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遼
字數:2863 加入書籤
算不上熾熱的太陽當頭,張遼騎著胯下白灰色的駿馬,率軍行進在汝南向北的官道上。
道路兩旁到處都是牛馬人腳踐踏的痕跡,本應該豐收的農田盡是狼藉不堪的景象。
行軍至此的數萬楚軍雖然不是這幅場景的作亂者,但是眼前的景象和楚軍的到來有著間接地關係。
其實眼前的景象倒還好點。魏軍在楚軍攻來之前還有時間搶收早熟的麥子。像是汝南南部和東部的大片良田,魏國官吏和軍民根本趕不及收獲作物,便是隻能在楚軍到來之前放火燒掉了上千傾麥田。
戍守邊境的魏軍隻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下,便是倉皇敗撤。留給楚軍的則是漫山遍野黑漆漆飄散著“熟”透了的麥子香味的田野。
楚軍隻用了十幾天,便是打到了汝南郡治安城。負責汝南防務的韓浩雖然迅速堅壁清野鞏固城防,但是之前城內並無存糧,臨時搶收糧食也是受到了張遼麾下楚軍騎兵的襲擾,最終隻是收集到了少量糧食。
結果張遼一圍安城,韓浩的糧食立馬吃緊。士卒更是無心抵抗,於是隻堅持了三日便是被破城,韓浩本人也被張遼捉住送往壽春。
而此時聽說,曹操在許昌的大軍因為糧草沒有籌集夠,還尚未開拔出營呢。
汝水和穎水兩條河流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的農民是極大的賜予。這使得這兩條河流流過的主要地區以此命名,汝南和潁川因而得名。這兩郡的人口數量和富足程度在數百年間都是位於全國所有郡縣的前列。
太陽還算不上毒辣,但是對於全身披掛盔甲齊備的人來說,無疑是相當難熬燥熱的。
平北將軍侯成率部在前麵充當開路先鋒,而自己的大軍周圍也分散著無數迅猛矯健的斥候輕兵,身為大軍主將的張遼本不必這樣處處小心謹慎一直戴著沉重且密不透氣的戰盔,但是他還是把頭盔當成了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刻佩戴。
陳宮拍馬從後麵趕了過來,太尉大人的親衛隊們雖然也是全身披掛,但都將頭盔摘下夾在腋間,大部分人更是直接將頭盔拴在了馬屁股後麵。
“文遠將軍”陳宮直呼張遼的表字:“大軍為何行軍如此緩慢?”
張遼勒住戰馬,稍微扭轉了一下身軀對太尉陳宮致意道:“大王的軍令雖然是兩路大軍最終在許昌會合,但我軍提前於計劃拿下了安城。本將以為,應當減緩行軍速度等待大王那邊回信,若大王那一路有什麽變故,好及時調整行軍計劃。”
兩人隻剩一個馬頭的距離,陳宮也勒住戰馬,轉眼去看道路兩旁。
當然不是看狼藉不堪的農田,一路過來這樣的景象太多了。隻有在田地裏穿插而過的汝水似乎還是原本的麵貌。
平緩流動的汝水裏時不時會躍出一條大魚濺起河水,引起的波瀾打破了原本平靜的河麵。
“這可真是一個大收之年!”陳宮忍不住歎道,緊接著又說道:“還好大王在麥收之前便是出兵了,晚熟的麥子現在就算魏國人搶收了,也不能吃。比起魏國人,糧草就是我軍此次出兵的優勢所在!”
忽然陳宮轉頭似笑非笑麵向張遼:“汝這般行軍,魏國人別說是搶收早麥了。怕是等我們打到許昌的時候,晚麥都熟透了!”
氣氛突然緊繃起來。將軍衛隊的騎兵和太尉衛隊的騎兵也似乎成了兩方人馬。
但是這樣的氣氛並沒有持續很長。張遼忽然輕輕一笑,就好像兩個老朋友之間開了個常見的玩笑那般——雖然陳宮並不是一副開玩笑的神情,張遼裝模作樣地向陳宮稟手回道:“得令!”
“傳令下去,各部兵馬即刻輕裝前進,後軍押解所有輜重糧草後行!”張遼對旁邊一裨將道。
裨將得令,便是縱馬往後去挨個傳令。
陳宮點了點頭:“如此自然是最好。曹賊再是狡詐,此次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張遼深以為然,半響又歎息道:“隻是可惜了這大片的良田。”
陳宮也是隨之黯然,片刻後眼中似是充滿了新的力量和希望,長吐一口氣道:“但也就再受這一遭苦罷了。戰後吾會勸說大王調濟糧食賑濟因戰受亂的百姓,到時候便皆是我大楚子民。”
張遼不置可否。楚國的將軍們如今隻管軍事和戰爭,不會輕易參議這些該由文官操心的事。
這數萬大軍有急速行軍的預案,身為主將的張遼命令一下,騎兵們立刻是縱馬小跑起來,很快與步卒們拉開差距;槍矛手扛起長矛長戈,盾牌手用最不影響跑步姿態的方式背著各式圓盾方盾,隨著行列最前麵的旗幟疾步行走起來;gōng nǔ手們則將多餘的沉重箭囊扔到路旁留著讓後軍去撿,隻背著最多兩桶箭囊快步行軍。
張遼此前也想過急行軍不給魏軍留反應時間,同樣也有相關的顧慮。但此時卻覺得自己更需要勇往直前直搗黃龍的決心。
當然此時還沒有直搗黃龍這個詞,但大概就是這麽個意思。
張遼望著前方,笑問陳宮:“太尉大人沒有坐慣了車輦吧?馬上功夫還在否?”
陳宮不答話,直接拍馬搶道就走。張遼哈哈一笑,便也是揚起馬鞭縱馬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