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燧發槍量產(下)

字數:2200   加入書籤

A+A-


    “嗵嗵嗵……”發動機正常轉動起來,通過傳動帶、齒輪將力量傳送出去。

    操作台一側,齒輪跟著勻速轉動,帶動一個可以彎折的推杆不停的伸縮。

    這是這台機械做活塞運動的主要部件,也是代替人力的作用。

    後麵的部分才是拉出螺旋膛線的關鍵,需要鑽頭能夠360度逆時針、順時針來回旋轉。

    因此在推杆的一頭用齒杆、齒輪做成另一套裝置,將長長的鑽頭安裝在上麵。

    在推杆的作用下,它就可以帶動鑽頭一邊做活塞運動,一邊逆時針順時針的旋轉。

    從而帶動鑽頭在槍管內一點點的拉出膛線,原理並不複雜。

    既然機器運轉沒有問題,沈浪便拿出一根槍管安裝上去,進行實踐操作。

    整個過程還算順利,隻是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暫停一下,用小刷子將鑽頭上的小毛刺刷幹淨,同時再加些潤滑油。

    花了二十幾分鍾,沈浪才鑽好一根槍管,這個效率有點慢,一萬根要自己一個人鑽到猴年馬月去。

    沈浪決定好了,自己要做出幾套手動的膛線機出來,然後帶到大明去,讓崇禎安排人去做。

    手動的結構就更簡單了,就相當於把發動機和推杆的那一部分去掉,換上一個用人力拉動的裝置就可以了。

    比如用手輪,用人力搖。

    再簡單粗暴一些的,直接就加個把手,力氣夠大,用蠻力直接推拉就可以。

    不過,喜歡機械的沈浪,就算不用發動機,怎麽也得想個省力的法子。

    把這個事情記在心中,他繼續拉膛線,花了一個多小時鑽好了五根槍管,每根槍膛裏麵有四根膛線。

    對比了一下,都成流暢的螺旋形,看起來蠻不錯的。

    沈浪又用拉好膛線的槍管組裝了一支槍,然後開始用尺子和電子秤測量各種數據。

    全槍長1276毫米,加裝刺刀後,長1662毫米。

    全槍重4.12公斤,彈丸重量、直徑、彈長、初速之類的暫時都還不確定。

    不過這支槍倒是獨一無二,是的,獨一無二,人類史上都沒有列裝過這種槍。

    為何?因為使用米涅彈的線膛槍,早已經是火帽擊發槍,燧發機已經被火帽替代了。

    而現在的沈浪暫時整不出火帽,便搞出了這種燧發線膛槍,並準備用米涅彈,所以才這麽的獨一無二。

    雖然在射速、發火率上可能與火帽擊發槍有些差距,但沈浪知道,這支槍放在大明那個時代,絕對冠絕全球。

    槍造好了,接下來就要解決子彈的問題了。

    作為現代人,肯定是怎麽先進怎麽來。

    而前裝線膛槍最好的彈種也就是米涅彈了,能夠更好的發揮線膛槍的威力。

    米涅彈的造型,網上有很多圖片,但是要將其複製出來,甚至是量產,還是需要一定技術含量的。

    米涅彈和大明正在用的圓形鉛彈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種錐形,底部是空心的彈頭。

    而且彈徑比槍的口徑略小,以方便裝填。

    但是,彈徑比口徑略小的話,子彈與槍膛之間就會有空隙。

    這樣一來,在發射時就會導致火藥燃氣泄漏,從而導致膛壓降低,威力大為下降。

    而米涅彈底部空心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