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昆陽之戰

字數:1790   加入書籤

A+A-




    如果說吳楚聯軍一敗令到整場七國之亂就此被撲滅,成就了周亞夫將軍及“細柳營”的赫赫威名的話,那麽昆陽之戰就是奠定了劉秀中興漢室的偉業,使得“漢光武帝”被後世許多人封為偶像了。
    昆陽之戰在後世許多人口中,是天降隕石砸死了新軍不少將士,使得新軍士氣大跌,這才被劉秀領軍擊潰的,所以後世許多人都稱光武帝劉秀為“大魔導師”或是“位麵之子”,其建立東漢更是被傳為“位麵之子”劉秀對“穿越者”王莽的一場決定曆史走向的戰爭。
    但是拋開這些相對玄幻的故事,隻從正史上對昆陽之戰的記載來看,其實真實的昆陽之戰,一點也不遜色於玄幻版本的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乃是新朝欲覆滅綠林軍所作出的一次軍事行動,王莽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為統帥,征調當時所謂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當軍中的類似參謀的官吏,並任用長人巨毋霸為壘尉,專門負責構築營壘,將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獸圈至軍內飼養,以便在作戰時放出來,震撼敵人。
    然後征調地方各州郡的精兵,由郡和牧守親自率領,限期到洛陽附近集中,共集結了四十三萬人,號稱百萬大軍,浩浩蕩蕩向昆陽開進。
    這個時候,綠林漢的將軍王鳳與太常偏將軍劉秀等進擊昆陽、定陵、鄢城等地,進展順利,王常指揮的部隊在汝南等地區的活動也節節勝利。
    漢軍得知新軍大隊人馬向昆陽地區開來,於是王鳳與王常率領近萬人的部隊占據了昆陽城,這時劉演指揮的大軍正在宛城圍攻守城之新朝軍隊,勝負未見分曉,但宛城已是兵少食盡,內無鬥誌,外無救兵,形勢對新軍極為不利。
    不久之後,劉秀所率領的三千多兵馬,也由於受到新軍壓迫,失去了活動空間,也退至昆陽城內,城中漢軍集結了一萬多人馬。
    不過由於漢軍和新軍兵力實在太過懸殊,眼看城外新軍日漸增多,城中各將領對堅守昆陽的信心逐漸低下,常常討論是否應該各領兵馬經略四方,以免被新軍盡數殲滅。
    劉秀眼見此情況,就鼓舞大家,說大家兵馬聚在一處,依托堅城還能抵擋新軍,如今新軍日漸合圍,一旦各領兵馬離去,估計不出數日就會被新軍圍殲,況且劉演所部正在全力攻打宛城,在附近並無漢軍可以支援,若貿然離城,恐難幸存。
    劉秀這通言論,雖有道理,但其畢竟不是全軍最高統帥,其餘將領並不太信服,但是恰好此時,探子回報,新朝王尋大軍率大軍到了城北,昆陽城已經算是被新軍合圍了。
    眼見情勢危急,眾將便決定請劉秀統率全軍,定破敵之策,劉秀與眾人商議之後,就決定以王鳳和廷尉大將軍王常率人堅守昆陽城,自己當夜和宗佻、李軼等十三騎,出昆陽城南門到外麵去調集部隊,準備對新軍內外夾攻。
    劉秀率人離去求援之後,新軍就將昆陽城重重包圍起來,不停攻城,雙方相持多日,城中守將王鳳等人一度動搖,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尋認為攻克昆陽指日可待,不許他們投降,否則自己的功勞就不顯了,故此決心非要踏平昆陽不可,這使得守軍認識到隻有拚死堅守,以待援軍才能有生路,於是更加頑強地與新軍搏殺。
    在昆陽城堅守的這段時間裏,劉秀終於調集了五六千人馬,到達昆陽外圍準備與昆陽內守軍內外夾攻新軍。
    而在這個時候,劉演已經攻破了宛城,劉秀立馬將這個消息傳遍昆陽城內外,由此新軍心情沮喪、士氣低落,反之漢軍士氣頓時高漲,使得漢軍在士氣上取得了上風,取得了決戰勝利的契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c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