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莊嚴的猴戲

字數:4153   加入書籤

A+A-




    狼食!
    真正的滑稽不是刻意的表現,而是在荒唐情境中不得不一本正經的生存狀態。
    按禮儀規定,皇後這方也有許多程序,需要事先準備。但李崇訓與符玉鳳一直處在冷戰階段,誰先理誰就等於低了頭。李崇訓自以為如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覺得主動打破僵局便丟了麵子。
    具體安排大典儀程的禮部尚書文超問他皇後方禮儀程序如何安排,李崇訓瞪眼訓道“安排什麽?她又不是死人,到時候能不知道出來迎接嗎?”
    皇帝金口玉言,說怎麽就得怎麽。理解的執行,不理解的也得執行。文超不敢多問,隻得作罷。
    因為大家都不知道皇後方是如何安排的,這會兒出來了兩隻大猩猩,眾人當然都以為是禮儀需要。
    兩隻猩猩賣力地表演著,時而拍胸,時而搖臂,時而搖臀扭腰,並發出“吼吼”的嘶叫。
    場上“哏”的一聲悶響,大家想笑,一時又不知道該不該笑,都笑了半截又強憋了回去。
    場上莊嚴依舊。
    皇帝永遠英明,皇後永遠正確,這是官場規則。
    皇上、皇後搞幽默,這不是胡鬧,這是發明創造。活躍大典氣氛,製造和諧場麵,是要寫進國史,作為前朝故事,千秋萬代流傳的。
    大家都這麽想,便都覺得皇後與丫頭作猩猩秀這形式用於冊後大典再恰當不過,十分必要,便都強憋著笑命令自己去認真學習領會,仔細琢磨皇上、皇後此舉的英明偉大之處,探討其中振興大秦帝國的意蘊精神。
    “《正安》之樂響雲天,兩隻猩猩舞蹁躚;
    冊後大典添異彩,君臣同慶一堂歡!”
    左丞相婁能腦袋靈光,當即賦詩一首,表示已經深刻領會。
    “肩發肖人形,蹣跚多從容;
    豪傑出深山,江湖任馳騁;
    諸侯附大秦,國運長興隆!”
    身邊右丞相琉璃珠也咬文嚼字地吟了一首,以示自己也亦緊跟。
    “猿猴人之祖,超騰若飛雪;
    蹤跡遠塵泥,飲弄空中月;
    飛落穆清殿,如鳳梧桐歇。”
    禮部尚書文超也不甘落後,搖頭晃腦地吟了一首。
    門下侍郎皮精聽了眾人議論,立即總結出《冊後大典表演猩猩秀十大好處》
    一、冊後大典表演猩猩秀,活躍了氣氛。
    二、與百官同樂,就是與民同樂,體現了皇上與皇後的愛民之心。
    三、挑戰前朝傳統,提倡了我大秦帝國的創新精神。
    四、猿猴跳躍奔騰,輾轉騰挪,動作迅捷,輕盈靈敏,形象生動,代表著我大秦帝國的尚武精神。
    五、不用車輦、儀仗,節約了人力物力,提倡了勤儉節約,這是治國的根本。
    六、在敵兵壓境的危急時刻,表現了皇上、皇後克敵必勝的樂觀主義精神。
    七、皇上、皇後事必親躬,不辭辛勞,為百官樹立了帶頭勤政的光輝榜樣。
    八、猿猴忠於首領,夫妻互愛,父子相敬,具備仁、義、禮、智、信,符合我大秦宏揚的“三綱五常”道德規範。
    九、猿猴遇險從容不迫,鎮定自若;處事大度,通情達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這是我們打造大秦和諧環境所需要大力提倡的行為風範。
    十、宏揚猿猴,製定了振興大秦的既定方針。
    “一拜——二拜——再拜!”
    皮精正全神貫注打著腹稿,準備事後列入大秦國史吉禮條中,典儀高喊參拜,眾官“刷”一聲跪了下去,獨有他橛似的還在立著。
    禦史台一監察官以為他有意不敬,上前把他扯出隊列,拖到了李守貞麵前。李守貞伸手摘了他的官帽,讓侍衛把他鎖到了一邊。
    那皮精想到自己挖空心思編好的《冊後大典表演猩猩秀十大好處》再也不能奉獻,委屈得掉下淚來。
    強權是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最好方法。皮精被當場懲罰,個別疑惑張望,交頭接耳小聲議論的官員立刻噤了聲,挺胸昂首,站得筆杆一樣直。
    場麵上更加莊嚴。
    理解的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
    此時,主持節鉞的正使不敢冷場,急忙按排練規定將象征皇後權力的節鉞授門下侍郎,門下侍郎執節授冊寶使,冊寶使跪受,叩拜。
    典儀喊“一拜——二拜——再拜!”
    百官剛起身,聽見喊聲,又莊重地跪了下去。
    兩隻“猩猩”學爬樹,學攀枝,學覓食,互相打鬧嘻戲——表演得更賣力了。
    冊寶使將節鉞交付主節,旗幡儀仗隨節立於使左。又引中書令、左相去冊寶案東北,西向立;右相立於中書令右,中書令取冊授冊寶使,冊寶使跪接手中。
    典儀喊“一拜——二拜——再拜!”
    百官又屁股朝天,額頭碰地,“咚——咚——咚”,聲音整齊,動作劃一。
    眾官跪罷,禮直官、通事舍人引冊寶使、副使押冊寶,持節者前導,奉冊寶官捧著鳳冠、霞帔,援衛如式,邁著正步,以次在院裏又轉了一圈,算是從“穆清殿”門外走進了內宮——又回到兩隻猩猩麵前。
    冊寶使、副使向兩個猩猩跪稱“冊寶使苟皮、副使金隨奉製授皇後冊寶。”
    典儀喊“一拜——二拜——再拜!”
    冊寶使、副使喊聲沒落,兩個猩猩已經跳下台階,爭搶起冊寶、節戎、鳳冠、霞帔來。
    瘦猩猩先搶了鳳冠,胖猩猩先搶了冊寶,都是一手抱著,另一隻手又去拿霞帔。
    瘦猩猩先抓到手,胖猩猩伸手便奪。瘦猩猩沒有胖猩猩力氣大,緊急中放了霞帔,去抓胖猩猩懷裏的鳳冠;胖猩猩丟了霞帔,去奪瘦猩猩懷裏的冊寶
    “這是我的!”
    “這是我的!”
    “我要花帽子,摘珠珠玩兒!”
    “我要花盒子,盛蟋蟀呢!”
    “給我——”
    “給我——”
    兩個猩猩你搶我奪,互不相讓,一瞬間,冊寶錦匣碎成了木塊,節戎倒地踩得稀爛,鳳冠被扯掉了珍珠、鳳飾,霞帔被撕成了兩半。
    百官大驚失色,卻沒一個人敢動彈。
    說是皇上和皇後安排的程序吧,怎麽會把這冊寶、節戎、鳳冠、霞帔都扯拽得稀巴爛?說是個意外吧?皇上、皇後英明偉大,怎麽會沒有安排?再說,如此國家大典,誰敢破壞?
    大家都在觀望,大家都在理解。
    大家都斜著眼偷看皇上。
    李崇訓見事情蹊蹺,衝上前去,扯下兩隻猩猩的包頭,氣得差一點栽了個跟頭。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兩個傻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