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遲到的追封

字數:1822   加入書籤

A+A-




    測試廣告1  有了小禦史的插曲,接下來除了阿棣偶爾問一兩句,詹閌的話就在沒被打斷過。墨子閣 一盞茶的時間過去,終於搞定了高產作物推廣這件事。

    高產作物屬於傻子都知道的好事,膽子再大的也不敢表示反對。這也是詹閌把它放在最前麵的原因,七個引導和示範的作用。

    接下來就是第二本奏折,建議朝廷開放商路。照樣還是阿棣先看,然後假模假式向詹閌提問“商者重利輕義,概不乏囤積居奇、貪婪無畏者。且皇考立國時,便已定下士農工商四民,此時更改恐有不適吧?”

    這麽問,當然是提前商量好的。阿棣作為一國之主,又是老朱的兒子,由他先提出來,等到他被詹閌說服,其他人在反對的作用就會很小了。

    詹閌拱手施禮奏對“陛下所言極是,先帝高瞻遠矚,自然能夠看到關鍵。可即便是這樣,先帝也還是給商人留下了一條路可走。貧道分析先帝所定政令、律法,然後得知,之所以這樣做,隻因為當時四海初平,江山暫穩,並不適合發展商業。所以先帝才會定下三十稅一這種極低的稅負,與民休息,給大明商業一個回複和發展的空間……”

    先把老朱的意思曲解一番,接下來就是吹捧國家對商業做出的支持了“如今大明江山安穩,四海升平,商業的環境越來越好,商人的盈利越來越多,也是時候提高稅收比例了。不瞞陛下說,貧道家裏在北平經商,每年統計盈利,都會有自己賺了大便宜的感覺。每每想到國家為百姓做了許多事,對外禦敵拓土,對內剿匪安民,開辟道路,疏浚江河,這其中的種種,無不適為了建設一個交通更加順暢的環境……”

    再接著,給某一部分商人平平反“商人重利輕義,往往會做出不法之事,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這話從何而來,由什麽人最先傳出,且無從考證。而在現實中,違法亂紀重利輕義的商人,往往都存在於亂世。東周時天下大亂,宋時天下大亂,蒙元時漢人遭受奴役,所以會出現行事不軌的商人。而初唐時期和漢時天下相對穩定,也就沒有了商人亂世的條件。另外有一點也很值得疑惑,那些鼓吹商人為禍的都是什麽人,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說法出現,貧道以為很值得深究。如今大明國勢日穩,並不存在……”

    最後,就是反過來為商人鼓吹,大談商業的好處了“拋開之前的種種不談,凡事也總是有利有弊的。以貧道近年來對大明商人行為所觀察的結果,還是利大於弊的。正因為有了商人,流通南北,運送東西,讓大明百姓不必跋涉千裏,就能夠得到自己所需的貨物。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商人,那麽這個國家是不完整的,是極其落後的。而就貧道所見的北平商人來說,洪武三十年天下大旱,北平一百零三戶商家集銀十幾萬貫,援助當地百姓打井修渠,抗禦旱情。之後的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間,又先後捐助二十多萬貫。截至今年春,北平行省各地已有人工灌井十五萬口,遍布各鄉村田間……”

    這會沒有人打斷了,詹閌滔滔不絕說了有一盞茶時間,阿棣才默契地接過話頭“若是如愛卿這般說,那些商人倒也當得起義民之稱了。隻是不能確定,此舉僅在北平一地,還是大明各處皆有。詹家是北平商界領袖,朕也是略有耳聞的,有愛卿領頭行善事,他人自然不乏從善者。奈何天下之大,不知有多少如此好事啊。”

    看似有些疑慮,其實就是臭不要臉的互吹自捧。一邊說詹家作為商界領袖,起到了應有的積極作用;另一邊又說自己掌控下的北平如何民風淳樸,怎麽和祥安樂。

    朝堂上的大臣們聽了,要不要自動代入自己的家鄉看看,有沒有北平這樣的和諧,能不能趕上人家的腳後跟?

    得到否定答案的,是不是該為自己的家鄉說兩句謊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