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關於山海經
字數:844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穿書後我成了饕餮 !
這些年,隨著道觀名聲越來越大,一些想渾水摸魚,從中撈好處的人每天都會出現,讓他甚是頭疼。
本來,這事情隻要派觀中一名普通的弟子隨意打發就可以了。
可是,老道士的師兄,也不知道自己怎麽回事,居然鬼使神差打算親自前往。
觀中眾弟子聽後,不由麵露震驚神色,可礙於觀主平時嚴肅古板,形象深入人心。
觀中一眾弟子,居然無人敢上前詢問,紛紛呆愣在原地,裝作鵪鶉。
那名來稟報的弟子,也沒有料到觀主會有親自前往的想法,不由喜上眉梢。
心想著,若是得了觀主青眼,此番將他帶入秦宮,就算做個看爐火的童子,那是件光宗耀祖的好事。
同時,也對那素未謀麵的老道士,多了幾分好感。
於是,那弟子殷勤在前麵,為觀主帶路,看著頗有狐假虎威的意味。
自從,師兄為秦皇煉丹之後,他見過的趨炎附勢之人不計其數,哪裏會看不出前麵帶路弟子的心思。
不過,他並不在意,道觀裏多些這樣的人應付俗事,自己便能多些時間去研製長生丹。
觀中弟子看見自家觀主,大步流星朝觀外走去,紛紛麵麵相覷,不知所雲。
然後,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所有的弟子就驚動,有些實在耐不住好奇心的,咬了咬牙,幹脆直接跟了上去。
有了第一個帶頭的,便有了第二,第三個……
等跨過九曲回廊,亭台水鞋,青石板路等,來到大門前時,觀主身後早就跟隨了烏泱泱一大群人。
觀主親臨,那一左一右,兩個守門弟子,不敢怠慢,不約而同行跪拜禮。
而那名帶路弟子在守門人行跪拜禮時,早已識相的退到一旁候著。
待扭頭看到觀主身後烏泱泱的人之後,麵露震驚神色,剛想出口喊諸位師兄,卻被數百雙眼睛怒目而視,眼刀刷刷的。
那模樣仿佛在說,你若是敢多嘴一句,我們就把你將你五馬分屍。
人都是惜命的,被如此威脅,那帶路弟子自然裝聾作啞。
那兩個守門弟子見狀,也有樣學樣,行了跪拜禮,在觀主喊他們起身之後,便目不斜視的轉身去開觀門。
觀門一開,門外眾人就看到一身白衣,仙風道骨的觀主,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他的道號,眾百姓齊刷刷下跪行禮,
觀門外,唯一不曾下跪的便是老道士,看見大紅內師兄那熟悉的身形,那熟悉的麵容,他竟然有點不敢相認,有種近鄉情怯,想落淚的衝動。
老道士的身影站在一眾粗布衣衫的百姓裏,顯得突兀而怪異,也尤為“亮眼”。
眾百姓在地上跪得規規矩矩的,腦袋也垂得低低的,麵上無一流露出恭敬仰慕的神色。
餘光瞥見狼狽不堪,穿得跟乞丐似的老道士,心想這人莫不是個傻子吧,看見天師也不下跪,他死定了,真是可憐至極。
顯然,眾人心裏滿是幸災樂禍,等著天師發怒,等著觀中弟子招來禁軍,給這“老乞丐”處以五馬分屍之刑。
唯有那個和老道士交談過的男子,卻抱著和眾百姓不同的想法,他隱隱覺得自己賭對了。
這老道士真的是這道觀裏,而且跟站著不動,癡癡望著他發呆的觀主,關係匪淺。
觀主身後那烏泱泱的弟子,見他站在原地和一個乞丐遙遙相望,十分疑惑不解。
轉而,又看到他老人家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似高興又似悲傷的表情更加摸不著頭腦了。
還有幾個見老道士沒有跪下的弟子,剛想抬腿走出去教訓他。
看見了觀主的表情,頓時間縮了腳,現在他們就算再傻也知道了。
麵前那個狀似”乞丐“的道士不是招搖撞騙,而是跟自家觀主真認識,這背後一定有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同時,暗自慶幸著,談過了一劫,沒有出手教訓那老道士。
否則,以觀主的手段,他們非吃不了兜著走。
果然,正當觀中弟子腦補時,他們那往日仙風道骨的觀主,大步流星快步走到那乞丐的麵前,與他緊緊相擁在一起,仿佛絲毫不在乎老道士身上的汙穢酸臭,眼眶微紅濕潤。
眾百姓下巴都要驚沒了,這是神馬走向,剛剛那個人真的是不食人間煙火,高冷出塵的天師大人嗎?
該不會是鬼迷心竅,被誰調了包吧。
不止百姓這般想,連觀中絕大部分弟子也這麽想。
觀主絕對是中邪了,怎會做出如此失態之事。
若是讓秦皇知道了,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老道士見自家師兄絲毫不嫌棄自己,反而眼眶濕潤微紅,心中大安,想來這些年他一直掛念著自己吧。
沒等老道士喚出那聲師兄,觀主也覺察了此舉不妥,看了看麵前跪拜著的百姓,也沒有藏著腋著,大方給眾人介紹老道士的身份。
眾百姓這才知道這形容狼狽的”乞丐“,原來是觀主的小師弟,在深山老林裏苦修數十年,煉丹之術的造詣極好,此番歸來是聽了秦皇陛下的傳召,等整理了儀容,便會入宮拜見。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原來這個“老乞丐”來頭這麽大,當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紛紛在心裏暗暗後悔,沒跟他攀攀交情,一步登天的機會就這樣沒了。
當然,這其中不包括和老道士交談過一兩句的那名男子,他心裏樂開了花,榮華富貴唾手可得。
眉眼帶笑,但是他不敢表現得太明顯,怕遭人嫉妒。
觀主這般說,也是為了自家小師弟著想,畢竟他離開了數十年,不找些由頭,難以服眾。
至於,師弟這些年做了些啥,他還真不知道,沒有來得及問,隻想堵住百姓的悠悠眾口。
老道士愕然,沒想到師兄居然會睜眼說瞎話,雖然他說的跟自己這些所做的並無多大出入。
苦修嗎?他的確實在苦修,可是自家師兄連問沒問,就替自己找好說辭,這讓老道士心裏暖洋洋的,幹脆閉口不言,做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人都是會見風使舵,趨吉避凶的,看見老道士的身份變了,那誇讚之詞跟不要錢似的,紛紛朝他扔去。
當然,天師大人的讚美之詞也隻多不少。
觀中眾弟子看到這裏,他們心裏也是五味雜陳的。
好吧,一個“老乞丐”居然搖身一變成了觀主的師弟,這地位僅次於觀主之下。
無論拜沒拜觀主為師,都得尊稱老道士一聲“師叔”,這便是規矩。
想通了這些,便有機靈的弟子朝老道士行跪拜禮,其餘的人有樣學樣也跟著,同時不忘喊一聲恭迎小師叔回觀。
眾百姓聞言,本來就是跪著的,無需重複下跪,也跟著喊一句,拜見天師大人的師弟。
因為沒有入宮,秦皇沒有正式冊封老道士,叫小天師也有些不妥,又不曉得老道士的道號,於是,才有這句。
老道士倒是被這陣仗嚇了一跳,剛剛還拜自家師兄,這回居然拜自己。
他的神情有些慌亂,有些不知所措,抬頭便去朝師兄求救。
觀主知道自家小師弟不太適應,忙出言讓眾人起身。
緊接著,拉著老道士的手便重新走回了觀中,那些弟子紛紛退讓成兩排。
等觀主和老道士的身影消失於眾人眼前,那些觀中弟子對各自使了個眼色,紛紛出門驅散觀前的百姓。
心想著,觀主剛找回小師叔肯定沒心思見這些平頭百姓。事實也的確如此。
一路上觀主拉著老道士的手就沒鬆開過,期間情緒幾度失控。
一會兒說,小師弟師傅他老人家在你消失不久就仙逝了,臨終前全部師兄弟都在,唯獨你不在。
當時,六國紛爭,外頭兵荒馬亂的,師傅他老人家讓我們在有生之年無論如何都得把你找到。
一會兒又說,咱們十來個師兄弟,大多都在六國紛爭時被連累,不是病死就是餓死,再有就是被殺,下場沒有落到一個好的。
恰逢我是秦國人,秦皇一統天下,所以苟延殘喘的活了下來。
如今,這道觀也是近幾年新建的,所幸師傅他老人家有真本事,讓我得了秦皇賞識,這才有了將師門發揚光大的機會。
之後,師兄還說了好多東西,老道士沒有聽進去。
隻見,他停住腳步,“撲通”一聲坐在地上,像個孩子似的失聲痛哭起來,滿滿的愧疚湧上了心頭。
老道士沒想到師傅他老人家臨終前還掛念自己,不忘吩咐師兄們尋找他的蹤跡。
一直以來,老道士都是師門裏最小的那個,師兄們都對他頗有照顧。
如今師傅去世,他沒見到最後一麵,其餘師兄去世,他同樣也沒有見到最後一麵,唯有麵前這個大師兄還活著,並成為了聲名遠揚的天師大人。
所幸,這會兒觀中弟子都在外頭,沒有經過內院,小師弟想發泄,觀主也沒有阻止,站在一旁靜靜看著。
等老道士發泄夠了,重新站起來時,除了眼眶紅紅的,完全沒有悲傷之色了。
剛剛,他在哭的時候,就想清楚了,如今師門隻剩下自己和大師兄相依為命,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因為戰亂去世了,是師傅給了他一個家。
現在大師兄重建了道觀,守住了他的家,那本《山海經》,自己願意貢獻出來。
若真能練成長生丹,名垂千古也算上大師兄一份。
這般想著,老道士心裏好受一點。
他的觀主師兄則是在自家師弟的情緒穩定之後,親自將他送到距離自己住處相鄰的雅致小院裏。
然後,吩咐自己院中的四名小廝燒水,伺候老道士沐浴,去尋幹淨的道袍送來,吩咐廚房做膳食等等,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做完這些之後,師兄才算鬆了一口氣,想著自己身上的道袍也髒了,儀容有失;於是讓小廝連同他的那份也準備了。
原本,這道觀裏沒有小廝,隻有修行的道士。
可秦皇陛下看重天師大人,生怕觀中弟子照顧不好他。
所以,擅自做主賜下四個服侍周到,訓練有素的宦官給天師大人。
這事情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百姓皆知。
唯有大師兄自己知道,這四個小廝伺候是假,監視才是真,秦皇陛下根本談不上有多信任他。
因為,這四個小廝有武藝,而且還不低。
平日裏,在道觀裏就是照顧飲食起居,出門在外則是侍衛,保護自己的安全。
所幸,大師兄是個安分守己的,除了煉丹,一概不過問,才能平平安安的活到今天,榮.寵不衰。
等熱水燒好,同時送入大師兄和老道士的院子裏,時間一點一滴過去了,大師兄身上髒汙的地方不多,便很快洗好,坐在老道士的雅致院子裏,一臉若有所思。
小廝也不打擾,得了空,識趣給他準備一壺茶水慢慢品,再等小師弟沐浴完畢出來……
而街道上,眾百姓議論紛紛,相互轉告,說是天師大人的小師弟回來了,他老人家心智堅韌,在深山老林苦修數十年,那煉丹之術比天師大人還厲害,此番下山是受秦皇傳召雲雲。
一時間,流言四起,版本眾多,說什麽的都有。
很快,便傳入秦宮,秦皇聽後,神色詭譎,不像生氣,也不像高興,總之讓人看不出喜怒。
幾乎不到片刻,就寫下了一道旨意,讓貼身宦官領著禁軍,快馬加鞭的趕到了天師所在的道觀裏。
大師兄聽聞弟子稟報,趙公公來訪,心裏咯噔一下,他沒想到秦皇陛下動作如此迅速。
這可怎麽辦?小師弟剛回來不久,與自己失去聯係多年,他這些年在做什麽事情,自己也不知道啊。
本來想著,等師弟沐浴更衣完,再去祠堂拜祭一下師傅和師兄們的牌位,告知他們,小師弟已經找回來了,以慰藉亡靈。
然後,再與師弟促膝長談一番,了解他這些年的境況,做下一步打算。
畢竟,伴君如伴虎,從平日裏秦皇的作風來看,他殘.暴不仁,絕對不是個好相與的主。
想到這裏,大師兄的腦瓜更疼了,隻希望小師弟這些年在外麵,道法長進些。
如此一來,秦皇陛下看在自己的薄麵上,也不會刻意為難於他。
同時,他起身便往小院外走去,看那方向,自然是前院會客大廳。
離去前,他又像是想到什麽,朝庭院內等待的兩名小廝招手吩咐,讓他們等著小師弟出來後便領他去前院大廳。
兩名小廝不約而同的點頭稱是,態度十分恭敬。
其實,大師兄更想親自領著自家小師弟前往,奈何,此番前來宣旨的是趙公公,秦皇身邊的紅人,權傾朝野。
就算他是天師,也萬萬不能得罪這位。
這大秦,誰人不知趙公公陰險毒辣,最是喜歡在背後捅刀子,十足的小人一枚。
但是,秦皇偏偏就信任他。
這邊,大師兄剛叮囑完,那邊老道士便收拾好儀容出來,他那麵容少了幾分滄桑,相貌年輕的過分,精神奕奕,身形修長挺拔,若不是那身白色道袍,還以為是那家的翩翩少年郎,眾人目瞪口呆,倒吸一口涼氣。
就連大師兄看了,也覺得玄幻,自家師弟十幾年前就是這副皮相,怎麽十幾年後還是這副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