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商人地位的提升
字數:6579 加入書籤
李佑笑著點點頭,一場募捐活動圓滿落幕。其實李佑在乎這三貫錢嗎?就他家裏的錢,隨隨便便都是三萬貫。
若是讓他來賑災,李佑覺得就算拋出來十萬貫,二十萬貫,三十萬貫,甚至五十萬貫又如何。
這點錢也不過是他在之前半年的收入而已。知道李淵的精鹽每一次分賬,可就是好幾萬貫呢,知道河間郡王印刷的書籍,分賬那可也不再少數呢。
水泥,玻璃,建築隊。還有中華樓,賭坊,奇趣閣,成衣店,新食居這些。要知道以前這些產業才慢慢成形的。
也就是成形之後,李佑就能快速收攏那麽多的資金。李佑相信,他就算真的捐出去五十萬貫,要征購下一個五十萬貫,根本就用不了半年時間也說不定呢。
他之所以讓商人都加入進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想要提高商人的地位。現在這個時期,一般的商人身份的確是有夠低的。
隻有提高商人地位,讓更多的人願意投身商業之中來。才能讓大唐更加繁榮。
次日,《大唐周刊》一發布,等到報童跑遍長安城,將報紙全部賣掉。
因為這都好幾個月了,他們也賣了十多次了,也算熟悉,基本上買他們報紙的人,對他們都算是熟客了。一天能買多少,這些報童心中也有數。
茶肆酒樓算是販賣報紙最好的去處。好多小報童拿著報紙便直奔這些茶肆酒樓。在裏麵喝茶喝酒的,一般都還算有些經濟能力。而且通常家境比較好的,他們文化培養也自然會相應跟上。所以這些人讀書看報也沒什麽問題。
所以這些人也成了賣報紙的主力人群。每當到了這個時候,看見外麵報童跑來。他們都會連忙出去在報童手中買下這一期的報紙。
當然也不僅僅是他們,還有很多其他人,特別是那些讀書人,學子,等等。這麽說吧,現在隻要認識幾個字,誰都會買報紙的。
現在這些小報童,去了茶肆酒樓,然後還會挨家挨戶的送報紙。因為有不少人都在他們手中買下報紙,然後告訴他們,下一期報紙出來,讓他們送過來就行了。
報紙火爆,李佑覺得現在也是時候成立報社了,不能一直讓自己一個人撐著吧。選擇無論是排版,還是寫作,編輯,全部都是他一個人啊。額,巧兒他們也會幫幫忙。
但這種事情,李佑還是覺得應該創立一個更加專業的報社才行。到時候,還會有自己的記者,編輯,等等。
現在他們等待報紙,最期待的無疑是《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了。上一期正好更新到關羽在曹操陣營中,斬顏良誅文醜的故事。今天又將關羽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這兩期的主角無疑是這位備受推崇的武聖關羽。那可真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無人可擋他的鋒芒。
身著青色戰袍,手持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手撫美髯,丹鳳眼微微一眯,便有一股披靡天下的氣勢。
很多人說關於很傲,誰都不放在眼中。李佑卻真心喜歡他的傲。那一股傲氣,讓人看得心馳神往,因為有了這股傲氣,他才是李佑心中的關公。
每隔一周才更新。這些人可是等得很心焦啊。
上期也是更新到關鍵位置。劉備投靠袁術,關羽投靠曹操。可關羽卻連殺袁紹兩員大將。氣的袁紹好幾次想要弄死劉備。
而現在關羽也知道劉備在袁紹軍中。所有人都想知道,接下來關羽將怎麽辦?到底是去找劉備,還是不去?曹操就會輕易放人嗎?
這一期總算是有了答案。
其實在昨天晚上,李世民竟然就直接讓人從印刷報紙的地方,將他需要的報紙送入了宮中。他也等不及想要知道接下來的情節了啊。
雖然知道這些都是編的,都是假的。李佑原本就說過,這《三國演義》本身就隻是一本小說而已,隻是借用了三國曆史背景的一本小說而已。可並非是曆史。
《三國演義》的確很吸引人,今天的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更加突出了關羽的忠、義、勇!
看的讓人熱血沸騰,欲罷不能。可惜更新的故事不多。沒多久便已經讀完。所有人都是意猶未盡的歎了一口氣。要想看接下來的故事,就隻能再等七天了。
看完小說後,他們才會將報紙反過來,看看其他版塊的事情。比如新聞版塊中就出現了昨天中華樓舉辦的慈善捐款儀式。
“咦,老何,這上麵這個名字是你嗎?這地址都是這裏,捐款兩百貫。不錯啊老何。”
老何正式這個商鋪的老板,笑著擺擺手“嗨,那畢竟是楚王提出來的,我們怎麽也要捐一些嘛。就當買個安穩吧。”
其實還真有好多商家和他的想法差不多。昨天之所以那麽慷慨。李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畢竟身份擺在那裏。人家是皇子,而他們卻是士農工商,排在末位的商人。中間的差別猶如天塹。
但這些都是一些商人的想法。可是百姓可就不一樣了。看著這些商人竟然拿出這麽多錢來,都是大感意外。不過多時,這件事情就已經成為了百姓口中很重要的談資。
因為上麵有人名,有地址的,所以沒想到居然會讓這些上了保證的商店,茶肆酒樓等的生意都好了好多。甚至有些地方都出現了圍觀現象。
比如某某布店張三,捐款xx貫。
當客人拿著報紙,看見這家的招牌,那肯定會停頓一下腳步。或好奇,或驚奇的看上一眼這裏。
當他們看保證,看見這一家布匹店麵的時候。想起自己家裏好像還真需要買一些布匹做衣服了。可原本買誰家的都無所謂、現在看到報紙上的這個,不免心中就會偏向報紙上的這一家。
甚至捐款多的商家,竟然還收獲了粉絲。不予餘力的為他們進行宣傳。他們的店鋪也被口口相傳。
就因為這一次報紙,他們的生意直接就增長了一大截,甚至有的生意翻倍了。直接和同行拉開了大距離。
皇宮之中,李佑又一次和李世民麵對麵席地而坐。李佑親自為李世民斟滿一杯冰鎮葡萄酒。然後也為自己倒上一杯。
李世民順手拿出五六張奏折,放在李佑麵前,輕輕一笑說道“這些都是彈劾你的。要看看嗎?”
李佑點頭,隨手翻看一個,然後再翻開另外一個,最後六個全部翻看了一圈,全都是那些禦史言官的彈劾。
彈劾的內容很簡單,指責李佑以賑災的名義,向商人索要錢財,多達四萬貫。第二指責李佑讓大量低賤的商人和商店登上報紙。讓百姓對商人產生好感。
大體就是這樣。第一完全汙蔑,明明看見上麵寫的清清楚楚,這是賑災款,一定會公開透明的使用這筆錢。可是他們對這些說明熟視無睹。一口咬定李佑就是以賑災的名義在撈金。
因為這次好多商人都進行了捐款,籌集了三萬貫的善款。這讓百姓自然對商人這個行業的歧視少了很多。甚至有些百姓對商人這個行業喜歡起來了。
他們自然是不願意看到這一幕的。商人必須要打壓下去。當然了,他們也知道,導致這個結果的並非是商人捐了多少錢。而是李佑的報紙。
這報紙現在的影響力已經特別大了。就是因為報紙上登了他們的名字和店鋪,所以才會出現如此轟動的場麵。
捐不捐錢,商人做不做好事。他們不會在乎的。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李佑,商人怎麽可能捐款呢。
“對於這些彈劾,你怎麽看?”李世民饒有興趣的問道。
李佑皺眉,合上奏折“無稽之談。父皇也看過報紙,上麵可是明明白白寫著,這筆善款將會公開化,透明化的使用。每一文錢,都將會用到災民的身上去。父皇看兒臣也不差這三萬貫錢的啊。”
李世民嗬嗬一笑“你說的對,你現在有多少錢,就連朕都不知道了。不過少說也不會低於五十萬貫吧。還真沒有李佑看上這麽三萬貫。”
李佑繼續說道“他們責備兒臣,讓那些商人登上報紙,將他們捐款這樣的善舉公開宣揚。拉高了商人的地位。所以對兒臣進行指責。可是父皇,兒臣還是覺得商人的地位不能這樣低下。”
李世民點點頭“我知道,你以前說過嘛。強盛的帝國。無外乎就兩點,強就強大軍事力量強大。能夠憑借軍事力量碾壓如何敵人。盛就盛在經濟實力強大,甚至可以通過經濟來控製其他國家。”
李佑點頭“一個帝國,一農業為基石。沒有農業的保證,如何高達的建築都如空中樓閣,稍遇風浪就能倒塌。
可是基石也隻是基石。它的上限值很低。想要建成宮殿,就必須往上麵添磚加瓦。就必須換成另外一種模式。”
李佑喝下杯中酒,繼續說道“父皇,大唐的地並不多。現在大唐人少地多,自然夠用。可等到幾十年後呢。到時候人口急速增加,地卻不會爭奪,還會出現土地兼並的事情。
到時候百姓可耕種的土地一定更減少到一定程度。導致很多百姓無地可耕種。後果是什麽,不需兒臣多說吧。”
李世民喝下杯中酒,點點頭“你繼續說,朕聽著呢。”
李佑繼續說道“如果這時候更多的人投身商業,開辦更多的工廠。百姓的選擇是不是就多了一向了。就算家裏無地可種,也可以選擇去工廠上班。到時候大唐的商業一定會相當發達。”
李世民不解問道“如果都去工廠上班,那地誰來耕種?沒有地,哪來的糧食。你之前說的農業為基石。這基石怎可動搖。”
“哎呀媽呀。”李佑心累。解釋道“地就那麽多,並不需要那麽多人都去種地啊。我家有五口成年人。我家有十畝地,這十畝地本來隻需要三個人就能做的妥妥當當。可因為不種這地,也沒什麽事情可做。所以我們隻能五個人來種這塊地。
可如果外麵有工廠。我們完全可以空出兩個人去做工。還能賺一些工錢回來。這樣分配是不是更加妥當呢?”
“父皇啊。到時候人數變多,這是必然現象。一塊地本來一個人就能種的明明白白。可你偏偏要十個人去種植。這就是人力的巨大浪費。
就算鼓勵從商,兒臣相信也不會有多少人去做商人的。但終有一部分人因為這份鼓勵而從商的。他們從商,就會開辦工廠,開辦作坊,便可以供應很多很多的就業崗位。”
李世民說道“是不是就如同你那楊家村一樣。”
李佑點頭“對啊,就如同楊家村一樣。他們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個人專門在兒臣的工廠中做工。家裏的其他人負責種地。而工廠做工的這位就會為家裏掙來工錢,改善家中夥食。”
李世民笑著點點頭“很不錯,那楊家村,你做的很好。那裏的人,都是麵目紅光,一看就知道是營養不錯。不想其他地方,百姓現在還苦啊。”
隨即伸手將奏折收起,然後說道“現在談論這些還為時過早。至少現在還是地多人少的時候。至少就發展耕種。朕相信都能發展好長時間。”
李佑闡明要素,開口說道“新朝代建立後,因為常年戰亂,人口少,耕地多。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增加,耕地麵積更大範圍的使用,交稅也就越多,國家也就越強大。
當到達一個巔峰之後,人口數量將會超過耕地麵積的負荷,有人就沒有地耕種了,有人就吃不上飯了。這個國家就越來越衰敗了。
等到這個國家不堪重負之後,就會有人起來造反!!然後再次進入戰爭時期,進入人口大消耗時期。直到新的朝代的建立。”
李世民笑著說道“現在要想達到這一步,至少還要上百年吧。畢竟大唐可是很大的。”
李佑卻是搖搖頭“用不了上百年,隻要皇帝不昏庸,隻要皇帝英明一些。大唐將會迅速發展。幾十年便能發展到巔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