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倫敦條約》

字數:1967   加入書籤

A+A-




    崇禎二十二年八月初七,西曆1649年9月9日,英格蘭王軍與新模範軍在北約克郡的馬斯頓荒原爆發了一場大決戰。

    也許是巧合,又或許是天意,五年前雙方在這裏也爆發了一場大決戰,直接改變了整個英格蘭內戰的格局,成為重要的轉折點。

    因為在此戰之前,議會軍由於各方麵的欠缺,在與王軍的戰鬥中敗多勝少,一直處於被動地位。

    但此戰之後,議會軍重創王軍,消滅了王軍大量有生力量,更奠定了克倫威爾在議會軍中的地位。

    不久之後,就以他麾下的“鐵騎軍”為主體組建了新模範軍,查理一世的王軍隨即從戰略進攻轉成了戰略防禦,直到差一點被徹底推翻。

    現在,查理一世在勇衛營的扶植下,又慢慢的站了起來,王軍經過一年的成長,已經壯大了不少。

    反觀新模範軍,在倫敦城一戰之後,元氣大傷。

    隨即又在這一年的戰鬥中,消耗了不小的實力,到現在已經不足巔峰時期三分之一的實力了。

    所以,查理一世覺得王軍已經全方麵的超越了新模範軍,時刻尋找戰機,準備畢其功於一役,盡快消滅新模範軍,以結束這場持續了七年的內戰。

    而克倫威爾率領的新模範軍似乎信心不足,一直在避戰,不斷的往北麵轉移,直到雙方又來到了馬斯頓荒原上。

    也許是避無可避,也許是覺得這裏是新模範軍的福地,所以克倫威爾沒有再繼續避戰。

    可能真的是天意弄人,克倫威爾率領的一萬七千新模範軍,再次大敗兵力達兩萬兩千的王軍。

    王軍戰死近五千人,被俘三千餘人,甚至連主將克雷爾伯爵都戰死了,大量武器彈藥、物資遺失。

    潰兵狼狽南逃,新模範軍在後瘋狂追擊。

    在王軍逃回倫敦時,已經不足八千兵力了,查理一世如五雷轟頂,他不明白王軍為什麽會敗,又為什麽會敗得這麽慘。

    有人說是因為克倫威爾已經摸清楚了王軍的戰術,已經找到了應對的辦法。

    有人說克倫威爾並不是真的避戰,而是故意誘敵深入,以防契丹軍隊為王軍提供幫助。

    還有人說,是因為王軍的布置已經被提前透露給了克倫威爾,所以克倫威爾才能準確的集中力量攻擊王軍的弱點,並在開戰之初就擊斃了王軍主將克雷爾伯爵,沉重的打擊了王軍的士氣。

    隨即,克倫威爾抓住機會發起更加凶猛的攻擊,最終將王軍徹底擊潰。

    對查理一世來說,現在說什麽都晚了,王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優勢一朝喪盡,大量從明軍手中獲得的先進兵器落入到新模範軍之手,讓雙方的實力再次出現反轉。

    距離成功隻剩下一步,但最終卻功虧一簣,讓查理一世幾晚都無法安心入睡。

    他恨克雷爾伯爵,自己那麽信任他,為什麽會在這麽關鍵的時刻戰敗?但克雷爾伯爵已經戰死,再怎麽痛恨已經毫無意義。

    他更恨克倫威爾,為什麽在關鍵時刻,好運總是站在這個該死的混蛋那邊。

    他也很後悔自己太過急切了,如果再等一段時間,繼續削弱一些新模範軍的實力後再選擇決戰,也許就不會出現這次的慘敗了。

    沮喪、後悔、憤怒等種種負麵情緒,讓查理一世變得歇斯底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