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做夢般的好日子
字數:4845 加入書籤
“崔大人,其實現在白翎島的狀況是不正常的,也是不能持續的。”魯若麟說道。
“此話怎講?”崔永建覺得白翎島的狀況很好,怎麽到了魯若麟的嘴裏就不好了呢?
“現在看似人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這些都是我花錢在養著。當然他們也用勞動作為回報為我工作,為我賺錢。好比我是他們的東家,他們是我的雇工,這樣說你可以理解嗎?”魯若麟問道。
“確實如此,而且像你這樣厚道的東家很是少見,你的那些雇工生活的也非常好,他們也非常滿意。難道你覺得花的太多,想要減少他們的待遇?”崔永建以為魯若麟嫌花錢太多,對島民們太好,想要降低待遇。
“與他們為我創造的價值相比,這點待遇還是值得的。隻是這樣一視同仁,所有人的待遇都一樣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持久的。而且所有東西都由我來提供和安排也不是長久之道,畢竟每個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魯若麟解釋道。
“就好比崔大人吧,如果崔大人也是我的手下,也享受和島民一樣的待遇,吃喝不愁,所有生活都由我安排,你願意嗎?”
崔永建還真沒想過這個情況,要是僅僅隻是生活無憂,以崔永建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能力,肯定是不會願意的。想到這裏,崔永建遵循自己的內心,搖了搖頭。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有能力的人應該獲得更多,待遇也應該更好,這是天理所在。如果我不遵循天道,有才能的人就會與我離心離德,最終離我而去。現在看似公平的製度,對有能力的人、勤奮的人其實是不公平的,幹多幹少一個樣,最後的結果就是都會變成懶漢。”
“現在他們還願意聽我的安排,而且比較滿意是因為他們之前快要餓死了,是我救了他們的命,他們願意通過勞動回報我。但是時間長了,這樣僅僅隻是換取基本生活的勞作就會變成一種壓榨。如果看不到變化的希望,他們就會麻木的按照我的要求來做事,得過且過,不會積極主動的為我分憂,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
“白翎島想要發展的更好,就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才,而人才從哪裏來?隻能從外麵吸納和自己培養。想要讓人才為我所用,更好的待遇和相應的權利就必須給他們,要不然他們憑什麽要為我做事?”
“人才有大有小,有的可以總攬全局,有的隻能管好幾個人做些簡單的工作。好比有人可以做宰相,有人隻能做小吏一樣。但是我必須建立一種製度,能力越大,待遇越好,權利也越大。並且要有合理公平的上升製度,讓大家都有機會走上更高的位置,因為有些人才是慢慢成長起來的。”
“所以你覺得白翎島的現狀很好隻是因為一些特殊情況造成的,而且人少好管理,一旦以後人多了,現狀的管理方式就不行了。就好比管理一個五口之家和管理一個國家一樣,其中的困難和問題絕對是不一樣的。”
“三皇五帝之時國不過方圓百裏,口不過幾萬,百姓可以隨時見到皇帝,沒有官員欺上瞞下,事情也比較少,處理起來也比較簡單。所以隻要皇帝勤政愛民,很容易就政通人和,欣欣向榮,是為大同之世。但是現在小國也是縱橫千裏,治民百萬,像大明那樣幅員萬裏,子民億兆的王朝,還用上古的那套治理方式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任何製度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彼時是良法,此時可能就是惡政了。隻有與時俱進,不斷革新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不被社會淘汰。”
“所以白翎島即將實行薪酬製度,按照每個人從事的崗位和能力不同發放相應的薪水。使真正的人才得到更好的待遇,激勵大家更加上進。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隻有人才流動起來了,不再按部就班,死氣沉沉,白翎島才會發展的更好更快。”
崔永建聽完魯若麟的長篇大論,心中的驚駭如同滔天巨浪不斷衝擊著內心,這那裏是什麽武夫,完全可以做一國宰輔了。原來在自己眼中完美的白翎島在魯若麟心裏問題多多,而且已經找到了改善的辦法,實在是胸有丘壑,目光長遠啊。
現在崔永建完全拋開了心中的文武之見,虛心的求教道:“不知魯大人對朝廷局勢如何看?”
魯若麟嘴角露出絲絲微笑:“王上賢明,朝中大臣盡忠王事,政通人和,雖有瑕疵,但不失為盛世。”
看到魯若麟若有若無的微笑,崔永建也知道談論漢城得失有些唐突了,馬上岔開這個話題。
“那依魯大人之見,大明和後金局勢做何解?”崔永建果斷的換了個更大的話題。
“大明如果不求變,王朝末日已經不遠了。”魯若麟語出驚人,嚇得崔勇建一跳。
“後金不過是蘚足之疾,大明富有四海,雖然略有小挫,何談亡國?”在崔永建心裏泱泱大明怎麽可能會被後金那群野人滅掉。
“大明最大的問題其實在內部,後金的問題不過是雪上加霜罷了。”魯若麟說道。
“此何解?”崔永建追問道。
“大明曆經200多年,很多問題其實已經積重難返了。先說一個吧,財政問題就是最嚴重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朝廷沒錢了。而造成大明國庫空虛的是誰崔大人知道嗎?”魯若麟反問道。
“先帝搜刮過度,亂用宦官魏忠賢,禍亂朝政,以致民不聊生,國庫空虛。”很標準的文官答案。
“大錯特錯,至少先帝在位時大明境內雖然困頓,但是大規模流民起事是在魏忠賢被誅殺,所謂的眾正盈朝之後才發生的。”魯若麟搖頭說道。
“當今陛下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奈何現在的問題不是殺了魏忠賢就可以解決的。真正在吸食大明血肉的最大兩個群體是宗室和文官集團。”魯若麟的看法嚇到了崔永建。
“宗室龐大,所費靡巨,確實不堪負重,但是魯將軍如此汙蔑清流文人,本官不敢苟同。”身為文官的崔永建對魯若麟將髒水潑向文官非常氣憤。
“大明吏治,無官不貪。武將吃空餉,貪器械,喝兵血,使得大明空有百萬大軍依然奈何不得區區後金野人。但是文官在貪汙受賄的同時,更大的危害是他們不交稅。”魯若麟依然平靜的說道,並沒有被崔永建的氣憤所影響。
“士大夫免稅是太祖對讀書人的優待,使得我輩可以安心讀書,為朝廷效力。”文官免稅在崔永建看來天經地義,沒什麽大不了的。
“太祖立國之時,中原殘破,為了鼓勵世人讀書報效朝廷,適當免稅減輕他們的負擔是很好的激勵政策。但是太祖的免稅政策都是有限製的,秀才、舉人、進士各級免稅的田畝是有定數的,但是到了後來,這項限製等同於虛設,隻要是讀書人做了官,就不用交稅了。”
說道這裏崔永建略微有點尷尬,辯解道:“十年寒窗,讀書人也不容易,適當優待養廉也可以更好的為朝廷效力。”
“說這話你自己覺得可信嗎?”魯若麟譏笑道,“朝廷的優待沒有讓官員們感恩戴德,相反更加貪婪和無度了。一個舉人就可以有良田千畝,進士之家良田萬畝的不在少數,那些高官顯貴更是坐擁幾十萬畝也不在話下。這麽多的良田都是祖輩經營所得嗎?還不是他們收的投獻和巧取豪奪。而這些良田本來是朝廷的賦稅所在,現在卻全都進了這些官員的手裏。這是以朝廷之利肥自家之私啊。”
“文官們是如此,宗室也是如此,這些人坐擁良田萬頃,身價巨萬,過著驕奢淫逸的日子,那裏還記得這些良田的賦稅都是國庫的根本。賦稅少了,官員、宗室的俸祿不能少,軍隊的花費不能少,皇室的供奉不能少,沒錢了怎麽辦?加稅吧。但是最後稅加到了誰的頭上?是宗室還是官員們?最後還不是在平頭老百姓身上。”
“賦稅太重,老百姓承受不起怎麽辦?種地已經活不下去了,隻能把地低價賣給豪門大族,自己做佃戶或者逃亡。這樣能夠收稅的田地就越少,負擔就更重,隻能使剩下的都不種地做流民了。這就是惡性循環了。為什麽大明現在有如此多的流民造反,根源就是土地兼並,稅源枯竭。作惡最深的就是宗室和文官,其中文官為禍最重。”
崔永建被魯若麟說的大汗淋漓,偏偏聽著又非常有道理,完全無法反駁。
“本來田賦不足還可以用商稅來彌補,前宋就是靠商稅支撐了整個朝廷。但是我朝太祖之時商貿凋零,所以商稅定的極低。但是後來幾經發展,人口漸多,商貿繁盛,這麽低的商稅已經是很不正常了。偏偏那些文官們拿著太祖的祖訓當利劍,阻礙朝廷征收商稅,口口聲聲與民爭利。嗬嗬,誰是民?哪個做官的沒有家人親信經商,能夠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哪個背後沒有當朝權貴,不讓朝廷收商稅隻是因為他們一分錢也不想上交朝廷。拿著朝廷的俸祿為自家謀福利,不從豪門巨富手上收稅,整天盯著那些泥腿子搜刮,即使逼反那些平民百姓也在所不惜,何其無恥啊。”
“不讓朝廷開海獲利,自家卻經營海上走私貿易大發橫財,也是那些文官們的手筆。嘴上說的大義凜然,行的卻是齷蹉之舉,整日想的是挖朝廷牆角,肥自家荷包。我可以斷言,隻要這些文武官員宗室勳貴不死,流民就不會滅絕。因為就是他們逼得這些流民沒有活路了,不造反難道在家裏等死嗎?正所謂積重難返,大明朝在這群人手裏是沒有希望了。”
“沒有錢糧怎麽打造強軍,指望一群叫花子打敗如狼似虎的後金韃子嗎?人心壞了,縱有忠勇之士為國死戰,奈何朝堂諸公隻為私利枉顧國家安危,又如何能濟事?邊事敗壞盡在中樞啊。”
聽著魯若麟緩緩道來,崔永建越想越恐懼,大汗淋漓而下,真是文官們的貪婪才至局勢糜爛至此嗎?有心反駁,卻不知道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