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 遊曆四方之酒 第152章 青鬆劍法

字數:8221   加入書籤

A+A-




    接著,青鬆居士對這六大劍式略作介紹。

    

    第一式,虯枝飛逸劍。劍法模擬鬆枝之貌,飄灑自如,自由伸展,無拘無束;

    

    第二式,綠葉成蔭劍。劍招效仿鬆葉之狀,密密層層,綠意盎然又毫無空隙;

    

    第三式,碩果累累劍。劍法神似鬆果之樣,果實豐碩,走凝重大氣之道;

    

    第四式,歲月年輪劍。劍法遵從鬆輪之形,劍劃成圓,禦敵於身外,以不變應萬變。

    

    第五式,鬆風舞動劍。劍法效法狂風來襲,鬆枝隨風舞動之貌,此劍勢專走霸道一路,攻無不克,如秋風過境,萬鬆搖動;

    

    第六式,萬物歸根。劍法因襲樹根之態,落葉歸根,萬劍歸宗,返璞歸真,卻是最為穩健,不可動搖的劍招。

    

    裴旻聽完,思索良久,歎道:“青鬆劍法獨辟蹊徑,自成一家,人、劍、鬆三者合一,又符合自然之理,得之自然,返璞歸真,今日得見,令我大開眼界。”

    

    青鬆居士道:“素聞裴將軍劍法超群,青鬆見獵心喜,如今有此良機,你我何不切磋一番,互相驗證劍道之理。”

    

    裴旻欣然道:“居士相請,敢不從命!”

    

    他見青鬆劍法如此高明,自不免躍躍欲試,看一看到底是青鬆劍法厲害,還是幻月劍法高明。

    

    兩人執劍在手,抱拳互道一聲“請”後,各退七八步站定。

    

    青鬆居士雙目微閉,如蒼鬆頂天,巍然不動。

    

    裴旻有意試劍,便反客為主,雖離青鬆居士七八步之遙,但他圍著青鬆居士繞步疾走,尋找出手的機會。

    

    豈料青鬆居士仍然雙目微閉,不動如山,裴旻反而不敢輕易進攻。

    

    忽然,平地一陣狂風,院中那棵巨大的青鬆立時下起了鬆針雨。

    

    情形有變,值此契機,裴旻一聲輕喝:“奔月劍!”話音未落,但見他掌中劍如一條白虹朝青鬆居士飛刺過去。

    

    青鬆居士雙眼猛地睜開,眼中仿佛射出兩道精光,但見他右手一抖,手中劍鞘已自行飛到牆邊童子手中,而他已揮出極其飄忽的一劍,“叮”一聲輕響,已將裴旻刺來之奔月劍化解,而他腳下仍未移動半步。

    

    裴旻腳下不停,連用星月、玄月等幻月劍法,不斷朝青鬆居士喂招,他矯如遊龍,身形靈動,繞著青鬆居士揮劍如雨,但他劍上並未蓄帶真力,隻因此為切磋技藝,並不需要分出勝負。

    

    青鬆居士以不變應萬變,其人如一顆蒼鬆紮根岩縫一般,任憑裴旻攻勢如狂,他自巍然不動,且他掌中之劍攔、截、纏、挑、刺、掛,並無定勢,但又暗含青鬆劍法六大劍意,真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架勢。

    

    遊龍繞樹,風雲四起。

    

    鬥了數劍,裴旻見青鬆居士兀自挺立如鬆,不由他不使出渾身解數,他一聲大喝:“連月劍!”

    

    隻見平地一道皎潔無比的劍光匹練般朝青鬆居士卷去。

    

    青鬆居士剛才也僅僅是堪堪抵住裴旻進攻,一見此劍,知道再不移動,自己絕無辦法抵擋,他亦一聲清嘯,手中劍使出“鬆風舞動”式,但見兩條劍光裹挾在一起,分不出彼此。

    

    兩人突然心領神會,兩柄長劍搭在一起,同時舞得溜圓,裴旻用的是圓月劍劍法,青鬆居士用的是歲月年輪劍式,兩柄劍越纏越緊,越舞越快,形成了一道嚴絲合縫的光圈,漂浮在光圈周圍的鬆針紛紛折斷飛開。

    

    光圈旋轉十餘周,突然消失了,兩柄長劍均脫手飛上空中,又從空中落下,並排插入了地上,兩把劍柄兀自不停晃動!

    

    就在此時,青鬆居士腳下生塵,閃身而上,右手食中二指駢指如劍,刺向裴旻咽喉。

    

    裴旻一愣,不料雙劍脫手後,青鬆居士仍可用手指使出他奔月劍的劍招!

    

    青鬆居士已收回劍指,裴旻奇道:“這是什麽劍法?”

    

    青鬆居士道:“這即可以是你那刺劍法,也不是不是任何劍法,你可以當這隻是兩根手指頭,又何必過於拘泥呢!心中有劍,萬物為劍。”

    

    他牽起裴旻右手,哈哈大笑,裴旻知道青鬆居士在不經意間點醒自己,他亦醒悟大笑,兩人一起回到了茶桌旁。

    

    青鬆居士喝了一口茶,道:“好久沒有這樣酣暢淋漓的用劍了,真是痛快,痛快!若非裴老弟這樣的身手,又怎能激發我全力以赴,盡數提升青鬆劍法之威力!”他高興之下,連“裴將軍”的稱呼也改為了“裴老弟”。

    

    裴旻微笑道:“居士人劍合一,青鬆劍法武林一枝獨秀。但不知居士為何願將此高深劍法公諸於眾,與我等分享?”

    

    青鬆居士正色道:“我倒想請教裴老弟,何為劍?何為武?”

    

    裴旻道:“旻學識淺薄,豈敢夜郎自大、班門弄斧,願聞居士高見!”

    

    青鬆居士略作沉思,道:“從古人造字法來看,將‘武’字拆開,乃‘止’加‘戈’也,武術,原為停止戰鬥紛爭而產生,而劍術,不過是武術的一種,劍也是化鈍為鋒,手之延伸。遠古之人為生存而學會勞動,在狩獵等勞動過程中,逐漸學會和積累了劈、砍、刺等技能,這些便形成了武術的基礎。而處於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代,部落之間戰爭不斷,一拳一腿,一刺一擊等搏鬥經驗得以總結、模仿、傳授、習練、提升,促使了武術的漸漸成型。所以,武術本就來源於生活,因此,最簡單的、樸實無華的武術才是最厲害的。”

    

    裴旻自幼習武,拳腳、弓箭、劍術無一不精,但無論是父親也好,道子師傅也罷,都隻是傳授技藝,卻從未給他講過這些武術的起源,此番聽揚州大儒青鬆居士娓娓道來,他似乎又進入和洞悉了武術的另一個世界。

    

    “我曾遍閱古籍,所獲頗多。商周時分,軍隊已有固定動作的‘武舞’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周天子設立類似當朝國子監的學舍,將射禦之術與武藝之術列為學舍必教內容。同時,周文王創《周易》,亦稱《易經》,經中言: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陰陽,一陰一陽為之道,而後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我中原武學體係之根源!”

    

    裴旻不由思之,《無極心經》發源於周易,而集儒道佛為一體,其中心經上總篇從“混沌世界”之說一直延展至“武技之道”所言,無不與青鬆居士所說之理暗合。

    

    青鬆居士接著道:“想我華夏,泱泱大邦,從堯舜禹湯至秦皇漢武,從三國歸晉至隋唐盛世,千年文明之中,武術同步發展,才有今日中原武藝之百花齊放,尤其是如今之劍術,更是遍地開花,百家爭鳴。春秋末年,越女阿青學劍於白猿,其劍法快至無影;戰國諸侯爭霸之時,專諸、聶政、豫讓、荊軻四大劍客名震天下,連齊桓公也要每年春秋舉行“角試”來選拔天下英雄;三國馬超馬上使槍,馬下使劍,自創劍術“出手法”流傳於世,他曾以一劍力敵涼州五將,劍光明處,鮮血飛濺;三國神醫華佗首創“五禽戲”,被視為中原武術之源頭活水;大唐亦不乏出名劍客:太極劍手許宣平,七星連環劍蘭陵老人,淩雲劍客溈山僧人等劍術神乎其神,連青蓮居士李白亦是十五好劍,頗有俠名。”

    

    裴旻聽到這些劍客之名,不禁心馳神往,尤其又想起了李白,不知李白如今身在何方,他報國之誌是否得償所願。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光寒舊山河。數點流星血飄落,事了曉月自狂歌。這是俠者最淋漓盡致的寫照,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無論是何等武藝,何等劍術,強身健體,除暴安良才是武者應有的風範。所以我認為,武術是世人之共同財富,不該有門戶之見,應該將之發揚光大,造福於人。”

    

    裴旻聽聞青鬆居士一番肺腑之言,內心莫名感動,他暗暗發誓,自己也要做一個任俠劍客,也要傳授劍道給願意學劍的正直之人。

    

    青鬆居士目視裴旻,道:“老弟劍法超群,他日必定前程似錦。如今朝廷上的王公大臣們夜夜笙歌,粉飾太平。但以我觀之,現在大唐處於藩鎮割據之局,地方豪強擁兵自重,不久必定天下大亂。天幸當朝並未廢除武舉,老弟何不去奪取武狀元頭銜,到時候一可以當朝封將,率軍隊抵禦外辱,二可以以武狀元之名而號令天下武林有識之士,亦可為百姓除暴安良,豈不美哉?”

    

    裴旻道:“我天性不受拘束,本無意功名,但自幼得父親諄諄教誨,又蒙師傅苦心告誡,如今又有居士這樣的高士語重心長地開導,他日如有機會,我定不負居士囑托,以保國安民為己任。”

    

    青鬆居士喜道:“如此最好,寶馬配英雄,寶劍贈烈士,紅粉送佳人,惺惺惜惺惺。我看老弟所用之劍乃一口尋常的青鋼劍,我這口鬆紋古劍雖非吹發立斷之寶劍,但也是難得的一口利劍,如今我將之贈送於你,助你一臂之力。”

    

    說罷,他從地上拔出古劍,從童子手中取過劍鞘,還劍入鞘,鄭重的將劍捧到裴旻身前。

    

    裴旻道:“本來君子不奪人所愛,但居士一片赤誠,裴旻卻之不恭。”說罷,他亦鄭重的將劍接了過來。

    

    青鬆居士指著還插在地上的青鋼劍笑道:“將你的隨身之劍給了我吧,我將之留作紀念。”

    

    裴旻點頭應了。

    

    兩人這一番比劍與論劍,旁觀的公孫大娘、褚憐香、水龍吟亦從中結合自身武藝領悟,均覺心中境界有所突破,收獲良多。

    

    過不多久,眾人紛紛向青鬆居士告辭,青鬆居士拱手道:“醉裏讀書君莫笑,方塊字裏有乾坤。青鬆每日下午有品酒讀書的習慣,諸位請自便,恕青鬆不遠送了!”

    

    青鬆書院,賓主盡歡而散。

    

    這真是:

    

    翩若驚鴻公孫舞,矯若遊龍將軍步。

    

    絕代風華寺卿妒,霹靂晴空禿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