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麵具男子
字數:5008 加入書籤
樂讀網很多好文章
樂讀網文苑情感社會生活人生人物勵誌視野心靈校園職場熱讀原創目錄
導航:樂讀網>>生活
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
文:邵火焰 15-06-09 14:49:17
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
古羅馬有這樣一則寓言:有兩條大河從源頭出發,相約流向大海。它們穿過崇山峻嶺,來到了沙漠的邊緣。它們躊躇不前,討論著該怎麽辦。其中一條河說:我一定要流過去,找到大海。另一條河則說:不如回去再等機會,如果前進,可能還沒有流出沙漠就幹涸了。結果一條河執著前進,幹涸在了沙漠裏,另一條河則回到了源頭,等到了良機,最終流向了大海。
瑞典人克洛普是一個登山愛好者。1996年春,他騎自行車從瑞典出發,曆經千辛萬苦,來到了喜馬拉雅山腳下,與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離峰頂僅剩下100米時,他果斷決定放棄前進,返身下山。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在於,他預定的返回時間是下午2點,雖然僅需45分鍾就能登頂,但那樣他會超過安全返回的時限,無法在夜幕降臨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卻無法認同他的這一明智的決定,不想前功盡棄,他們毅然向上攀登。雖然他們大多數到達了頂峰,但已經錯過了安全返回的時間,最終全部葬身在暴風雪中,讓人扼腕歎息。而克洛普經過對惡劣環境的適應,在第二次征服中輕鬆地登上了峰頂。如果克洛普也一味地追求執著,不顧一切地去實現目標,那麽他將與其他同行者遭遇一樣的結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曾是很勵誌的一句俗語,激勵人們麵對困境迎難而上。但其實很多時候,特別是在人生遭遇困境之時,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卻是更為明智的選擇。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旦遭遇不可扭轉的困境時,不要一味地繼續向前,要及時醒悟,尋找能絕處逢生的新出路。適時的不向虎山行並不是退縮,而是一種冷靜的智慧,一種成熟的標誌。方向錯了及時回頭,方法錯了另辟蹊徑,時間錯了馬上調整。這些看似臨陣退縮,實則是重整旗鼓走向成功的開始。
有本事能玩獅子腦袋,有膽量能摸老虎屁股。
英雄失時把頭低,鳳凰落架不如雞,獅子落毛惹猴笑,猛虎下山被犬欺。
一座山頭一隻虎。
一虎勢單,眾鳥遮日。
矮腳母雞勤生蛋,初出狸貓凶似虎。
伴君如伴虎。
兵馬不離陣,虎狼不離山。
不怕虎狼當麵做,就怕人前兩麵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初生牛犢不怕虎。
村中無虎狗稱王。
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
打虎要打頭,殺雞要割喉。
得勝的貓兒勝過虎,失勢的鳳凰不如雞。
得時的狸貓歡如虎,過時的鳳凰不如雞。
獨虎難敵群狼。
猛虎架不住狗群。
惡虎難鬥肚裏蛇。
放虎歸山,自找麻煩。
伏虎要知虎性。
關門養虎,虎大傷人。
好虎架不住群狼。
黑虎白虎,惹不起地虎。
黃鼬看雞沒好心,虎戴佛珠假慈悲。
虎毒不食子。
虎父無犬子。
將門出虎子。
虎口裏討不出肉來。
虎老雄心在。
虎瘦雄心在。
虎離山無威,魚離水難活
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三虎必有一彪,三鷹必有一鷂。
畫虎畫皮難畫骨。
開頭馬虎,半路費工。
老虎借豬,有借無還。
老虎再凶也有打虎人。
龍生龍子,虎生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你老虎口大,我野牛頸粗。
鳥惜羽毛虎惜皮,為人處世惜名譽。
披著虎皮的驢子,誰也嚇不倒。
騎虎不怕虎下山,撐船不怕船下灘。
千年難逢虎瞌睡。
前門拒狼,後門進虎。
前怕狼後怕虎。
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人到四十五,正如出山虎。
人多力大,龍虎害怕。
仁風所感,虎狼出境。
乳犬攫虎,伏雞搏狸。
入山不怕虎傷,隻怕人情兩麵刀。
軟索能套猛虎。
山高藏猛虎,峽深藏蛟龍。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蛇必亂咬,虎定傷人。
射虎不成重練箭,斬龍不斷再磨刀。
深山藏虎豹,亂世出英雄。
兔子回頭凶似虎。
笑麵虎咬人不見血。
【成語名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漢語拚音】míng zhi shan yǒu hǔ, pian xiàng hǔ shan xíng
【近義詞】:銳不可當、一往無前、前赴後繼
【反義詞】: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成語出處】
1、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清)紀昀著
2、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武鬆打虎(見七十回本《水滸傳》第二十二回)是《水滸傳》中最著名的片斷之一。它通過描寫人與猛獸的生死搏鬥,展示了武鬆的英雄風貌。整個故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武鬆上山打虎前在酒店喝酒,他過人的酒量不但是豪爽性格的表現,也為打虎做了必要的鋪墊。第二部分正麵描寫打虎。打虎之前,武鬆雖然也產生過一絲後退的念頭,但為了英雄的名聲,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氣慨。而那瞬息萬變的人虎相搏場麵寫得更是驚心動魄,有聲有色。
【成語解釋】(諺語)明知有危險,卻還是冒險而行。比喻不畏艱險。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造句】他明知此行凶多吉少,卻偏偏要去,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成語故事】
有個打柴的人,在山裏走著走著遇到了一隻老虎,他就躲到一個石洞裏,老虎也跟著他進了洞。石洞本來幽深而曲折,打柴人輾轉向裏走,洞漸漸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打柴的人,就拚力強行向裏走。打柴人十分為難,他看到旁邊一個小洞,僅能容下一人,就象蛇一樣爬了進去,沒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幾步,忽然看到光亮,最終,他反而走出山洞。打柴人就用力搬來幾塊石頭,堵住老虎的退路,在兩個洞口架柴堆來燒老虎,老虎被煙火熏燒,怒吼聲震動山穀,不到一頓飯工夫,就死了。這件事也可做為當止不止者的警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