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楊釗犯忌請求改姓名 仙芝好戰兵敗怛羅斯(五)
字數:3804 加入書籤
石國王子遠恩哭訴於大食,大食的阿拔斯國王也稱黑衣大食,接待了遠恩,他們正想向東擴張,有這樣的好機會,不能不利用。阿拔斯立即對石國王子許諾,大食軍隊已經做好準備,捕捉戰機,在有利的時候,襲擊唐朝安西四鎮,為他報仇。
高仙芝得知後,與封常清、段秀實商議,封常清說道:“與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動出擊,趁其不備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打痛了他們,就不敢貿然進攻我國的邊境了。”段秀實說道:“大食強大,單靠安西的兵恐難打勝。元帥要強攻,就得爭取朝廷增兵。”
高仙芝采納了封常清的建議,決定先發製人,主動進攻大食。他立即上奏,唐玄宗接到高仙芝的奏折,看過之後對大食的擴張十分氣憤。立即批準了他的計劃,但沒有唐軍增援,要他調動附屬國的軍隊,全麵擊退大食的蠶食。接到聖旨,高仙芝率領李嗣業、段秀實等大將,及正規軍兩萬,加上拔汗那盟軍和葛邏祿部軍隊各五千人,攻擊大食。
唐朝要在中亞樹立霸權就必須擊敗大食國,而大食國已經崛起,要完全控製中亞地區,也要樹立軍威。這是一個傳統的強國與一個新興的強國之間的戰爭,為了建立霸主地位,就必須擊敗對方的挑戰。
這場戰爭,不可避免,對雙方來說,都是隻能勝不能敗的。如果一方落敗,將失去對西域小國的控製,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唐朝主將高仙芝,具有山地作戰的經驗,副將李嗣業勇猛異常,別將段秀實足智多謀。但高仙芝出動安西都護府八成以上的兵馬,想以不足唐朝二十分之一的軍隊,打敗正在掘起的大食國,多少有些輕敵。
雖然在唐代時,中國軍隊無論裝備、素質、士氣還是將帥能力都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一個高峰。但不作全國性動員,單憑高仙芝區區三萬軍隊,就發起進攻,完全低估了對手的實力。
當時唐軍野戰常用的陣形之一是“鋒矢陣”,衝在最前麵的是手執陌刀,勇猛無畏重裝騎兵帶領輕裝步兵,衝擊敵軍陣地,接著是步、騎兵突擊。後列則有弓弩手仰射,掩護軍隊衝鋒。這種戰法就象二戰時期的炮火掩護,坦克衝擊,步兵掩護跟進的戰術一樣。攻擊有序,配合默契,一舉能夠完全擊潰對方。
陌刀的攻擊力極為可怕,列陣時“如牆而進”,肉搏時威力不減,李嗣業便是一員善使陌刀的猛將。騎兵方麵則是輕重騎兵結合,一般使用馬槊和橫刀。重甲騎兵使用馬槊,兵器長,有效攻擊距離遠。橫刀短,便於近身肉搏。唐代改進了冶煉技術,灌鋼法取代了百煉法,使鐵製戰刀更加鋒銳。
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減輕了許多,而防禦能力卻有所提升。
唐軍的拋射兵器弩,是當時最先進的遠程打擊兵器。中國的弩早在秦漢時期便已獨步天下,到了唐朝更加成熟完善,其射程與威力遠非尋常弓箭可比。
唐軍的基本戰術是‘側翼迂回,前後夾擊。’唐軍將步兵列陣的威力和騎兵強大的機動性能通過‘畜力化運載步兵’這一創新完美的結合到了一起,發揮了曆史上最強大的“反騎兵軍團”的威力。
高仙芝之所以敢大膽進攻,依賴的就是唐軍的戰鬥力,幾次遠程攻擊的成功也使他自信加大。但大食國不同於西域小國,他們的步兵列陣之時用長矛配盾牌,是傳統的裝備。大食國的大馬士革刀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步騎兩用的阿拉伯彎刀鋒銳無比。當時就享有盛名,唐杜甫就在《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裏麵稱讚阿拉伯刀“籲嗟光祿英雄弭,大食寶刀聊可比。”
大食國騎兵的裝備也是長矛加盾牌,並且裝備弓箭。與唐朝相比,大食國的軍力處於下風,唯一優勢在於騎兵。阿拉伯馬乃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馬種,呼羅珊又是波斯故地和阿拔斯王朝起家之處,當地戰士性情剽悍,騎術精熟,再加上不亞於阿拉伯本土戰士的宗教狂熱,其素質在全國也堪稱精銳。大食國騎兵主要是輕騎,雖然盔甲較差,但保證了機動性。其武器包括弓箭、長矛、劍等,鋒利無比,很適合馬上作戰。
雙方都是誌在必得,但這是不對等的軍事較量。唐軍隻動用了二十分之一的軍隊,而且深入腹地。大食國幾乎是全國動員,傾所有軍力進擊唐軍。
三萬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大食國七百餘裏,探知其怛羅斯城③隻有少量軍隊防守。高仙芝命令,立即向怛羅斯城進軍,想一舉拿下這座空城,作為他們進軍的橋頭堡。
唐軍加速向怛羅斯城前進,大食國一直注視著高仙芝的軍隊,在接到唐軍向怛羅城進軍的消息之後。駐巴士拉的東方總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達命令,其部將塞義德?本?侯梅德帶領八千部隊,日夜兼程,加上他們地形熟,搶先駐守了怛邏斯城中。
七月份高仙芝到達了中亞名城怛羅斯城下,唐軍到達城池時,已經不是一座空城了,對方早有準備。高仙芝雖然出乎意外,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顧軍士的疲憊,立即發起攻擊,遭到了大食軍隊的頑強抵抗。
段秀實建議撤軍,高仙芝說道:“敵人隻有八千軍隊,能堅守幾日,加緊攻擊一舉拿下坦羅斯。”組織軍隊開始圍攻怛羅斯城,李嗣業手舞陌刀,衝向城門。塞義德?本?侯梅德在城樓上從容鎮靜,指揮軍隊用弓箭阻擊。
唐軍在城邊建立起駑箭陣地,伏遠駑、角弓駑等遠程打擊武器,射程遠,攻擊力強,大食兵士紛紛墜下。守將塞義德?親自在城樓上督戰,加強防守,不顧軍士的傷亡,嚴令軍士射擊,阻止唐軍衝鋒,雖然傷亡巨大,但保住了城池不失。
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大食元帥艾布?穆斯林贏得時間,親自帶領兩萬精兵趕往怛羅斯構築工事準備大戰。同時命令部將齊雅德和另一將領艾布達?烏德?哈裏德,以及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駐屯軍,各帶一萬人也迅速趕往怛羅斯城。
五萬阿拉伯援軍趕到,從背後襲擊唐軍,雙方在怛羅斯河兩岸,即今天的奧李?阿塔附近展開了決戰。
大食國的軍隊從數量和氣勢上都超過了唐軍,而唐軍在戰鬥力上占有上風。如果正規決戰,誰勝誰負還很難說。但唐朝的葛邏祿部雇傭兵見事不妙突然叛變,唐軍陣腳頓時大亂。
大食聯軍趁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唐軍陣營的中心,連續攻城五天的唐軍,此時已經疲憊不堪,在內外夾擊之下,再也支撐不住。
李嗣業勸高仙芝棄兵逃跑,段秀實當麵斥責這種行為是“憚敵而奔,非勇也;免己陷眾,非仁也”。高仙芝提槍上馬,衝向敵軍。其時唐軍在大食聯軍的衝擊下,已經潰不成軍。高仙芝浴血奮戰,但陣營已亂,無法組織有效抵抗。軍隊被衝散,他在夜色掩護下單騎逃脫。
李嗣業、段秀實收攏散兵遊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中方聯軍中的拔汗那兵也潰逃至此,造成兵馬車輛擁擠堵塞道路。
李嗣業恐阿拉伯追兵趕到,不惜對盟軍大打出手,揮舞大棒斃殺百餘名同屬大唐聯軍的拔汗那軍士,才殺開一條血路,殘餘唐軍得以通過。好在大食國的軍隊沒有窮追猛打,唐軍逃脫。
高仙芝一人一騎向龜茲狂奔,途中碰上了李嗣業和段秀實,會合之後,立即收攏殘兵,重新整頓兵馬,逃回安西。清點人馬,唐軍損失慘重,兩萬人的安西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陣亡和被俘各自近半,隻有千餘人得以身還。所有重裝備都丟棄在戰場上,車駑無一部回還。
注①:唐朝時期地名,現今的烏孜別克斯坦塔什幹。
注②:唐朝官銜名稱,從一品。
注③:唐朝時期地名,現今的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