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占城稻
字數:4419 加入書籤
李世民眼前一亮。他感覺自己找到攻打高句麗的理由了“不錯不錯,這個借口,咳咳,佑兒說的很對。隋朝那些遠征高句麗的同胞,我們不能任由他們在高句麗被人褻瀆。我們需要接他們回來。那再說說吐蕃吧。”
眾人無語,剛才他們可是全都聽到李世民說漏嘴了吧。
其實李世民何曾不想征伐高句麗。但是一來是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啊。
現在高句麗已經算是在名義上承認了大唐作為宗主國的地位。而這句承認,卻不是高句麗的束縛,反而是大唐的束縛。畢竟你作為宗主國不能無緣無故去攻打附屬國啊,不然讓別的附屬國怎麽看??
其次這個高句麗的確不好打,山高路遠,地處遼東嚴寒地帶。而且學習中原文化以城池而居。
山高路遠,糧草給養補給困難重重。想一想楊過第一次征伐高句麗,率領軍隊一百多萬,結果隊伍龐大,行動遲緩,後勤負擔沉重,最終自己把自己拖垮,慘敗而歸。
地處嚴寒地帶。換而言之中原王朝要去打他,隻能開春之後發兵,然後在秋天就必須收兵。在曆史上李世民也出征過高句麗。就是因為如此,李世民並沒有徹底將高句麗消滅就撤回來了。最後還是高宗時期,大唐發兵才滅了高句麗。
他們也是有這個各種城池。也因為如此,需要打的基本都是曠日時久的攻城戰。這是很消耗時間的。如果一座大城重城,有著足夠的兵力防守。在沒有特殊防守破城的情況下,拖個幾個月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想一想你要打高句麗,你就必須要做長期戰爭的準備。因為山高路遠,你的後勤是個大問題。因為遼東嚴寒,時間也是一個大問題。
這裏說一下從大唐集結軍隊,發兵到遼東。這前前後後需要的時間怎麽也需要一個多月。
如此就知道高句麗雖然對比大唐是小國,但是要打下它是有著一定難度的。到時候難免會遭受一些官員的反對。到時候絕對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是不行的。
所以李世民並不在乎那什麽迎接同胞回國什麽的。他需要的隻是這麽一個理由而已。
李佑也懶得和他講述那麽多。這些還是以後自己去做吧。開口回到李世民的問題道“吐蕃地處高原。我們貿然上去會發生高原反應,造成大量的非戰鬥減員。而他們也自以為自己受天神眷顧。有著天然屏障。他們可以攻打我們,我們卻不能攻打他們。一旦打不過,他們就回去就行了,我們對他們造不成威脅。父皇,秦伯伯,你們覺得他們會怎麽樣呢?兒臣斷言,如果任其發展,吐蕃必然會成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
李世民神色也變得嚴肅“如此一來。我們強大的時候,他們定然龜縮吐蕃。我們也攻打不上去。一旦等到中原虛弱,他們定然會乘虛而入。如此吐蕃的確會成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啊。”
秦瓊的神色也凝重很多。顯然他也想到了,今後若是大唐虛弱的時候,吐蕃自然會發兵中原,乘虛而入。到那時候,大唐隻會雪上加霜。
李佑輕輕一笑“父皇,何須大唐虛弱之時。如果我是吐蕃之主。在強大的時候自然會膨脹。即便大唐再強,我也自認為不弱於大唐。去大唐搶一些物質和女人是沒問題的吧。反正大唐發兵的時候,我早就回去了。即便躲不過,和大唐打一仗又能如何?我就不相信打不過大唐。”
李佑皺眉說道“父皇,吐蕃高原,我們必須掌控在手中。如果有機會,占領吐蕃勢在必行。不然吐蕃這個天然屏障,讓別人在上麵立國。將會再度成為我們的心腹大患。不可放之任之。”
秦瓊開口問道“殿下,你剛才也言那吐蕃有著天然屏障,還真如同受天神眷顧。我們又能如何占領吐蕃呢?”
李佑對秦瓊簡單解釋道“秦伯伯,其實那並非是什麽天神眷顧,那隻是高原反應而已。”
“高原反應??”
李佑點頭繼續解釋道“所謂的高原反應就是因為突厥地勢很高很高。因為太高了,他們那的氧氣濃度就很低。我們上去就會不適應。如果秦伯伯還是不能理解,那你可以理解為我們不適應那個高的地方。至於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去適應了就行了。
我們可以在半山腰的位置設立練兵點。進行常年練兵。如果有人發生高原反應立即送下來就行了。等到軍隊適應過後,在上行軍一段距離後駐紮下來,進行練軍。如此慢慢適應到山頂就行了。
前往記住不能直接將大部隊開上高原之上。那樣定然會有很多很多人發生高原反應而造成非戰鬥減員的情況。”
李佑說的很清楚,秦瓊也算是聽得明白。立即抱拳道“陛下,臣認為楚王殿下說的極是。陛下應該早做打算才是。”
李世民聽後隻是點點頭“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這些現在也還不用太過著急。我們現在重點並不在吐蕃。隻有有朕在,他敢露頭,朕就能把他打回去。這些事情真的要等你們長大後才能完成吧。”
“等兒臣長大後,定然會將大唐打造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強盛帝國。華夏民族讓全世界誠服。”
李世民不由想到李佑當初的豪言壯語。強大,能夠短時間內將軍隊部署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強大到能掌控全世界的其他國家。盛大,掌控世界財富。能用簡單的經濟操作就讓一個國家灰飛煙滅。殺人於無形。
如果說實話大唐真的強盛到了那樣的地步。李世民覺得自己睡覺都能笑醒。這簡直就是他想都不敢想象的。要知道李佑給他看的可是世界地圖,讓他知道世界的廣闊。也讓他知道掌控全世界的難度。
李世民覺得自己能在大唐周邊耀武揚威已經很不錯了吧。威名遠傳到遙遠的其他國家,引幾十國家前來朝拜,這已經是相當強悍了。
至於軍控全世界,至於經濟操控全世界。這有可能做到的??
不過李世民還是給出了鼓勵“朕也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不過佑兒,你覺得大唐接下來要做什麽呢?做什麽才能讓大唐在短時間類更有成果??”
李佑想了想說道“父皇,無論如何,糧食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馬上要入冬了,過了冬天就是春耕的時候了。而成知道在占城國有一種稻米。能做到一年兩到三熟。如此我們大唐糧食產量應當可以翻上一翻。”
所有人都目光炯炯的看著李佑。李世民迫不及待的問道“佑兒,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李佑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這玩意他又沒見過,隻是以前在網絡上有過了解。隻好說道“父皇,那稻種在南方能做到兩到三熟,應該沒問題。但是在北方我就不敢保證了。
但是無論如何,父皇何不去嚐試一番呢?在大唐不同的地方開設試驗田。第一年先在試驗田裏種植。等到試驗田有了結果,在將稻種發放到農民手中。而且參加過試驗田種植的那些人還可以知道當地百姓種植。這樣不就很好嘛。”
這個占城稻,雖然站曆史上的確有著很高的評價。但是李佑是沒見過的。而且他們帶回來的萬一帶錯了怎麽弄。這如果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結果種不出來糧食。這就要出大問題的呀。所以弄試驗田才是穩當的。
其次這也是為了以後做一個表率作用。李佑對占城稻還是很有信心的。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那玩意以後又有了什麽新產品,直接讓農民去種植。這就開大玩笑了。有什麽新產品不在試驗田裏監測沒有什麽問題之後才能種植啊。
“試驗田,好好好,哈哈哈,佑兒,你的想法永遠這麽奇特。我們可以弄試驗田向試著種一種看看哪裏合適,哪裏不合適嘛。”
李世民對李佑的想法誇獎一番,迫不及待的問道“佑兒,這占城國在何處?朕要立即下令。發兵占城國!!”
糧食的重要性,李世民的認識是相當深刻的。如果這占城國真有這麽好的糧種,就是直接發兵攻打也必須將這糧食弄回來啊。
李佑連忙說道“父皇,父皇不必著急。據說這占城國的糧種很多。他們基本都不認真耕種,都是撒在田裏就能生長。而且他們本身也隻是一個很小的國家而言。我們隻需要和他們交易。要弄到占城稻應該是很容易的。”
李世民點點頭“是朕有些高興過頭了。說說吧,這占城國在哪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