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駛向大明的兩艘船(祝賀Bolshevik成為首位盟主)
字數:8730 加入書籤
作為一方大員,李鴻章要出使花旗國那可是大清立國以來的第一遭。
哪怕有奕?的全力支持,事情也是極其難辦的。
這個時代,最坑爹的清流派雖然還沒有完全成型,但洋務派同樣勢力單薄,受到老牌官僚的反對。
內閣大學士倭仁與奕?大唱對台戲,曰:“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指責奕?和李鴻章以夷為師,乃是名教之恥。
倭仁是理學名家,在士人中擁有崇高聲望,他的表態,引起朝野強烈反響,一時非議如潮。
甚至坊間還有儒林仕子譏笑鬼子六與李巡撫乃是:“孔門弟子,鬼穀先生”(以鬼喻洋人),把李鴻章的使團譏為“鬼使”。
最終還是曾國藩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出來為兩人辯駁,“夫學問,本孔孟為尊,然西人艦炮若不察,則兵戎有失,宜以孔孟為道,西學為器。”
曾國藩如今立下保存名教的赫赫大功,說是半步聖人也不為過,他的話,儒林之中無人敢於反駁。
更何況曾國藩說得也很清楚,孔孟為尊,為道,西學隻是器。
“器”是個什麽東西?不過是手段而已。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君子不器,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因此,也就是說,出去留學的學子,不過是匠人之身而已,而非“君子”,與諸位高談闊論的仕子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自然也沒有阻攔的必要了。
曾國藩的說法,比起日後張香帥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更加保守一些,也更符合這個時代儒林的認知一些。
背上了“鬼使”的罵名,李鴻章隻能搖頭苦笑,此時的他還不是日後黑鍋滿身的裱糊匠,心態還沒有那麽好。
要不是奕?一再支持,加上“花旗國”那邊允諾解決軍艦之事,李鴻章都要打退堂鼓了。
就這樣,在相互扯皮之間,李鴻章的花旗國之行,一直到9月底才堪堪成型。
……
在此期間,大明的運輸艦隊又有三艘遠洋輪船入列,總船隻數達到了15艘。
數量增加了,運輸艦隊也拆分成了第一、第二兩支,交叉運輸了。
這使得大明人口的運力增長了一大截。
到九月底的時候,大明的人口已經增長到了15萬,但軍隊暫時沒有大規模擴軍。
維持著陸軍2萬、海軍4000、農墾師5000,錦衣衛2000的規模。
在國土方麵,雖然也沒有擴張,但是原本占領地區都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
新津農墾區是一年兩季的。
3-4月播種,6-7月收獲。
7-8月播種,10月左右收獲。
因此,在七月份,大明農墾師再次打響了【墾荒備戰,保障糧倉】的大決戰。
新添水田3萬畝,旱田8萬畝,總耕種麵積達到18萬畝,預計秋糧產值在夏糧的基礎上翻兩番。
與此同時,農墾師養豬1連、2連,還立下了軍令狀,要在今年冬天,將生豬月出欄頭數增加到2000頭。
對此,朱富貴陛下做出批示,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富貴豬1號、2號優秀的豬種優勢,進一步做好生豬飼養的防疫工作,確保滿足每個大明人一年消費豬肉20公斤的底線。
同時開發雞鴨家禽、近海捕撈、遠洋鯨魚研究作為肉食補充,保障百姓體質。
原本朱富貴給農墾師的要求是保障每個大明人每年能吃40公斤豬肉。
這與後世中國人每年吃58公斤肉的標準已經接近了。
不過隨著移民的增速,這一年初提出的標準最終還是沒有得到落實,40公斤的標準下降到了20公斤。
畢竟養豬這種東西,沒有經驗還真是玩不轉。
大明農墾師的戰士在老家有資格養豬的人就不多,豬倌養豬的方法更是相去甚遠,需要重新培訓。
不過隨著經驗積累,以及7月份玉米的大豐收,下半年養豬的事業就開始蒸蒸日上了。
反倒是因為短期內引進了不少的日本女性,這些吃慣了雞食的女人,胃口真是小的可以,根本吃不掉多少肥汪汪的豬肉。
其實也別說他們,朱富貴聽伊藤博文說,自己那個虎踞本州島西南的毛利老弟,以前的常規夥食就是一碗白米飯加一截醃蘿卜,有時候還會有兩條小魚幹,這已經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自從下關加入到新津-下關-上海這一罪惡的三角貿易以來,那位毛利老弟已經能每餐吃三碗白米飯加兩個白菜餃子了,生活得到了質的提升。
……
除了農業方麵,大明的工礦業也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8月中旬,新泰金礦正式開始出產黃金,預計每年可以開采至少300公斤的黃金。
9月初,勝利油田被探明,已探明儲量超過8000萬噸,不過大明暫時沒有技術實力開采。
同樣是9月初,鳳濟鐵路貫通,兩年來大明工部積累下來的技術沉澱終於發揮了作用。
火車頭這種東西購買和運輸都極其困難,早在去年年底工部便已經立項自主研發。
而且一開始,此項目研發就規劃了三條技術路徑,分別是長管葉輪式蒸汽機、煤氣機鍋駝機、柴油內燃機。
經過多方論證,第三種,柴油內燃機由於種種被暫時擱置了,工部全力攻克前兩者,都獲得了技術突破。
最終,大明第一輛火車——複興號上麵,采用的還是長管葉輪式蒸汽機。
這款蒸汽機已經在“核心價值觀”係多艘列遠洋輪船上得到了檢驗,可靠性性更強,更加適應新魯開發的速度需求。
火車除了動力係統,對於鐵軌質量、其他核心鑄件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大明的第一輛火車隻能說是一款積累經驗為主的車型。
雖然動力強勁,但這個冒著黑煙的大家夥時速僅有20公裏,距離歐洲和美國東部的新式列車還有著巨大的差距。
速度確實拉胯了一些,但鳳濟線的通車,無疑標誌著以新濟為核心的新魯地區,更加牢固地融入進了大明的版圖。
而且,朱富貴正在嚐試通過範德比爾特家族獲得太平洋聯合鐵路公司的相關技術。
總得來說,這兩個月中,大明欣欣向榮,形勢一片大好。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李鴻章為代表的大清國使團,以及200多名留學生,乘坐文明號遠洋輪船,由上海港出發了。
與此同時,地球另一端,紐約港。
70歲高齡的老範德比爾特,目送自己的兒子和孫女坐著輪船向南而去。
他們將帶著家族最後的希望,繞過南北美大陸,前往西北地區那個叫做西雅圖的小地方尋找一線生機。
受到林肯的背刺,範德比爾特已經到了毀滅的邊緣。
老範德比爾特本想親自前往,卻發現自己已經被華爾街限製了人身自由。
畢竟他身上的負債已經到了一個銀行家懷疑他隨時會舍棄家業跑路的地步。
因此,很難得的,老範德比爾特這一次給自己兒子的命令是,如果不能成功,就遠走高飛,離開美國。
不過暫時斯蒂夫還沒有這樣的打算。
因為就算是老爹靠不住了,他還有好女婿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可以依靠。
…………
…………
感謝本書第一位盟主olsevk打賞100000起點幣!!!
感謝書友20181020175516377打賞100起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