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貧道不和傻子說話
字數:1948 加入書籤
測試廣告1 看著詹閌把五本厚厚的奏折遞上去,殿內八成以上的官員都是一陣頭大,你這是犯規呀,還給不給別人活路?
阿棣登基上位這段時間以來,大臣們也感受到了他的勤政。看書否 和迷你朱那時候完全兩個世界,有時候恍惚間都會以為回到洪武朝了。
一心想著如何開創永樂大帝版圖,阿棣哪有心情去官這些大臣在想什麽,從太監手中結果詹閌的奏折就看了起來。
雖然都是之前商議過的內容,但形成具體文字之後概念也會更清晰,條理通順,步奏分明,標點符號的作用下根本無需琢磨如何斷句,看著就是舒服。
看完關於作物推廣的第一本奏折,阿棣給出了非常認同的點頭動作“這土豆與紅薯,朕在北平時便多有接觸,如今天下太平,兩者功勞也是不小。如今要大行推廣,當然是好事。依愛卿所看,想要將這兩種作物推行天下,需要耗時幾許,朝廷又該做哪些準備?”
這話聽著有些刺耳,靖難軍因為有了紅薯和土豆,還有各種製式軍糧供應,在糧草上從來沒有出問題,而這些正是被迷你朱和名教所排斥的詹閌提供,人家現在還當上了國公。
可再是刺耳也得聽著,失敗者和投降者沒有權利嗶嗶。而且原屬於建文朝的降臣們,也有自己的排解方法,當初和詹閌過不去的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那些奸佞,他們可沒有跟詹閌、行道教衝突過。
他們自己都不在乎,詹閌就更不會把他們當回事了。朗聲應道“陛下,這兩種作物在先帝時候就已經開始改造,洪武三十一年秋收便已經達到推行天下的需求。雖然會南北之間地理、氣候差異,畝產和果實品質方麵多少會有些不同,但總歸不會太大。以行道教在過去兩年試驗性推廣的結果看,北方地區基本可以保證在初種的當年就達到六百斤以上的畝產,南方地區隻要伺候得當,也不會少於五百斤畝產……”
土豆和紅薯,很多人頭聽說過,老朱還在位的時候就念叨上了,說什麽如何高產雲雲。現在正經產量拿出來,還是讓不少人大為意外。畝產不會低於五百斤,嚴格來說這都要算是祥瑞了。
可這些話從詹閌嘴裏說出來卻顯得平淡無奇,就和平常閑聊說早上吃了個饃饃還是包子沒什麽區別,人家根本就沒把這幾百斤的產量當回事。殿內一眾名教係的大臣,聽著卻不知道什麽滋味。
當初迷你朱在位的時候,不少大臣對這件事都甚為鄙夷,說詹閌弄虛作假的有,說他用妖術迷惑老朱和阿棣的也有。具體什麽原因,大家心知肚明,無非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順便自欺欺人給迷你朱打氣。
現在人家把產量拿出來了,還要全國推廣。造福百姓什麽的話,嘴上說說就行了誰也沒必要相信。可真要有了畝產五六百斤的作物,這天下就穩了啊,老百姓吃太飽,就算撐著也不會搞事情的。
能考上進士的人很少有傻子,再當上幾年官就更賊了,看清現實的人不在少數。阿棣挾靖難軍大勝之威等級,如今又有行道教這種妖孽般的助臂,隻要不出現極端意外,他的皇位已經無可撼動了。夾起尾巴做人,或者快快樂樂做官,這才是往後餘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然而,聰明人很多,任何時候也不會缺了傻子。又或者說,有些人就是不甘寂寞,有喜歡自作聰明,總喜歡在關鍵時刻跳出來刷刷存在感。
都察院班位中,某個一直盯著自家老大的禦史,在看到都禦史景清使了個很隱蔽的手勢後,馬上就行動起來。
“嗬……”假咳一聲打斷詹閌的陳述,站出班位向前幾步“稟陛下,臣有疑問!”
得到準許後,這位禦史開始向詹閌發難“金殿議事,君前無戲言。靖國公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