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談判
字數:7451 加入書籤
“奉孝,你的臉是怎麽回事?”劉協看到郭嘉那張有些青腫的臉,不由關心的問道。
“……昨日與夫人在家中切磋了一下武藝。”郭嘉悶悶的答道。
“哦,勝負如何?”
“……第一回我沒贏,第二回她沒輸,第三回,我想求饒她不讓。”郭嘉低著頭答道。
劉協明白,這是讓荀小妹給收拾了三回。不過因為什麽呢?昨日沒被荀小妹抓到現行啊。帶著好奇,劉協問出了自己的疑惑,郭嘉聽後鬱悶的答道:“我倒黴就倒黴在生了個坑爹的孩子。”
“郭奕?那孩子怎麽了?挺可愛的呀。”
“可愛個屁!要不是他走漏了消息,我至於挨揍嗎?”郭嘉不忿的說道。
“哦,不說你的家務事了,眼下有件事需要你去辦。”
“聖上,你看我現在這副尊容,要是拋頭露麵的事情就別找我了吧。”郭嘉聞言指了指自己臉上的青腫對劉協說道。
“呃……可眼下朝廷裏能勝任的人都有事要忙,就你一個是閑人呀。”劉協聽了微微皺眉,有些為難的道。
“……是什麽事呀?”郭嘉見狀好奇的問道。
“也不是什麽大事,就是負責一下與江東、荊南還是河北三地的談判。畢竟諸葛亮不是個好對付的角色,得安排一個在才智上能不輸他的,省得在談判的時候被他牽著鼻子走。”
“所以聖上就找到了我?”
“嗯,奉孝你的才智應該能跟諸葛亮鬥個旗鼓相當,至少我是這麽認為的。”
“……多謝聖上看重,隻是郭嘉如今身體不佳……”
“少來,你的身體早就讓華佗等名醫聯手調養好了,你真當我不知道啊。正事要緊,兒女私情暫且放到一邊。”
“那我的私事……”
“別指望我給你出餿主意,而且奉孝,我覺得我應該提醒你一點,在你琢磨如何娶蔡姐姐過門這件事之前,你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弄清楚蔡姐姐的心意,若是蔡姐姐對你無意,那你這不是剃頭擔子一頭熱嘛。更何況就你家裏那個生存環境,你還要想想如何擺平你家那口子,別最後喜事變喪事。”
劉協的烏鴉嘴讓郭嘉心裏涼了一半,先不說如何說服荀小妹同意自己娶蔡琰這件事,單說蔡琰的心意,之前就被郭嘉給忽略了。雖然這幾年在長安與蔡琰也見過些麵,但仔細回想了一下後郭嘉發現,蔡琰似乎對待自己真的沒有兒女私情那方麵的意思,在她的眼裏,好像自己隻是當初孤身來長安求學的小師弟。
“奉孝,別發愣,與諸侯使者談判的事情就交給你了,不要讓我失望。”劉協拍了拍郭嘉的肩膀,鄭重其事的說道。
……
離開了皇宮,郭嘉沒有馬上回家,也沒有急著去驛官見見三家已經來到長安的諸侯使者。仿佛鬼使神差一般,郭嘉走到了蔡邕的府門前。正猶豫著要不要進府探望,無意中就看到了停在蔡府附近的一輛馬車。
讓人去問過以後才知道,那是江東使者顧雍所乘的馬車,也就是說,顧雍此時就在蔡府。
“去通稟一聲,就說郭嘉前來拜訪。”郭嘉吩咐一聲,自有隨從上前遞上拜帖。
郭嘉平時來蔡府從不需要讓人通稟,就跟回自己家一樣,邁步就進。但今日蔡府中有客人,郭嘉就不能表現的如平時那樣隨意了。嚴格來說,郭嘉與顧雍是同門,當年二人的關係也算不錯,隻是時過境遷,當年關係不錯的二人此時已經形同陌路,為了彼此的利益勾心鬥角。
在蔡府的花廳,郭嘉見到了顧雍,相互問候了一下對方後,默契的沒有提有關公務方麵的事情,而是一同聽蔡邕講述這些年考古的趣事。
說心裏話,對於蔡邕如今迷上考古一事,郭嘉跟顧雍都不怎麽感興趣。可蔡府是蔡邕當家,而顧雍跟郭嘉前來拜訪,招待他二人的自然隻能是蔡邕。
顧雍和郭嘉來蔡府那都是有目的的,顧雍是想請蔡邕出麵引薦一下長安的顯貴,而郭嘉則是想要找蔡琰明確一下對方的心意。隻是顧雍因為有郭嘉在場,不好開口請蔡邕幫忙,而郭嘉也不敢對蔡邕說自己不是來找你的,而是來找你女兒的。要是敢說這話,郭嘉十有八九會被蔡邕給打出去。
明明心裏對考古的事情不感興趣,可又偏偏想要裝作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這可就苦了顧雍、郭嘉二人,好不容易等蔡邕說得口幹舌燥,顧雍趕忙提出告辭,有郭嘉在場不好開口,顧雍打算改日再來,而郭嘉也趁機向蔡邕此行,今日來的不是時候,趕到蔡邕在家,明確蔡琰心意的事情也隻能等以後再找機會。
蔡邕並不知道眼前這兩個弟子今日前來都是心懷鬼胎,見二人告辭,熱情挽留,不過顧雍跟郭嘉都借口有正事要忙,改日再來聽蔡師教誨。
“奉孝,聖上安排你做什麽事?”蔡邕好奇的問郭嘉道。
“也不是什麽大事,就是命弟子負責此次與三路諸侯談判之事。顧兄,來日你我還要多親多近。”
“哦,奉孝客氣,該是愚兄請奉孝手下留情才是。”顧雍聞言連忙答道。
送顧雍、郭嘉出門以後,蔡邕回去繼續整理此次出外考古的收獲,而顧雍在鑽進自己馬車與郭嘉拱手告別後,心裏暗暗叫苦。對於郭嘉的本事,顧雍可是印象深刻,當年老實憨厚的自己沒少被他當槍使。如今他成了自己的談判對手,這場談判恐怕有些不好辦了。
回到了驛館,顧雍習慣性的問了一下留守的隨從,“今日可有什麽要事?”
“回老爺,大事沒有,就是午後有人前來相邀一見,隻是老爺未歸,屬下就代老爺回絕了。”回話的隨從是顧雍從家中帶來的親信,對顧雍的稱呼自也不同於旁人。顧雍聽後也沒怪隨從自作主張,隨口問道:“哦,是何人前來相邀?”
“荊南使者諸葛亮。”
“……”顧雍聽後抬頭看了看天,發現天色未晚,便吩咐隨從道:“你持我名帖前去請諸葛亮前來一敘……算了,還是我親自去吧,你隨我一同前往。”
顧雍是主人,當然是他說什麽是什麽,隨從答應一聲,伺候顧雍換了身衣服後便隨著顧雍出了門。反正離得也不遠,都是使者,都住在驛館,顧雍被安排在東院,而諸葛亮則被安排在西院,二者之間還住著來自河北的審配、郭圖、辛毗三人。
隻要顧雍這些使者沒有不打招呼就出門,負責驛館的驛官是不會限製顧雍等人自由的。而眼下顧雍隻是去串個門,自不會有人出來攔阻。等顧雍帶著隨從來到諸葛亮所在的西院時,提前得到通知的諸葛亮已經等候在了院門口。
不過讓顧雍沒想到的是,諸葛亮不僅請了自己,更是請來了審配跟辛毗。這下好了,此番要與朝廷談判的三家諸侯算是聚齊了。
作為發起者,諸葛亮首先講話,說明了邀請眾人來此一聚的目的。雖然審配對諸葛亮說三家是同盟關係頗為不滿,但眼下不是鬧翻的時候,也隻能將這個想法藏在心底。畢竟要不是江東跟荊南先後向朝廷議和,自己也未必會在此時來此。
諸葛亮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三家在未與朝廷開始正式談判之前統一口徑,以免之後叫朝廷各個擊破。隻是這個提議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施行起來卻有些困難。不管是顧雍還是審配,亦或是諸葛亮,身背後所代表的都是自家的利益。為自家謀取最大的利益才是他們的職責,舍己為人這種事放在哪也不會放在這時。
為了達成協議,退讓是必須的。談判說白了就是談判雙方相互妥協從而達到一種平衡。說是為了和平,那純粹就是唬人的,最關鍵的還是雙方實力的對比。之所以會出現談判,不過是因為自身力量無法徹底解決對手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種折中的方式。通過談判所能得到的,隻是將衝突推後的那一段時間。
劉協不會放任袁熙、孫權、劉備長期割據地方,而袁熙、孫權、劉備也不會天真的認為可以通過談判與朝廷和平共處。
談判隻是為了拖延時間。河北袁熙需要重新調整部署,孫權需要穩固自己如今的地位,而劉備,則是需要時間來安排自己的退路。
四路諸侯與朝廷的戰事隨著曹操勢力的戰敗而暫時中止,袁熙、孫權、劉備借助此次戰事認清了自己與朝廷的差距,深知若是繼續與朝廷開戰,最終會失敗的必是他們,為此他們需要時間。而朝廷此時為了應對涼州爆發的蝗災,也無意“兩線作戰”。雖然即便真的繼續打下去朝廷也不怕,但劉協不希望冒風險。以前冒險是因為自身實力不濟,不冒風險就獲得不了巨大的利益回報,但如今已經沒有必要再冒大的風險了,隻需要按部就班,那這大漢的天下遲早還是會完成一統。
諸葛亮等人也十分清楚自家當前的處境,跟朝廷拚消耗那是自找苦吃。他們即便聯合起來也耗不過劉協,一想到這事,諸葛亮等人就不約而同的埋怨董卓,為什麽當初非要廢長立幼?若是沒有立劉協為天子,而是繼續讓性格怯懦的劉辨為帝,說不定如今的大漢就是另一番景象。
不過假如永遠隻是假如,時間不會倒轉,抱怨過後諸葛亮等人還是需要商量如何應對眼前的困境。
大漢咄咄逼人,此時雖為救災暫止兵戈,可誰敢斷言大漢的軍隊就不會在日後再次發起統一戰爭。
和平共處是不可能的,唯一讓諸葛亮等人可以努力的,就是盡量推遲這個統一的時間,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
諸葛亮曾經想過以攻代守,在演義中他也是這麽幹的,隻是眼下的諸葛亮並不能代表劉備做如此重大的決定,而且顧雍、審配也不可能陪著諸葛亮來幹如此瘋狂的事情。所以諸葛亮的提議隻是提了一下便被擱置到了一邊。
眼見自己的提議不被別人接受,諸葛亮便想聽聽顧雍跟審配的意見。一人計短,三人計長,既然對方不認可自己的辦法,那就聽聽他們有什麽高見。
還別說,顧雍、審配都不是省油的燈,在否定了諸葛亮的提議後,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意見。審配提議暗中煽動大漢境內對朝廷感到不滿的人,好使朝廷自顧不暇。而顧雍則更是提議派人暗中刺殺幾名朝中的重臣,好使朝廷人心惶惶。
可諸葛亮聽來聽去,發現顧雍、審配二人都沒說到重點,不管是煽動對朝廷不滿的勢力還是刺殺朝中重臣,最關鍵的大漢核心人物,當今天子劉協,顧雍、審配都是提都沒提。
要說可以令大漢陷入混亂的最佳辦法,就是讓當今天子劉協出個意外。那樣一來,朝廷群龍無首,自然也就無暇他顧,去找劉備、孫權、袁熙的麻煩。
一開始諸葛亮沒想明白,但仔細一想,便明白了原因。劉協不似以往那些高高在上的天子,他這個天子更接地氣。雖然少了幾分帝王的尊嚴,讓人觀之不似人君,可同樣也讓他擁有了更多的甘心為其去死的“死士”。
既然明知刺殺劉協的成功率低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自然也就沒有提起的必要。不甘心的諸葛亮繼續冥思苦想,顧雍、審配的提議留下備用,諸葛亮還是希望可以想出一個可以令劉協不得不小心應付的主意。
而諸葛亮不會想到,此時真正需要劉協小心應付的對象,已經不是此時還割據一方的諸侯,而是那些遍布大漢各地的世家大族。朝廷的科舉,對大漢一朝自是有利,可對向來試圖壟斷權利上層分配權的世家大族來說,那就是催命符了。
荀彧的荀家,鍾繇的鍾家這類既得利益者對朝廷的科舉之所以不抵觸,並非他們深明大義,而是此時的他們已經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也明白劉協要推行科舉的決心。這才促使他們站在了劉協這邊,以免成為劉協先下手對付的目標。
朝堂上的官職就那麽多,一個蘿卜一個坑,有人占了別人就沒位置。朝中有人好辦事,本著這個樸素的動機,世家大族自然希望可以代代為官,世世顯貴。九品中正製為何如此受世家推崇?關鍵就是這個製度符合世家的利益需求。不論能力,隻看出身,隻要你出身顯宦之家,就算是個白癡也可以高人一等。可你要是出身下九流,那就完了,就算天縱奇才,那也是一輩子做人犬馬的命。
劉協當然不會采納九品中正製這個弊不大於利的製度,他來自後世,對九品中正製會帶來的惡劣影響比任何人都清楚。科舉製雖也有利有弊,但卻是利大於弊,而且最關鍵的是,通過科舉製,可以打破世家對人才的壟斷,為朝堂不斷提供新鮮血液,更可以避免朝堂被世家控製,讓皇帝變成他人手中的傀儡。
諸葛亮等人並不清楚大漢如今推行的科舉對後世會造成什麽樣的影響,隻是覺得有了這個科舉以後,朝廷能夠更方便的得到更多的人才,而他們各家的處境也變得愈發艱難。
諸葛亮發起的這次聚會曆時不長,也沒談出多少有用的東西。誰都不想做鶴蚌相爭裏的鶴蚌,而是都想做那個得利的漁翁,可誰都不是傻子,又有誰肯替他人做嫁衣。為了讓盟友過幾天太平日子就自己去拉朝廷的仇恨。誰都不傻,自然也就沒人會幹傻事。
不過除了這件事三方沒有達成共識外,其他方麵三方倒是達成了意見一致,決定在接下來與朝廷的談判中,三家步調一致,共進共退。
送走了顧雍跟審配,諸葛亮獨自回到房中消化今日從顧雍、審配口中共享到的情報,收獲最大的就是確定了此次朝廷派出來談判的代表。對於郭嘉,諸葛亮仰慕已久,隻是可惜一直無緣一見,今日雖然立場不同,但好歹可以見上一麵。對於與郭嘉的會麵,諸葛亮還挺期待。
……
話分兩頭
顧雍回到自己暫居的東院,才剛坐下準備喝點茶,看看書,就見隨從匆匆走了進來,附在顧雍耳邊輕聲稟報道:“老爺,大都督來了。”
“啊?”顧雍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隨從口中的大都督,江東隻有一位,就是之前已經對外宣布是江東叛臣的周瑜。隻不過周瑜水軍大都督的身份在江東深入人心,隨從一時忘記了改口。
“他來此作甚?去告訴他,不見。”顧雍考慮了片刻,吩咐隨從道。
過了一會,隨從去而複返,交給顧雍一件東西,輕聲說道:“老爺,大都督走了,走之前讓小的將此物交給老爺。顧雍聞言拿起隨從雙手奉上的玉佩,仔細一端詳,臉色不由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