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道經(二)求訂閱
字數:3981 加入書籤
大道靈光!
姒伯陽書寫《道德經》,道心寄托於其中,每一筆的落下,都有點點靈光,在他的筆尖上浮動。
這一點點靈光,匯聚在一起,凝聚為大道紫氣,在他頭上三尺顯化。大道紫氣,氤氳蒸騰,陰陽魚在其上盤桓。
姒伯陽緩緩吐出一口清氣,清氣散開,化作清風,一扇扇門窗,被清風吹開,整個廂房之內,氣流流動,簌簌作響。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他哈哈一笑,整個人仿佛大放光明,那是智慧之光,那是覺悟之光。
智慧者,參透大道玄機,一言一行,皆與道合。
覺悟者,覺醒自身神藏,悟得道理,點點靈光,如寶珠灼灼其華,在靈台之上,明滅不定。
“道德經,道德經中說道德,道德!”
姒伯陽呢喃自語,眉心祖竅之間,造化玉碟神光濯濯,一道純白之炁,自玉碟中孕育,他的眸光愈發清明。
“我怎麽到現在,才想到《道德經》,道德,道德,這道德已近在咫尺,我為何還要假於外求,去尋什麽教化。”
“《道德經》,本就是太上教化之寶,太上西出函穀,化胡為佛,五千字真言,洋洋灑灑,道盡了教化之微妙。”
“隻要,將這《道德經》參悟透徹,便是自成道德,自證教化!”想到這裏,姒伯陽再度握筆,神容越法沉凝。
經由大道靈光洗煉,這根玉筆已然非凡。似暖玉一般的觸感,紫煙環繞筆身,筆尖之上,五色毫光,若隱若現。
他握筆之後,剛想要再強寫一段《道德經》經文。隻是剛才的那一段經文,已經耗費他極大心力,讓他神氣兩虧。
此時的姒伯陽,真的是有心無力,哪怕他強行專注精神,也無法再寫出一個字。
隻因,姒伯陽的精力,已經瀕臨耗竭。元氣大損的他,每每想及《道德經》的文字,都有一種頭痛欲裂之感。
這讓姒伯陽心頭一驚,他有著強烈的感覺。要是不顧頭痛,強行再寫《道德經》,那就不隻是頭痛那般簡單了。
每寫一個字,姒伯陽的頭痛就會加劇一分,不超過三十個字,姒伯陽的腦袋就會啪的一聲炸開。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腦袋一旦炸開,就算姒伯陽是天仙,元神不死不滅,再煉肉身,也是會大損根基。
除非姒伯陽證道先天,已經煉虛合道,肉身元神再無差別,道化先天一炁,否則他就不能無視肉身寶筏毀壞。
肉身寶筏被毀,極其影響日後道途。再是重煉肉身,亦終究不如長久打磨的不壞仙體。
就在姒伯陽暗自心悸的時候,被姒伯陽書寫《道德經》的氣象,所驚動的一眾地祇級人物,已經站在了官邸之外。
上陽仲與一眾地祇,站在府門前麵麵相覷。大道靈光出現的時候,所有地祇沒有多想,循著異象趕到了姒伯陽的官邸。
可是當他們來官邸後,卻又不知該何去何從。姒伯陽乃越國之主,是他們的上君,他的官邸豈是他們這些臣子能冒犯的。
擅闖官邸,簡直就是自尋死路。隻是姒伯陽那恐怖的實力,就讓所有臣子,不敢對其有一絲一毫的不敬。
姒伯陽天仙道業,對應神魔道的境界,那就是正神級數。一群地祇麵對一尊正神級數的強者,能做的隻有聽天由命。
沒錯,在地祇們麵前,正神級數的存在就是高高在上,深不可測的‘天’。
一位老地祇將目光,放在了上陽仲的身上,道:“太宰,您看?”
有著老地祇帶頭,幾位地祇如夢方醒,將目光放在上陽仲的身上。
他們幾個老地祇,極有自知之明,知道他們幾個的分量,就是加在一起,也不及上陽仲一人來的重。
人與人是不一樣的,地祇與地祇也是不一樣的。同樣的事,上陽仲做得,而他們這些地祇卻做不得。
上陽仲強闖官邸,最多會被姒伯陽說一兩句,然後罰酒三杯,下不為例而已。情分不同,不可能過多苛責。
而他們幾個老地祇,要是敢無詔,擅闖官邸。隻怕還沒靠近官邸,就會被人拿下,抽筋剝皮,死無葬身之地。
這些老家夥都精明之極,在見到大道靈光時,那一股不顧一切的熱血退下後,理智重新上頭,自然不會犯忌。
說來說去,還是姒伯陽的實力,讓這些老家夥不敢越雷池一步。
雖然,姒伯陽表現在外的實力,隻有天神級數。可就是天神級數的實力,也對他們幾個地祇,有著莫大的威懾。
如若換做一個神魂級數的諸侯,他們縱然還有顧忌,卻絕不是對那位諸侯的顧忌。
上陽仲站在官邸門外,正躊躇著要不要謁見姒伯陽,聽到身旁地祇出聲,看了那地祇一眼。
“罷了,都來到這裏了,要是進都不進,就反身離去,像什麽話。”
上陽仲歎了口氣,道:“我這就入府覲見,你們幾個,要不要與我一起進府?”
對此,幾位地祇交換了一下眼神,將個中利弊,都權衡了一遍,紛紛道:“我等,正要謁見上君。”
這幾位地祇對於天神級數之上的神通,都有幾分了解。知道他們此時此刻,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入姒伯陽的耳。
這並非是越國的暗間,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甚至連姒伯陽官邸門前,都有人暗暗監聽的地步。
而是地祇級數的存在,都能凝煉福地,自身所在,既為福地所在。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這還隻是地祇級數,地祇之上的天神級數、正神級數,在福地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凝煉法界,感知愈發敏銳。
在他們的法界籠罩之下,真的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正是知道這些,這些地祇自然不敢考驗,姒伯陽能不能知道官邸內外發生的事。
以姒伯陽的修行,不要說這一座官邸,就是整座山陰城,一樣如掌上觀紋,毫厘可見。
所以,這些老地祇才不敢亂說話,開口之前,必然在腦中過濾一遍,自感在沒有錯謬以後,才會開口。
這些老地祇能在姒伯陽開國以後,一直沒有遭到清算,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說別的,隻是謹言慎行這一項,就讓人歎為觀止。
若非這些老地祇,謹慎到了極點,而且他們身上也確實沒有錯處。以他們會稽氏族遺老的身份,早被姒伯陽秋後算賬了。
當然,不是所有遺老,都如這幾位一般清醒。還是有幾位不那麽清醒的,可那幾位轉眼就被姒伯陽打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