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絕境中的封後大典

字數:4771   加入書籤

A+A-




    狼食!
    照抄程序施行難,朝廷權當草台班;
    史上多少莊嚴景,時過境遷成笑談。
    “郭威三麵築寨,意在長圍,我軍糧草皆無,軍心渙散,取勝不易,又對耗不起——”婁能說。
    “這我能不清楚嗎,用得著你囉嗦?有什麽高招,你直說出來!”李守貞煩躁地叫道。
    “將少夫人立即封後,她父親符彥卿便是我大秦國丈,他的三個手握重兵的哥哥便是當然的國舅爺!”
    “說,說,具體一些!”李守貞重視起來。
    “將少夫人封為皇後之後,讓她以我大秦皇後名義給她父親符彥卿寫下勤王詔書,用蠟丸封了,派人縋出城去,自黃河乘筏送出。符彥卿接到此詔,若起兵勤王,後漢後院起火,全國必定大亂,我圍自解!”
    “他若按兵不動呢?”
    “他不動也得動!咱同時將他女兒封為我大秦皇後和給他下詔勤王之事傳到汴京,後漢朝廷還會信任他嗎?後漢朝廷向他問罪,他不反也得反。另外,郭威與他私交甚厚,他反叛過來,郭威必受牽連,失去朝廷信任;讓他出頭拉攏,咱再誘以高官厚祿,郭威能會不動心嗎?既是郭威大兵不退,起碼也會猶豫觀望,暫不攻城——”
    “你他娘的,這麽好的計謀,怎麽不早說呢?”李守貞高興地訓道。
    自李崇訓穿上龍袍,坐上節度衙裝修改造的金鑾殿,在他爹太上皇李守貞的指導下,忙封官,忙備戰,忙得小孩揀瞎炮仗似的一溜跟頭,一連幾個月,忙得連“都指揮府”的門邊也沒登過。就是有時間,他對符玉鳳恨之入骨,也不會去見上一麵。
    天大地大沒有官大,爹親娘親沒有權親。為了當皇帝這個最大的官,腦袋瓜子都掖到了褲帶上,眼看有丟掉的危險,他還管什麽仇怨?
    李崇訓聽他爹說封了符玉鳳當皇後能保住帝位,當即發揚不怕拽掉命根子的大無畏保官精神,命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李崇訓冊封符玉鳳雖說時間緊,任務重,各方麵條件都不俱備,但有條件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形式是一點也不能含糊的。他一麵建立健全各類典禮組織,一麵令禮部尚書文超安排冊封大典程序。
    文超讓下屬翻開史書,挑選一前朝冊後大典程序改了皇後、禮儀官名字,連場所用物皆一字不差,便找字好的抄寫一遍,遞了上去。
    公文照抄照搬,這是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抄的又是前朝傳下的故事、典章,誰敢挑刺?百官都誇文超學貫古今,精通禮儀,安排得條理分明,具體詳細,太上皇李守貞隻得照本宣科,親自指揮,讓嚴格比照施行。
    按禮部抄得禮儀程序
    冊後製如皇太子,玉用瑉玉五十簡,匣依冊之長短;寶用金,方一寸五分,高一寸,其文曰“皇後之寶”,盤螭紐,綬並緣冊寶法物約舊製為之,匣、盝並朱漆金塗銀裝。
    前期,於文德殿內設東西房、東西閣,凡香案、宮架、冊寶幄次、舉麾位、押案位、權置冊寶褥位、受製承製宣製位、奉節位、讚者位、奉冊寶位、舉冊舉寶官位及文武百僚、應行事官、執事官位,皆儀鸞司、太常典儀分設之,以俟臨軒發冊。
    前一日,百官設次於朝堂,設冊寶使、副使於東門外,諸命婦站於受冊寶殿門外,設皇後受冊寶位於殿庭階下北向。奉禮設冊寶使位於內東門外,副使、內侍位於其南,差退,東向北上,冊寶案位於使前南向,又設內給事位於北廂南向。
    其日,百官常服早入次,禮直官、通事舍人先引中書令、左相、右相、中書侍郎及奉冊寶官,執事人絳衣介幘,詣垂拱殿門就次,以俟冊降。禮直官、通事舍人分引宰臣、樞密、冊寶使副、百官詣文德殿立班,東西相向。
    內侍二員自內承旨降皇後冊寶出垂拱殿,奉冊寶官俱搢笏率執事人;禮直官導中書侍郎押冊,中書令後從;右相押寶,左相後從,由東上閣門出,至文德殿庭權置。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出西閣,協律郎舉麾奏《乾安》之樂,皇帝降輦即禦坐,樂止,冊使、副以下應在位官皆再拜。
    禮直官、通事舍人引使、副就位,次引左相於使前,西向稱“有製”,典儀曰“再拜”,讚者承傳,使、副、在位官皆再拜,宣曰“贈魏王符彥卿長女冊為皇後,命公等持節展禮。”
    使、副再拜,左相還位,右相帥主節者詣使東北,主節以節授右相,右相執節授冊使,冊使跪受。興。付主節與幡隨節立於使左。次引中書令、左相詣冊寶東北,西向立,右相引冊案立於中書令右,中書令取冊授冊寶使,使跪受。興。置於案,中書令、右相退複班。門下侍郎引寶案於左相之右,取寶授冊寶使如上儀,退複位。
    典儀讚拜罷,禮直官、通事舍人引使、副押冊寶,持節者前導,奉冊寶官奉舁,援衛如式,《正安》之樂作,出文德殿門,樂止,至穆清殿門外幄次,權置以俟。
    皇後升輿至中門,升車出大門,使、副及群臣前引。將至宣德門,百官、宗室班迎,再拜罷,分班。
    皇後入門,鳴鍾鼓,班迎官退,乃降車入,次升輿入端禮門、文德殿、東上閣門,出文德殿後門,入至內東門內降輿,司輿前導,詣福寧殿門大次以俟。晡後,皇後車入宣德門,左相版奏請中嚴,內侍轉奏。
    皇後下車,協律郎舉麾,《坤安》之樂作,皇後至殿上中間南向立定,樂止。冊寶使、副使就內給事前東向跪稱“冊使副某某某奉製授皇後備禮典冊。”
    內給事入詣皇後前,北向奏罷,冊使舉冊授內侍,內侍轉授內謁者監;副使舉寶授內侍,內侍轉授內謁者監;掌節者以節授掌節內侍,內侍持節前導,冊寶並案進行入詣殿庭。
    冊寶初入門,《宜安》之樂作,至位,樂止。
    皇後降自東階,至庭中北向位,初行,《承安》之樂作,至位,樂止。皇後再拜,舉冊官搢笏跪舉冊,讀冊官搢笏跪宣冊,內謁者監奉冊進授皇後,皇後受以授司言,又奉寶進授皇後,皇後受以授司寶。司言、司寶置冊寶於案,舉冊寶官並舉案官俱搢笏舉冊寶並案興,詣東階之東,西向位置定。
    皇後初受冊寶,《成安》之樂作,受罷,樂止。皇後再拜。眾參。
    禮畢,內侍導皇後降坐還閣,內外命婦班退。
    皇後易常服,謝皇帝、皇太後,用常禮。百官詣東上閣門表賀。
    照抄前朝禮儀程序容易,具體施行起來便出現了問題。
    首先是節度衙辦公處改建的金鑾殿太小,站不了那麽多人;其次是李崇訓還沒來得及天下選美,建造能安置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宮女三千的那麽多宮殿;另外,車輦、儀仗、旗幡、冊寶等物件也不俱備。
    好在李守貞腦子好使,百官善於變通,大家出謀劃策,又根據一個登過草台戲班子的禮部書吏參照戲劇舞台表演的具體規劃,將節度衙的演兵場權當“朝堂”,將節度衙院子權當“垂拱殿”,大門權當“東閣門”;將李崇訓的指揮府大門外權當“文德殿”,大門暫為“西閣門”,上房權當“宣德門”,東廂權當“端禮門”,院東權當“福寧殿”;將符玉鳳的住室暫為“穆清殿”,屋門外權當“東門內”……
    沒有金花龍鳳羅紙、金塗褾袋製作告身,就用一般公文紙讓學士院繪上金花龍鳳。沒有金印,臨時找金匠按文所記,鑄了一方。雖說盤螭紐像團蚯蚓,“皇後之寶”四字刻得歪歪扭扭,但“一寸五分,高一寸”的規格是和文字記載絲毫不差的,再裝進朱漆金塗銀裝的漂亮匣子,讓兩個內侍捧著,還是蠻像那麽一回事兒。
    正式冊封那天,李守貞讓百官在“朝堂”、“垂拱殿”舉行罷儀式,便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蕩蕩出了“東閣門”,來到了兒子原來的指揮府門外——“文德殿西閣門”。
    典禮開始,鳴炮奏樂。
    冊寶使進“文德殿”站於院內東側,冊寶副使、內侍位於其南;設冊寶案位於使前南向,又設內給事位於北廂南向。
    樂聲中,百官按次序走進“文德殿”。禮直官、通事舍人先引中書令、左相、右相及奉冊寶官,執事人低首躬腰在“宣德門”外站好,準備冊降。
    李崇訓服通天冠、絳紗袍從轎車中下來,算出了“西閣門”,協律郎舉麾奏《乾安》之樂,有下人搬個椅子當“禦座”,讓李崇訓坐下,樂止。
    冊寶使、副使及所有官員,在典儀的叫喊聲中拜過;禮直官、通事舍人引冊寶使、副使押冊寶,持節者前導,奉冊寶官隨後,在《正安》之樂中在院子裏轉了一圈,算是出了“宣德門”、過了“端禮門”,到了“穆清殿”——也就是符玉鳳的住室門口停了下來。
    禮直官、通事舍人引冊寶正使、副使就位,接著引侍中於使前,麵向西,高喊“有製——”
    侍中出列宣道“預備大秦國公、榮王符彥卿之長女冊為皇後,命公等持節展禮。”
    典儀喊“一拜——二拜——再拜!”
    在場官員齊刷刷跪了一片。
    樂聲中,兩隻大猩猩鼓著肚子,用兩隻手拍著胸膛,撇著外八字腿,搖搖擺擺地從“穆清殿”——符玉鳳的住房中晃悠了出來。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莊嚴的猴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