確有你當年的風範,真不知這種奇才你是從哪裏尋來的?”
沒好氣地瞥了李道宗一眼,楚墨風這才佯裝嗔怒地說到“就說你小子這麽多年始終做事不過過腦子,平素總是把目光放在京城內,長安城除了勳親貴戚就是王公大臣,目光放長遠一些,其實咱們大唐還是有很多能人異士藏在民間的”說到這楚墨風環視其餘三人一圈,隨即低聲說到“說實話,當年跟隨陛下身側的秦王府的舊人,如今年輕的都已經到了我們這個春秋了,至於李靖那個老家夥,今年都七十五歲了,再不替太子招攬一些人才,你們還指望一旦太子繼位,咱們這些老東西繼續提刀扛槍上戰場?所以說回京之後還是得建議陛下,多多從民間搜羅人才,這些人一旦為我所用,勢必會為大唐貢獻自己的力量,如若埋沒在民間,豈不是有些暴殄天物?”
話音一落隻聽營帳外傳來一個叫好聲,四人聞言紛紛向著帳簾的方向望去,而楚墨風則是有些不悅地皺著眉頭,此前自己早已吩咐門外的守衛,今日自己與李世勣等人把酒議事,如若有人前來務必要通報一番,誰知門外的守衛竟然沒有通報,任人肆意抵近大帳,一時間楚墨風也不知所以,隻見帳簾緩緩地掀開,當先一人正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緊隨其後的則是薛仁貴,而門口的兩名守衛此刻正恭敬地跪在地上,見此情景楚墨風這才明白過來,這來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天子,任誰也不敢無故阻攔天子的腳步。
緩緩地走進大帳,望著在座的四人,李世民笑著說到“好啊,你們四個倒是落得清閑,竟然躲在這裏喝酒,朕一個人在外麵忙碌,你們說朕該如何懲罰你們。”
在座的李世勣、李道宗和尉遲敬德聞言趕忙起身對著李世民跪了下來,正待開口說話,卻聽到身後的楚墨風,用一種懶散的語氣說到“陛下還罰什麽啊,不如坐下來共飲幾杯如何?”
聽到楚墨風這麽說,李世勣等人早已是冷汗直冒,本來軍中飲酒就是大罪,況且今日又是祭奠陣亡士兵的日子,此番李世民前來興師問罪,楚墨風就應該借機說幾句恭維話平息對方心中的怒火,沒曾想咱們這位賢王殿下如此大膽,竟然還敢招呼陛下落座共飲,想到這李世勣三人紛紛閉上眼,等待著李世民雷霆爆發,誰知此時李世民卻笑著說到“君之所請,怎敢不從?薛禮,去揀兩張胡椅,一同落座,今日沒有君臣,隻有好友。”
原本意識中的暴風驟雨竟然沒有上演,對方反倒是欣然落座,這不免讓李世勣三人覺得驚詫,眼見三人還跪在原地,李世民當即輕咳一聲,“起來吧,今日事情特別,他日如若被朕知道爾等在軍中飲酒,朕定然會重重地責罰你們。”
聽聞李世民不追究,三人如蒙大赦般站起身,而後眾人再度圍坐一團,而薛仁貴則是命人又搬來幾個火盆,一時間大帳內被炭火烘烤的暖融融的,恍惚間李世民似乎又回到了從前,眼前這些兩鬢斑白的人,似乎也回到了年輕的時候,每每征戰在外的夜晚,眾人就是這樣,無論寒暑伴著烈酒商討戰事,而那些早已故去的身影,此刻又出現在大帳內,一時間大帳內人聲鼎沸,處處歡聲笑語
在營州逗留了幾日之後,李世民本部再度啟程,向著幽州方向緩緩地開拔,丙辰日(二十一日),聽聞皇太子李治出迎回朝大軍即將趕到,李世民隨即帶領護衛飛騎三千人飛奔進入臨渝關,行至半道與太子李治相逢。
想當初李世民從定州出發時,曾指著身上穿的褐色戰袍對李治說到“等再見到你時,我才可以換下此身戰袍。”
而在高句麗征戰之時,哪怕是盛夏酷暑汗流浹背,李世民也不換下這套衣服。到了秋天時,由於衣衫單薄穿著露風,眾人唯恐李世民龍體抱恙,紛紛請求李世民換掉衣服,誰知李世民卻指著自己麾下的士卒,感慨萬分地說到“戰士們的衣服多是破敗的衣服,惟獨我穿上新衣服,這樣行嗎?”直至此時,待太子李治遞上新衣服,李世民這才換下舊衣服。
是夜,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二人共處一室,望著日益成長的李治,李世民第一次投下了讚許的目光,“不錯,在京城這段時間的曆練,的確讓你見識廣博了,此番出征高句麗,你要感謝你賢王叔,為你尋了一名良將,而且你賢王叔也為你親自甄選了諸多有用的人才,待日後你登基之後,定要善待這喜人,而對於你賢王叔一脈,自你開始務必要遵從一條鐵律,隻要李氏一族繼續坐在這個位置上,就必須庇護你賢王叔的後人,朕要你在此對著祖先起誓。”
李治聞言趕忙跪在地上,豎起右手三指恭敬地說到“大唐李氏皇族子弟李治今日在此起誓,自本人開始,隻要李氏一族為帝,定要庇護賢王叔楚墨風一脈周全,如違背此誓,定叫我萬劫不複,永不超生。”
眼見李治起誓完畢,李世民趕忙上前將對方扶起,隨即父子二人就長安城以及征戰高句麗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探討起來。
原來就在李世民征伐高句麗之時,曾委派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統領其麾下的突厥兵駐紮在夏州以北,以防備薛延陀的進攻。原本隻是防患於未然,沒曾想薛延陀多彌可汗即位後,果真乘著李世民出征高句麗未歸之機,領兵侵犯北河以南一帶,收到邸報之後,李世民派左武侯中郎將田仁會與執失思力合兵進擊。
收到指令的執失思力假裝抵禦不住後退,誘敵深入,到了夏州境內,嚴陣以待薛延陀兵。眼見執失思力敗退,薛延陀大軍不知是計隨即拚死追擊,未曾想被守株待兔的執失思力部殺了一記回馬槍,頃刻間薛延陀被打得大敗,唐軍乘勝追擊六百多裏,在沙漠以北耀武揚威之後凱旋。
得知薛延陀開始有所異動,李世民再也按奈不住,第二日便命令大軍啟程,各路軍馬此番所俘虜的高句麗百姓有一萬四千多人,原本是集中在幽州,準備用來賞給將士們做奴隸,李世民憐憫他們父子、夫妻離散,命令有關官署按照他們的價格,全用朝廷府庫的錢、布贖為平民,得知自己不用做俘虜,這些高句麗人歡呼之聲三天不絕。
十一月,辛未日(初七),李世民車駕到抵達幽州,高句麗老百姓在城東歡迎,手舞足蹈,歡呼拜伏,展轉於地,塵埃彌漫。
庚辰日(十六日),李世民經過易州境內,易州司馬陳元讓當地百姓在地下用火燒增溫來種蔬菜,以此進獻給李世民享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楚墨風遂在李世民麵前參了陳元一本,原本就不想勞動百姓的李世民,看了楚墨風那份言辭犀利的奏本之後,當即罷免了陳元的所有官職,隨即楚墨風飛鴿傳書,命令長安城的不良人迅速前來緝拿陳元。
丙戌日(二十二日),李世民車駕到達定州,在定州安頓之後,李世民遂命人暗中監察定州吏治,沒曾想諸多問題依次浮出水麵,鑒於此,丁亥日(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詔書稱,吏部尚書楊師道,因任用官吏大多不稱職降職為工部尚書。一時間朝中大臣紛紛驚恐不已,隨著詔書傳遍天下,各地州府官員紛紛草木皆兵,唯恐自己所在的州府被清查,誰知李世民清查完定州之後再無下文,這不免讓部分州府有問題的官員鬆了一口氣。
壬辰日(二十八日),處理完定州事宜之後,李世民再度從定州出發。大軍接連行走多日,由於條件有限,李世民總感覺背上有些發癢,是夜紮營之時,李治驚恐地發現,李世民的背上竟然長了一片紫紅斑,表麵緊張發亮,觸痛明顯,十二月,辛醜日(初七),原本的紫紅斑局部出現多個膿頭,疼痛難忍的李世民隻能坐著轎子前行,接連找了好幾個郎中診治,卻依舊是束手無策。
戊申日(十四日),車駕到達並州,太子李治為太宗吸吮癰毒,隨後又扶著轎子步行幾日。辛亥日(十七日),或許是上蒼為李治的孝順所感動,李世民背上毒癰漸好,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文武百官齊聲恭賀。
與此同時,鑒於上次進攻大唐失敗,多彌可汗再次發兵進犯夏州,己未日(二十五日),收到邸報的李世民隨即敕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征發朔、並、汾、箕、嵐、代、忻、蔚、雲九州兵馬鎮守朔州;右衛大將軍、代州都督薛萬徹,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征發勝、夏、銀、綏、丹、延、、坊、石、隰十州兵馬鎮守勝州;勝州都督宋君明,左武侯將軍薛孤吳,征發靈、原、寧、鹽、慶五州兵馬鎮守靈州;又命令執失思力征發靈、勝二州的突厥兵,與李道宗等人相互呼應。
而楚墨風則是趁著李世民調兵遣將之際,對著薛仁貴囑咐了一番,隨即後者趁著夜色帶領麾下的修羅鐵騎脫離了大部隊,向著夏州方向匆忙駛去。而薛延陀兵到了塞下,知悉唐軍有所防備,遂不敢貿然進犯。
抵達並州之後,楚墨風並沒有住在晉陽宮內,而是返回了自己當初在晉陽的那座小宅邸,宅邸門外有一顆大樹,想當年隻不過是一顆細小的樹木,這麽多年也已然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宅邸大門上方那塊刻著‘楚府’二字的匾額,依舊是鋥明瓦亮,信手推開大門,內裏傳來一陣似曾熟悉的歡聲笑語,身材瘦削的陳箐箐一見楚墨風到來,靦腆地笑了笑說到“楚大哥,回來啦?趕緊去正廳歇著,稍後就給你盛一碗熱粥的。”
楚墨風聞言緩緩地點了點頭,徑直向著前麵走去,還未邁過二跨院,卻見宇文琇俏生生地站在原地,麵色凝重地望著楚墨風說到“小屁孩兒,聽聞薛延陀又開始鬧事了,咱們何時啟程?”
見狀楚墨風緩緩地搖了搖頭,有些疲憊地說到“琇兒姐,我這才從高句麗回來,容我歇息幾日再說吧。”誰知話音一落隻見顧貞兒從三跨院內衝了出來,一個箭步跳進自己的懷中,有些羞澀地說到“風哥哥,別休息了,要不今夜人家好生陪陪你,明日一早龍精虎猛的,咱們就啟程,這一仗咱們得好好打,免得讓人家看笑話。”
聞言楚墨風先是一怔,顫抖地抬起手,溫柔地摸了摸顧貞兒一頭秀發,遠處柳非煙和蕭若蘭早已一臉嬌笑地望著自己,“楚大哥,這一次咱們彼岸花又可以共同進退了,我們準備好了,你呢?”
聽到這句話,楚墨風心中突然像是被什麽揪住了一般,一陣寒風掠過,眼前的一切瞬間煙消雲散,隻留下空蕩的院落,以及遍地淩亂的樹葉。
庚申日(二十六日),暫居並州的李世民下詔稱“劉洎與人私下議論,窺探朕有不幸時,陰謀執掌朝政,自比於伊尹、霍光,無端猜忌大臣,想要將他們全部殺戮。理應賜他自盡,赦免他妻子兒女。”
原來當初李世民臨行前,曾留下侍中劉洎在定州輔佐皇太子李治,仍然兼任左庶子、檢校民部尚書,總理吏、禮、戶三部尚書事。
待李世民將要出發前,語重心長地對劉洎說到“朕如今帶兵遠征,你輔佐太子,國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你身上,望你深深體會朕的心思。”按照慣例此時陛下交付重任,身為臣子你應該好生感恩戴德,說一些讓陛下安心和開心的話就行了。
誰知劉洎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竟然不假思索地說到“望陛下不必憂慮,大臣有罪,我當立即予以誅罰。”
聽了對方這番沒頭沒腦的話,李世民僅僅是認為他出言妄自言論,頗為奇怪,告誡他說到“你的性情疏闊又剛直,必會因此而遭禍,應當慎重行事。”
待李世民患病暫居晉陽宮時,前來探望的劉洎從內室出來,麵容非常悲哀,對同僚說到“病得如此厲害,皇上的身體值得憂慮。”
殊不知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隨即有人對李世民進言,“劉洎說朝延大事不足憂慮,隻是應當依循伊尹、霍光的故事,輔佐年幼的太子,大臣中有二心的殺掉他,自己也就安定了。”至此,劉洎便為自己的狂妄和匪夷所思種下了惡果。
冬去春來,轉眼到了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新年楚墨風是在晉陽度過的,似乎真應了自己從前說過的那句話,這一生兜兜轉轉,終究還是回到了自己起家的地方,在這裏曾經有過太多的回憶,那些人,那些事,無論是健在的還是故去的,似乎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漸漸地烙印在自己的腦海中,每當午夜夢回之際,總會泛起些許的回憶,望著鏡中的自己,楚墨風笑著說到“世人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唐這三十年,小爺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下一個三十年,看小爺再度提槍勒馬雲之巔,再創一番輝煌。”一番沒頭沒腦的話,引得楚墨風大笑不已。
春季,正月,辛未日(初八),夏州都督喬師望、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等人進攻薛延陀,將其打得大敗,俘虜二千多人。多彌可汗乘輕騎逃走,沒曾想沿途被一身著黯黑色盔甲的小將,率領一群黑衣黑甲騎兵一路截殺,好在多彌可汗逃跑功夫了得,趁著護衛拚死抵抗之際,倉皇逃回了薛延陀國內,霎時間薛延陀內部騷亂四起。
丁醜日(十四日),各地州府迎來了有唐以來最慘烈的一次清查,鑒於此前清查定州時所發現的諸多問題,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治下各州府的情況,李世民派大理寺卿孫伏伽等二十二人,以漢朝考察官員的六條詔書巡察全國各地,刺史、縣令以下的官吏多被罷職貶官,這些人到朝中喊冤的前後不斷。
隨即李世民令褚遂良按類寫明情況上呈,由李世民親自裁決,確定其中能夠提拔的有二十人,論罪當死的七人,流放以下免除官職的有成百上千人,一時間大唐的官場像是被犁過一遍的土地一般,那些髒的爛的盡數被剔除,隻留下了根須正直的得以存活。
二月,乙未日(初二),李世民從並州出發,直至三月,己巳日(初七),車駕終於回到了京城長安。自金光門進入長安城之後,楚墨風先行一步辭別了李世民,獨自一人返回了賢王府,得知楚墨風回來,闔府眾人興奮不已,就連身處醫館的莫梓瑤,也出現在楚墨風的麵前,緩緩地攬住了楚墨風的腰肢,莫梓瑤將臉頰貼在了對方的胸口,堪堪靜下心準備感受對方的心跳時,卻見莫梓瑤秀眉一蹙,隨即抄起楚墨風的手,三支青蔥玉指往楚墨風的手腕一搭,略微沉吟了片刻,隨即麵色凝重地問到“怎麽會這樣?你究竟此番在高句麗經曆了什麽?”
這一番前後不靠的話語,瞬間鎮住了原本雀躍歡呼的眾人,隨著楚墨風來到正廳之後,在莫梓瑤的追問之下,楚墨風這才說出了自己受傷中毒的事情,隨即莫梓瑤趕忙跑回屋,親自調配了幾副藥交給昭昭,命其迅速煎好呈上。
在莫梓瑤淩厲的目光中,楚墨風捏著鼻子將一大碗藥灌進口中,隨後莫梓瑤囑咐楚墨風這些日子切莫飲酒,轉身離開了賢王府,急匆匆地向著仁德醫館走去。
接連做了幾天聽話的孩子之後,楚墨風終於按奈不住心中所想,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自後院牽出踏風,獨自一人趁著夜色悄然離開了長安,向著夏州的方向駛去,待第二日眾人發現的時候,隻看見楚墨風留在書房內的一封信
有詩為證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且看狼煙起為大唐最後一戰,再看謠言起為天下再見武曌,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