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舉座三連驚
字數:1842 加入書籤
“保險!保證之保,風險之險。”詹閌給出一個名詞和簡單解釋,字麵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可具體的意思卻無從解讀。
看著在座者都是不明所以的表情,初步裝逼效果已經達到,詹閌也開始細細道來“這個保險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官府收取一定比例的錢糧作為保證,秋天收獲時補償因戰爭被毀壞了田地的百姓,也可以對收成不佳的百姓適當補償,算是一種變相的買青苗吧。”
右參議仇安是分管糧儲、屯田的,相關經驗比較豐富,馬上就能分析出一些實際困難“道長此策確實可取,但要預防有人為了圖謀官府補償,故意損壞田地,或者幹脆好吃懶做。這民心有時候也很難測,下官曾飽受其害呀。”
按察使程澤也有這個顧慮“確實如此,正因為小民疾苦,所以常為利益所動,餘者照搬照學,道長的一片苦心怕是要白費了。”
時代的差距果然不是智商就能抹平的,再是聰明的人,沒有經受過現實捶打,沒有被各種奇葩案例摩擦,也隻能停留在初級階段了。
保險這種東西,能用常理來衡量和推斷嗎?別說選用一些臭不要臉的合同漏洞了,就是把最基本的賠付和預防規則刷一遍,在十四世紀末也足夠玩了。攫欝攫
詹閌擺擺手“兩位所說的問題,貧道也都認真考慮過,隻要有相應的手段做預防,還是很好控製的。自毀田地的問題最好解決,隻要每仗之後及時進行統計,就不會有太大的漏洞。至於說指望天耕地種騙取官府補償的也不麻煩,誰家的地都不可能單獨成片,總要和別人的連在一起,有周圍的田地作為參考,他耍奸又能耍到哪裏去。況且官府的補償隻會定在平均線往下一些,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為了一時的懶惰,就放棄本來應該更多的收成。”
停下來吃了口菜,又接著道“貧道準備安排人手到各地去做試驗種植,到時候就從貧道田中產量取一個數值作為基準,隻要低於這個基準的,必然是騙取官府補貼。另外,還可以不定期安排人員到各地篩查,凡發現有旁人都在勞作而自己疏於伺候的,累計兩次就要從補償名單中劃除。最關鍵一點,這筆錢糧隻是暫用,三五年之後將加利退還,所以官府必須製定嚴格的規則和律例,懲罰欺瞞、詐騙的行為。”
這樣的手段不可謂不新鮮,但其中也有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尤其是這個時代的人,讓官府做虧本買殺了他爹還難。
不管打仗還是搞建設,啥時候不是抽調民夫加上各種攤派,匠戶到千裏之外做工都得自備盤纏。你現在跟百姓借點糧食和銀子,能保證對他們做一些災害補貼就夠可以了,還要加上利息退還,腦子沒問題吧?
這種思想不反動,也不惡毒,隻不過單純的習以為常罷了。封建的農耕文明社會,國家就是要靠民脂民膏才能存在的,否則當兵的、當官的、當皇帝的,這些人吃什麽喝什麽?
這樣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同意見也就自然會出現。當然也隻是不同意見,並不會因為這個鬧出什麽爭鋒和相互傾軋的事故。
一來靖難軍剛開始發力,正是大家團結一心撈前程的時候,大局為重屬於必選項目。二來詹閌的地位如今再明顯不過,腦子有包才會跟他對著幹。
某位歸附稍早的布政使司參政,就表達了自己的擔心“道長此策確實可解燃眉之急,但其中所涉之出入會不會大了些。既要補償又要加利,正反累加怕是要倍於所入,北平一省年征糧稅不足五十萬石,兩三年時間怕是緩不過來。”
能拿基本的數據進行代入分析,這入至少是個幹實事的,詹閌對這種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