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太可惡了
字數:5378 加入書籤
&esp;蘇輅對自己的惹禍能力一點逼數都沒有,具體表現在聽人說教的時候從來不會帶入自己。
&esp;王安石這位大佬犯過的錯,和他蘇輅有什麽關係!
&esp;蘇輅聽得科場八卦聽得津津有味,又跟他爹打聽起“奉旨填詞柳三變”是否確有其事。
&esp;蘇渙既是讀書人,自然不可能沒聽說過柳永。
&esp;柳永原名柳三變,後來自己給改名叫柳永,所以柳永是他,柳三變是他,柳屯田還是他。
&esp;說到柳永,蘇渙不免歎息一聲,說這柳耆卿也是命途多舛,出身官宦之家,還以一首端方大氣的《望海潮》年少成名,結果因為當時章聖皇帝不喜歡他這文風把他黜落了。
&esp;後來大夥也知道了,柳永寫了首《鶴衝天》發牢騷,表示“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章聖皇帝一聽,你還埋怨上了是吧?接下來的章聖皇帝在位期間柳永都沒機會高中。
&esp;一直到趙禎繼位許多年後,朝廷放出消息說要優待科舉“回鍋肉”,反複落第的士子可以給予一定的加分政策,柳永才暮年登科,隻是官場也不怎麽如意就是了。
&esp;若不是仕途這般坎坷,柳永也不會到死都堅持創作,出名到“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esp;要知道北宋和南宋期間一共誕生八百多種新詞調,他自己搞了百來個!
&esp;詞在宋朝就是流行歌曲,相當於他自創了百來首曲子,後人都是照著這詞調去填詞,可以說是實打實的慢詞先鋒。
&esp;擱現代柳永就是歌壇天王天後爭相求歌的創作人。
&esp;可惜晏殊他們不太看得上柳永,覺得柳永太俗媚,一點都不高雅,也就年輕時那首“三秋桂子,十裏荷花”比較能入眼,後來那些個淫-詞豔曲簡直汙耳朵。
&esp;於是一把年紀的柳永便是中了進士,也沒有人帶他玩,蹉跎到最後也不過換了個“屯田員外郎”,成了後世人口中的“柳屯田”。
&esp;蘇輅聽了柳永的科舉遭遇,也是歎氣,真是成也靠詞敗也怪詞。
&esp;蘇渙正唏噓著,卻聽兒子一臉慶幸地對說道:“幸好我不會寫詞。”
&esp;“……”
&esp;他的戒尺呢?
&esp;他那打磨得十分趁手的戒尺呢?
&esp;蘇渙最終還是沒揍兒子。
&esp;不寫詞也好,詞終究是小道,像歐陽修這麽能寫文章的,目前也隻寫了那麽幾首慢詞。有那閑工夫,還不如多琢磨一下詩賦的寫法!
&esp;對蘇輅寫的那些打油詩,蘇渙著實是誇不下嘴。
&esp;這次的事也是他考慮不周全,他把兒子閑不住的性格給忘記了,這小子委實不知道“客氣”兩個字怎麽寫,連在禦前都敢放肆,別人給跟杆子他能順著爬上天去!
&esp;蘇渙諄諄教誨:“總之,你到了禦前給我謹言慎行,別什麽話都敢往外蹦。”
&esp;蘇輅連連點頭。
&esp;他很有分寸的。
&esp;根據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生平經曆來看,搞豌豆實驗非常安全。
&esp;畢竟孟德爾搞了八年終於印證了自己的學說,興奮地召集同行開了個演講,結果大夥都沒聽懂。
&esp;沒辦法,他同行都是博物學家,專門觀察生物的,他冷不丁地引入了統計學和數學,難度一下子拉高了不止一個層次。
&esp;所以一直到孟德爾去世,他的研究成果仍是寂寂無名,沒人理會!
&esp;直至幾十年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孟德爾當初的那份論文才讓許多人驚為天人,直接把他推舉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esp;所以說,做豌豆實驗沒多驚世駭俗,至少沒有被燒死的風險。
&esp;安全得很,安全得很。
&esp;頂多隻是沒人搭理你。
&esp;這也是蘇輅直接把立項書送到趙禎案頭的原因,有什麽比國家一把手的支持更能推進一樣新鮮事物?
&esp;要知道現代科學的起源地之一就是老英家的皇家學會,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這些著名科學家都曾是皇家學會的成員,他們擁有最好的資源、最好的人脈、最好的平台,拿出來的成果更是影響著接下來的好幾個世紀。
&esp;蘇輅需要這樣一個皇家學會,隻是暫時不能提出來。
&esp;他年紀還小,可以先把種子埋下去,日後再來收獲。
&esp;文官們雖然愛把工匠們那些花裏胡哨的技術稱之為“奇技淫巧”,可大部分人依然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
&esp;具體表現在,隻要一樣技術明顯於民生大有益處,他們很願意撥款撥人去支持!
&esp;蘇輅要做的就是把搬出來的每一個研究項目都冠上“為國為民”的名頭。
&esp;這個他可熟練了,閉上眼睛都能吹,以前他寫立項報告時不就這麽搞的嗎?
&esp;難怪別人說要感念師恩,如今相隔千年,導師教他的這些本領依然大有用處!
&esp;蘇輅把事情安排出去,自己又優哉遊哉地蹲資善堂讀書。
&esp;他早前已經聽王安石吹牛逼說他兒子王雱是個聰明過人的少年天才,於是忽略了王雱的優異表現,專門對照著趙仲鍼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
&esp;比照著趙仲鍼來表現,蘇輅的讀書生活過得非常輕鬆。
&esp;相比蘇輅的悠閑,蘇軾他們迎來了緊張的殿試。
&esp;所謂的殿試,就是所有人集中在寬敞的大殿中寫命題作文,期間皇帝會過來溜達一圈,表示自己來當過主考官!
&esp;沒辦法,唐朝剛搞科舉時,很多士子跑座師,在官場上共同進退,輕輕鬆鬆就結成一黨。
&esp;老趙家上來後一琢磨,覺得這事兒不對味,麻溜地加試一場,由皇帝來當主考。
&esp;這樣一來,皇帝是自己,座師也是自己,每屆進士都是“天子門生”,他們就不能老師學生親親熱熱地擰成一股繩了!
&esp;蘇輅這次又送蘇軾他們到宮門前。
&esp;由於韓絳他們都要給趙禎打下手,所以今天他們資善堂放假了。
&esp;巧的是,他們又迎麵撞上了王雱一行人。
&esp;如今他們已經有了同窗之誼,倒是不好轉身就跑,蘇輅隻得上前與王雱打招呼,兩個人一起目送自家親戚進宮門。
&esp;蘇輅見曾鞏六人齊齊整整、一個不缺,心中有些羨慕:“你表叔六個都考上了啊?”
&esp;王雱點頭。
&esp;他剛才發現蘇洵沒來,所以體貼地沒有反問回去。
&esp;他為人雖有些傲氣,等閑人都看不上眼,卻也不至於沒眼色到去戳人痛處。
&esp;今科舉試蘇洵兩個兒子都考上了,自己卻沒考上,聽著就怪難受的,他們還是得趁著年輕趕緊考個進士才行!
&esp;蘇輅正要和王雱分別,就聽到了趙仲鍼的叫喚:“蘇賢弟,王賢兄,你們都在!”
&esp;蘇輅轉頭看去,便見趙仲鍼逆著人潮往外跑,身後還跟著太監李憲。
&esp;趙仲鍼跑到他們麵前,說道:“我聽說殿試得考很久,要不我們去礬樓吃吃茶聽聽書,”他有點不好意思,“我還沒去過礬樓,你們陪我去見識見識,我請客。”
&esp;蘇輅和王雱也沒去過,他們年紀小,平時都在家中吃飯,即便親爹有機會出去應酬,一般也不會帶上他們。
&esp;有人請客,蘇輅自然沒意見。
&esp;王雱也點點頭。
&esp;三個人帶著從人往礬樓而去,才行至礬樓附近,又聽有人喊了一聲:“蘇賢弟!”
&esp;蘇輅轉身看去,一下子瞧見了許久沒見過的李紹滿臉興奮地朝自己跑來,他身後還跟著個十來歲的少年郎,也不知是誰家孩子。
&esp;沒等蘇輅琢磨明白,李紹已經上前給了他一個熊抱:“這麽久不見,可想死我了!你們這是要去礬樓嗎?我也正想帶小師弟去嚐嚐鮮,你和你的朋友們都與我一道過去吧,我請客!”
&esp;看著李紹上來就跟蘇輅這麽親熱,趙仲鍼一臉不高興。
&esp;這莫非就是蘇賢弟前些天提過的那位遠在成都府的好兄弟?
&esp;太可惡了,一來就搶著請客,明明是他先要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