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阿爾克很慌

字數:8681   加入書籤

A+A-


    &esp;張世傑真懵了,趙維說他馬上就指揮不了全軍了。

    &esp;這這!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

    &esp;“還真不是嚇唬太尉。”趙維冷然一笑,“在本王看來,太尉已經落伍了。”

    &esp;“新技術層出不窮,已經出現的小鋼炮也好,正在研製的後膛炮也罷,還有飛剪船、熱氣球。”

    &esp;“包括可以預見的,一體式炮彈、氫氣飛艇,各種先進裝備,太尉都了解嗎?這麽多新技術、新裝備整合入編,會形成多少新戰法、新思路,太尉想過嗎?”

    &esp;“如果亦思馬因的蒸汽機問世,那可以不用牛馬驅動的蒸汽動力車、動力船,也許隻是二三十年的問題。這麽高的機動性,完全打亂了原有的思路,太尉有準備嗎?”

    &esp;張世傑被問的渾身都濕透了,懵了,徹底懵了!

    &esp;趙維則是繼續道:“這不是嚇太尉,而是事實。太尉如果想不落伍,不但要重新學習,重新了解各種裝備、各種細節,而且您不得不去重讀詩書經義。”

    &esp;“因為光了解了裝備還不足,你還得有相應的視野。就像我一樣,就算有再好的腦子,也得去讀書,因為書裏有見識。”

    &esp;“不光是太尉,將來,我大宋掌兵之人,不說學富五車,起碼不能再是大字不識,隻會衝殺的莽夫了。每位將者都要學,因為不學,你就不能掌控自己的軍隊。就是這麽簡單!”

    &esp;“甚至說的再難聽一點,將來,想當好一個兵都不容易。因為不識字,不會算數,你連炮碼子都看不懂,連海圖都分不清反正。還有什麽武人,都得給我從頭學起!”

    &esp;張世傑:“”

    &esp;張世傑有點後悔了,這就是寧王所說的匠人紐帶?技術紐帶?他怎麽感覺,這是把武人玩死的節奏呢?

    &esp;王五朗可是他親手抬上去的啊!

    &esp;而文人們聽罷,卻是樂開了花。

    &esp;哈哈哈!!!陳老爺心裏笑死了。

    &esp;文武之爭,還爭個屁!?等你們一死,軍隊裏都是舞文弄墨的文化人,哪還有文武?

    &esp;哈哈哈哈!!傻眼了吧?寧王幹的漂亮啊!

    &esp;而趙維看著一群猥瑣的文人,也是冷笑連連,還笑?還有心思笑?你們也不比武人好到哪去。

    &esp;抬眼看向工部侍郎王仲林,調侃道:“王侍郎,最近,挺累的吧?”

    &esp;王仲林一愣,下意識回答,“是不輕鬆。”

    &esp;“嗬嗬。”趙維幹笑,“放心,很快就輕鬆了。”

    &esp;“哦?為啥?”

    &esp;“因為,你快被罷官了。”

    &esp;“噗!!”王仲林一口老血噴出來,依舊是那句,“為啥啊?”

    &esp;趙維,“你累,是因為你已經力不從心了。你手中各業匠人無數,百業百態,你當還是原來,坐在衙門裏指點江山就可以了?讓誰誰誰去造點這個造點那個?”

    &esp;“這是個變革的時代,這是個技術大爆發的時代。”

    &esp;“想整合好工部百業,你王仲林不說百業皆通,你起碼得了解,得入門。隻有這樣,你才能得心應手的,調整布局,分配資源。”

    &esp;“否則,把你王仲林拆了按斤賣,也不夠用!”

    &esp;“你還指著半部論語、四書五經就把一個工部管好了?你也落伍了!”

    &esp;王仲林如喪考妣,冷汗連連,落伍了嗎?

    &esp;好像是那這麽一說,他不比張世傑輕鬆啊?

    &esp;“還有你!”

    &esp;趙維那還沒說完呢,瞪著陳宜中,“您老這個行長幹的也不咋樣!現在就一個總行,沒有一家分行,還不趁機攝取經驗?還有心思在這看熱鬧呢?”

    &esp;“等到奇布查各行開起來,等到銀行遍布扶桑,幾十家分行等著你調配,到時,你知道有多複雜嗎?”

    &esp;陳宜中也在下汗,“多,多複雜?”

    &esp;趙維,“我就說一點,瑪雅的利率和奇布查一樣嗎?阿茲台克的物價和庫斯科差多少?這中間有多少門道?一步錯就是幾十萬幾百萬的誤差,你這個銀行怎麽辦?”

    &esp;“嚓!”陳宜中爆了粗口,真夠嚇人的。

    &esp;“走了!!”調頭就走,可不在這兒提心吊膽的。

    &esp;而一眾官員聽到這兒,都要瘋了。

    &esp;他們也得學?而且好像比武人要學的更多,更複雜。

    &esp;可不更複雜?

    &esp;趙維又指著曹慶熏和兵部侍郎,“戶部、兵部、禮部、吏部,哪一個輕鬆?”

    &esp;“新的戶籍製度,有多少需要斟酌,需要結合當下民情的?兵部比太尉還要艱難,因為你們不但要學太尉學的東西,你們還有別的任務。新戰法、新時代下的後勤保障,軍民協調,這都是要你們重新去學的。”

    &esp;“而且,你們不但要自己學會了,還要總結出經驗,讓後來人少走彎路。”

    &esp;最後,把目光對向蘇劉義、陸秀夫等人。

    &esp;結果,這幾位非常有自知之明,“不用說了,我等身邊朝廷肱骨,要學的更多!”

    &esp;“沒錯!”趙維心中大讚,很上道嘛。

    &esp;蘇劉義和陸秀夫卻快哭了,任務好重,好難受。

    &esp;他們要學,要總結的東西確實更多。

    &esp;而且,他們意識到一個大問題,趙維這是在幹什麽?

    &esp;他在分割士大夫階層!也不是他有意分割,而是時代使然。

    &esp;時代變了,原本隻說聖人學說,便可治天下的時代似乎要過去了。他們每個人都要改變,不光武人,文人改變的更多。

    &esp;他們要依照自己的職務進行改變,從而產生無數個分支。

    &esp;是的,是無數!

    &esp;將來,兵部的文人與軍中的將領一樣,要學治兵之道。

    &esp;戶部的文人要學戶籍之法,還有工學之道等等。

    &esp;這不是趙維逼著他們分割,而是時代在逼著他們。

    &esp;不改,則失。

    &esp;不改,就要被淘汰。

    &esp;如此一來,將來哪還有文人和武人?更別提文武之爭了。

    &esp;當然,相應的,可能會產生一些專業家族。

    &esp;比如,專業兵道的武勳世家?專於戶籍的世家?工學世家?

    &esp;也會有矛盾,也會有鬥爭,但是,之於將半璧江山都玩沒了的文武之爭,那還算事兒嗎?

    &esp;“諸公各位!”趙維在一片藹然沉思之中突然發聲。

    &esp;“也許各位心有戚戚,覺得又被本王算計了。其實,不是的!不變何以戰蒙古,不變何以複天下!?”

    &esp;“況且,借天傾之機,借在列諸公都有共同複宋的宏圖大誌,把那個舊疾纏身的大宋拋擲身外,以新宋之姿揚帆起航,這不好嗎?”

    &esp;“”

    &esp;“”

    &esp;“”

    &esp;“這不好嗎?”每個人都在捫心自問,“不好嗎?”

    &esp;好!!

    &esp;非常好!!

    &esp;三百年頑疾,要是借傾滅之機剔除,那有什麽不好的?

    &esp;但是好吧,相公們就是一時轉不過這個彎兒來。

    &esp;我們士大夫三百年啊!噴了皇帝三百年,壓了武人三百年,主宰天下三百年,突然就要沒了?心裏有點空撈撈的呢!

    &esp;這些趙維都看在眼裏,自然也知道,有些利益讓人就這麽放下那不現實。

    &esp;咳咳!!

    &esp;清了清嗓子,把眾人心思都吸引過來之後,卻是漫不經心地往前走。

    &esp;走出好幾步,才蹦出一句,“各位要是真的願意學,願意總結新經驗的話”

    &esp;說到這兒,又頓了,氣的大夥想罵娘。

    &esp;直到眾人忍無可忍,趙維才繼續,“那也算是各學各政的開山祖師了吧?”

    &esp;“嘖嘖嘖。”趙維砸吧著嘴,“名傳萬世,還福澤子孫呢啊!我都動心了,要不我也來一個?”

    &esp;大夥兒一聽,眼珠子狂瞪,似乎聽懂了。

    &esp;啥意思呢?

    &esp;意思就是,新的戶籍之學也好,工科管理也罷,又或新兵學、新這新那,誰是第一人?在場的都會是第一人!

    &esp;史書留名,某某於大爭之世,大變之機,創某某管理治世之總結。

    &esp;然後就是,新的經驗誰最受益?廢話,當然是誰跟我一個姓,誰先受益。

    &esp;對嘛!!

    &esp;趙維看著相公們眼神變幻,就知道又忽悠瘸一波兒。

    &esp;當然,也不算忽悠,這是必然。

    &esp;必然會是這個結果。

    &esp;其實,他不說這些,這些人也能隨著他的心意做出改變。

    &esp;因為他們是忠臣,不光忠於大宋,忠於信仰,更忠於這個時代。

    &esp;士大夫的榮光在他們心中很重要,但也沒那麽重要,或者說,沒有家國重要。

    &esp;但是,隻靠忠誠得來的變革,那不長久。

    &esp;利益!

    &esp;讓人放棄一項利益的同時,再抓住另一項利益,做到利益交換,那才是能持續下去的根本。

    &esp;這筆交易並不齷齪,隻能說是順水推舟。

    &esp;因為大宋要做出改變的,不僅是百姓和工匠技術的提升,那隻是硬件。而朝堂和相公們的配合與跟隨,則是軟件。

    &esp;就好像,再好的電腦配置,沒有係統,也運行不起來。

    &esp;就是這個道理。

    &esp;即將興起的技術革命再蓬勃,再氣勢洶洶,可依托老舊的政治手段也無法充分發揮效用,更別說戰勝強敵了。

    &esp;所以,如果王五朗是在開啟民智,那趙維此刻就是在開啟國智。

    &esp;把一儒便可治天下的時代拋在身後,開啟一個精分細化的時代。

    &esp;到時候,還有什麽文武之爭?

    &esp;一個管理學就能細分出無數個分支,每行每業、每個部門的管理藝術都不一樣,一個人別說全通,就是精於一門也是極難的,你還有心思這個學那個派的拉邦結夥?

    &esp;不說別人,就陳宜中管的那個銀行,將來的事兒有多少,趙維都替他發愁。

    &esp;你看陳老爺還有沒有工夫講什麽理學大道?隻銀行係統裏的學問,就夠他琢磨到死了。

    &esp;同樣的,別的部門也是一個道理。

    &esp;技術的發展,必然結果就是,需要的人力越來越偏向專業化,越來越有傾向性。戶部的人調到兵部,再挪到工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esp;當然,現在的技術還隻是剛剛起步,還達不到趙維所說的那麽高要求。

    &esp;但是,未雨綢繆也好,高屋建瓴也罷,做好準備吧,誰也說不準會不會再出幾個王五朗。

    &esp;真要再出來幾個,那那個時代就不遠了。

    &esp;到時,隻有上下一心,專於一崗,大宋才能爆發出無窮的力量。

    &esp;那麽,哪怕忽必烈打過來了也不怕,因為大宋已經在蛻變了。

    &esp;這種蛻變是從內到外的蛻變,是這個時代無法理解的蛻變,是超越維度的蛻變,別人無法匹敵。

    &esp;隻有完成了這個蛻變,那麽,不管幾年之後,大宋的實力積蓄如何,趙維都有一戰得勇氣。

    &esp;這些話,趙維沒有背著誰說,連同身後跟隨的幾個奇布查代表也沒避諱。

    &esp;沒必要,因為太高端,他們聽不懂的。

    &esp;唯一有點似懂非懂的就是阿爾克,他心更慌了。

    &esp;寧王沒安好心啊!他已經完全確認了啊!

    &esp;你就想吧,他把百姓忽悠的嗷嗷叫,把匠人忽悠的恨不得累死在研究崗位上,現在又把當官兒的忽悠得連原則都不要了。

    &esp;卻偏偏告訴也同為大宋一部分的奇布查三部,“你們什麽都不用幹,看著等著就行了。”

    &esp;我!我還看什麽看啊?別把自己看死了,還看著呢!

    &esp;他得找趙維聊聊了,得給自己還有部落找點事兒幹,得參與進來了啊!

    &esp;阿爾克現在就差撲到趙維麵前,“你給我們也派點任務唄?我們!!宋人!!也是宋人!!別當外人一樣晾著啊!”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