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邀名射利

字數:5697   加入書籤

A+A-


    漢中南鄭,廖立將所有關於記載著隴西諸如地圖、人口等資料送到諸葛亮處。

    廖立施禮畢,諸葛亮微微點一下頭道“公淵辛苦!”說完埋頭繼續做事。

    廖立並未離開,反而在下麵侍立。諸葛亮察覺到廖立,停下手中的公文道“公淵有事嗎?”

    廖立開口道“孔明,聽說王上調人往隴右。”

    諸葛亮嗯了一聲道“王上準備遷民填隴,以減少曹丕遷空天水、南安兩郡帶來的影響。

    王上點名令尚書劉巴為首率文臣往隴右主持,亮則在此主持,我剛和劉子初擬了份名單,子初去召集人手了,兩天後趕往隴右。”

    廖立語氣不耐得道“劉子初善刀筆,文采華麗。實則不曾安邊治民,王上如何讓劉子初為首前去!”

    廖立話音一落,諸葛亮心中一驚。放下手中的筆,拿起羽扇起身走到廖立身旁,請其落座。諸葛亮翻了翻羽扇開口道“公淵,剛才的話你可曾對別人說過?”

    廖立道“不曾,隻對你說了!”

    諸葛亮看著廖立道“公淵,所謂謹言慎行。話不能亂說,劉子初少知名,才智絕人,王上想要托以大事是情理之中!”

    廖立卻道“孔明,你以為我說胡話是吧?那好,我問你,劉巴可曾做過郡守,治理地方。”

    諸葛亮淡淡道“不曾有,不過這算不得什麽,劉巴之才任郡守之職大材小用,王上慧眼如炬,自然不會如此!”

    諸葛亮一說這話,廖立言語焦躁起來道“孔明以為我和劉子初相比才能如何?”

    諸葛亮道“你二人皆是荊楚俊傑!”

    廖立繼續道“好,那我比張永年如何?”

    諸葛亮道“公淵荊州名士,永年益州奇才!”

    廖立大笑道“就是說我廖立不比二人差是吧!”

    諸葛亮道“單論才幹確實如此!”

    廖立道“可是世人隻看到我居於張鬆、劉巴之下。與孟達、楊洪之流並肩。

    張鬆長相猥瑣,品行不端。劉巴不過在王上身邊起草文書。

    孟達誇誇其談,全無才略,丟失上庸三城回來不單沒被重罰,被啟用作廣漢太守。

    楊洪之前不過一功曹,竟然繼法正之後被任命為蜀郡太守。

    我在各地任太守達十年有餘,一項任勞任怨,現在和這些人相當,我豈能甘心,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諸葛亮沉默一會兒道“公淵,巴郡太守連接漢中與成都要地,需上攏兵馬,揮軍入前征戰,下通川中,安民心輸錢糧。

    照你這麽說關雲長襄陽太守和糜芳南郡太守一樣?都是太守,怎麽不讓糜芳之流去做襄陽太守?都是太守要看看擔不擔得起來!”

    廖立道“強詞奪理!”

    諸葛亮道“好好,那說說張鬆,張鬆確實不高,醜了點,這算什麽?亮家中賢妻,還有士元不是長得都不盡人意!那又如何?

    張永年是跨荊連益最早的引路人,法正、孟達二人尚在其後,王上能成就今天的事業可謂是功不可沒。

    何況張永年並非庸人,其熟通典籍,各州郡戶籍、民風、地勢等了然於胸。

    對內疏通河流,灌溉田地,數載年年豐收。

    對外修築道路,北通漢中,南抵永昌,使得行令暢通。

    巧行徭役,慎征兵馬,興建糧倉,民力不竭,降低戰事帶來的困苦。這些事難道不能證明其所能!”

    廖立不滿道“修路、通河是王上想幹的,關張鬆何事?兵馬訓練不是你孔明在幹嗎,你倒向著個益州人說話?”

    諸葛亮輕歎一聲心道廖立你是聰明人,為何聽不出我話中的意思。

    確實張鬆幹的事多是王上委派的,可你該學學張鬆怎麽辦事!

    張鬆聰明在辦好王上交代的事,本本分分,王上讓幹什麽就幹什麽,幹好了什麽都不用說,不必刻意邀功,王上看得見,自然會委以重任。

    廖立繼續喋喋不休道“孔明想過沒有,王上對益州人士的任用程度超過我們這些人,益州人幾乎擠占了大部分重要位置。

    對外三州之地,王上自領益州牧,關雲長督荊州,黃權督涼州。一州刺史,可是兵權在握。我荊州人士何曾有人都督一州之地。

    就說王上自領的益州,各郡太守多是孟達、楊洪、黃元等益州人士。

    王上身邊委以重任的荊州人就你和士元。可你的地位和張鬆相同,要不是死了個法正,現跟在王上身邊的還指不定能不能輪到龐士元!

    王上北上迎擊曹丕,各軍都督張任、柳隱、句扶、馬忠、王衝、王平盡是益州將領。

    我們這些荊楚才俊自劉景升逝世,盡歸王上,勢微相隨,襄助成事,方才成就這番基業。就憑這個不能被益州人蓋過,如今卻被全麵壓製住,孔明你不擔心嗎!”

    諸葛亮麵無表情道“甚麽益州人荊州人,公淵你腦子為甚都是些髒東西?

    我們永遠的身份是輔佐王上興複漢室大業的文武臣僚。王上的任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要懷疑,靜下心你會明白的!”

    廖立冷笑道“好好,孔明,你來跟我說說王上的深思熟慮,讓我明白明白!”

    諸葛亮壓低聲音,話中透著嚴厲道“廖立,謹言慎行的道理都不懂嗎,質疑王上,王上所為是你我能議論的嗎!”

    廖立想起什麽,淡然道“孔明,你心思豁達,不計較得失因為你在其位,可我不在!現在請你幫我個忙,派我去隴右!”

    諸葛亮道“亮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

    廖立大聲道“我要在王上眼前,要一郡之地,憑我一人之力完成規劃田地,繁榮郡縣。我要王上看到我的本事,而不是棄賢用愚!”

    諸葛亮輕搖羽扇道“公淵,如果說要證明自己,那留在漢中幫亮就好。隴西不過是劃地安民。

    麻煩的是漢中,百姓遷多少,遷誰,遷走後留下的土地保證依舊有人耕種。

    隴右遷民、天水築成需要錢糧,全部要從益州撥付,另外參戰的將士、羌氐犒賞。其複雜程度遠多於隴右。”

    廖立拒絕道“你不會的明白孔明,有時候能力需要人看到才行。在隴右,王上會看到我的能力!”

    氣氛靜了下來,忽然外麵一人抬腳走進喊聲道“孔明!”

    諸葛亮一聽聲音,應聲道“季常,你不是在武都負責轉運,怎麽來南鄭了!”

    馬良進來看到廖立招呼道“公淵有禮!”廖立點點頭。

    馬良道“孔明,王上派我來催促錢糧,涼州羌豪叛亂,激勵將士,盡早將犒軍金銀、安民物資運往隴右,賞給將士。並令我偕同張苞親自押送。”

    諸葛亮道“你少等片刻,公淵,一起來幫忙算出需要多少,分出輕重緩急,所需太大,要分次運送。”

    傍晚算出所需一月之物,連夜先行裝車,天亮後就出發,其餘所需再隨後發出。

    諸葛亮忙到子時,方才準備歇息,廖立一直在旁幫忙。

    諸葛亮伸了伸胳膊,看著廖立,猶豫一下道“公淵,亮這裏需要幫忙,你還是要去隴右嗎?”

    廖立沉默不語,諸葛亮歎了口氣道“也罷,既然堅持,那亮就暫命費禕為巴郡太守,這樣你可往隴右。”廖立拱手拜謝。

    諸葛亮走到廖立麵前道“公淵,你的才能早晚會得以施展,急不得,有些事不要強求最好。”

    劉巴、廖立、費詩、費觀等一百名文臣先行抵達天水郡冀縣,馬良一同趕來,準備堆放物資的倉庫。

    冀縣留守梁緒將眾人接入,安排住處,製備飯食。廖立不見劉備問道“王上不是說要規劃田地,計算天水、南安兩郡各縣遷入多少百姓才能全麵複耕農田。

    我等既然來了,王上何在?速速安排我等做事!”

    梁緒解釋道“王上在街亭迎接馬超、趙雲等眾位將軍得勝而還,幾天後就會返回!”

    廖立道“馬超、趙雲奉命護衛州郡,自持驍勇,輕而無備,百姓流離,他們有臉讓王上迎接!”

    馬良在旁狠狠瞪著廖立道“你少說兩句!”

    廖立哼道“還不讓說!”

    梁緒經過戰事,知道其中艱難,辯解道“隴右戰事艱難異常,曹軍十餘萬,馬超、趙雲各位將軍加起來兵力不足半數,然奮不顧身,轉戰四方,以弱擊強,不曾畏懼。其中艱險非在下這個據城守備之人可知。”

    廖立正準備說話,馬良搶話道“梁功曹在下受教,待此間事畢,可同我前去安排倉庫,兩天後第一批錢糧、物資就到,多謝!”

    梁緒施禮道“不敢,小人知道眾位皆是才俊過人,自愧弗如。”

    說話間,侍者從後麵轉出稟報下榻處安排妥當。梁緒請眾人前去暫歇,自去準備飯食招待眾人。

    梁緒離開,廖立對馬良抱怨道“我說馬超、趙雲說的不對嗎?小小功曹敢頂撞我,無利!”

    馬良閉口不言,待到下榻處,馬良才對廖立道“公淵,王上認為馬超、趙雲有功,親自往迎,你倒說他們無能,聽你的還是聽王上的?

    急著做事按章法來辦便可,別忘了你可是孔明保舉前來,不要胡言亂語給孔明添麻煩!我還有事,先走了!”說完轉身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