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
字數:3791 加入書籤
在巴丘大營僅僅呆了兩天,補充了足夠的糧草軍資之後便是拔錨起航,在抽調以安東中郎將陳孫為首四千餘眾巴丘守軍編入西征大軍之後,張繡麾下的征蜀兵馬已經是達到了兩萬餘眾,水陸兼有。
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然是瞞不過一江之隔的韓國耳目。不過早在到達柴桑的時候,張繡便是已經派鴻臚寺少卿桓階為使臣徑直前往襄陽通報劉表出征事宜。
待張繡一路輾轉率軍到達夷道,桓階也剛好離開襄陽從北岸驅馬趕到了夷道與張繡會合。
此次西征巴蜀保密不保密都是無所謂的,畢竟不會有其他勢力能幹涉的到。而且趙韙軍主力已經是走出了三峽山道出了江陵正與劉璋軍交戰,就算現在知道了楚國出兵伐蜀,也是不可能有足夠時間和兵力來回防。
俗話說不戰而屈人之兵,讓隻剩下老弱病殘的趙韙軍三峽守軍知道了楚國大舉進攻的消息,對於拿下三峽之地隻會益多於害。
夷道本來屬於南郡,也是相當重要的隘口。楚國以其在主要地形位於南岸為由強行逼迫韓國將其割讓。而劉表也覺得南郡西南這片地漢人稀少夷蠻眾多不便管理,舍棄了也無大礙,於是便是便宜了張繡。
從整個楚國國土分布來看,夷道乃是楚國最西麵的隘口。這個隘口往東幾百裏乃是人口稠密富庶無比的江陵地區,但是往西幾百裏卻是荒無人煙山澤密布的野人區。不通教化的蠻夷人和此地複雜的地形同樣危險,因此需要一位老成穩重的大將駐守,此等差事,自然是分派到了鎮東將軍陸勉頭上。
實話說張繡對陸勉是愈發不甚滿意,江夏之戰的戰報匯總以後交到張繡手上,張繡心裏一邊大讚張勳在北岸對戰黃祖不負所望的表現,對於陸勉在南岸畏首畏尾的打法卻是極為不滿的。尤其是了解到陸勉統領南岸齊整的數萬楚軍,以多對少麵對劉磐率領的良莠不齊的韓軍卻是勝少敗多的戰績更是大為光火。也開始動了削減其兵權逐漸將其隱退的想法。
此次征蜀之戰,張繡也不打算讓陸勉參與了,而僅僅是在陸勉鎮守的夷道大營中,抽調了其手下一個名叫朱桓的小將以及其手下數百部卒編入西征大軍中。
同時桓階也給張繡帶回了張繡想要的消息。劉表不僅對楚國出兵巴蜀表示了支持,開放韓國隘口供楚軍通行,而且還將派遣部將蔡中蔡和統領部分水軍船隊幫助分擔楚軍後勤的壓力。另外劉表還會派遣一員上將率一軍去攻打轄屬於益州的房陵,算是和楚軍共同作戰。
劉表的反應幾乎都在張繡預料之中。雖然劉表的軍隊距離益州最近,也有實力幹預益州內亂,但是現在劉表若是如此做卻是最容易惹禍上身的,因為楚國必然不會眼睜睜看著韓國擴充勢力,張繡可是很樂意接收荊北之地雄霸整個南方的。
但是韓國卻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強大的楚國到處攫取利益自己卻啥都得不到,還是得幹一些什麽,肉吃不上喝點湯也是好的。因為益州的內亂,漢中的張魯勢必會調集主力在荊州北部伺機而動。那麽房陵上庸等地便可一口吃下,甚至西城也有機可乘。如此一來可以極大擴張韓國的國土,今後的局勢也能好些。
甚至從現實利益來說,因為張繡出兵的牽製,做到上述這些劉表並不需要付出多少代價。甚至有可能韓國從這場戰爭兼並的國土和人口會比隻取得江峽狹長之地的楚國多得多。不同的是從未來利益來說,楚國便是徹底掌握了進出巴蜀的主動權,同時也基本斷絕了今後韓國往西南擴張的道路。
再說張繡如今的出兵陣容。五千水軍及若船隻,一萬名從張勳手下抽調的部卒,四千餘眾巴丘楚軍,數百夷道楚軍,另有解煩兵、丹陽兵、橫江武射數千。合計近兩萬步卒。
謀臣方麵有改頭換麵的李儒、桓階、虞翻。將領有周倉、胡車兒、袁耀、祖郎、徐盛、太史慈、陸遜、呂蒙、李異、蘇飛、孫香、朱桓、陳孫等人,不可謂不兵多將廣。
又是十餘日,過了韓軍把守的夷陵、秭歸、巫縣等地,僅有三百趙韙軍把守的魚複便是聞風而降,楚軍水陸並進,很快是抵達了朐忍城下。
即使是在三國這樣的古代,朐忍也算是曆史悠久的要隘關口了。早在東周時期,周王便是在朐忍夷人之地建朐忍縣,足見其要害程度。此後曆來也是巴蜀之地與荊楚之地的必經要道。而在此前,也同樣是劉璋提防劉表的屯兵大營所在,即趙韙大本營所在地。
朐忍據江靠山,易守難攻是一定的。作為趙韙之前的大本營,盡管主力盡出與劉璋對戰,朐忍也是留下了數千守軍和幾名靠譜的部將看守,以防後路被襲。
但是因為前線戰事吃緊的緣故,朐忍守軍一再被抽調,到張繡大軍壓進的時候,僅餘三千不到的守軍。
盡管易守難攻,那也是相對而言的。首先沒有水師在江麵的限製,張繡的水師就可以在江麵上從側麵甚至後麵威脅到朐忍大營,而且朐忍守將也一定不會料到楚軍中有極其熟悉本地地形的人以及善於山地越野作戰的丹陽兵和解煩兵。
首先派人勸降,朐忍守將對於是否投誠卻模棱兩可,答言說所需數日考慮。精明深算如李儒,想都不用想便是知道這名朐忍守將乃是想行緩兵之計。便是當夜製定計謀,次日便行實施。
次日,陳孫率部於朐忍大營正麵搦戰,而呂蒙和李異率水師船隊逆水上行,砍斷江麵繩索,搭載太史慈所部橫江武射行至朐忍大營側麵,以弓弩強射,並作登陸姿態。
這名朐忍守將反應倒也穩重及時。關閉營門自守,並派一部兵馬臨江防備,謹防楚軍兩麵夾擊。
時至傍晚,陳孫搦戰未停,太史慈在船上見岸上有人露頭便命人疾射,倒是射殺了不少不知天高地厚的朐忍守軍。與此同時,一支由數十小舟組成的偷渡船隊從大個戰艦掩護下劃水而上,在水軍將領李異統領下數百楚軍從朐忍大營後麵偷渡登岸成功,便是從後悄悄接近朐忍大營。
待三軍聯絡完畢,由居中的呂蒙發出號令,楚軍水師、在前的陳孫軍、在後埋伏的李異軍便是一齊向朐忍大營發動全麵進攻,卻是不料這名朐忍守將實在謹慎,在後營仍是安排了三百守軍,麵對楚將李異的偷襲,雖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仍憑借地勢和營壘堅守下來,沒有使得楚軍三麵包圍,從後擊破的策略達成。
眼見即將陷入苦戰,朐忍大營靠山的那一麵卻是突然湧出了無數楚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幾乎無人看守的北邊營門,攻入朐忍大營大肆攻殺。朐忍守軍哪裏想得到楚軍竟然會從本地人都很少上去的野山林中鑽出,此刻更無多餘兵力可調,敗局轉息間便是已定。
不用多解釋,帶領這部楚軍穿越山林的自然是本就是巴郡人的甘寧,而這部楚軍自然是最擅於山林戰的解煩兵和丹陽兵。不過解煩營和丹陽營一起上的話這朐忍的三千蜀軍倒是不夠一人一個分的,於是此戰僅僅是甘寧和徐盛領著千餘解煩精兵進行破襲的。
遠遠站在一座山頭觀看著戰場情勢的張繡不僅拍掌大讚,對著身旁的李儒道:“孤王果然沒信錯人!”
李儒麵色平淡,輕歎一口氣道:“實力如此懸殊,卻仍想抵抗。這朐忍守將不是忠烈之士便是自負之人,既然如此,賜其一死亦屬應當。”
張繡麵色一凝,很快便是釋然。但是身旁的虞翻和桓階卻是麵色一悚,虞翻幾欲張口,卻被桓階偷偷拉住衣袖。
“文優所言無錯,若是三麵破營也就罷了,卻非得我軍跋山涉水四麵齊攻,這三千蜀軍也怪不得誰了。”張繡輕歎一口氣,揮手招過一名親兵:“傳孤王之命,此戰不留活口,無論是逃是降是兵是將,一律殺之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