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交州士家
字數:4146 加入書籤
張繡是傾向於陳宮等人的看法的。
首先,張繡也同陳宮等人認為劉協以及他的漢國短時間影響不到天下局勢。雖然現今整合了多數關中軍閥的兵馬,但是韓遂馬騰兩家的軍隊實力仍是大於劉協麾下的漢軍的。
換句話說,劉協想徹底統一關內,也至少也還得兩三年。
而這兩三年的時間,可能會發生許多大事。有著曆史記憶的張繡知道,倉亭之戰後,積憤成疾的袁紹會逐漸病重,很快就會撒手人寰。
一旦袁本初去世,張繡不能保證說袁紹三個不成器的兒子不會按照曆史上那般自相殘殺爭權奪利乃至被曹操趁勢而入。
所以眼下的戰略,應該是主動發兵進攻已經疲憊不堪的魏國。
魏國上下包括曹操在內現今都在勉強果腹度日,若是再起戰爭,魏國的軍隊很可能都開不到邊境,就會陷入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窘境。
雖然說現今的曹操集團已然被張繡削弱的太慘了些,實力不足真實曆史上同期的一半。但是其手下仍不乏強兵悍將,若是這些人馬能吃的飽飯,身體狀況精神狀態俱佳與楚軍作戰的話,張繡或許還會頭疼一些。但若是現今這般情境,張繡若是不趁勢討伐魏國,是在浪費天賜良機。
但是張繡也沒有貿然發兵,曆史上兩線作戰不甚都深陷泥潭最後國家敗亡的例子比比皆是,還得等南方的紀靈有了新的消息。
時間進入五月,就在張繡就快等不及的時候,終於有加急軍報被送到了壽春。
征南將軍紀靈在信中告稱,楚軍已經大敗交州刺史張津的主力軍隊,並且攻占了番禺。張津倉皇逃出州治廣信城,被部將區景殺害,人頭已獻於先行抵達蒼梧郡的建安郡都尉呂岱。
因為軍報是通過信鴿傳遞的,卷紙上能夠寫的字數有限,因此傳遞的隻是簡易軍報。詳細的戰報還是由快馬傳遞。但是至少要比信鴿遲上個把月才回到。
信息雖然寥寥不甚全麵,但是楚國不乏從交州被征召到壽春為官的朝臣,因此張繡隻是將書信告之群臣,便是有文臣將交州的情勢分析了個透徹。
司空王朗、禦史大夫袁渙之弟翰林院學士袁徽、中正大夫許靖等等皆是原先在交州避難,在楚國建立前後應張繡征辟為官的,對於交州本土的風土人情、政治局勢有著很深入的了解。
另外司徒/華歆、湘鄉伯張懌等人因為此前在荊南、豫章等地任職為官,對鄰近的交州情況也略有了解。這麽多人商討之下,很快便是給了張繡的回複。
司空王朗:“張津極度迷信道教,治理地方奉行道家的清靜無為也就罷了,但是卻極度排斥仇視其他宗教信仰,甚至不把儒家的倫理綱常當回事,很是不得交州士族歡喜。”
翰林學士袁徽也說道:“此人迷信道教那一套迷信到了愚昧不堪的程度,以為將符水灑在頭上或者帶紅頭巾之類的就能讓士兵刀槍不入。且為人急躁衝動,對付敵人唯一的手段就是每日向天師燒香請願祈禱其暴斃,對待麾下部卒也不好,卻喜歡妄動刀兵處處樹敵。”
張津落得兵敗乃至被部下殺害的下場,眾人其實早有預見。要不然當時群臣亦不會全數支持張繡在滅吳之戰後即刻派紀靈率軍南下平定交州。
中正大夫許靖善於評定人才,於是對張繡補充道:“征南將軍在信中提到是建安郡都尉呂岱率兵先攻入蒼梧郡的,這說明呂岱充當紀靈將軍的先鋒仗打得還是不錯的,是個可以重用的良才。”
“呂岱此人文武兼備,既能養民治政,亦善於安撫平亂。擔任建安郡都尉期間在招撫山越部族歸化地方一事上頗有功績,甚至有別郡山越聞名往來投奔。對待少數冥頑部族也能施以雷霆手段,能迅速穩定平定叛亂。實在是少見的靖邊之才!”
楚國能出這樣一位良才,張繡也是很欣喜:“呂岱其人孤王是聽過的,好鋼就該用在刀刃上,讓其暫代交州校尉,先在交州曆練一番吧!”
司徒·華歆出班奏道:“張津雖死,但並不代表交州臣服。交州的世家大族勢力根深蒂固,且在前漢時期,交州地方主官多為本土士族掌控。而我朝新政,對世家大族多有不利,深為各國士族豪強忌憚。臣以為,交州現今隻算平定了一半,另一半還需頗費些功夫。”
聽華歆這麽說,張繡突然也想起來了自己前世玩三國全麵戰爭時的交州士家。卻一時想不起來士家的領頭人是誰,於是抓著腦袋苦想道:“華司徒是不是說的交州士家?”
華歆點頭應道:“正是!交州既有漢人定居,亦有日南的占族人、靠北的山越部族,靠近南中的南蠻部落,甚至還有散居雜居的野人。以往朝廷派往交州的刺史郡守多有被這些個不服王化的部族所殺,且部族之間犬牙交錯,矛盾重重,衝突交戰難免。”
“交州情勢如此複雜,是故本土的漢人多以世家大族為首聚攏之,各世家大族亦頗為團結。其中以蒼梧士家聲名為最,交州多服之。”
“交州七郡,士燮自領交趾郡太守。其三個弟弟士壹、士、士武分別任合浦郡守、九真郡守、南海郡守。日南郡亦在其親信把控之下,統領交州過半疆土。雖然現今紀靈將軍打下南海、蒼梧兩郡,但若是士家兄弟有心抵抗,召集交州兵士部族破壞棧道,襲擾糧道,紀靈將軍部將很快陷入前後進退不得的困境!”
華歆平時頗有大膽之言,因此很得張繡喜歡。這次更不例外,卻是把張繡和滿朝文武驚住了。
在座眾人都很清楚,嶺南交州那一片都是什麽樣的爛地,地廣人稀山林多,幾萬人馬扔進去撒開都不見人影的。若是士燮和交州士族豪強決心抵抗,打慣了曠野決戰的紀靈難免會吃大虧。
袁徽和許靖避難交州的時候都拜見過士燮並與之交談過,很是明白士家兄弟在交州的影響力。但是好歹士燮對他們盡過地主之誼,因此不便直接說士燮的壞話。
這點袁徽倒是和其兄袁渙頗為相像,做過別人家的客臣就絕不說主人家的壞話。
華歆:“依臣之見,當今應急派一得力幹將率水師沿海南下。士家在交州勢力雖強,但其控製郡縣多臨海。利用水師戰船,我軍可以避於山林糾纏之苦,迅疾作戰。而且嶺南雖然缺乏馳道棧道,但水網密布,河流平緩利於船隻通達,利用船隻亦可載運糧草避免糧道被襲擾。”
眾人深以為然,湘鄉伯張懌也出列奏道:“王上為大楚國君,理應為南土之主。臣以為,不如征辟聲名在外的賢才任以交州各郡太守之職,以我大楚雄兵為後盾,與士家抗衡,爭取交州軍民之心!”
按照楚國律例,封侯但沒有授以官職的公侯伯爵不應參與朝會,更不能參議政事。但是今天明顯是例外,為了研究分析交州局勢便是破例請來湘鄉伯張懌和吳侯孫權。
前者主動歸降楚國,使得荊南四郡免遭戰火。入楚之後積極參政議政,與各級官吏交好。而後者則是被迫投降,國號被除宗廟被廢。入楚之後少有言語議論,每日閉門不出。
張繡采納了華歆和張懌的意見。交州在現在實在是一個偏遠荒僻的地區,並非隻用刀兵就可解決的。
於是命呂蒙挑選戰船百艘,水軍一萬五千即刻啟程南下交州。若是打完交州有條件的話,張繡還讓呂蒙率戰船去朱崖洲(即後世的海南島)去一趟。
另外下達詔令,讓長沙人吳巨、零陵人士人賴恭前往交州,分別任鬱林郡太守和蒼梧郡太守。這兩人在本郡都頗有聲名,且在鄰近的交州也廣有傳名。
另外征辟避難客居在交州本地的程秉、劉熙、許慈分別為南海郡、交趾郡、九真郡郡守。投誠的區景為合浦郡太守。
除此之外,張繡回複紀靈,若是士家肯投降交出交州大權,便任士燮為交州刺史,其兄弟三人皆可入壽春為官。
交州的事情就這樣解決了。以江東一地,便可滿足紀靈軍南征的糧草兵員補充。接著張繡便是宣布出兵進攻魏國。